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卷大海寺 第六十九章 共与新卒约三条

在往各乡传话的同时,张怀吉领着秦敬嗣等,改换向曾参与“倒卖县粮”的乡中富户们索要粮、财,捎带着,没有参与过“倒卖县粮”的各乡富户们,也被张怀吉登门,要粮、要财。

侯友怀俘虏到的那些县吏,都已被李善道释放。

一面是释放县吏,一面是问县乡的富户们索要粮财,这似乎是颇为矛盾。

县吏和富户都同属地主阶级,你既然是要向地主阶级示好,拉拢地主阶级,那怎么在释放了县吏的同时,又问县乡的富户们索要粮财?——而实际上,这并不矛盾。

该拉拢的,自是需要拉拢,但为了队伍的发展,该强取豪夺的,也还是得强取豪夺。自古以今,不论哪一支的造反队伍,在起事之初,以至壮大起来以后,无有例外,都是这么干的。

况且,还有两条。

首先,向县乡富户索要粮财,系“师出有名”,谁让他们中的部分参与了私卖县粮呢?其次,没有纵兵抢掠他们,只是“客客气气”地向他们要些粮财,比之翟让等部所干的那些事,这已经是好得很了,甚至,比张须陀等各部官兵们在各地征战时所干的事情,也已是好得不少。

且无须多言。

只说“以粮募兵”的消息放将出去以后,当天下午,并没有多少县乡丁壮前来应募,反是张怀吉、秦敬嗣等在这天下午的“讨进奉”中,倒又在各乡讨得了总计上千石的粮食。

粮食越来越多,来投义军的丁壮却不见增多,这可不成。

晚上,李善道和刘胡儿、张怀吉、侯友怀等商量了下,决定把募兵的方式稍做个改变。

次日一早,张怀吉、侯友怀带着他们内应起事的部曲,敲锣打鼓地来到了城北门外堆积粮食的所在,引得县内、县外乡中的百姓,不乏胆大者偷偷观望。

却只见他们到了后,李善道亲给张怀吉、侯友怀的部曲,每人发给了粮食一袋、肉一提、酒一壶,另则白钱上千枚!他两人的这些部曲,有的在城里住,有的在乡里住,得了粮肉等后,俱皆扛粮背肉、提酒携钱,无不高高兴兴地或回城、或还乡,愈是引得了县乡百姓的围观。

张怀吉、侯友怀的部曲都是本地人,在他们的打样下,随着消息的散出,确定了如果投附李善道,李善道是真的会给钱粮,从这日的下午起,陆陆续续的开始有县乡的丁壮前来应募。

李善道身在现场,见前来应募之人,大部分俱是衣衫褴褛,有的操的还不是本地口音,不乏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者,心知他们必然或为本地之贫户,或为流落、路经本地的流民。

回想起昨晚他好不容易做出的决定,一种荒诞的讽刺之感,浮上他的心头。

尽管已是决定了对於士绅,要采取拉拢的态度,可结果最起码是现在,来投附他的却大都仍是贫户、流民。——这也可以理解,士绅地主有家有业,有田地,他们自是不太容易冒着失去这一切的风险,竟来投附“反贼”。用后世的话说,士绅地主,大约与小资产阶级类似,软弱、投机,论及“革命”的坚决性,确乎是不能与一穷二白、没甚么可再失去的贫民相比!

只是,虽然清楚这些,奈何限於当下的时代背景,最终最需要合作的帮手,却还得是士绅!而不是贫民、流民。打仗的主力、流血牺牲的是贫民,而最需要合作的却是士绅,何等讽刺。

后世读书时,有时会见到的一句话,李善道现下对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句话便是:“地主士绅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他不禁地再度自嘲:“将来老子若能成就一番事业,这番事业,却老子也是窃取得来的不成”?

过度的清醒,领先於旁人、领先於时代的清醒,在某些时候,会是一种无奈,会是一种痛苦。

也就难怪,“糊涂”两字前头,会有人给它加上“难得”二字。

“窃取不窃取,都是后话,——也不知老子的实力到头来究竟是能发展起来不能!却无论怎么说,即便最需要合作的是士绅,这些贫户、流民既来投附我了,我却自亦当仁厚相待!”

李善道心里这般想着,在高丑奴、秦敬嗣等的簇拥下,站上了高台,清了下嗓子,向来投附的贫户、流民们大声说道,“诸位老乡,兄弟便是李二郎。我的名字,你们可能听闻的不多,我家主君之名,你们定是多已有闻。我家主君就是刚在大海寺北大胜了张须陀的瓦岗翟公!”

他指着台前竖着的一片牌子,接着说道,“诸位老乡,今我在贵地,竖旗招兵,凡愿来投附的壮士,我在这块牌上,已经写得明白,共与君等三条相约,一定可以保证做到!先给钱粮,以做安家,这是第一;入伍以后,绝不打骂虐待,我与你们同甘同苦,这是第二;只要立下功劳,我不吝赏赐,不分贵贱,一律论功行赏,虽纤微之功,我也必赏,这是第三。”

台下围聚的来投附的人群,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出声。

李善道令侯友怀、张怀吉登台。

侯友怀、张怀吉并肩上来,到了台上,两人伏拜行礼。

李善道顾视台下人群,大声说道:“这两位,你们中当是有人识得。这位侯君,本是贵县县衙的曹主;这位张道长,是贵县的得道高人。今次我军所以能半日之间,便攻下了贵县县城,他两位实居首功!给他两位的赏赐,我现就当着你们的面,给他两位颁下!”

预先已有安排,王宣德、王湛德等抬着两个箱子,也上来了台子。

箱子打开,露出里边的金银珠宝,闪烁耀眼。

李善道说道:“这两个箱中的财货,即是对侯曹主、张道长的论功行赏!除此外……”接住王宣德恭敬递来的两个牌符,冲着台下的人群晃了一晃,说道,“侯曹主、张道长的功劳太大,只此财货,不足酬功,此外,再任侯曹主、张道长各为团校尉!此乃令牌。”

说着,他往前数步,将侯友怀、张怀吉扶起,把这两面令牌,分别授给了他两人。

侯友怀、张怀吉捧着令牌,再次下拜,两人齐声说道:“微末小功,而得将军重赏!小人惶恐感激!愿为将军马前之驱,唯将军马首是瞻,结草衔环,为将军拼死效力!”

若侯友怀、张怀吉不是本县人,这个场景,或许台下来投附的人群,会猜认是李善道故意在做戏给他们看,可侯友怀、张怀吉是本县人,特别张怀吉,通岐黄之术,在本县小有道术神通之名,台下人群里边,认识他的着实颇有,却就无人怀疑这只是李善道在做戏给他们看了。

人群里边,发出窃窃私语之声。

李善道晓得时机到了,给高丑奴等一个眼色。

高丑奴雄赳赳地跨步到台边,喝令台子不远处预备发粮的王湛德等:“还不发粮,更待何时!”

王湛德等敲起了锣鼓,参差不齐地喊叫起来:“来投军的壮士,可来此处了!名字登记下来,编入军簿,给你们的安家粮钱,你们便可领取了。”

如小山也似粮食,早吸引得来投军的这些贫户、流民们眼馋,王湛德等此言一出,来投军的这些人欢呼一声,不再犹豫,你争我抢,纷纷拔腿拥向王湛德等所在之处。

刘胡儿、萧德也在台上。

望到此状,刘胡儿心情愉快,——李善道已经主动向他提出,所募得之丁壮,李善道只要一半,剩下的一半,分给与他。

只是在眼看到拥向王湛德等所在处的,不仅有丁壮,亦有妇孺时,刘胡儿的笑容略微收起,他迟疑了下,进到李善道边上,问道:“郎君,来投军的这些丁壮,不少带有家眷,这些家眷,郎君打算何以安置?”

“刘兄何意?”

刘胡儿说道:“与兵士杂处军中,定然不可,俺之愚见,不妨可效寨中,别置老营安置。不打仗时,由他们为兵士做饭洗衣,干些杂务;打仗时候,用他们运粮、筑营、照顾伤员。”

“我与兄所见略同。”

刘胡儿点了点头,不再就此多说,他叉着腰,望着拥挤登记入伍的丁壮们,望了会儿,问李善道:“郎君,今在酸枣所得之粮,郎君打算取出多少,用做募兵?”

“这得看会有多少人肯来投军。我的意思是,如果来投军的人够多,那咱就只留下够咱部曲吃用十日的粮,余下的尽用来募兵。刘兄以为可否?”

刘胡儿想了下,说道:“当前,部曲是最重要的,部曲越多越好!至於部曲的口粮,倒是好办,张须陀部已被咱们大败,杨庆龟缩郡治,不敢露头,只要洛阳等地的狗官兵不来、贾务本等张须陀余部不还回,荥阳郡各县的粮,还不是任由你我两部掠取?郎君此意甚好。”

“就是不知……”

刘胡儿问道:“怎样?”

“肯来投附你我两部的酸枣百姓,会不会多!”

李善道的这个疑虑,在两天后,得到了消释。

两天半的功夫,前来投附他两部义军的酸枣百姓络绎不绝,边上诸县的贫民、流民听说了消息,知道了有义军在酸枣开仓放粮,招募部曲,亦有一些赶将来投,到第三天的下午,在酸枣所得的这些粮食,已是分发了泰半,所存者,已是只够部曲十日之用。

计算下来,三天募兵,不算随从来投的妇孺老弱,总共募得了丁壮三千余!

王薄、卢明月等的部曲,动辄数万、十余万之众,李善道现是知了,他们的部曲为何会有那么多。只要敢干肯干,只要粮食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义军的兵源看来是真的不缺!

“天下苦隋,已是久矣!”李善道深有感触地慨叹说道。

粮食不太够了,虽仍有前来投附者,募兵也只能暂且停下。

将募来的新兵,分给了刘胡儿半数,李善道所得之众,犹有丁壮一千五六百。他本来的部曲才千人上下,一下子,新兵的数目超过了老兵。与刘胡儿商讨了下,就下步的举止,两人决定,先再在酸枣待上两三天,把这些新得的部曲给编伍好后,再做底下来的用兵计议。

李密方面的消息,在募兵的这几天中,不断传来。

兵入进襄城、颍川郡界后,不但投从李密的两郡豪杰愈发众多,而且包括与颍川接壤的荥阳郡最南、最东的新郑、开封等县,乃至是不用李密去打,便就主动地献城,投降了李密!

——酸枣,尽管有侯友怀、张怀吉自愿为李善道的内应,可这座县城,李善道毕竟还是动兵了的,是打下来的,却人的名,树的影,李密那厢,他连打都不用打,就有数县接连投从!

同人不同命,饶是李善道,闻得了这消息后,亦是不禁地为之惊讶,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李密在海内的名望,——或言之,李密在海内贵族、士人中的名望。

刘胡儿也为此感到惊讶,他带着些羡慕地说道:“蒲山公诚是名动海内,不需刀兵,只凭昔日之名、今胜张须陀之威,兵锋至处,便各县闻风而降!李郎君,非我辈可以较之。”

“刘兄,为何摇头?”

刘胡儿说道:“郎君,俺是想起了翟公、我家郎君等率部还寨前,蒲山公曾向翟公提出的那个建言。”

“你说的是?”

刘胡儿说道:“即蒲山公进言翟公,可趁大胜张须陀之威,趁胜疾进,攻打兴洛仓之此建议!当初,俺也觉得蒲山公此议,似有好高骛远之嫌,未免过险。今以观之,蒲山公居然有这么大的声名,新郑诸县,纷纷献城而降,则以此计之,也许当时若趁大胜之威,兴洛仓还真是没准儿,能被咱们打下。……兴洛仓储粮千百万石,咱们若能得之,李郎君,何止不会再有如今日,你我因粮不足而不得不忍痛不再多募部曲之烦,大旗一立,百万之众可立得矣!”

“刘兄所言甚是。兴洛仓,系隋室粮储之重镇,若能为我等所得,大有利我军也。”

刘胡儿叹道:“翟公已还,这件事,现下再说,也已是无用。”

当天晚上,一道新的军报传来。

这道军报,不是李密方面的军报,是翟让方面的军报。

翟让、单雄信、徐世绩等率引瓦岗主力,北还进东郡后,先是停驻在了白马,原先是准备接着就还寨中,可翟让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不再还寨了,於日前引率主力转头,南返荥阳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