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225章 【拿下景德镇】(为企鹅大佬加更)

朕 第225章 【拿下景德镇】(为企鹅大佬加更)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得知熊文灿被调走,赵瀚立即命令李正出兵浮梁县。

就算跟朝廷撕破脸,也必须夺取浮梁,因为那里有景德镇。

大明王朝,普通知县正七品。

宛平、大兴知县正六品,因为附郭北京,能管到一部分京城。

浮梁知县,正五品!

赵瀚今年遇到大灾,又要赈济灾民,财政已经极为窘迫,拿下景德镇就能立即充盈。

李正杀死十多个贼首之后,又挑选两三千贼众,把丁家盛紧急调来做统帅。丁家盛带着这些贼众,仓皇奔往浮梁县,做出要攻打县城的样子。

浮梁知县叫卢洪声,晋江人,天启七年举人。

他觉得自己考不上进士,就花钱做了诏安县教谕。崇祯三年,卢洪声参加金陵大会,加入复社之后立即升官,如今已是正五品的浮梁知县。

卢洪声也没别的本事,喜欢写文章,喜欢搞文会,比较重视教育工作。

至于其他的,他还真不会。

比如反贼围城,卢洪声就彻底抓瞎。

“如何是好啊!”卢洪声站在城楼上。若非城外有饥民,他提前下令关闭城门,此刻反贼已经攻进来了。

吴炳同样很惊慌,但总算还没失智,说道:“夜里悬筐派人出城,去饶州府搬救兵。那里有位李将军(李正),前些日子大破反贼,必然可解浮梁之围。”

卢洪声瞪大眼睛,感觉吴炳是个智障:“饶州城那边可是赵贼的兵,此引狼入室之举也!”

“此间贼恶,若是破城,你我恐将性命不保。赵贼性善,并不滥杀,便是窃据浮梁,亦可保百姓平安,”吴炳还提醒说,“今后切莫再称赵贼,此人已受朝廷招安,是我大明之堂堂武官。”

卢洪声左思右想,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同意道:“那好,夜里就派人去饶州求援。”

吴炳这个江西提学官,靠着今年的道试,在各府总计捞到三千多两。

他巡视到浮梁县时,知县卢洪声热情迎接,还为他专门举办文会。两人皆为复社成员,一见如故,吴炳干脆就在浮梁县住下,反正回南昌也没啥意思。

这对卧龙凤雏,完全不理会灾情,整天就是饮酒作诗写文章,偶尔还结伴前往青楼视察工作。

他们在城里焦急,丁家盛在城外头疼。

丁家盛只带了两三千反贼过来,都是已经投降的,此次任务结束就可以回乡分田。

但从饶州一路奔来浮梁,丁家盛麾下的反贼,竟然增涨到一万二千余人。全是沿途自动加入的饥民,一个个拖家带口,丁家盛只能靠抢地主来养活。

好在军中有宣教官跟着,帮着丁家盛约束部众,同时把反贼家属编为后军。既可以帮忙运送物资,又算是扣押人质,让那些沿途加入的饥民老实听话。

丁家盛毕竟贫寒秀才出身,没有读过兵书,他连扎营都整不利索,宣教团还要负责帮他扎营。

“怎还不来?”丁家盛望着南边,他都想直接攻城了。

李正带兵,顺着昌江慢悠悠而行。

行至古县渡,突然有浮梁县官差奔来,拦住大军跪地高呼:“请将军驰援浮梁!”

接到知县的求援信,李正哈哈大笑,立即加快行军速度。

及至县城之外,不作任何休息,李正提枪指向反贼大营:“杀!”

卢洪声和吴炳闻讯登城观战,只见大同军列队前进,小跑之时竟还能保持阵型。

吴炳拍手赞叹:“真雄壮之师也!”

“可惜是贼兵。”卢洪声感慨道。

吴炳立即纠正:“既然招安,便是官军,且莫再称贼。”

卢洪声立即改口:“确实如此。”

眼见李正带兵攻到一半,贼兵大营已然崩溃,无数反贼争相逃往北边大山。

卢洪声目瞪口呆:“这就赢了?”

吴炳叹息说:“赵总镇之兵,已有虎狼之威势。便不是贼寇,换成官兵遇上,恐也是这般局面。”

演戏演全套,李正带兵追击一阵,才回师来到县城外。

“速速开城!”李正派人大喊。

卢洪声也派人喊道:“将军劳苦功高,本县已经准备好粮草,请退至两里外扎营安歇,莫要带兵进城惊扰了百姓!”

李正颇为意外,没想到这知县如此奸猾。

“撤军!”

既然你不让我进城,我走便是了。

李正一声令下,直接带兵离开,懒得再跟知县说第二句。

吴炳大惊失色:“反贼未灭,快派人拦下大军!”

卢洪声也惊慌失措,连忙吩咐打开城门,他是真不敢再耍小聪明了。

即便他们猜到真相,也只能假装不知。否则惹恼反贼,很可能假的变真的,直接攻城弄死他们两个。

李正慢悠悠回来,只带五百士卒进城,其余全部在城外扎营。

“多亏李将军,否则浮梁百姓危矣。”吴炳上前恭敬作揖。

卢洪声也说:“在下浮梁知县卢洪声,代浮梁百姓多谢李将军之恩。”

李正也不废话,直接下达通知:“闲话少说,今后浮梁县归我们了。你想活着,可以做个清闲知县。若是想死,我不介意送你上路。”

卢洪声惊得背心冒汗,唯唯诺诺道:“此地贼寇众多,全凭将军做主。”

吴炳仰望天空,此刻神游宇宙,似乎啥都没听到。

翌日,反贼复来,卢洪声、吴炳慌张求助。

“这事简单。”

李正派出一员将领,举着大同军旗出城,就地招降那万余“反贼”。

卢洪声和吴炳面面相觑,搞不清楚赵瀚真那么大威名,还是这些反贼就是赵瀚让人假扮的。

真相如何,其实都无所谓。

樟树镇镇长刘同予,由于救灾抢险得当,保住商业重镇不受洪水影响,因功升任浮梁知县。这是赵瀚治下,第四个姓刘的知县,还有一个姓刘的府同知。五人并非出于同族,纯粹是江西姓刘的特别多,刘氏乃江西第一大姓。

除了刘同予升官,许多救灾得力的官吏,如今都获得了升迁。

南昌府诸县,已经基本被农会控制。名义上调去做大明的县丞或主簿,其实就是去担任知县,只不过对外称呼不同而已。

同时,瑞州府也即将被全境拿下,赵瀚以赈灾为名接收瑞州府四县。

真的要去赈灾,以工代赈,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辟道路。如此,既能增加基建,又能救济那些饥饿百姓。

抚州府也快了,五县之地,已被农会控制三县。

增加如此多的地盘,赵瀚麾下的官吏自是高兴。而且,此次抗洪救灾表现优异者,全部都获得了升迁,这让官吏变得更有干劲。

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快速升官,又有几个懈怠的?

官员往上升,吏员升官员,预备吏员转为正式吏员,赵瀚的吏治体系已经高速运转起来。

另外,赵瀚下令,但凡农会占领全境的府,秋收之后立即进行分田工作。地主胆敢捣乱,直接抄家,反正现在缺钱缺粮。那些恶名昭着的地主,也都公审抄家,以此来缓解财政窘境。

饶州府属于重点发展地区。

饶州,饶州,富饶之州。

商业有景德镇,农业有鄱阳县。

即便是几百年后,鄱阳县也是江西第一人口大县,能养活那么多人可想而知土地富饶。

能把饶州百姓,逼得五年之内两次造反,这大明官吏也算挺厉害的。当然,还多亏了淮王殿下,饶州甚至都没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在此直接被挡回去。

至于都昌县,虽属南康府地界,赵瀚占了也没想过吐出来。

此县同样土地肥沃,而且还是鄱阳湖的重要港口城市。

唉,浮梁县也没意思了,吴炳很快告别满脸苦涩的卢洪声。

他以按临学校为名,带着仆从前往广信府。那里挨着浙江,离赵瀚的地盘最远,估计还能潇洒快活一两年。

吴炳直奔广信府城,然后扭头就走,吩咐船工赶紧开溜。

广信府城外,密密麻麻全是饥民。

都是从浙江跑来的,史书上就一句话:“(崇祯)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崇祯为何能容忍赵瀚,还给赵瀚升官?

就是因为浙江、南直隶,今年全部严重大旱,大明的赋税菁华之地,到处可见人吃人的现象。

吴炳迅速返回铅山,发现沿岸也有饥民,三三两两互相搀扶,希望能到鹅湖镇、河口镇讨口饭吃。

吴炳目睹着这一切,突然生出个奇怪想法:若是赵贼占据此地,定能救活这些灾民。

“哇……呜呜呜呜!”

吴炳突然嚎啕大哭,因为他是宜兴人,他的老家去年就开始干旱,直到现在也没下几场雨,太湖已经干涸到只剩湖中心的一片了。

家人前段时间来信,说已经不敢随便出门,每次出门必须十人以上结伴。

独自出门的话,很可能就无法回家,会被饥民杀了吃。

联想到家乡的惨状,吴炳越哭越伤心。

那里曾经多么美丽富饶,他少年时,经常呼朋唤友,泛舟太湖之上。而今,太湖干涸,饥民遍地,不知有多少人化作枯骨。

吴炳以创作戏曲闻名,他虽然贪财好色,却是一个极为感性之人。

触景生情之下,把双眼哭得通红,完全没了游玩的兴致。

他坐船回到南昌府,去乡下观察农会分田,看着农会公审恶霸地主。又看宣教官们组织演出,农民载歌载舞,与广信府仿佛两个世界。

以前他代入地主,现在居然能代入小民。

在走访多个府县之后,吴炳回到南昌府城,开始创作一部名为《大同行记》日记体小说。

(企鹅大佬的白银盟加更欠了很久了,双盟主和其他白银盟大大稍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