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395章 【各自备战】

朕 第395章 【各自备战】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跑,还是留?

多尔衮突然给洪承畴加官进爵,成为满清唯一的汉相,瞬间坐实他天下第一大汉奸的身份。

这让洪承畴有些懵逼,就算自己在北边搞事,就算自己暗中立下大功,今后迫于汹汹物议,南边那位皇帝真能饶过自己吗?

肯定不能!

必须立即走,偷偷逃去南京,表明自己的身份立场。若是迟几个月再走,那就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还是屎,无论如何都说不清了。

洪承畴暗中整理财货,准备带两个心腹,这段时间趁夜跑路。

不能从山东南下,那里疫情严重,实在太危险。可以从北直隶进入河南,虽然沿途到处是清兵,但乔装打扮一番应该能跑掉。

财货也不能带太多,百十两银子,几十斤粮食便可。

就在洪承畴忙活时,家奴在外面拍门喊道:“老爷,不好了,咱家被大兵围住了。几道门外都有兵,说是来给老爷做护卫,便是各处院墙都有大兵来回走动。”

“这个多尔衮……唉,罢了,罢了!”

世界线再次收束,洪承畴获得了同样的待遇。

历史上,洪承畴投降满清之后,黄台吉也是重兵把守。因为他的身份太特殊,他做过五省总督,做过宣大总督,做过蓟辽总督,好多大明边将都是其曾经的旧部。

洪承畴立即出门,坐轿直奔多尔衮的府邸。

“王爷,立即带兵追杀侯氏父子!”洪承畴见面就说。

多尔衮疑惑道:“为什么要杀他们?”

洪承畴解释说:“他们肯定去山东说服左良玉,让左良玉投靠南京朝廷。如果左良玉无法说服,他们还能顺势自己去南京。”

多尔衮如今还不完全信任洪承畴,思来想去,招来手下说:“增派两个牛录,追上山东总督,务必贴身保护,不得离开总督一步。山东总督若有背叛之举,立即抓回北京,抓不回来就直接杀了!”

两个牛录,就是二十士兵,全天候监督侯恂。

洪承畴继续说道:“王爷如何看待南京朝廷?”

多尔衮笑道:“得了北京,自当定鼎天下。等明天夏收,割了麦子之后,我便亲领大军南征!”

洪承畴说道:“王爷,北方民生凋敝,南方百姓富庶。赵瀚可以败十次,还能重整旗鼓。我军初入中原,诸多降兵摇摆不定,且军粮不多,百姓也不够,败上一两次就得重回辽东。”

“李自成横扫北方,还不是被我满洲大兵打得一败涂地?区区赵瀚,看似兵精将广,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多尔衮真没把赵瀚放在眼里。

洪承畴劝道:“王爷切不可轻敌,我们输不起。大明边军,先降李自成,又降我大清。不说我军大败,就说双方僵持不下,这些边军都可能转投南方。”

“也对,”多尔衮并不是傻子,“若不能速速获胜,这些降将很可能再次倒戈。”

洪承畴说道:“先大兵逼近山东,迫使左良玉投降。”

“他真的会降?”多尔衮没有把握。

洪承畴笑道:“左良玉迟迟不可能投降赵瀚,是舍不得手里的兵权。如今山东大疫,其兵孱弱,我军大兵压境,左良玉必然向南京求援。在此之前,可封其为定南王,令其总兵山东,并将此消息传播天下。”

“这样就可让左良玉降清?”多尔衮问道。

洪承畴笑着说:“左良玉向来首鼠两端,不值得信任。大清封其为王的消息传出,南京怎敢出兵救他?不打他就不错了!此人一直不表态度,无非想左右逢源捞更多好处。大清一边出兵打他,一边给足他好处,他只能投降我大清。”

多尔衮点头道:“如此便好。”

洪承畴又说:“但是,谨防此人倒戈。即便他做了大清的王爷,我也随时可能背叛大清。要寻一个机会,将其押送到北京软禁,保留其王爵。再册封他的长子为世子,给他的部将封官许愿,如此才能真正掌控山东。”

多尔衮赞道:“先生真是对大明旧官了若指掌。”

洪承畴收起笑容,面色严肃道:“明年夏收之前,就一定要迅速出兵,不可能等到夏收。我军粮食不足,趁着敌军小麦收获时去抢!”

夏收,主要收麦子。

但在明末小冰河时期,河北无法种植冬小麦,只能种植春小麦。

就连河南许多地方,都没法种植冬小麦。

因此,赵瀚的夏收时节,要比满清更早一个多月。赵瀚极有可能在收麦子之后,打时间差迅速出兵,不但自己有粮,还能去满清的地盘收粮。

洪承畴的意思很明显,尽可能筹集兵粮,在赵瀚的小麦将收未收之时,直接发兵大举南下。

让那些大明降兵,以数量优势到处劫掠,去赵瀚那边随便烧杀抢掠。

这等于几十万兵力扑下去,赵瀚根本防不胜防。

赵瀚出兵对付降兵降将,就正好中了洪承畴的计谋:赵瀚和大明降将互相消耗,剪除满清的不稳定因素。满清十多万八旗兵主力,可寻机选择战场。或者包围歼灭大同军主力,或者截断大同军粮道,或者在赵瀚的地盘烧杀抢掠,破坏赵瀚辖地里的民生经济。

如果赵瀚不顾敌方大军,直接带兵去打满清的地盘。呵呵,你随便打,你随便抢,反正这里没啥粮食。你攻占的城池越多,还得不断分兵驻防,而且更加拉长战线,粮道变得更加危险。

洪承畴黑化了,硬被多尔衮戴一顶大汉奸的帽子,还重兵监视不让他离开,那他干脆就做个真正的大汉奸!

反正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帮着满清夺取天下。

……

南京。

内阁、兵部、都督府官员,被悉数叫来议事。

李邦华指着地图说:“河南贼寇,还有河南士绅团练,已经全部投靠满清。伪清那边,只在河南就封了三个侯爵、六个伯爵。”

庞春来道:“清军重兵驻扎边界,明年河南必有一战。不是我们想不想打,而是对面肯定会打!”

赵瀚也是无奈。

当大明朝廷还在的时候,赵瀚进攻安徽、江苏,各大府县的官员望风而降。

可大明朝廷覆灭之后,地方已经被反贼和士绅团练占领。赵瀚根本无法劝降,只能一路打过去,反而是满清可以大规模招降。

其中差别,无非是赵瀚的招降条件太苛刻。

而满清则见面就是一个爵位,准许保留军队和土地。

也有一些坚持抵抗的,比如大同参将都已经降了,李自成留下的大同文官,却带着官民一起守城抗清。结果是,满清偏师带着大同参将,一起攻打大同府城,在奸细的配合下,破城之后直接搞大屠杀。

选择抵抗的武将很少,反而是各地文官,涌现出许多誓死抗清者。

“粮食再不够,也必须扩军!”茅元仪如今是都督府参谋。

李邦华点头说:“对,必须扩军!”

“我也支持扩军。”

“之前打张献忠,由于地形限制,可以不扩军。但河南、安徽交界,明年必为战场,一马平川的地形,不扩军根本没法打!”

“还有山东,左良玉始终不肯投降。若不扩军,很难把山东稳住!”

“……”

内阁、兵部、都督府,全体赞成扩军,等待着赵瀚的抉择。

赵瀚仔细思索之后,说道:“那就扩军为十个师,撤销以前的编制,纯以数字命名。第一师、第二师防备山东,第三师至第六师屯兵汝宁府、凤阳府,第七师和第八师屯兵南阳府。第九师继续攻略四川。第十师继续蚕食广西。”

第十师一直驻防在广东,这几年来并非啥都没干。

粤北、粤东大山,还有福建山区,到处都是土匪,全是第十师给剿灭的,顺便降服了许多过山瑶(刀耕火种的瑶民)。

最近一年,第十师吞掉广西的梧州府、浔州府,正在计划攻打平乐府。

他们的军粮不是很足,而且多为山区地带,每次出兵都得动用民夫运粮,只能一个府一个府的慢慢蚕食。

庞春来忽然说:“要不要设立东江镇?等开战之后,便出兵奇袭鞑子腹地。”

“可以,”徐念祖说,“出动海军,逼迫朝鲜与东江镇进行粮食贸易。如此,东江镇只需银子维持,粮食可以从朝鲜购买。”

“那就组建第十一师!”赵瀚说道。

没办法,满清的调兵举动,迫使赵瀚大规模扩军。

满清那边也是没办法,害怕赵瀚突然越界出兵,因此他们必须在边界囤以重兵。

谁都不相信谁,谈判都没法谈。

幸好,赵瀚手里有大量农兵,每年也在生产武器装备,随时可以大规模扩军备战。

大同军正规兵,即将扩建为十一个师,每个满编师一万人,再加上其他部队和骑兵,赵瀚的正规军终于超过十二万人。

这个数字,跟满清的八旗军相当。

徐颖突然说:“提高招降条件吧,我派人去招降大明降清将士。左良玉,可以封侯,只要他交出山东!”

赵瀚仔细想了想:“可以试试。”

(章节末有彩蛋章地图,做得很粗糙,话说哪位高手能帮忙做个更精美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