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723章 【缅甸侵土】

朕 第723章 【缅甸侵土】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鸿胪寺右少卿张瑞凤,莫名其妙被皇帝召见。

他猜到可能有出使任务,或许是出使朝鲜,又或者是出使西域,做梦都想不到会是欧洲。

“你是龙游人吧?”赵瀚问道。

张瑞凤回答:“回禀陛下,臣老家确在龙游县。不过少年时就随父经商,最远到过云南。西南战乱,兵刀四起,臣与父亲便在江西做生意。承蒙陛下仁德,江西安定利于经商,当时找不到更安稳的所在。正因如此,家父才让臣投效陛下,言得天下者必为陛下也。“

“你有个好父亲,”赵瀚笑问,“龙游商帮,名满天下,听这几年尤为活跃。“

张瑞凤道:“龙游商人,不及徽商、赣商财大气粗,也不似西商(山陕商人)那样拉帮结派,又没有闽粤浙商的海贸之利。龙游商帮凭的是吃苦耐劳,别的商帮不敢去,别的商帮看不起,那龙游商人就会顶上。“

“恢复北方民生,龙游商人居功至伟。”赵瀚颔首赞许。

这些年朝廷向北方大量移民,商税方面也有所优惠。安徽、江苏、江西的商人闻风而动,但基本只去北方大城市。

龙游商人却另辟蹊径,专门到北方小县城经商。云贵两省的落后地区,各地大商人不愿去,也是龙游商人集体杀出,西南边境到处能见龙游商帮的影子,从去年开始甚至还跑去越南经商。

张瑞凤:“既能恢复北方民生,商人自己也有得钱赚,此利国利民利己之事,龙游商人责无旁贷。

赵瀚问道:“听龙游商人,开始往海外发展了?“

张瑞凤道:“台湾和吕宋,多为福建商贾,而且抱团排外。龙游商人插不进去,就只能去琉球、方丈二县,收一些当地的土货和木材。如今朝廷夺取马六甲,闽粤商贾嫌那里太远,基本只去万丹和巨港。龙游商人遇到这个空档,已经在组织出海,决定前往马六甲闯荡。”

广东、福建、浙江的海商,当然愿意开船前往琉球和马六甲。但是,他们搞的是海贸,而龙游商人则要留下来发展。

龙游商帮没有海船,便前往琉球、方丈二县住下来。他们负责向土着收货,卖给过往的福建船只,赚的其实都是些辛苦零碎钱。

朝廷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因此组织移民的时候,基本不在龙游县招募。那里多山,土地贫瘠,青壮男子喜欢远走经商,导致家里耕种的多为老弱妇孺,在龙游县招募移民会乱套的。

事实上,安徽、山西的男子,也习惯离家经商,大部分也是从小生意做起。但是他们走得不远,或许是去邻县,或许是去邻省,而龙游商人直接跨好几个省,甚至早在大明时期就跑到西域和缅甸。

赵瀚笑着:“你少年时就敢去云南经商,想必不畏远行,便给你一个出使诸国的差事。“

“但凭陛下吩咐!”张瑞凤连忙站起拱手。

赵瀚招手:“你过来。”

张瑞凤趋步向前,小心翼翼站立,目光投向皇帝拿出的世界地区。

赵瀚指着地图:“过了马六甲,船队沿陆地前进。会遇到一个小国,那里已经被收为藩属。再往北,是暹罗的地盘,跟地方官交涉便可,不必去见暹罗的国王。然后是东吁(缅甸),令其赶紧臣服,谴使到南京献上国书。“

“若东吁不愿臣服,是否要登岸教训一番?”张瑞凤问道。

赵瀚告诫道:“记住,你的任务是出使诸国,不是去打仗的。东吁如果不服王化,你记下来便可,莫要耽误了行程。“

“臣谨记!”张瑞凤领命。

赵瀚继续:“再往前是阿拉干(缅甸西南沿海、孟加拉东部沿海),这个国家跟暹罗是死敌。其国民不畏海洋,沿途若有损伤,可在阿拉干招募补充水手。”

后世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此时也属于阿拉干的领土,这个国家是孟加拉湾的海上小霸王。

一百年前,阿拉干屡遭葡萄牙劫掠,又偶尔跟葡萄牙合作,已然掌握葡萄牙的航海和枪炮技术。阿拉干跟东吁(缅甸)关系亲密,经常联手去打暹罗,有一次还拉上葡萄牙。

赵瀚道:“再往前,便是印度,也称天竺。天竺的南方土邦,可尽量结交拉拢。北方是莫卧儿国土,有个蒙古血统的莫卧儿皇帝。你应当去拜访莫卧儿皇帝,或许今后可以合作,我会写一封信让你转交。“

“再往前是波斯,你也当去拜访国王。至于非洲沿海,没什么国家,都是些城邦和部落,也要尽量交好他们。当然,该动武就动武,免得被这些土着看轻了。在欧洲,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都该去看看。荷兰嚣张,已成众矢之的,多多诱使各国跟荷兰打仗!“

一堆地名和国名,得张瑞凤脑子发晕。

幸好他以前也了解过,并非啥都不知道,否则此刻已经抓瞎了。

张瑞凤拍马屁道:“陛下胸怀宇内,竟对海外诸国了若指掌,臣佩服之至!“

赵瀚笑道:“你去准备吧,等信风来了就出海。记住,沿途收集各国信息。国名、都城、君臣、语言、文字、地理、宗教、特产这些全都要记录下来。“

“遵旨!”张瑞凤躬身退下。

赵瀚抽出一份奏章,继续批阅起来。

这是份来自户部的奏报,属于日常公文,不过却看得赵瀚心情大好。

据各省府县汇报,从去年秋天至今,全国各地皆风调雨顺。只局部地区冬日有雪灾,开春之后仅几个县春旱,接下来只要不遇大洪水,今年的夏粮和秋粮都将大丰收。

如此好年景,是赵瀚收复北方以来,老天爷最给面子的一年。

“好!”

赵瀚提起朱笔,只批了一个字,便靠在椅子上打盹儿偷闲。

这份公文让他轻松愉悦,得享受一下好心情。

教育经费问题,让赵瀚毫无办法,全民三年义务教育不是农业国能承担的。

而且,偏远落后地区,教育质量被甩得越来越远。

不仅有老师的问题,还有教科书的问题。

由于免费提供教科书,这让地方官府叫苦不迭。为了省钱,生毕业或辍时,必须将自己的书本上交,下一届生还可重复使用旧书。

但中小教科书,已经多次补充调整内容。

教育条件好的校,自然使用最新版课本。而那些偏远落后校,还在使用几年前的老课本,生毕业考试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题目根本没过。

唯一庆幸的是,全国中生数量,远远低于小生数量。而中课本,恰好是调整最频繁的,每隔两三年就有新的数、物理内容编入,这两个科目正处于成果爆发期。

休息片刻,赵瀚再次批阅奏章。

很快好心情就被破坏,成都府大地震,震塌民房三千余间,死伤数千人(无法准确统计)。

内阁已经批复救灾,同时建议酌情减免赋税,赵瀚随手批了个“准”字。救灾事宜,地方官肯定早就在做了,别大同官员,就算大明官员也会迅速安排—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虽然嘉靖皇帝视若无睹,但地方官员救灾却很积极。

唉,早知道就该多睡会儿,老天爷真是不经夸啊。

继续往下看,有些糟糕的心情,顿时就变得极差起来。

云南布政使奏报,东吁国王谴使至昆明,请求内附为中国的藩属国。

缅甸主动认爸爸,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木邦土司得知消息,也悄悄派人到昆明,举报东吁侵占中国边境,顺便请求赐予木邦宣慰使印。

木邦、孟养、孟密这些缅北地区,本来属于大明国土。

万历三十二年,东吁(缅甸)进攻孟密,要求孟养土司出兵相助。孟养土司思轰拒绝,杀死东吁使者。 东吁于是转而进攻孟养,思轰兵败身死。

万历三十四年,东吁进攻木邦。云南援军未至,木邦沦陷,云南巡抚陈用宾下狱论死。

世人皆知万历三大征,可在万历年间,大明还和缅甸打了几十年。缅甸的东吁王朝,不断侵吞大明国土,云南官军不得不在边境陈兵过万,山路崎岖,军粮难运,大量民夫因运粮而家破人亡。

如今,木邦、孟养、孟密全在缅甸手中,一直都没有交还国土,现在还有脸来内附,还请求赐予金印和文书。

历史上,缅甸的东吁王朝,在弄死南明皇帝之后,也是这样请求册封的。满清不管不顾,把木邦、孟养、孟密三地,全部赐给东吁王朝。后来清缅战争期间,中国一度把失地拿回来,可乾隆爷脑子抽风,大手一挥,又把领土主动赏赐出去了。

奏章附着黄幺的“贴黄”,也就是军方的附带文件。

坐镇云南的黄幺,把事情写得更明白。那些失地都很穷困,而且山高林密,军粮运输极为困难。要打可以,请给他两年时间做准备,而且还得动用云南的武警部队协助。最好不要从外地调兵增援,云南边境气候复杂,外省军队恐怕会受不了。

赵瀚批复道:“云南巡检兵,任尔调度,云南各府县也尽量配合。三年之内,朕要收复木邦、孟养、

孟密三地。“

请记住本书域名:。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