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八百零五章 强汉

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八百零五章 强汉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几名客商见刘俭邀请他们,也不客气,毕竟眼前的老者看着雍容华贵,很是慈祥,于是便随之坐了下来。

这些客商在刘俭登基的时候,还都是小屁孩,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可以说是成长在刘俭王朝的一代人,刘俭这一朝的事情,这些人大概都知道。

毕竟,这都是伴随着他们成长起来的事情啊。

李姓客商最是能说善道,当下,便见他在大厅之中,从刘俭当初刚登基开始,滔滔不绝的给在场诸人讲述起这些年的事情来,而其他的人则是给他补充。

当年山阳公的刘协,在朝中定下了投票选举新帝之后,当时便与朝臣们议定了十个新帝候选人,并明文昭告天下。

百姓们心中对朝廷的举措很是惊讶,不过包括所有朝臣和诸侯王们在内,心中却都明镜似的,说是十个人,实际上真正的候选人不过只有一个。

剩下的九个,不过都是陪绑的而已。

那李姓的客商口若悬河的道:“据说,当时与太上皇一同参与选举的九個刘氏宗亲,全都派人暗中与太上皇接洽,表示绝对没有与太上皇争雄之意,当然了,这只是民间传说,并无实据。”

刘俭笑呵呵地道:“既然是传说,多少应该是有所出处的。”

李姓客商拱手道:“老者果然有见地,但依我看来,当今天子虽然贤名,又有雄心,但与太上皇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咱们的那位太上皇,着实是前无古人!”

刘俭泯了一口酒,道:“小友,请继续说。”

那李姓客商来回四顾,看了周遭的人一圈:“反正啊,不论如何,最终太上皇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新帝,而山阳公就此退位,听闻山阳公前往封地之后,一生富贵,多子多福,一辈子不缺吃喝,后于七年前病逝。”

“而太上皇登基之后,这些年来,大家都知道,做出了多少事业,我大汉人口增添了多少,疆域拓展了多少,民生富足了多少!”

“所以说,太上皇,是我此生最为敬重之人。”

这一番话,引起了众人不少的赞同。

“是啊,太上皇登基之后,将度田拓展到了全国,广开书院,彻底的落实科举,三十年过去,天下再无阀阅之门,豪强与寒门当官的人越来越多,民间普通百姓认字的也越来越多,刊印书籍的书坊也越来越多,各种珍贵典籍,天下人皆有机遇可阅,再不是任何一家阀阅可以自有的东西了!”

“要说这一点啊,还得是靠咱们武英大学士袁宠袁公啊!”

一名客商奇道:“说来也奇怪,袁大学士出身袁家,乃是几十年前天下阀阅魁首汝南袁氏的家公,可是他却一力落实整改科举,大力推进印刷,广开教育之门,惠及万民……这与他的立场不符啊。”

李姓客商笑道:“兄有所不知,其实这几十年来,老一辈的相继去世,民间这知道事的不多了,袁大学士,自幼丧父,被太上皇收为义子,别看他是袁氏家公,但他亲的从来都不是袁家,而是太上皇!”

“而且,对于昔年阀阅之体,袁大学士甚为痛恨,立志改革,广开学路,让天下人皆有晋升之本,想来,袁大学士自幼丧父,也是因为阀阅之门的内斗,或许在大学士心中,革除旧制,才是他的心愿吧。”

众人闻言,不由一阵唏嘘。

“还有那昔年太上皇的对头曹操,归顺朝廷之后,天下人本以为朝廷会弃此人而不用,不曾想,太上皇慧眼独具,居然让曹操与刘玄德,一同担任江东和荆州的巡抚,落实度田之法,随后普及新政,将摊丁入亩深入普及到了大汉全境!”

一说起这事,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果然,摊丁入亩之事,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实在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回忆。

刘俭昔日在北方虽然也曾施行过摊丁入亩,但说实话,只是初级阶段,他当时只是将人头税并入到了田税里,并未深入操作,毕竟,在乱世之中,仅仅只是这样简单的操作,就足够引起轩然大波了。

但是当天下平定之后,他终于开始着实全面的施行摊丁入亩。

不是单纯的人头税转为田税,而是一系列的整改操作。

这一次,刘俭采用的可不是简单的把人头税并入到田税,而是彻底取消人头税这个概念。

他立了一条国法,名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的征收丁税总额先固定了下来,随后刘俭找了曹操和刘备,让这两个人狠人全面配合自己。

曹操和刘备在地方试行摊丁入亩,将固定下来的丁税总额平均的摊入田亩中,使丁地合一,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在全国推行可以说是抽丝剥茧,层层阻碍,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非得是大能者而不可为之。

曹操和刘备,正是刘俭选出能够承担这个历史重任的人物。

全面完成摊丁入亩不是个一刀切的工程,非得耗费很长时间不可,特别是各州各郡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有些地方的土地兼并与其他州郡相比并不严重,自耕农较多,特别是河北经过刘俭多年的整治,可以暂时维持赋、役分征的办法,而有些地方则就需要加大力度,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外,随着摊丁入亩的深入改革,还能调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积极性,减弱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解放生产力,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增长,黑户减少……

当然,刘俭,刘备,曹操这三人因为全力推行这项国策,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曹操本人,甚至还经历过多次的暗杀。

而最终,曹操本人则是在公元220年的时候,死在了地方的任上,他这一辈子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大汉朝新政的推广,可以说,摊丁入亩的新税收能够走到今日,曹操在当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功劳。

而十年前,刘俭在退位之前,曾在京都长安建立了凌云阁,将对大汉有重要功绩的功臣的名字置于凌云阁之中,曹操就是其中一人……

却见那些客商们各个唏嘘。

“曹操和刘备,天下一统之后,此二人实乃是太上皇的左膀右臂啊,如今大汉朝还能昌隆,人丁兴盛,国富民强,实乃此二人之功也,可惜两人皆已故去了。”

姓李的客商道:“是啊,而且两人都是亡于任上,曹孟德亡于荆楚,而刘玄德则是在与赵子龙出海远征邪马台之时亡故。”

“不过说起来了,那位赵子龙将军也着实非同常人啊,太上皇身边的旧将着实各个了得,关大将军主持平定了东北和草原,张将军扫平西域,省威直抵大秦,而那位赵子龙将军和太史慈将军,那些年来,率领咱们大汉的船队远征海外,什么邪马台,琉球,南海诸岛纷纷平定……”

坐在张飞身边的赵云听了这话,胸脯稍稍挺了一挺,看来是对自己的这些年远征海外的功业颇为自豪。

而随后,就听那些商人,就着凌云阁中功臣的事情,挨个品评起来。

“荀文若,贾文和,郭奉孝,荀公达,这是在诸葛孔明之前,军机处和内阁的四大庭柱,多献奇谋!”

“黄忠,韩当,徐荣,高顺,程普,张郃,高览,颜良,文丑,张任,严颜这几十年来对外征战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黄忠和徐荣两位老将,当年率兵跨越山岭之阻,灭了大汉南面的林邑国!”

“高顺,程普等将军也厉害啊,他们领着率兵进入南中,直入不毛之地,孙策等叛逆之臣,不就是死在了高顺将军的手里吗?”

一说起孙策这个名字,很多人顿时来了精神,就连酒肆的老板也不忙活了,听他们絮叨。

显然,这个从南中逃到境外部落的汉人,令他们非常感兴趣。

也难怪,孙策在大汉老百姓心中,也是个神人了。

神经病的神。

孙策逃到了西南汉境外之后,那里都是不毛之地,大部分都是原始部落一般的存在,根本还没有形成巨大规模的文明,而孙策这样当年在汉人之中,也算是一方首脑的人物,居然能够忍受跑到那边跟野人们过蛮荒一样的生活,这自然是让很多汉民都觉的新奇。

“那孙策为了报仇,也不顾国家,不顾忠义之道了,甘心在蛮荒当一个野人,肆意扰乱我大汉边境,屡屡与大汉朝廷作对,虽然不成气候,不过倒也是惹人厌烦!”

一名客商道:“不过,对大汉朝来说,这不也是好事吗?正因为孙策在西南蛮荒境外,我大汉才有借口对蛮夷用兵,如今西南境外的诸多部落也皆臣服我强汉,我们的文化和商品,还有书籍对那里的蛮夷影响甚大,这也有一份孙策的功劳。”

“只是老一辈的英杰相继去世,如今朝中又有何人呢?”

诸葛亮道:“诸位对朝中老一辈之事了解甚多,却不知,如今朝堂之内,亦是英才济济!”

“当今天子圣明烛照,英明圣武,不愧为太上皇之子!”

“另有关平,张苞,刘括,审执,田融等名将坐镇。”

“英才姜维,邓艾,贾逵,卫凯等南征北战,不让昔日之老一辈的英杰!”

这话说完,旁边的赵云亦道:“特别是天子的几个弟弟,亦非凡人。”

“如今的平北将军乃是天子之弟,刘裕,昔年他曾跟随在张翼德将军身边,如今已经是大汉第一良将,其人率兵北伐,其兵马已经拓境五千里,几入极寒之地。”

“天子三弟刘治,现在内阁辅政,主抓民生,其人昔年曾是荀文若之学生,尽得其能,可谓大汉名相。”

“另有其余宗亲之辈,皆非凡人,大汉前途一片明亮,诸位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那些客商见这些老者说的肯定,都是纷纷点头。

李姓客商对着刘俭他们拱手道:“敢问几位老者,是何许人也?”

刘俭笑着摆了摆手,道:“我们不过是路过的,来涿郡这边扫扫墓,祭奠一下亲人,风烛残年之辈,名字不提也罢。”

众人随后不再多谈朝堂之事,只是喝酒。

酒后,刘俭对赵云道:“子龙啊,我乏了,且回房休息……你安排手下人准备一下,明日,我想去玄德和云长的墓前拜祭。”

“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