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670章 【以孝之名,禁止缠足】

朕 第670章 【以孝之名,禁止缠足】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新科进士被果子砸晕了?”赵瀚忍俊不禁。

宋应星:“倒不是被果子砸晕的,而是受惊落马,在地上摔晕的,”

赵瀚问道:“没有大碍吧?”

宋应星:“已经无事。

恢复科举之后,读书人的心也定下来,即便他们很多没资格应试。但可以教育子女啊,士绅望族、豪商巨贾,全都疯狂砸钱培养后代。·

新的教育体系和官吏选拔方式,全国各地的百姓也都适应了。

在他们想来,小就是以前的社,小毕业生对应童生,中就是以前的县,中毕业生对应秀才。大就是府和国子监,大毕业生对应举人。

官员选任,跟以前一样,只不过要从八九品做起,

吏员选任,必须是童生或举人,而且还得公考才能上岗。文吏、皂吏不分高下,都可以向上晋升,甚至可以做品官。

看似改动不大,其实非常重要。

进士外放官品下降,能让当官更有施政能力,吏员的文凭和考试要求,打破了小吏世家对地方的把控,让主官施政之时更得心应手,也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代价是行政成本的上升!

明代的很多吏员,官府是不给工资的,他们靠贪赃枉法、盘剥百姓为生,而今全都需要政府支付薪水,等于平添了无数公务员的工资支出。

再加上,每个县都有好些小,基层教育开支也很大,一些穷县纷纷向上级哭穷。

李邦华道:“县一级的赋税,还应该给地方多留一成特别是商业不兴且多山的穷县,乡村小和县镇吏员,已出现拖欠体禄的现象。有的地方,已拖欠好几年,每年只发三五固月体禄,这种情况,

还是廉政巡视员汇报的,各级地方官府都末向上奏报。“

赵瀚也看了廉政巡视员的报告,赞同道:“那就再给地方多留一成赋税。”

赵瀚又拿出一封密报,是辽东细作送来的,绕过朝廷直接送到皇帝手里:“多尔衰和代善死了,“

庞春来猛地睁眼:“内讧?

赵瀚笑道:“去年冬天,代善和多尔衮相继病亡,正值伪清太后与代善争斗最激烈之时,这两人突然病死,让满达海惊恐交加,带兵出奔浑河流城割据自立了,当然,满达海没有公然反叛,只对伪清朝廷听调不听宣。“

满清的实控地盘已经很小,现在还一分为二,简直就是秋后的蚂炸,

庞春来:“陛下,可以在东北用兵了,“

赵瀚道:“让辽宁各部准备,雨季一过,立即出征。”

如今还是三月份,传令去辽宁需要时间,往辽宁运送军粮也要时间,用半年时间做出征准备刚好,

庞春来又:“鞑子覆灭之时,请陛下允许老臣致仕,“

赵瀚想了想,点头道:“到时候,我派人护送老师回乡。”

庞春来这两年身体不好,是真想回辽东安享晚年。虽然辽东苦寒,并非一个养老的地方,但阔别家乡多年,做梦都是落叶归根。

李邦华跟着:“陛下,臣年迈体衰,扫灭子之后,也请求致仕归乡,“

“李先生老当益壮,还请不辞辛劳。”赵瀚象征性挽留。

“多谢陛下器重。“李邦华打算三请三辞。

一来他确实年纪大了,今年已经76岁,二来他知道皇帝的心思,庞春来留下来,是制衡江西籍大员的。庞春来一走。他李邦华最好也跟着走。

琼林宴结束数日,庶吉士的考试便开始了。从二三甲197个进士当中,选拔出15人,先到内阁观政熟悉情况,再做比较低级的中书舍人,也就是内阁的普通文书人员。

今后的中书舍人,全是状元、榜眼、探花和庶吉士,让他们高屋建瓶的熟悉国家事务,然后再外放地方做副县级官员,一步步重新升迁回中央朝廷,

这跟明朝有很大差别,大明的这群顶级进士,直接被扔进翰林院里。一甲三名,就是编书、读史、辅佐内阁或制嫩房政务、给皇帝太子上课讲经之类,然后就等着熬资历升迁,通过詹事府做跳板,升为侍郎、尚书、阁臣,而大明的庶吉士,最厉害的做科道言官,次之在翰林院熬资历进六部,最次的也是外放地方做知州。

张和张居正都对这种现象很厌恶,其中张特别刚,曾把某届庶吉士,大部分都扔到地方去做官,

然后得罪了一大堆人。于是,张披各种黑,甚至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成了反派,

庶吉士考核结束,新科进士们的去路,基本就已经定型了,

为了表现自己,他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皇帝上疏言事儿,提出自己对国家政策的想法。

“这个崔文秀有意思,“赵瀚笑着,”一个朝鲜籍官员,硬朝鲜自古为中华疆土,请朕先把鸭绿江以南的三个道收回,那是大元朝的故土哈哈,倒是忠心得很。“

李香君:“番邦士子,自要表现激进一些。

赵瀚又拿起另一份奏疏,只看几段,就眉头紧皱,问道:“民间有很多女子缠足吗?

李香君回答:“臣幼时还少见,只听乡里有贵女缠足。后来慢慢变多了,特别是被卖入青楼,青楼女子多有缠足者。臣被族亲卖出时,已过了缠足的年纪,但还是被妈妈逼着缠了足。”

赵瀚低头瞧去,道:“看不出来啊,”

李香君:“并末缠得太狠。”

“你脱鞋来瞧瞧。“赵瀚颜为好奇。

李香君脸红道:“在这里吗?“

“对。”赵瀚点头。

旁边的女官和宫女,纷纷埋头窃笑,负责起居注的丁世经连忙,

赵瀚让宫女搬张凳子来,李香君坐下除鞋脱袜。

赵瀚伸手捏住她的脚,抬起小脚仔细查看,大脚趾是完全正常的,其余四个脚趾,显得略小,并有些内扣的样子。整体来,不算畸形,基至还稍微有些异样美感,

赵瀚问道:“如今的缠足,有那种伤及筋骨的吗?”

李香君已经羞得满脸通红,胸口也紧张起复,回答:“确实听人过,有些人家为了三寸金莲,让幼小女童变本加厉缠足,严重者会扭伤骨头,甚至是脱臼以后任其畸形生长。“

这种情况多吗?”赵瀚问道。

李香君摇头:“似乎不多,

赵瀚拿起那份奏疏,叹息道:“如今却是越来越多了、“

这份奏疏,是浙江进士毛蕾写的,痛斥裹足越来越流行,而且还越来越骑形的现象,请求皇帝下令全国禁止女子缠足,

缠足风气的形成和蔓延,跟程朱理无关,跟满清统治也无关。

朱熹没有谈论过裹脚的事情,但他的再传弟子车若水,却痛斥女子裹脚现象,并且裹足源自汉唐纯属扯淡,

满清入关之后,也多次禁止缠足。结果越禁越普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到了晚清,连满族女子都开始着缠足。

可以通过西方传教士的视角,来看待缠足这个现象,

明末的利吗窦,对缠足不感到惊讶。或许是明末的缠足,还不那么畸形,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到了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时,这个英国人就显得很震惊了。他经过调查询问,得知缠足是上流妇女的风尚,下层女子为了方便干活,缠足的非常少,且南北各省都差不多,但是,距离北京越近,普通女子缠足的就越多,已经成了一种追求身份和时尚的行为。

从马嘎尔尼的记录,可以推测两点:第一,缠足在乾隆年间,还没彻底传到中下阶层;第二,至少从乾隆年间开始,缠足就已经在朝中下层女子蔓延,并且是该家庭步入上流阶层的象征,

距离马嘎尔尼访华仅几十年,清末的缠足现象已遍地都是,就连乡下地主家的女儿也是小脚。

也就是,只用了几十年间,缠足使完成从上到下的普及。也别扯什么缠足是反清,刚开始或许有这种因素,但缠足的大发展是在清朝中晚期,这绝对跟什么反清扯不上关系。

赵瀚认真把这封奏疏看完,发现没有写明白具体情况,于是让人把毛叫来觐见。

“臣毛蕃,拜见陛下!”毛蕃拱手作揖,非常兴奋。想不到自己竟因请求禁止缠足而获得召见。

赵瀚问道:“你是浙江人?

毛蕃回答:“回陛下,臣是嘉兴府嘉善县人,毕业于杭州大,今科名次是三甲第十六名。“

赵瀚顿时露出微笑,他喜欢新式教育培养出的读书人:“嘉善缠足的女子很多?

毛蕃仔细回答:“嘉善县位于嘉兴府到松江府之间,县城坐落于运河边上,上海开海建港之后,无数的浙北货物,都要经过嘉善运到上海,因此商业愈发繁荣,因商而富的百姓也多,那些作富之家,

便士绅给女儿缠足,把这当成上流家教来遵守,“

好嘛,钱多了闹的。

毛蕃继续道:“也不知从哪传来的,缠足越缠越紧,这些暴富的商贾,极为好面子,认为把女儿缠得越小就越正宗,便纷纷习新式缠足法。基至,县城里还出现缠婆,富户重金聘来给女儿缠足,臣曾亲眼见到,一个同的幼妹,被缠得脚骨完全错位,双脚竟然红肿流脓,其父反而以此来炫耀其家教森严、门第风雅。”

“殊为可恶!“赵瀚怒道。

毛蕃道:“缠足自是雅事,w; 金莲小脚人人爱之,可缠到伤筋动骨,何止大煞风景,简直令人僧恶!

明代的主流缠足方式,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缠足,连脚趾都不需要弯,只是缠得更加纤细就行了,南方缠足,需要把四个脚趾往内掰扣,略显畸形,但依旧不会损伤身体。

伤筋动骨的缠法,就是从明末开始的,并在清朝中期大范围传播。

赵瀚问道:“你觉得该以什么理由,禁止女子缠足?”

毛蕃道:“有伤天和,”

赵瀚摇头:“你没读过《孝经》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香君!“

“臣在,”李香君上前。

赵瀚道:“拟诏缠足至毁伤身体的女子,一律视为不孝女,不可读书,不可做官,不可嫁官!其夫,不可获得专营许可执照,一经发现立即收回!“

赵瀚喜欢用魔法打败魔法,程朱理他用得很顺手,儒家经典他也用得很顺手。

《孝经》都那么了,缠足的当然是不孝女,即便父母允许也一样。

如今缠足还局限在有钱人家,一旦不准缠足女读书、做官、嫁官,基至不准嫁给有专营权的商人,你看那些混蛋父亲还敢不敢给女儿缠足!

而且,打上不孝女的标签,她们嫁人也很难嫁出去。

至于已经缠足导致伤残的女子,很抱款,只能栖性她们了,好在此时还为数不多.

(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