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八章 李法主席间用计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八章 李法主席间用计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据荥阳诸郡,邻近洛阳。仆思之再三,明公此前之所虑甚是,洛阳确是有可能遣兵来犯。特别是王世充今已提兵南下,军向南阳,洛阳更有可能会趁此机,调兵遣将,合以裴仁基等部,共来击我。则何以应对?明公,仆再三考虑,最好的办法似当为先做侦伺。”

二月上旬这日,李密又在营中设宴,请翟让过来喝酒。

席间,他这样说道。

每次来李密营中赴宴,不但李密招待得好,热情、酒菜丰富,许多翟让之前听都没听说过的贵族、皇家食用的菜肴,常常可以见到、品尝到,并且每回喝完酒走时,李密还都会送给他一些好玩意,要么美人,要么珍宝,要么宝剑宝刀,翟让现如今当真是颇喜前来赴李密之宴。

酒已半酣,闻得李密此言,翟让带着酒意,问道:“探伺?蒲山公此话何意啊?”

“明公,俺的意思是,何不咱们先遣个得力的人选,潜入洛阳,打探消息?这样,洛阳如真打算用兵於我的话,你我不就可以提前得知了么?咱们也能提早有个准备。明公以为何如?”

翟让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来自江南的美酒,吧唧了下嘴,说道:“遣人入洛阳,打探消息?”

“正是。”

翟让拿着酒杯,没有放下,迟疑了下,说道:“洛阳乃是东都,驻兵数万,警戒必然森严,蒲山公,是不是不好贸然遣人潜入?一旦若被察觉,如何是好?”

李密也端起酒杯,轻抿了口,目光借机似若不留意的在翟让的脸上转了一转,注意了下翟让的神情,然后他笑道:“明公,这一点,俺以为明公不必多虑。”

“哦?”

李密说道:“去年七月份,昏君从洛阳南下江都前,留下了越王杨侗为总留守,以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为杨侗之辅佐。杨侗此子,今年才十来岁,一个冲龄的孺子罢了,他在洛阳,能有甚么权威?据俺所知,洛阳上下,於今政令不一;而又段达、元文都诸辈,密当年尝与彼辈同朝共事,知之详矣,并皆昏聩无谋之辈!密可向明公担保,咱们派去潜赴洛阳的人,洛阳朝中必是不会察觉!”

翟让将酒杯中剩下的酒喝下,由着跪侍在侧的美婢给他满上,抬脸来看李密,满脸的疑惑不解,说道:“蒲山公,杨侗诚然孺子,倒也罢了;段达、元文都诸辈,要说熟悉,俺肯定是比不上蒲山公对他们的了解,然俺亦曾有听闻过他们的一些事迹。段达是两朝老臣,听说早在先帝称帝前,他就深得先帝信任,为大都督,领亲兵,常随从在先帝左右;开皇年间,他曾从杨素,先后击破高智慧、李积、汪文进、蔡道人等之乱於江南。此人,实当代之名将也!

“元文都者,俺听说他系是前代皇室之裔,也是早在前周时就已有名,亦隋室的两朝之老臣也。他好像本身就是洛阳人吧?既有能名,复两朝老臣,又本洛阳当地人,对洛阳的情况他定然是熟悉,也会很有威望吧?还有韦津,俺闻之,他是韦孝宽之子,虎父焉有犬子!

“蒲山公,这几位被昏君留下在洛阳的大臣,以俺看来,俱是不凡,怎能说是昏聩无谋之辈?”

李密笑道:“段达、元文都是两朝老臣不假。段达也的确是有过些军功,但他的那些军功怎么来的?跟着越国公混得来的!讨平高智慧等之乱,悉皆越国公之能也。况则段达此人,谄媚事主,昏君为晋王时,段达曾为昏君之参军,由此阿附上了昏君,乃至奉昏君之令,私下贿赂东宫受宠的官吏姬威,伺太子动静,不惜造谣编造,污蔑太子!最后还威胁姬威,上书诬告太子。太子因是而被先帝废掉。若段达之此举此为者,小人是也,明公,何来不凡之评?

“留守洛阳的诸官之众,段达居首,次则元文都、韦津诸辈。又至若元文都、韦津诸辈者,尽是空有虚名、族望,无有远见之智、实干之才。

“元文都与俺,早年算是有些交往,他这个人,朝野都赞誉他个性耿直,明辩有器干,在俺观之,耿直确乎是有,然亦只是占了个耿直罢了!‘明辩有器干’,仆实是不曾在其身上见过。韦津且不如元文都,韦孝宽固前代之名将、名臣也,韦津此人,庸庸碌碌,毫无可称道之处,……明公,父为虎父,子为犬子的,观以古今,难道还少见么?又有何稀奇之处?”

段达当年为杨广心腹时,干过的那些造太子杨勇的谣等的恶事,系宫闱密事,翟让何其人也?怎么可能会听说过这些事?他是闻所未闻。今日听李密说到,他才知段达还有这些过往。

翟让是重义气的好汉子,听了李密这么一说,对段达的观感立刻就有改变,“嘿”了一声,顾视陪坐下手的贾雄、单雄信、徐世绩等,说道:“这般说来,这段达还真不是个好厮鸟!”

李密抚须笑道:“明公,昏君用人唯亲,知人不明。方今河北、山东、中原等地大乱,反者如市,遍起於郡县,值此之际,昏君居然弃洛阳而南下江都,此已昏聩之举,而再留越王杨侗这个孺子留守洛阳,以段达、元文都等诸名而不实之辈为佐,更昏聩之为也!明公,遣人潜赴洛阳,先探一下洛阳虚实之此事,因以仆见,委实无甚可担忧之处,明公只管放宽了心。”

“……若是段达、元文都等,果是如蒲山公所言,悉俱无谋之辈,这洛阳?”翟让摸着胡须,斟酌思量了会儿,转问贾雄、单雄信、徐世绩等,说道,“是不是倒还真是可以进上一进?”

单雄信已是醉了,他信口答道:“进得、进得!蒲山公的谋料,不会有错!”

徐世绩酒没喝多少,还比较清醒,他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李密,以及坐在对面的王伯当、房彦藻等,好像想到了些什么,又好像有些疑惑,但他没有多说其它,只是回答翟让,说道:“明公,世绩愚见,蒲山公此议甚当。明公既虑洛阳可能会遣兵来击,那便先派个得力的人手,潜赴洛阳,将洛阳朝中的动静打探清楚,自是应对之上策,此未雨绸缪是也。唯是一点?”

“什么?”

徐世绩说道:“此一‘得力的人手’,宜定何人?”

贾雄摇着扇子,呵呵笑道:“徐贤兄,你这一问,毫无必要。”

“军师此话怎讲?”

贾雄笑道:“蒲山公既提出了此议,元文都等与蒲山公又是旧日的同僚,彼此相熟,则蒲山公当然是一定已有合意的人选。”晃着扇子,做模做样地问李密,“敢问蒲山公,是也不是?”

李密撩起袖子,探出大拇指,称赞说道:“军师诚然神机妙算!”

翟让问道:“蒲山公,你果是已有人选?”又问贾雄,“军师,蒲山公此议,你亦赞成?”

贾雄说道:“徐贤兄所言甚是,蒲山公此议,未雨绸缪之策也。老子云‘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明公,蒲山公此议,就是‘为之於未有’也。雄之愚见,当可采用。”

翟让做出了决定,便问李密,说道:“蒲山公,你的人选是谁?”

李密举手,指了一下席间末席一人,从容说道:“明公,你看他怎样?”

翟让看去,李密所指之人,是近期投李密的一个士人,姓裴,名字叫甚么,翟让不太清楚,只知李密等皆呼他“裴叔方”。

此人却是和王伯当一样,也是以字行,——即多数人都呼其字,不怎称他的名。

李密介绍说道:“明公,叔方兄家在河东,出於河东裴氏之族也。他的诸父、兄弟,现颇有在洛阳朝中为官吏者,他又是新才投我,应是尚未被洛阳朝中知晓,最要紧的是,叔方兄为人机警,而有胆略,故俺以为,请他为你我去一趟洛阳,打探消息,是最为合适。”

反正此议,是李密提出来的,那李密想派什么人去洛阳,他就派什么人好了。

翟让没有异议,说道:“蒲山公选的人,一定行。只要蒲山公觉得合适,信得过,俺也就信得过。好!那就有劳裴仁兄,为俺与蒲山公,走一遭洛阳!”端着酒杯,摇晃着站起身子,冲着裴叔方举杯,示了下意,笑道,“这杯酒,俺便借花献佛,敬一敬贤兄。叔方兄,此去洛阳,辛苦不提,也许还有危险,此杯酒,请仁兄满饮!待兄还时,俺再设宴,为兄酬功。”

裴叔方得了李密的默许,乃也将身站起,端着自己的酒杯,将酒喝下。

翟让坐下,抹掉沾在须上的酒水,问道:“蒲山公,何时劳请叔方仁兄启程?”

“事不宜迟。明公既已允可,仆意明日就请叔方兄出发。”

翟让拍了下案几,醉醺醺地说道:“好!”令帐下侍从的吏卒,“取一盘金来,送给叔方仁兄,以壮叔方仁兄的行色!”又道,“前日李二郎才献给俺的好马,也牵来一匹,亦送给叔方仁兄!”

就此定下了此事。

收下了翟让大方赠与裴叔方的金饼、好马,又饮多时,酒宴方散,取了两个做工精细的玉猕猴,送与翟让,亲把他和贾雄、单雄信、徐世绩、王儒信等送出营外后,李密还回帐中。

回的不是喝酒时的大帐,是他与王伯当、房彦藻等议事时常用的小帐。

坐定下来,房彦藻抚须笑道:“明公,计已成矣!”

王伯当谨慎,说道:“房公,还不能说成,现下至多能说是已成一半。”

房彦藻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转看裴叔方,笑道,“底下来,就看叔方你的了!”

裴叔方应道:“房公、明公,尽请放心,叔方一定不负此任。”

今日此策,系房彦藻先献,即便谨慎点说,此策也已成了一半,房彦藻颇是心喜,抚摸着胡须,回味了下刚才席上时候,李密与翟让说“遣人潜入洛阳”这件事的经过,他忽地一笑。

李密问道:“卿缘何作笑?”

“明公,俺想起了适才散席时,明公所送给翟公的那件礼物。”

李密说道:“那两个玉猕猴?”笑道,“这两个玉猕猴,原是宫中之物,做工确是精细,玉料也是上等,不说价值连城,百金自是有之。怎么?卿亦喜欢不成?”

“非也,非也。”房彦藻喝了不少,有些醉了,他摆了摆手,笑道,“两个玉猕猴,便价值千金,在俺眼中,亦不如俺之此策得行要紧!明公,俺所思者,这翟公,像不像这两只玉猴子?”

李密楞了下,随即明白了房彦藻的意思,笑指房彦藻,说道:“卿呀、卿呀!”

王伯当略皱眉头,说道:“房公,今是不得已,才以公之此策,欺促翟公。在下愚见……”房彦藻出身名族,亦李密之所亲信者,底下的话,他不好再说。

李密颔首,说道:“伯当提醒得对。孝朗,於下南北反者如潮,窦建德、卢明月等各已称王,眼看隋室已是将亡,我等绝不可蹙居荥阳,无所事为,空待干成大事的时机错过,故迫不得已,今我等行你此策。所为者,是望能以你之此策,促翟公改变心意,肯与我部共取兴洛仓。

“现下你之此策尚未完全能成,且即使其后你之此策能成,翟公部之兵,我等还要借用。切不可便就放浪忘行,不闻周太庙之金人乎?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也。”

房彦藻笑道:“明公教诲的是。明公讳‘密’,我等身为公属,本自当以此为铭。”

这话,仍是戏谑之语。

李密知其性子,况今正用人之时,也不见怪,一笑置之。

却李密建议翟让,遣人潜入洛阳,打探消息的这件事,很快,李善道就知道了。

他是从徐世绩处听来的。

听后,李善道怔然之余,露出了和徐世绩在席上听完李密之此建议时同样的表情,若有所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