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955章 【盗亦有道:圣勇义智仁】

朕 第955章 【盗亦有道:圣勇义智仁】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张献忠说自己的四儿子聪明,但其实三儿子也不错,甚至称得上文武双全。

三子名叫张健之,今年十八岁。

十二岁就跟着长辈打猎,十四岁放暑假回家,还参与了对猎头族的围剿,冲得飞快砍伤一个敌人。他中学顺利毕业,自费就读于福州大学,可惜没拿到毕业证,只有报考府衙吏员的资格。

张健之觉得考吏员没啥意思,大学结束,就跑去三宝垄投靠父亲。

“你这混账,”张献忠为之大怒,“老子出钱供你读大学,连个毕业证都拿不到,你读任多书有个球用!”

张健之解释说:“父亲,如今的大学毕业考,便是前朝的举人考试。从礼部到督察院,再到一省大员,层层监督,哪里容易考过?一届大学生,能毕业的只有小半,大半学生都只能拿肄业证。”

“也就是说,你没考上举人,只有秀才功名?”张献忠问道。

张健之点头:“也可以这么说。”

张献忠的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咂嘴道:“秀才便秀才吧,也算老张家的文化人。你在大学里,都学了什么本事?”

张健之回答:“我主修理科,物理、数学、天文、地理皆有涉猎。文科是辅修课,选了比较生僻的道家学问,《老子》、《庄子》都有一些粗劣了解。”

“老子不就是太上老君?”张献忠恍然大悟,“敢情你这混账学道法去了,学校老师可有教习五雷正法?”

张健之无奈解释:“父亲,道家是道家,道教是道教。道家讲大道至理,道教讲斋醮科仪、画符驱鬼。”

张献忠又明白了:“道家是当官的,只会耍嘴皮子。道教是做吏的,得真正上手办事。”

此言一出,张健之差点绝倒。

张献忠大马金刀坐下:“那你就耍耍嘴皮子,说说道家的大道理。”

张健之仔细想了想,说道:“听闻父亲在此做总督,屠戮土着无数。在庄子眼里,父亲便是大盗。”

张献忠的低血压都被治好了,勐拍桌子说:“你敢骂老子是大盗?老子当初被官逼民反,现在杀人是为国效忠,哪能跟盗贼混为一谈?”

张健之说道:“孩儿错了,父亲不是大盗,当今陛下才是大盗。至于父亲,顶多算是中盗。”

张献忠听出儿子话里有话,没好气道:“别绕弯子,有事直接说。”

张健之问道:“父亲可曾听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屁话,孔圣人早死了,世间大盗却多得是。”张献忠说道。

张健之摇头:“非也,圣人并非特指孔子,大盗也不是寻常强盗。天地分阴阳,有光明,就有黑暗。若有一天,光明没了,那世上就全是黑暗。若全是黑暗,便等于没有黑暗,连光明与黑暗的观念都不会存在。有圣人,才有大盗;无圣人,便无大盗。”

“说人话!”张献忠差点被绕晕。

张健之开始卖弄自己的学问:“庄子所言大盗,其实特指田成子。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田氏代齐,便是窃国大盗。不仅窃了齐国江山,还窃了齐国的法度、官员和道德。而他的子孙齐威王,明明是大盗后裔,却又成了明君圣王。”

张献忠越听越气:“这是哪个湖涂老师教你的?”

张健之笑道:“父亲且耐心听完,柳下惠很有名吧?他有个弟弟更有名,叫做柳下跖,俗称盗跖。盗跖是强盗的祖师爷,徒众问他,做大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讲?父亲且猜,这盗跖怎么回答。”

“怎么回答?”张献忠有些好奇。

张健之娓娓道来:“盗跖说,能推测屋里有什么财货,可称圣;最先进屋的,可称勇;最后离屋的,可称义;能判断是否该动手的,可称智;分赃公平的,可称仁。圣、勇、义、智、仁,此做盗贼的大道理,是谓盗亦有道。不具备这五种品行,便不可能成为大盗。”

张献忠勐拍大腿,乐呵呵笑道:“好个盗亦有道,好个圣勇义智仁!”

张健之又说:“当今陛下,便是窃国大盗。他晓得天下最重要的财货是什么,便是圣。他虽然起兵晚于父亲,却也是最早造反的那批,可称勇。面对官兵围剿,他没有丢下军队逃跑,可称义。他知道什么时候该造反,可称智。他分赃的时候,比父亲更公平,分给了天下万民,可称仁。”

张献忠听得目瞪口呆:“福州大学的老师,居然敢讲这些,他不怕杀头吗?”

张健之笑着说:“嘿嘿,当然不敢在课堂上讲,这都是老师喝醉了酒,私底下说的一些酒话。”

不得不说,大同新朝,真的是思想百花齐放。

“你莫要再跟这个老师交往,他迟早有一天会被抄家。”张献忠告戒道。

张健之却说:“父亲,道家的大盗,可非纯粹坏人,而是不屈从于固有权威和道德者。在《杂篇·盗跖》里,就连孔子都是假道学,尧舜禹都不慈不孝。当今陛下,既为大盗,亦为圣王。假圣王是崇祯,真大盗是陛下。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便是说崇祯不死、大明不灭,像陛下、父亲、李自成那样的大盗就永不断绝。”

张献忠细细品味:“却有些道理。”

张健之说道:“我那老师还说,道家驳斥儒家,很多并非老子本意,而是后世道家子弟附会的。老子的真意,是‘披褐而怀玉’。就是穿着破烂褐衣,怀里揣着宝玉。陛下主张真道德,反对假道德,厌弃繁文缛节,推崇真情至性,讨厌空口清谈,喜欢身体力行。这不正是道家的追求吗?这不正是‘披褐而怀玉’吗?”

张献忠回过味来:“你那老师,是绕着弯在拍皇帝马屁呢?”

张健之说道:“父亲在此,要做真大盗,不要做中盗和小盗。真大盗者,是为国为民开疆拓土。便是杀戮再多,皇帝亦不会怪罪。中盗、小盗者,一心为私,不可长久。”

“什么乱七八糟的?”张献忠其实听明白了。

张健之说道:“父亲当谨记,盗亦有道。大盗之道,在圣勇义智仁这五字当中!”

张献忠微笑道:“你这大学,没有白读。”

张健之说道:“在三宝垄做大盗,此方土地,便是最大的财富,多让汉人占据土地,可称圣。敢于开拓进取,可称勇。能够体恤部下,可称义。知道何时动手、如何动手,可称智。能让三宝垄的汉人,都分得好处,可称仁。父亲能做到这五字,方为真大盗。您不用刻意索求什么,到时候,功名利禄自会到来。此为道家至理,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张献忠被说得心服口服:“你他娘的,怎不早生三十年。老子当年若带着你打天下,哪还用得别人当军师?”

“父亲何时生孩儿,孩儿也没得选啊。”张健之表示遗憾。

张献忠问道:“你来说说,具体该怎么做?”

张健之说道:“孩儿刚才讲得很明白了,具体做来,就是带着汉人开疆拓土,尽量给这里的官吏、商贾、地主、小民更多好处。但也要有规矩,三宝垄跟国内情况不同,当另外定制地方条例。《大同律》首先不能违背,再依据本地的实情,制定更详细的律法。有了规矩,一切都好办。就算哪天要杀人,也是因为这个人坏了规矩。父亲一来便杀人,大家心里是有怨气的,畏惧更大于尊敬。若依法杀人,则称公允,民皆不能怨。”

“有道理。”张献忠点头。

“有了法,还当有礼,”张健之说道,“这里的汉人,信的东西乱七八糟。又是***教,又是妈祖,又是关公,得倡导他们舍弃教,回归我华夏正道。可以定个规矩,今后作战,只信佛道的赏赐更多,兼信***教的赏赐更少。对于地主和商贾也是如此,不能给信***教的征重税,会激起他们敌视。但可以给放弃***教的地主和商人,带来更多的好处。人人趋利,这改教就改过来了。”

“有道理。”张献忠再次点头。

张健之又说:“我还听闻,东边的泗水国,那里汉人实力很强。父亲今后开疆拓土,可以朝着泗水发展。父亲在杀戮土着的时候,也可释放一些,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汉人为尊、土着皆可死的话。把他们放回泗水,挑起那里汉人与土着的矛盾。长此以往,泗水汉人皆可为我所用,父亲大兵一致,泗水汉人必然赢粮景从!”

张献忠笑骂:“读书人真他娘阴损,你这书没白读!”

张健之继续说:“挑拨汉人与土着矛盾,还有别的法子,挑得越凶越好。若能把泗水也变成汉土,则百年之后,父亲这个大盗,也能成为圣人。就像田成子是大盗,他的子孙齐威王却是圣王。父亲已经年迈,当谋万世之功,不可贪蝇头小利,今后也是能青史留名的。而且,还是留下美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