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一十九章:动刀准噶尔

大清·嘉庆时期

嘉庆皇帝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是啊,是严惩贪腐最强的皇帝之一,也是放任贪腐最强的皇帝之一。

自家阿玛可跟玛法不同。

玛法是为了治国理政,他是为了掌握平衡。

想到乾隆的种种手段,嘉庆还是忍不住叹羡一声:

“真是千古奇闻。”

将整座朝堂当作掌中之物。

自己是真学不来啊。

……

【雍正惩贪,实行的是“完赃减等条例”。】

【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罪犯,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有公款都补齐了就可以免死,减罪一等。】

【如果一年之内没有全部补上,还可以再宽限一年,让犯官自己到监外去筹款来还钱。】

【第二年仍然没能补全的,犯官进监狱,而他的家里人仍然可以帮他筹钱补赔。】

【所以雍正一朝的贪官污吏最后很多人都没有被处死。】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是真没想到。

“铁面雍正竟然还是位讲究人。”

他真有点佩服雍正了。

夺而不伤,说明是只就事论事。

还真有几分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在上面。

朱由校眼珠子一转有了个主意。

这一招若是单用,那对前朝那群王八蛋是肯定没用的。

士绅一体那些也是如此。

但架不住他有个好祖宗啊!

这时候他不觉得自己被太祖老人家坑了。

“拨皮萱草,妙啊。”

摸着下巴,朱由校琢磨着这件事还得让魏忠贤去办。

先竖个典型,然后再来个求情。

顺势推行完赃减等。

完美!

果然啊……

朱由校伸了伸腰,看向天幕。

“开卷考试就是过瘾。”

“难怪科举舞弊屡禁不绝呢。”

……

【乾隆在二十三年,克服巨大阻力,毅然废除了这个“完赃减等条例”。】

【规定不管你家里多有钱,贪污白银只要满了一千两,就判处斩首,绝不宽贷,你用多少钱,哪怕十万两,也买不回这条命。】

【这一改革使清朝的惩贪力度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无数贪官,人头落地。】

【这还不算完事,那人死了,钱就不用还了吧?】

【不行!“其未完银在于各犯家属名下严追,并将所有家产尽数查出,变价还项”。】

【本人处死后,还要接着追查家属的财产,把所有家产都要追出来,这才算罢手。】

【为了防止贪污的人转移家产,他要求各省总督巡抚一旦发现有贪污犯,第一件事,就要派最快的快马,去查封他的家产,防止他转移。】

【乾隆惩贪手段之严酷,比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整个历史上,惩贪最严厉的皇帝,乾隆可排第二位。】

……

{而且乾隆惩贪执法极严,波及面广。}

{高级官员犯别的罪也许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贪污即使情节轻微,只贪了几两银子,也绝不宽恕。}

{而且凡是与此案有牵连的其他官员,都会受到严肃处理,一个也不会放过。}

{而且他打击贪污没有禁区,哪怕你是皇亲国戚也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乾隆都是第二那谁是第一啊?}

{你傻啊!第一宝座当然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了!}

{只要贪污六十两,就要把这个官员的皮剥下来,里面填上草,放在下一任官员的办公桌边上,提醒你别再贪污了。这个办法,乾隆比得了吗?}

{……这种事情为什么也要比啊……}

……

大明。

老朱冷哼一声:

“比!为什么不比!”

马皇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她都快说累了,但还得说。

“惩贪当然是对的,但像你那样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

“这贪根本都是你养出来的!”

朱元璋眼珠子瞪的老大,指着自己鼻子惊怒道:

“咱养出来的?!咱给他们官当咱还错了?!”

马皇后平静的看着他。

朱元璋梗着脖子犟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但妹子……没钱啊……”

朱元璋终究软了口风。

“这事牵扯着财税,又牵扯着白银海禁……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他看着马皇后和朱标,说着心里话。

“咱都想好了,海禁咱给标儿开好,多捞些银子,其余照旧。”

“等标儿一继位,直接拿着银子改革。”

朱元璋看着朱标的眼睛,真心实意道:

“这些坑,爹都给你填上八九分。”

“但最后一分,要你来填。”

“标儿懂爹的意思吧?”

朱标红了眼眶,点了点头。

朱元璋开心的笑了。

“懂就好,那就好。哈哈哈!好!”

……

【而在处理了张廷玉,后妃、皇族、太监、权臣、朋党的威胁全部被清除。】

【乾隆开始把目光从内廷移到外疆。】

……

天幕上。

乾清宫内,

一身石青金龙褂,乾隆立于御案旁,一边写着大字一边对跪在御案前的几名大臣道:

“雍正九年为什么我们打了败仗?”

“和通泊之战六万八旗子弟几乎片甲不回!”

“就因为那时节他们内里上下一心,我军千里万里携粮带水奔袭,兵法上犯了大忌,必厥上将军!”

“而现在呢……”

人到中年,越发威严的天子抬眼看向他们,沉声道:

“你们说用兵攻打准部是不合时宜?”

“朕看是你们狃于久安!”

大臣们惶恐道:

“臣等非忤逆陛下,实乃自先帝与准噶尔部和谈后,双方已经处于和平状态将近二十年了……”

“这八旗子弟没怎么打过仗,天下也已经习惯了和平,这突然要大规模对外作战……这……这……”

另一名大臣同样道:

“陛下,准噶尔并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如果这场战争不发动,陛下的圣名得以保存。”

“但兵者不祥之器也,一旦战争失败,那陛下二十年的成果将会毁于一旦!望陛下深思啊!”

乾隆停下手中动作,他也明白这些人是说了大实话。

他自己难道不怕会身败名裂吗?

他当然怕!

但是……

乾隆看着案子上墨迹未干的大字,喃喃自语着:

“他们乱了,天山南北都乱了……”

“阿睦尔撒纳来归。”

“这是千载难逢的大机会!”

“不能有一步失慎,更不能有一步走错!”

“只要握准时机,就可以一举平定西疆,纳入大清版图!”

“朕原来准备了十一万人马远征的,现在有了阿睦尔撒纳五千人,还有三车凌的两千人马。”

“他们不但地理气候适合,骁勇善战恐怕也比绿营兵有过之而无不足。”

“有先锋向导,又以准制准……”

“此乃天赐良机!”

乾隆眯眼看着他们,沉声道:

“我大清朝的亿万斯年,就在此举了!”

……

【乾隆十八年(1753),准噶尔发生内乱。】

【早在乾隆十年(1745)九月,噶尔丹策零病死,就已经出现内乱的征兆。】

【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初九,准噶尔新任首领,噶尔丹策零的次子,那木扎勒派遣使者入京,请求延续噶尔丹策零时期与清廷的朝贡关系,乾隆一一照准。】

【那木扎勒岁数虽小,心智却很早熟,没几年的工夫,他就“屠狗盗妻之事,无所不为”】

【姐姐乌兰巴雅尔规劝他,那木扎勒就将姐姐囚禁起来。】

【她的丈夫赛音伯勒克则趁那木扎勒外出打猎时将其擒获,另立喇嘛达尔扎为首领。】

【那木扎勒与支持他的,小策凌敦多布的儿子达什达瓦,双双被擒。】

【那木扎勒被刺瞎双眼,两人被永久禁锢,他俩的部众、下属也多有被杀。】

【然后,在乌兰巴雅尔的支持下,噶尔丹策零的长子,喇嘛达尔扎成功上位。】

【在内乱中,达什达瓦属下的官员萨喇尔逃出,于乾隆十五年率所部千余户投降清朝,并向乾隆汇报了准噶尔内乱的情况。】

【自此,乾隆帝开始注意准噶尔的内乱。】

……

{好一大串的名字……}

{看的我眼睛疼,总结一下就是三个子女干起来了呗?}

{讲真,为什么是次子继位?长子不是没死吗?}

{因为他妈的身份尊贵,所以得以继承汗位。}

{……可惜具体史料找不到了,史书说他昏庸无能残暴嗜杀,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就能把这些滔天的罪名给揽上,真是厉害。}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挠了挠眉毛。

“亿万斯年……心还挺野……”

底下的刘备刚与曹操“讨论”了一下未来诸葛的入仕途径。

闻言正了正进贤冠,叹声道:

“亿万斯年,何其远也?还是争眼前朝夕吧。”

刘宏看着趴在地上抱头屈腿的曹操,又看了眼一脸悲天悯人的刘备。

眼角略微抽动。

这位便宜皇亲不亏是有“高祖”之风的评价。

游侠头子,真不白当啊。

……

刘宋。

刘裕有些笑不出来了。

滔天罪名这个……还真不看年纪。

“小小年纪就不是东西的有的是。”

刘裕看着刘义隆意味深长道:

“是吧,宋文帝。”

刘义隆脸色僵硬。

什么话这叫什么话?!

您才是祖宗!

那些也是您后辈!

……

大隋。

杨坚眯着眼吐槽道:

“这可真没准。”

这样胡闹的小皇帝如果放到中原,凭着三纲五常的束缚或许还能统治一段时间。

但西北那帮都是如狼似虎的人,怎么会容许他恣意妄为?

不服就干才是他们的底色。

“我看这什么达尔扎也坐不稳位置。”

独孤伽罗看着小策棱敦多布这个名字,想到了大策棱。

“小策棱的儿子成了叛逆,那大策棱后裔的态度就重要了。”

杨坚想了想,摇头道:

“兔死狐悲,拉拢不了的。”

……

【喇嘛达尔扎的上位并没有终结内乱。】

【他命大策棱敦多布的儿子达瓦齐去伊犁,达瓦齐不敢去,直接拒绝。】

【乾隆十六年,喇嘛达尔扎就计划攻打达瓦齐。】

【此时有两个人找到达瓦齐,撺掇他取代喇嘛达尔扎自立。】

【一个叫班珠尔,他是拉藏汗的孙子,到准噶尔娶亲的那位丹衷之子。】

【另一个即为阿睦尔撒纳,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固始汗四世孙,拉藏汗之孙,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丹衷遗腹子,班珠尔的胞弟。】

……

大蒙古国。

马蹄踏在大定府的土地。

成吉思汗面无表情的瞥了一眼天幕。

黄金家族的后裔,永远保持着旺盛的野心!

这很好!

此时,一名骑士从皇宫处策马奔来,勒住马匹,一连串蒙语脱口而出。

成吉思汗无所谓的扬了扬马鞭。

“跑了就跑了,只要他还在这片大地上,就一定会是黄金家族的猎物。”

“倒是宋朝……”

成吉思汗看向天幕,叹了口气。

“可惜,时不我待啊。”

……

【达瓦齐就和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结成了同盟,他们的地盘位于伊犁北侧的塔尔巴哈台周边。】

【这时,三位首领手中合计有军队五千人。】

【乾隆十六年(1751)九月二十二日,达瓦齐等人决定向清朝投降,随即率领五千人往北京方向赶去。】

【沿途不断受到追兵的袭击,达瓦齐在通哈尔垓击败了追兵,但是仍没有甩掉追兵。】

【随后,在纳林布鲁尔河和阿尔泰山一带,又遭遇上万追兵的拦截,幸好阿尔泰山道路狭窄,达瓦齐逃了出去。】

【然而,就在这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经过阿尔泰山区,也就要经过当年清准大战的战场——和通泊。】

【此地正是“故垒犹存,白骨山积”。】

【看到这一情景,达瓦齐触景生情,想起父亲当年在这里与清军血战,自己现在却要去投降人家,羞愤难当。】

【随后,他与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等人掉头西返,率领部众投向哈萨克。】

【在达、阿一伙人逃入哈萨克后,喇嘛达尔扎将达瓦齐在伊犁的亲属及大策当年的故旧、部下全部囚禁,随后又派出军队劫掠辉特部牧地作为报复。】

【接着,他派出三万大军攻入哈萨克,以武力为后盾,向哈萨克首领索要达、阿二人。】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一边饮着小酒,一边听着。

“还挺有孝心的。”

李建成与李世民对视一眼,不搭话。

这老头现在越来越烦人了。

李渊见状冷哼一声。

随后又是一阵伤感。

他是触景生情了,如果噶尔丹策零的孩子们能众志成城,也不会内乱成一锅粥。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眯着眼睛看着乱窜的达瓦齐等人。

手心开始发痒。

“对方大军出击,那本部定然空虚!”

“这是迂回穿插的大好时机啊!”

一旁的徐皇后颇为无语。

真就是满脑子都是打仗啊?

……

【等达瓦齐阿等人听闻消息后,顿时决定率领五千军队绕过准军主力的行进方向,秘密潜回塔尔巴哈台,联络、收降旧部一千余人,随后率军南下。】

【乾隆十七年(1752)十一月二十七日,五千人突围进入伊犁,居然偷袭成功,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就此登上了汗位。】

【乾隆十八年(1753),阿睦尔撒纳提出分割准噶尔的要求。】

【达瓦齐当然无法忍受这种要求。】

【此后,达瓦齐屡屡派兵攻打阿睦尔撒纳,可是连连吃败仗。】

【乾隆十九年(1754)六月,达瓦齐倾巢而动,率领三万八千人,围攻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寡不敌众,不得不率众出逃,直奔北京,阿睦尔撒纳投降了清朝。】

【乾隆一直在观察准噶尔的内乱,待到阿睦尔撒纳来投之后,他明白时机已到。】

【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十三日,乾隆帝正式决定出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