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主从之试

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主从之试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郭嘉在历史上是有盛名的,但刘俭已经不是当年的他了,他不会因为一个人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声,就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的,现在的刘俭,已经过了这种因为名声而辨识人才的阶段了。

史书是人写的,人是会夸张性叙事的,特别东汉末年还是一个以过份夸赞,过份标榜为主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很多留名青史的人,或许本身的才能并不能担负其盛名。

而有些真正有才干的人,或许也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而不能扬名于世,最终被历史的洪流所埋没。

所以,对于郭嘉的考验还是有必要的。

而很显然,郭嘉能够看透自己这一路上安排的良苦用心,就说明他在自己这里的第一道考验过了。

郭嘉一扬脖,将醒酒汤一饮而尽。

他站起身,对着刘俭施礼:“郭某久闻君侯大名,如雷贯耳,特别是将军的仁义之名,可谓天下少有。”

“今番与将军相识,实乃幸事。”

“将军手下之人,不在鲁阳就近之地等我,而是特意在颍川阳翟附近等候,此便是仁义之举。”

“因为郭某刚刚绝于袁绍,将军之人若就近相招,若为袁绍知晓,恐危机我的性命,以将军的身份,能对我如此着想,难道不是仁义吗?”

刘俭没说话,只是认真的继续听着。

郭嘉继续道:“不但如此,而且这一路来雒阳,将军手下之人也都是异常的小心,既不快速行军,同时也不延误,所有行事之风都恍若平常,这样的斥候哨探,足可位列天下顶尖之流。”

“但是,若是没有一位好的主公,一位能看懂局势善于用人,善于治军的主公,也是不可能组建出这样的斥候队伍的,真可谓是有霸者之风。”

“另外,将军将郭某大老远的从阳翟请到雒阳,这一路上却不予以我好酒食,亦未让郭某住好的住所,行路也都是比较隐秘的,进了雒阳之后,亦不让我进入馆驿,甚至在今日之前,将军都不摆出任何欢迎的正式迎接我……”

刘俭笑道:“奉孝这是在挑我的不是了?”

“不敢!在郭某看来,这并非将军不爱才,反倒是因为将军太爱才了。”

“郭某与将军未曾见过面之前,将军也不确定郭某到底会不会留在这里辅佐将军。”

“一旦将郭某在将军这里的事情宣扬得过大,若郭某不能留在将军身边而返回阳翟,事情一旦传开,则对郭某日后的前途不利。”

“将军如此低调行事,可算是给郭某留了后路啊。”

“一个有霸者之风的人,却能如此心胸宽广的为旁人考虑退路,如此行径,难道将军还不是仁义之人吗?”

刘俭颇感欣慰。

看来郭嘉虽然年轻,但是他却能在平日微小的细节中品出一个人的本领和人性。

对于这一点,刘俭很是满意。

“仁义二字,多少有些虚大了,毕竟你是文若推荐给我的英才,若是你我之间彼此瞅不对眼,我也不能因为你来见过我的事,而耽误了你才是。”

“你虽不能为我所用,但毕竟也是我大汉的英杰!我不能用的人,也当需为大汉储才才是。”

郭嘉闻言,肃然起敬。

且不管刘俭此言是真是假,但是他能当着郭嘉的面把这话说出来,这就说明,他确实是想这样办的。

“奉孝既是出身颍川人杰地灵之地,想来定是善于治经者,不知奉孝可随同名师治经典乎?”

郭嘉直了直身子,道:“虽从名师,却未治学,只是长于读著,精研数家。”

刘俭点了点头:“不知奉孝平日里喜欢读些什么书?”

郭嘉恭敬做礼而应,清了清嗓子,便口若悬河,如数家珍。

“嘉六岁启蒙以来,先考以《孝经》、《论语》。”

“后长辈督促嘉习《诗经》《礼记》。”

“年方十四,得了一场大病,身体羸弱,故暂歇六艺弓马剑术,长习《捭阖十四篇》《国策》。”

“后以重金求得《三略》《六韬》《孙子》诸著。”

“及冠前三载,曾研读《吴子》《司马法》《尉缭子》等古书,可惜托亲所得之书,皆残缺有所不全,遗漏颇多……且嘉性子又轻佻,读书常不求甚解,仅略知其意而已,惭愧!惭愧!”

刘俭点了点头,道:“听奉孝之意,似是长于军略筹划,非儒人也?如此可否与我筹谋一二?”

郭嘉言道:“嘉虽长于颍川,然年少学浅,不敢当有筹划之赞,然将军既有言,嘉虽不才,安敢拂将军之趣邪!”

便听刘俭惋惜道:“自先帝执政黄巾时起,汉室有衰弱之相,天下汹汹,纷扰不息,各地黄巾齐呼‘天补均平’,蜂拥反叛,董卓以凉州军长身份把持朝政,似袁氏诸兄弟,亦各连接起事,称霸一方,不尊王命,我虽有志平定天下,兴复汉室,还百姓昌隆,怎奈独臂难支,至今无有所成,当此时节,应以何计邪?”

适才郭嘉将自己之所擅读之书报于刘俭,皆是长于军计,那刘俭便以军略实势相询。

郭嘉的嘴角微挑,出言掷地有声:“我有一法,可使五年之内,天下安定,不知君侯肯愿遵从否?”

刘俭道:“请讲。”

郭嘉慢悠悠地道:“今天下大乱,纠其根本,盖因先帝用人不明,先帝在时,设立党锢,卖官鬻爵,用人不贤,亲信宦官,使贤能远遁江湖,宵小争相亲近,故使汉室式微,忠臣皆不得为之所用,这天下焉能不乱也?”

说到这,郭嘉偷眼观察刘俭的面色。

虽然今日在场的人只有郭嘉和刘俭二人,但郭嘉早就听说过,先帝刘宏乃是刘俭的恩主,当年正是先帝刘宏一手将刘俭抬进了宗室,同时又委任他州牧之职,可以说刘俭能有今日,全靠的是先帝。

而且民间传闻,刘俭在雒阳的两大挚友,一个是袁基,另外一个就是先帝刘宏。

郭嘉今日且当着刘俭的面,陈述几句先帝刘宏的弊事,且看刘俭作何反应。

他若是当场勃然大怒,将自己驱逐出去,就说明其人也和袁绍一样,不过是小人之量,恐不能成大事也。

当初郭嘉面对袁绍之时,也曾以让袁绍屈膝于董卓和刘俭的方式,来考验袁绍。

今时今日,他故技重施。

刘俭轻叹口气:“先帝执政,有得有失,不能一概而论也……继续。”

刘俭如此表现,让郭嘉心中颇为惊讶。

自己适才说了一通刘宏的不是,他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不应该啊!对待一手提携自己的先帝,身为汉室宗亲,他不应该是一力拥护的吗?

难道此人果然是胸襟广阔,处事不论私情?

郭嘉的眼睛轻轻抽动了两下,但随即立刻调整回了状态。

“将军若要平定天下,安抚朝局,这首当其中之事,就是联袁抗董!”

“联袁抗董?为何?”

郭嘉郑重道:“将军贵为皇叔,领先帝遗命,可谓宗亲之首,袁绍坐领汝颍诸贤,有仲氏家族之声望引领诸贤,天下衣冠巨室无不倾慕,若是平定天下,汉室宗亲和衣冠巨室,必要倾力合作,方能使天下安泰,百姓安居。”

“自光武中兴后数载,天下运转之道皆仰仗此理,方能运转至今,然先帝却为了一己之私,党锢诸贤,打破了这个平衡,致使天下骚乱,而如今董卓这西凉虎狼,却挤身朝堂之中,扰乱天下,颠倒乾坤,依照嘉看来,这个天下的祸端,有一半就在此人身上。特别是此人所推崇的新政,实乃是乱天下之本!将军当与袁绍合力剿灭董卓,拥立天子,废除新政,如此方可使天下归于安定。”

刘俭挑了挑眉毛:“废除新政?”

“若是废除了新政,那这个天下当以何政何策何国法而治之?”

郭嘉郑重道:“恢复旧制,延续先代先贤所留的贤政,用以治民,则百姓可安,祸乱可平。”

刘俭闻言道:“原来在先生心中一直崇尚的还是用我大汉朝的旧制之政,是吗?”

郭嘉道:“旧政又有何不好呢?昔日汉朝安泰,百姓安居,民生富庶,四海清平,不都是因为旧时之政吗?”

刘俭听了郭嘉的言论,半晌没有说话。

而郭嘉并没有任何表示,他只是说完之后,半眯着双眼,静等着刘俭对他的发落。

其实刘俭是这个大汉朝执行新政执行最卖力的人,这一点郭嘉非常清楚。

但是他今天就是要用这番话来试探刘俭一下。

看看他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圣贤。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