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649章 【急行追击】

朕 第649章 【急行追击】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兴安府。

李定国正带兵朝这里赶来,郑枇派出的哨探,也远远探知到大同军的动静。

郑枇把出去征粮的士卒,紧急召回兴安府城,对儿子说:“最多还有半个月,台风天就要来了。就算不刮台风,也酷热多雨,这些汉兵扛不住的。坚守兴安城,等下雨之后再打,到时候汉兵的火器也没了用处。。“

郑柞疑惑道:“我军的粮草不够,就算征粮也撑不了几时。难道不应该速战速决吗?”

“我已经下令全军减餐,支撑两三个月没有问题,”郑说道,“汉兵都是精锐,我们却大多是乡勇,城外浪战很吃亏的,守城才对我们更有利。只要拖延时间,到时候又热又湿,北边来的汉兵肯定会生病。”

越南疆域属于长条形,跨越纬度挺多,因此气候非常复杂。

像眼下交战的红河三角洲,四季比较分明,但常年都比较热。到了夏天,又多台风,降雨量也明显增加,又热又湿很容易生病。

真正意义上的雨季,其实是在阮氏地盘上,而且是在阮氏地盘的南部。那里半年千旱,半年持续降雨。

若在义安、清化、河静等地区作战,夏天就算没有台风,也特别让人难受,因为会刮“老挝风”。其实就是一种焚风效应,重庆之所以被称为火炉,就是因为夏天总刮焚风。

一句话,如果时间继续往下拖,中国军队肯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郑柞点头道:“儿臣明白。”

郑枇又说:“我军坚守兴安城,汉兵若是久攻不下,很可能北上攻打太平府。太平城里的守军不够,

你带一万人过去,就算死在城里,也要把太平给守住,决不能任由汉兵跨过太平去升龙府!“

郑柞立即去清点兵马,打算带兵去太平府驻守。

红河有一条支流叫太平江,两河就在兴安城附近交汇,顺着太平江就能抵达太平府城。

当年大明征讨安南,安南君臣舍弃国都之后,就是顺着红河逃到兴安城,再走太平江一直逃去海上。

期间,明军还追上来打了一仗,水陆大战灭数万安南军队。

郑还没带兵离开兴安,就有十余人狼狈逃来报信。

“你怎来了?”郑问道。

来人却是郑枇的管家,趴伏在地嚎啕大哭:“王爷,升龙府怕是没了!莫氏狗贼兴兵数万攻打京城,

城中勋贵官员连夜出逃,却被那狗贼中途埋伏。小人…小人跳进河里逃生,才饶幸活得一条狗命,

跑了数十里总算见到王爷啊!“

这个消息,把郑惊得浑身冰冷,随即无能狂怒道:“姓莫的哪来几万大军?他撑死了能有几千!“

召集军队出征需要时间,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就算太原城守军只剩五百,也完全能挡住莫氏大军两三个月。谁能想到,太原就跟筛子一样,守军被调走的当天,就有人跑去通知莫敬宇。

而莫敬宇不等自己部队聚齐,便一边下令召集大军,一边带两千人攻打城镇。

郑柞在军营也得到消息,连忙跑回来:“父亲,儿臣还要去守太平吗?

“还守个屁!”郑气得想吐血。

他们的南边是李定国大军,北边是被莫氏攻占的升龙府,如果继续坚守下去,就会遭受两面夹击。

可如果不坚守,又能逃去哪儿?

坐船顺着太平江去海上吗?就快到台风天了,此时逃到海上,很可能全家翻船喂鱼。即便遇不到台风,也可能遇到大同海军!

他们的选择只剩一个,郑柞问道:“去哀牢山中?“

郑枇握拳道:“当初莫氏篡权,黎皇也是巡狩哀牢,才换来我郑氏中兴黎朝。全军立即开拔,西进哀牢山中,今后再打回升龙府便是!“

这里的哀牢山,并非云南那个哀牢山,泛指老挝、越南、中国交界的大片山区。

曾经有一个哀牢国,兴起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是傣族部落建立起的国家。哀牢国,又叫勐掌国、乘象国。哀牢一词,属于音译,大概意思是“大哥”,是各部首领对国主的尊称。

一百年前,莫登庸篡取安南国政,郑氏、阮氏的祖先,带着一堆旧臣逃进哀牢山区,又不知从哪儿寻到宗室拥立。这才渡过最艰难的岁月,为后来复国赢得时间。

如今郑枇陷入绝境,立即想到自己的祖宗,决定先逃进山里躲几年。

当天下午,郑枇就率领几万军队,只带粮食和金银,以最快速度朝西边山区撤离。

这些家伙前脚离开,城内的大同细作,后脚就奔往下游报信。

“站住!“

细作半路遇到李定国的先锋部队,他用汉话说道:“自己人,谨慎行事,没带腰牌。速速告之李将军,郑枇向西逃了,估计是要进山。升龙府也有百姓逃来,莫氏正在围困升龙府!“

李定国很快得知消息,下令道:“全速追击,不能让敌军逃进山里!“

船只载着盔甲、火炮和粮食,士卒手里只拿兵器,在将近3度的天气,顶着烈日沿河奔跑。好在河边修建了官道,骑兵也能顺着官道跑,否则到处是水田,骑兵估计得弃马追击。

奔至兴安城时,李定国顺利接受城池,只留几百人守城,其余士卒渡河继续往西追去。

而且接下来的路程,没有河流之利,粮食、盔甲、武器都得士兵自己带着。

只见乡间田埂上,数千大同士卒,光着膀子慢跑。棉甲打包背在背上,长枪、火铳、腰刀,横放捆扎在棉甲上,烈日之下一个个热得浑身冒汗,就像刚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骑兵的战马,全部留在兴安城,临时转换为步兵急行军一一没有官道,遍地水田,战马的前进速度很慢。

至于粮食,每个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腰间还有个装着凉白开的水壶。

入夜之后也热得很,郑的士兵纷纷抱怨,搬运辎重的民夫更是又热又累。

郑一大把年纪了,也有些扛不住,下令道:“全军原地休息,不可随地乱走,天亮之后继续赶路!“

加上民夫和乡勇,足足几万大军,就这样在田间地头停下。别说什么阵型了,乱七八糟延伸好几里,

传达军令都得搞半天。

郑枇觉得自己很安全,汉兵距离还远,不可能飞过来攻击他。

各部军官,命令士卒采集野草,点燃之后用来熏跑蚊虫。都是蒿、艾之类的野草,野外随处可见,农民就靠这玩意儿驱蚊。

一时间,田野里浓烟弥漫,间杂传来饭香味。

就在开饭之时,部队后方传来异动,接着又是一阵喊杀声。

郑浑身血污前来汇报:“父亲,有士绅带着乡勇逃跑,孩儿已经压住了!各处都安排了精锐看守,

谁敢做逃兵,就别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出现逃兵,再正常不过。

这几万大军,七成以上是民夫和乡勇。乡勇部队的将领,都是各地的勤王士绅。

让士绅们募兵勤王可以,可让他们舍弃家业进山,而且不晓得要躲多少年,那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郑枇对儿子的快速反应表示赞赏,夸了几句之后,吩咐道:“军中皆男子,不知要在山中逗留几载,

没有女人是要坏事的。在进山之前,扫荡山外村社,妇人全抓了随军,分配给士卒做妻子。“

郑想了想,说道:“为防士卒逃跑,现在就去传令。告之他们,明日可沿途劫掠,但每人只准抢一个妇人,抢太多了不利于快速行军。”

就这种搞法,大同军根本不用急行军,正常速度都能追上。

郑柞立即派人传令全军,听说可以沿途劫掠,士气稍微有些恢复。特别是那些军中光棍儿,甚至还兴奋起来,他们马上就能抢老婆了。甚至一个个打定主意,要抢地主家的小姐,长得丑的一律不要!

郑枇对儿子说:“当初莫氏篡权,先祖也是带着数万军民进山,厉兵秣马十三年终成大业!你莫要灰心丧气,先祖能在山中垫伏十三年,我们也可以再来一个十三年。只要抓住良机,必然可以复国!“

“孩儿谨记!”郑椎被几句话激励了志气。

其实,当时带着军民进山的,是阮氏的先祖阮淦。而郑氏的先祖郑检,中途跑来投靠,靠给阮淦做女婿起家。

他们不是在山中厉兵秣马十三年,而是做了十三年的缩头乌龟。

最后能够复国,是莫登庸惹怒了嘉靖皇帝,大明官兵已经杀到镇南关。莫登庸吓得尿裤子,亲自率领众臣,跑去镇南关向明军认罪请降。

阮氏、郑氏先祖,抓住机会出兵,趁虚而入夺回义安和清化。又借助义安、清化士绅的力量,招募农民军北伐,才终于夺回升龙府。

复国之后,阮氏、郑氏闹翻,郑氏也玩篡权把戏,阮氏逃去南方搞割据。

当然,在郑氏的宣传当中,阮氏才属于逆贼,复国全靠郑氏在出力。

夜里,郑睡得不熟,一直忧心今后的发展。

忽地传来喊杀声,郑猛然惊醒。

郑柞带着亲兵过来,焦急道:“父亲快走,汉兵杀来了!”

郑惊道:“怎那么快?汉兵会飞不成?“

******

为你提供最快的朕更新,649【急行追击】免费阅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 阅读最新章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