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四百章 大汉朝的人心变了

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四百章 大汉朝的人心变了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了眼前人的名字,刘俭遂重视起来。

他急忙命人摆上酒食,亲自招待这位雒阳太守坐下的治中。

如果刘俭没有记错,历史上的董昭应该是先辅佐袁绍,后来不知为何又离开了袁绍,去往了并州的张杨那里。

后来张杨奉迎天子的时候,董昭也顺着这次事件揽了一波声望,成为朝中天子的近臣。

只是没有想到,现在的董昭居然会是在卢植的手下任职。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个时期的袁绍并没有在北方待着,而是去了南面。

想来董昭就是再敬仰袁绍也不可能远离家族跑到南方去投他的。

而堂堂海内名儒卢植,在身份上似乎也较合董昭的胃口。

故而董昭被卢植征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俭摆下宴席,请董昭一起吃饭,并着人拿来了他从冀州带来的美酒,与董昭共饮。

对于刘俭的慷慨大方,董昭似乎早就在意料之中,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董昭表现的如此淡定,让刘俭很有兴趣。

他一边与董昭吃饭,一边问道。

“我与公仁,原先并不相识,但今番在军中却以豪宴相待,换成别人,不是大惊或是大喜就是心中猜忌,可我看公仁,却是镇定自若,又不是装出来的,难道我刘俭的豪宴,在先生的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吗?”

董昭闻言放下酒爵,急忙站起身来。

他向着刘俭长长施了一礼,道:“君侯之名,天下皆闻,昭早就有所耳闻了,听闻君侯从少年之时就为大汉立下大功,数年来功勋卓著,不论是军政皆有所长,如今已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董昭不过区区小吏,受君侯如此厚待,又岂能不喜呢?”

刘俭笑道:“可是我丝毫看不出你有任何惊讶的表现。”

董昭很是郑重的说道:“昭适才所言,乃是受君侯厚待而喜,却并不惊奇。”

刘俭道:“为何?你原先又不曾见过我。”

董昭道:“昭适才已经说了,将军自少年之时,白身之际,就为大汉建立诸多功勋,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经营河北,手段之高闻所未闻,诚可谓有天人之资,故将军这样的雄主做出什么样的事,都不足以令人惊讶。”

“因为将军本就不是常人,又岂能用常人之行而度之?”

董昭这一番话,不论是拍马屁,还是真心实意,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他的心思极为沉稳而且睿智,应对任何情况也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有些话他可以不经思考,张口就来。

“公仁才思之敏,实在是令人敬佩,我敬君一爵!”

“谢将军。”

董昭随即与刘俭共饮。

放下酒爵之后,就听董昭说道:“不瞒将军,其实昭早就想见见将军了。”

刘俭又给自己的酒爵斟满了酒。

他举起酒爵:“能与公仁相识,实乃是刘俭之幸,你我共饮一爵。”

董昭与刘俭再度喝了一杯。然后就听他感慨道:“董昭之所以想与将军见上一面,只是在董昭看来,天下英雄虽多,但能够还世间清平,拯救苍生的只有将军一人。”

刘俭摇头道:“公仁对我夸赞太甚了。”

董昭道:“董昭并非是谄媚之徒,而是真心实意,今天下群雄并起,诸侯作乱,社稷有累卵之危,苍生有倒悬之苦,观天下诸牧守之所行,皆是为了一己之私,无人顾及朝廷,无人顾及百姓。”

“唯有左将军自到河北之后,先立协会,再兴屯田,采掘矿产,百业昌荣。”

“河北治下,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庶黔首,皆因左将军而丰衣足食,生活安定,见左将军才是能兴大汉之主!”

董昭的最后一句话说的比较含蓄,同时多多少少也有试探的意思。

刘俭是聪明人,自然能够听明白董昭的话中之意。

董昭适才说的是能“兴汉之主”,而非“兴汉之人”。

其实这话就看你怎么理解。

你要说他有不臣之心呢?那么咱们仔细抠这话的字眼,你会发现他确实是有点儿不诚之心的。

但你要硬把这话赖在他的头上,其他这话也可以做别的解读。

我说的“主”乃是“地方之主”,又不是说一国之主,你凭什么说我心思不良?

刘俭一边喝酒,一边心思急转。

董昭这话,是不是在试探着自己?

但仔细想,完全没有必要。

以他的身份,就算是试探出自己有野心,又能如何?

出了这个帐篷自己不承认,难道董昭还有本事抹黑自己不成?

说实话,他若真想抹黑自己,也根本不需要在这里试验自己,这年头要抹黑一个人,还需要非要去试探他是否真有野心吗?

历史上的董昭就是个投机的人,例如张杨奉迎刘协的时候,董昭就借机入了朝。

后来,他又借着给曹操建言迁都许昌的事而成为了大魏重臣。

但是他要做这些事有个前提——那就是他觉得这个朝廷,也就是大汉朝目前的最高权利都没有希望了。

很多人目前都对长安朝廷失去了耐心。

即使现在的朝廷比历史上要稳固,但是大汉朝的世人以及望族,在这个大争之世都逐渐生出了异心。

人心真的是变了呀。

人心为什么会变呢?

也许是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

也许是因为天补均平而致使地方豪强受损巨大。

也许是因为科举制度,让顶级阀阅失去了垄断仕途的资源。

也许是因为朝廷现在被董卓掌控在手里。

也许是因为满朝公卿看不惯董卓,与天子何太后捆绑在了一起……

有太多的理由了。

这些理由导致最高权力所在地长安,失去了人心。

当然,这并不能说长安的政治群体做的不好。

相反,或许还是因为朝廷做的太好了,因而让类似董昭这样天生的反骨仔决定另谋出路。

当然了,这样的反骨仔也可用的。

刘俭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缓缓开口。

“若是能为大汉天下,为大汉万千黎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俭情愿为常人所不能为之事。”

刘俭这话也说的极为隐晦。

你说他这话是胸有大志,他这话就算是胸有大志。

你若是觉得这话是有不臣之心,那其实也是**不离十了。

董昭听了刘俭的话,心中有数了。

他向着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

“将军胸怀大志,心系万千黎民,昭虽不才,愿倾力相助,助将军成就大事也。”

刘俭急忙站起身,来到董昭的身边,虚扶起他,并亲自引他来到座位前,又让其坐下。

“公仁,你我皆心系国家,为国为民,无需如此,只是依公仁之见,大汉天下如今乱成这个样子,不论是天下诸侯,还是各地魁首,如今还有太学生……行事皆不遵法度!似乎此若要匡正天下,使一切步入正轨,刘某人应当如何?”

董昭言道:“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辅佐天子,振奋王室,此五伯之功也。天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天子于关中,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邺耳,方为上策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