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357章 【盘娘糖】(为企鹅大佬加更)

朕 第357章 【盘娘糖】(为企鹅大佬加更)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翌日。

正式谈判。

秦良玉问道:“阁下可能证明册封吴王之事?”

“请秦夫人过目。”徐念祖早有准备,把册封吴王、驸马的诏书,还有吴王、驸马都尉的大印拿出。

这些东西,都是从姚明恭那里讨来的。

秦良玉和马祥麟反复检查,很快确定这些东西是真的,崇祯托孤传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皇子公主如何安排?”秦良玉问道。

徐念祖回答:“他们正在南京的小学校里读书。”

秦良玉又说:“我观《大同集》此书,似有分田释奴之政。”

徐念祖说道:“石砫也不能例外。今后改土归流,设立石柱县,夫人可为石柱知县。马兄若是愿意打仗,白杆兵可编为独立团,兵额为两千人,须派宣教官随军,军粮军饷皆由我方提供。”

“宣教官是何职?”马祥麟问。

徐念祖解释:“大约一百个士卒,安排一个宣教员。宣教员不得插手指挥之事,日常教导士卒读书识字,教导士卒做人当兵的道理。也帮士卒写家信,帮士卒排忧解难。”

秦良玉笑道:“这倒是新鲜。”

马祥麟说道:“我家的田产,为何要强行分出去?”

徐念祖说道:“秦夫人看过《大同集》,自然知道分田的道理。此事绝无徇私之可能,便是都督的两位夫人家里,也都已经完成分田。费夫人可是铅山大族,家里几万亩良田,也是说分就分了。”

秦良玉不置可否,而是说:“我要去一趟南京,面见皇子皇女。”

“可以,”徐念祖知道瞒不住,便说,“陛下虽然册封吴王,但都督没有接受,他要自立为吴王。”

“安能如此?”

“尔等藐视大明乎?”

秦良玉和马祥麟猛地站起来,都一脸愤怒的看着徐念祖。

徐念祖问道:“秦夫人可看了《原君》、《原臣》、《原民》三篇?”

“看了。”秦良玉点头。

徐念祖再问:“君王之位何来?”

秦良玉立即会意,叹息道:“我明白了。”

徐念祖又说:“虽然不受封吴王之位,但都督不会苛待皇子皇女。”

秦良玉说:“我还是要去一趟南京。”

徐念祖微笑道:“随时恭候大驾。”

石砫的隔壁便是施州府,那里已经完成分田,黄幺正在组建山地师。虽然山路难走,但也随时能够攻打石砫,秦良玉这边是不安全的。

另外,张献忠已经在打夔州,很快就要打到石砫对岸。

四川起义军遍地,在与朝廷失去联系之后,地方官和士绅大族反而硬气起来,组建团练跟农民军打得有来有回。

各处皆战事,石砫不能独善其身,必须选择一家归附。

……

“母亲真要去南京?”马祥麟问道。

秦良玉说道:“大明江山,或许真要没了。你我自当有忠肝义胆,可也得顾及石砫二十多万百姓。若不审时度势,百姓恐遭兵刀之灾。我去南京走一趟,看那赵瀚是否真能践行《大同集》。若他能够做到……”

“就投靠他?”马祥麟问。

秦良玉摇头:“大明一日不亡,石砫宣慰司便是大明国土,这个我会跟赵瀚讲清楚。但可以依附南京,帮着南京打仗,等大明国灭之后,再承认南京的朝廷。到时候,他要分田就分田,谁还能够阻止?”

“真把田分出去?”马祥麟问。

秦良玉质问道:“你怕死吗?”

马祥麟说:“不怕。”

“死都不怕,还在乎那几亩地?”秦良玉责备道。

马祥麟解释说:“若是死得其所,大丈夫死则死矣。可那是祖宗留下的田产,怎能在孩儿手里断送?”

秦良玉呵斥道:“好男儿大丈夫,难道只知守住祖宗田产,就不会自己去打下一片基业吗?”

马祥麟连忙低头:“母亲教训得是。”

秦良玉说:“我去南京之后,罗汉兵也归你统率。若是开春之后发兵,你自去打仗便可。”

罗汉兵只有五百人,那是秦良玉的亲兵,统兵者为四个和尚,分属四座寺庙的长老。

“是。”马祥麟非常听话。

秦良玉又说:“万年也随我去南京,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该出去多多见一下市面。”

马祥麟担忧道:“姓赵的不会把母亲扣下吧?”

秦良玉笑道:“能够几年之内占据数省,能刊印《大同集》颁行天下,还能让女人做官打仗,这种人的手段不会那么下作。”

……

秦良玉做事雷厉风行,都等不及过年,便带着孙儿一起去南京。

来时逆流而上,全靠划桨前进。

去时顺流而下,那速度自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船行至荆州府地界,却见一处荒滩之上,有好几块竹筏被绑起来,拖家带口坐着筏子渡江。

“这些似是北岸百姓?”秦良玉问道。

徐念祖笑着解释:“长江以北是张献忠的地盘,长江以南是赵都督的地盘。每月都有百姓,偷偷渡江南来,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秦良玉说道:“能否接他们上船,我想问上几句。”

“当然可以。”

徐念祖命令一艘船划过去,抛下石锚定在江边不远。

得知是赵天王的船,那家人立即顺着绳索爬上,老人小孩则用绳拴着腰部拖拽。

不多时,一家老小被带到秦良玉面前。

“叩见官爷,叩见老夫人!”这些人立即跪拜,也搞不清徐念祖是啥官。

徐念祖说:“快快请起,秦夫人有些话想问你们。”

船队继续前行。

秦良玉问那老者:“老先生贵姓?”

老者自报家门:“免贵,姓闻,名以儒。老朽本是村塾先生,家里也有几十亩田,这日子愈发难过了,只能到南边投靠赵天王。”

“原来是闻老先生,”秦良玉问道,“可是张献忠赋役太重?”

闻以儒叹息:“不止是赋役太重,而且还朝令夕改。八贼(张献忠)刚来之时,说要废除苛捐杂税,而且不抢地主的田产,只需按田亩数量征一笔粮,老朽还以为他是什么明主。”

“只两个月时间,我家的上田就被充公,说是用于招募流民屯垦。这也就罢了,毕竟家里还剩些薄田,靠着以往积蓄勉强能度日。”

“前阵子,突然又要出兵四川。这边离四川近,那八贼就近征粮,而且大肆强征民夫。我家粮食已被搜刮一空,若再不逃走,家中青壮也要被拉去做民夫,到时便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秦良玉鄙夷道:“贼性不改!”

闻以儒瞧了徐念祖一眼,尽量捡好话说:“赵天王就不一样,一口唾沫一个钉,绝无朝令夕改之事。我家住在江边不远,对岸那炊烟,一天冒三次,天天都吃三顿啊。这长江北岸,一天只能吃一顿了!”

百姓眼睛是雪亮的,仅从每日冒起的炊烟,就能判断两岸生活的好坏。

“一天吃三顿。”

秦良玉忍不住看向南方,她在石砫轻徭薄赋,百姓也只能一天吃两顿而已。

这家人被送到岳州府城下船,他们身上藏着些银钱,能够租房子暂时住下。至于如何生活,那得赶紧找工作,类似的南逃之人在湖南不少。

赵瀚每次向北扩张地盘,各大城市都有移民额度。一切全凭自愿,去了北边便能分田,报名人数太多就抽签决定。

农村移民则视情况而定,只有土地特别紧张的州县,才会半强制的进行劝导移民。

沿途在一些大城停靠,秦良玉感慨万分。

她曾多次出远门,知道大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而赵瀚治下的城市,不仅繁荣富庶,而且街道十分干净。乞丐什么的,全都被清理掉,要么强制移民,要么送去挖矿。若有残疾,则进济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来到南京,更具冲击感。

许多北方有钱人,举家搬来南京居住,南京外城已经新建大量房屋。

特别是玄武湖周边区域,由于禁止耕种。官府干脆就卖宅基地给富人,只准建房子,不准用作其他。

现在围着玄武湖的一圈,越来越多民居,甚至形成了原始的街道。

水泥作为新兴建筑材料,也在南京变得畅销起来。

明清的城市建筑,也是要砌墙的。精致点的用灰浆,敷衍点的用泥水,现在水泥成了代替品,因为成本要比灰浆更便宜。

一句话,南京人口正在快速增长!

“盘娘糖嘞,卖盘娘糖。盘夫人创制的好糖,买回家过年吃嘞!”

秦良玉下船来到码头区,便听一个小贩,挑着担子迎面而来。

店铺和街边摊位,都是固定的,是要收税的。这并非赵瀚首创,大明便是如此。

挑担叫卖的小贩,必须不断奔走,停下来太久了,容易被摊主店主举报。

“这就是盘娘糖?”一个书生拦住。

小贩笑着说:“就是盘娘糖,好吃得很,相公买些回去过年吃?”

书生喜道:“都说盘娘糖好吃,还不知道哪里有卖,你快给我称两斤。对了,这制糖之法跟谁学的?”

小贩一边称糖一边说:“我家的邻居的二伯母,是都督府上的奶娘。这制糖的法子,是那奶娘带出来的,盘夫人的独门手艺,外人可不容易学。”

秦良玉从小贩身边路过,疑惑道:“盘夫人是谁?”

徐念祖解释:“赵都督的夫人。”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