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四十章:广宁之战·付之一炬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捋了捋长须,目中精光一闪。

“看来明朝地方巡抚的官比经略大啊!”

李泌看了他一眼。

你认真的?

李隆基看着一脸肃穆的李泌,讪笑一声:

“戏言尔……不过这在理论上讲,至少在辽东军事布置上,王化贞应该接受熊廷弼的领导,但看这样子……都不是阳奉阴违的事了啊。”

李泌见李隆基态度恢复正常,也开口道:

“熊廷弼此时背后站的是皇帝。”

“王化贞的背后或许就是东林党了。”

皇帝嘴角挂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既然如此,看来这辽东……平不了了。”

不但平不了,这辽东之地以后还会成为专门处理异己的地方。

不管皇帝愿意与否。

……

大明·崇祯时期

乾清宫的暖阁里,一本本奏折散乱于地。

一身白色常服,头发潦草的朱由检趴在地上翻着天启年间的各种奏疏。

“是这个!就是这个!”

他猛得举起一本奏疏,双眼布满血丝。

“天启元年……”

“内阁首席大学士叶向高……”

“兵部尚书张鹤鸣……”

“王化贞……东林党……都是东林党人!”

“他们都在偏袒王化贞!他们都在偏袒!”

一旁侍立的王承恩担忧的看着皇帝。

“一群骗子!欺世盗名的骗子!”

朱由检看着满地的奏折,恨得咬牙。

……

【熊廷弼一直是战略防守主义者,他强调要修防御,建城堡。】

【他上一次来到辽东,就一直是坚持加强防守,然后等待时机。】

【他跟天启皇帝说的规划也是在辽阳和广宁之间构造缓冲地带,建立预警系统,以逸待劳。】

【王化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进攻主义者。】

【他表示,只要他带领一支部队渡过辽河,八月十五中秋节以前就可以击败努尔哈赤。】

【熊廷弼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书皇帝,请他约束王化贞慎重举止,至少不要让敌人笑话。】

【王化贞听说后,愤怒如狂,立即上书皇上,说是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努尔哈赤小丑云云。】

【就这样,辽东前线出现了大家“战不战,守不守,笑啼不敢,而凡事牵制多”的局面。】

……

{王化贞驻广宁,率领军队十三万,其中十二万多驻守在广宁前线,熊廷弼驻守在距离广宁五六百里的山海关,虽然熊廷弼名义上是战区最高统帅,但手下仅五千人,根本无法指挥有内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撑腰的王化贞。}

{王化贞的战略,如果打得过后金军,肯定是正确的,但如果过去只是送死,那就是错误的。}

{其实各种战略部署很难分出对错,最终都要接受事实的验证}

{而事实就是,按照当时明军的实力,从萨尔浒一路败退下来,真的能进攻吗?他有这个力量吗?先输萨尔浒,又输辽沈,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面对机动力,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强大的对手,防守是最佳的办法,强敌既然能以攻代守,那守方就可以以守代攻。}

{其实熊廷弼的方法就是笨方法,这个方法特别费钱因为要不停的修堡垒和城池,越多越好越坚固越好同时还要练兵驻守,但是明朝现在“没钱”}

{所以王化贞认为熊廷弼的防守战略行不通,辽东防守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因此他主张进攻,要越过辽河去收复辽东。}

{这就放屁了,要不是袁应泰乱来,努尔哈赤也打不下辽沈啊。}

{没有办法,战争就是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获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也包括将军背后的交锋。}

……

大隋。

杨坚看的啼笑皆非。

“十则围之,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岂能冒进?”

“这自有辽事以来,从不曾看见堂堂正正的做过一件事情。”

“这大明中枢是彻底烂透了。”

独孤伽罗轻拍着怀里的孩童,小声道:

“小皇帝的态度还是不够明确与强硬,这一点上不如嘉靖与万历。”

杨坚缓缓吐出一口气,感叹着:

“朱常洛那个皇位明显是白捡的,朱由校有没有经受完整的帝王术都两说。”

“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有主见了。”

“天下事哪能尽如人意。”

“大明……”

杨坚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独孤伽罗也无话可说。

大明根结错综复杂,但归其原因还是一个问题。

无根之木。

两汉之根是汉初七帝。

大唐之根是李世民。

宋朝根基是赵匡胤的诺言。

这些朝代的后人都有一个目标,重返文景、太宗余德、太祖之志。

但明朝的根是什么呢?

朱元璋原本可以做那个根,但他做了屠夫。

朱棣也可以做那个根,但他时间不够,终究差了一筹。

仁宣之治是最后能做根的时机。

碰上了朱祁镇……

再往后……

就一路这样了。

……

【大明朝堂上下吐沫横飞,群臣一浪又一浪掀起赞誉王化贞而抨击熊廷弼。】

【小皇帝也无法判断到底谁对谁错,于是在天启二年正月召集大臣们一起讨论,到底是启用熊廷弼的策略,还是采纳王化贞的意见?】

【到底是集中事权于熊廷弼,还是全权交予王化贞?】

【最终的结果是把熊廷弼调离,将事权集中于王化贞。】

【但还未等旨意传达,新的战报从辽东传来。】

……

天幕上。

烧着炉火的暖阁中。

两名将军对坐而视。

一名身材高大,短髯浓眉,铠甲皎洁。

一名中等身材,长须垂腹,铠甲斑驳。

“你当时不是说要率六万大军渡过辽河,一举荡平后金吗,怎么现在狼狈成这种样子了?”

长须将军闻言,一脸惭愧。

“是我不辨是非,错信小人。”

“经略既然来了,要不要再去守广宁?”

短髯将军收起讥笑,沉默片刻,声音干涩道:

“晚了。”

“十万之兵马一朝俱尽,满城之官民半晌俱奔。”

“已无可救援者。”

“而且我手下的那五千兵马……”

长须将军闭目长叹。

短髯将军再次沉默,过了半晌,开口道:

“没法守了,已经全军崩溃了。”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整个辽西的居民全部撤到山海关内。”

“至于那些粮食军需……运不走,只能全部销毁。”

……

【大明天启二年、后金汗国天命七年(1622)正月十八日。】

【努尔哈赤在仔细观望良久之后,确信熊廷弼不会再有什么作为,出兵进逼广宁。】

【王化贞相信建立奇功的时机已到,于是按照孙得功的策划,尽发广宁兵马出阵迎敌。】

【谁知孙得功早已反叛,双方刚一交手,早已布置停当的孙得功等便大呼“明军败了,明军败了”,然后撒腿狂奔。】

【不明所以的大军以为已经被打败,遂兵败如山倒,全线溃散。】

【孙得功等逃进广宁城后,到处散播努尔哈赤已到城外的消息,于是城中军民大乱,争相溃逃。】

【正在等候捷报佳音的王化贞于稀里糊涂之中,被一员将领扶上骏马,弃广宁而去。】

【在闾阳驿,王化贞遇到从山海关来援的熊廷弼。】

【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直接护送辽西百姓入关。】

【随后,熊廷弼将五千兵马交给王化贞殿后,自己轻骑去山海关安排军民入关事宜。】

【明军徐徐退去,后金军也未追来。】

【殿后明军为免资敌,沿路放火,将锦州、铁场、大凌河、锦安、右屯卫、团山、杏山、松山等四十多座城堡以及总计千万两的物资粮草付之一炬。】

【明朝历时数百年,花费巨资修筑的辽西走廊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广宁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在各地明军的请降与黄土铺地和鼓乐喧天之中进入广宁。】

……

大唐。

李世民望着天幕里缓缓入关的胡酋,长叹一声:

“熊、王二人,怕是活不成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