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薄荷微光恋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江北青禾耕耘起,蓑笠烟雨仓满期

骆马湖的夏日,风凉里多了稻饭鱼羹的景象。

插秧是江苏这个省夏日农民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因为错过了这个季节,秧苗的生长期也就不利于秧苗发颗。现在科技发达了,人工生产劳作的质量也提高了,人民的智慧也聪敏起来。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也让老百姓的收益越来越多,让粮食丰收,满仓。人民不怕挨饿。胡和温两位大人提出的农民种地补贴政策,提高了人民种地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种地难,赋税徭役税多的困难,减轻了农民身上的负担,让老百姓热爱生活,开心种田。

傅远博是从饥饿那个时代生活过来的,对于国家的政策实施是能够体会到,也是明白这些年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他感恩这个时代,这个盛世中国。

他那个年代,能让一家温饱,能让傅雷考上大学,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了。他知道自己文化知识少,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走出宿迁,到外面的大城市去看一看,见见世面。

自己的一辈子已经被泥泞绊住了脚,难道再让自己的下一代也重蹈覆辙吗?

傅远博对年轻的傅雷道:“就算家里砸锅卖铁!俺也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不为别的,就为老傅家能出来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也算是俺老傅家光耀门楣的大喜事了。多喂几头牛,多养螃蟹和鱼,哪怕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心甘情愿!因为我这一辈子已经这样了,我不想俺的儿也像俺一样在泥泞里挣扎着。只要他能读书出人头地,俺就愿意挣钱供他上大学。”

听着爷爷说的话,傅里从爷爷的言语之中明白那个年代上学是多么的困难,家庭条件有多差。虽然家里艰苦,但是遇到一个有明志的爷爷是很重要的,而且思想开明,知道学习是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途径的,也明白这个方法是对于当时来说的家庭唯一能够改变这个家庭命运的一件事情——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安排方式。

要说老傅家穷!倒也说不上特别的穷,不过对于家庭的未来来说,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就是家里出个大学生。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那个年代人们对“大学生”这三个字含金量的重视程度很高。

傅里听着爷爷说的话,似乎爷爷现在回忆起来是幸福的感觉,而今在这个衣食无忧,国家富强和谐的新社会里。

这个季节也正是夏芒,麦收插秧交替的农耕时节。正是江北青禾耕耘起,蓑笠烟雨仓满期。

六月雨打湿在蓑笠上,握着一把秧将稻草绳解开,一分为二。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秧苗一株株片开。右手在一瞬间接过秧苗,大拇指并联着食指和中指成竖直且垂直于水平面,然后迅速插入水稻田里。反反复复的插秧,在细雨绵绵的泥泞之中,脸上的水珠来不及擦拭下去,又接着有新的雨滴落打在脸上,身体还要不停的往后退,为了插秧的速度跟上,赶时间,在农忙时节之前插完,不然等秧苗长着壮了,一是秧苗不好拔,二是发颗慢且不根深蒂固,三来秧苗过大,插秧也比较繁琐,浪费时间。

拖拉机的噪声回荡在远处杨树林中,混杂着的水稻田里,绳经一排五株插秧,没一会儿,已是一大片了,细雨打落的杨花飘浮着,犹如人生起伏跌宕,看的清也就不觉得累了。

一洼洼水田上插上秧苗,在风里还是轻度摇摆着,等过上一段时间,再深根发芽,发颗,这株株稻秧就茁壮了。五叔三婶看着栽完的秧,长吁短叹道:“终于是栽完了一块稻田地!”

三婶对着五叔说:“瞧把你给美得!还有头二十亩没栽呢,这才哪到哪呀!”

“不急,不急,先开心一下,万事开头难嘛!这栽完一块水稻田,也就有信心继续栽了!”五叔乐呵道。

并又对着三婶婶说:“急也没用,谁让我们田多,每年插秧也算是够忙的了,不过幸好水源充足,也亏了这江苏鱼米之乡。不然哪得累坏了,还要想办法打水耕田!”

“你是山里老牛,耕田的苦命!”

“他三婶婶,你也就别取笑我了,你是不知道我也是去过山里劳作过的人。想当年,也确实是赶着老黄牛,后面踩着木伐子耕地,那山里田亩三分二厘地的,亩分太小了,又有点类似梯田,也没法拖拉机耕作,只能慢耕细作,不过那时候年轻,冲劲十足,倒也不觉得累,还觉得吃着窝窝头的日子,还很充实!”五叔不觉感慨一番当年往事。

半晌午了,看着远方满田碧绿碧绿的秧苗点翠在大地上,那些希望也就在五叔的心中留下了希望的秋收。

江南烟雨时,陇上已青绿。犹如一幅山水画镶嵌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江北的插秧也是如此的盛观一景。看着江南耕作文明在这座江苏的江北的宿迁,顿觉“苏湖熟,天下足”,在江南名不虚传。

位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淮河流域三河交叉的宿迁,这里的农耕文明已是先进。从以前的低产量,到现在亩产一千五左右,离不开宿迁人民的辛勤劳作和智慧结晶。

粮食丰收,就是五叔三婶婶的梦了,在黑色土地上盛开出稻穗黄橙橙的梦。

二大爷对着爷爷说:“我们这辈子人算是种地的农民了,下一代他们也摆脱了泥泞了,不用这般辛苦劳作!尤其是你家傅雷,从小看着长大以后就是那种干大事的主,果不其然!我这眼光还真没看错!现在混的风光了,真给我们老傅家长脸了。”

爷爷倒是说:“一天农民一天耕作,这是我们的命,他们不能!永远像我们这样!因为知识给了他们挣脱命运的束缚,在这个和平年代!”

二大爷听了笑了笑,道:“是呀,这个时代好,我们的命就是那样了!”

爷爷也看着二大爷也乐呵的笑了起来,好像感觉他这一生都值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