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五十八章:大明与汉唐的斩首区别

【自朱棣去世以后,明朝在对草原的作战中完全处于防守的一方。】

【哪怕是有战斗,基本也都在明朝境内的河套之地开打。】

【草原部落不管打赢打输,只要抢完了就能退回大本营休息。】

【而这一次明军竟翻过阴山摧毁王庭、击杀皇后,对长期处于守势的明朝来说,不可不谓为奇功。】

……

{明朝的战绩看着总感觉怪怪的。}

{汪直和王越取得了震动朝野的空前胜利,但实际也就斩首四百多人。}

{而之前的红盐池之战,斩首数量还要更少一点。}

{而其他时间对蒙古骑兵作战,能够斩首一百以上就算是大功了。}

{虽然说杀敌数一般会比斩首数要多,但即使将斩首数翻个三四倍来估算杀敌数,也不过一两千,不算太多。}

{再看看汉朝,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斩首一万多甚至好几万,动不动就长途奔袭上千里攻击匈奴骑兵主力部队。}

{甚至到了东汉中期,外戚专权和门阀政治都很严重了,对外战争仍然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

{东汉中期的外戚窦宪率军进攻匈奴,出塞三千里,斩首一万三千人,燕然勒石而还。}

{一年后继续出征,出塞五千里打败匈奴,斩首五千余人。}

{从这个角度看,此时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比东汉中期都差得很远很远。}

{那是因为中国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尚武精神强烈,勇于对外作战。}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像是异族混血啦,儒家文化侵蚀啦,专制政权奴化啦……慢慢就变得软弱可欺了,更加贪生怕死了。}

……

大秦。

嬴政讲述完妇好的历史,就看天上的这一幕幕。

“什么杂乱无章的说辞?”

萧何坐的板板正正的,轻声道:

“其实臣很早就发现了。”

“后世子孙似乎个个颇通大道之妙,但对于近道之术却不甚深究。”

刘邦撑着腿,托着腮。

“军队体系不大可能独立于国家内政经济体系之外,独立保持清明或发生腐败。”

“观天幕通史来看,腐败低效的朝廷,其军队战斗力就弱。”

“政治清明时代的军队,战斗力则比较强。”

“但用这个指标来跨朝代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

“影响军事胜负的因素除了朝廷效率、经济实力外,还有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差异。”

蒙恬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刘典客所言有理。”

“不同时期,武器生产水平,跟周边民族的武器技术水平之间的优势程度差异很大。”

“春秋之时,各国安邦驱除戎敌。”

“但到吴越称霸后,诸侯国的武器越发精良,戎敌已经不是对手,各诸侯成了对手。”

“战场投入的时间、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兵器装备的因素很重要。”

冯去疾捻着胡须,望着天幕。

“通观历史进程,我大秦与汉朝的武器装备大大领先于匈奴等胡人。”

“而到了宋明时期,这种技术优势基本消失了。”

“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仅凭对外军事作战的成败来评价秦汉和宋明在内政经济体制上的优劣得失。”

“就会出现天幕上的这种情况。”

“而这样的结论就是有所偏颇的。”

嬴政点点头,随即看向刘邦:

“既然武器装备占优,那你怎么还被围了?”

刘邦:……

问错人了吧陛下?!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斜倚靠着软榻,看着天幕笑了。

“子胥,你认为我大汉打赢匈奴,靠得只是尚武精神吗?”

霍去病望着天幕,失笑道:

“只有精神是没用的。”

“要将精神转化为实在的物器。”

“而只有武器也没用。”

“要倚靠武器增长精神。”

“有进取的意志,有优良的装备。”

“两者并合才能横行天下。”

“不然,当初白登之围匈奴冒顿也不会只看着三十万大军而束手无策了。”

……

大唐。

“明朝军人就比汉朝军人更怕死?我是不太相信。”

李世民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池。

白色的袍摆被风吹动。

“就算真有差异,也不会是打一仗杀人上万和杀人上百这种数量级的差异呀。”

“秦汉时期,冶金技术已经极为发达。”

“《史记》有记载,西域之地的人“不知铸铁器”。”

“而建昭三年,大将军陈汤远征三千多里擒斩匈奴单于,立下盖世奇功。”

“后来汉朝跟乌孙国的军队打仗,战斗焦灼,汉成帝问计与陈汤,该不该派兵支援?”

“陈汤云:“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李世民看着深思的李承乾,缓缓道:

“秦汉之时,包括匈奴在内的西北民族的金属武器很少、质量也很差。”

“汉武帝时,开盐铁专营制。”

“雇各地能工巧匠从事钢铁冶铸。”

“高度集中的钢铁冶炼体制保证了大部分钢铁产能都被用来装备军队。进一步提高冶炼技术。”

“至此,汉军的箭是不铜箭头就是铁箭头,而匈奴骑兵的箭则很少有金属箭头。”

“主要都是依靠木料或竹子削尖的箭,很难穿透汉军的皮制盔甲。”

“更别提汉军还有一部分铁制盔甲,匈奴的箭头更是箭穿不透,刀砍不进去。”

“而相反,汉军的铁箭头要穿透匈奴的皮革盔甲则轻而易举。”

“同时,汉军弓弩的关键部位也是铜制或者铁制的,精确度和射程也远非匈奴可比。”

“秦汉时期弓弩的机芯不仅是金属制成,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弩架之间互换。”

“汉军的刀刃是钢,而匈奴的刀一般都是质量很差的铁,二者一碰,匈奴刀就得断。”

“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的大军一部分人穿着铁制铠甲,大部分人带着金属箭头的箭、金属机芯的弩,拿着百炼成钢的长刀,横行大漠。”

“就好像今天的朕带着三千玄甲军去进行牧野之战一般。”

“只需一日,朕就能推平商朝。”

“高明,武器的代差,是可以抹平人数优势的。”

……

大宋·孝宗时期

“哎呀!”

赵昚突然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

“原来如此!完颜阿骨打时期的女真部落是非常落后的,但大宋为了对付辽国,派人过去传授女真冶金、攻城等相关技术。”

“所以女真才迅速强大,很快把辽国消灭了,建立了金帝国!”

“这一切都是因为传授他们武器技术的缘故啊!”

岳飞看着皇帝,欲言又止。

最后狠心道:

“陛下,同样一个敌人,人口数量少得多的徒弟都能很快把辽国灭国,师傅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能用技术来作借口吗?”

“金国和辽国的第一仗,金兵只有三万七千人,全歼辽国两万大军。”

“大宋装备还能比女真起兵灭辽时的装备差吗?”

“在胡族掌握了冶金技术、建立了政治制度的情况下。”

“我大宋不能再现汉唐的荣光,可以理解的。”

“但至少也应该像明朝一样,能够完全收复并稳固守卫中原。”

“在后勤占优势的情况下,武器也不落后,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是对手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然后打仗竟然打输了。”

“除了朝廷腐败无能,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吗?”

赵昚听的面红耳赤。

最后也只能无奈叹息。

“鹏举,你说的对。”

“明朝立国一百多年,还能轻松地打败建州女真、翻越阴山击斩鞑靼皇后。”

“不像我大宋和南宋那样。”

“从开国开始到灭国,就不停地被辽国、西夏、金国和蒙古帝国轮流攻打。”

“我大宋军队跟前代比,比不过汉唐。”

“跟后代比,比不过明朝。”

“跟同时代的比又比不过女真军队。”

“那就只能是自身制度上有问题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连看一眼都觉得麻烦。

汉朝在武器方面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保证了它在战场上长达数百年的压倒性优势。

而经过缓慢的学习,到了唐朝,游牧骑兵已经给汉地造成很大军事压力了。

到了宋朝,金国的骑兵和蒙古骑兵已经完全配备了优质的箭头、盔甲和战刀,在骑兵装备上连唐太宗的玄甲军都拍马不能及。

正因如此,铁木真才能横扫天下。

明朝,要想再现汉朝对匈奴的那种辉煌战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自己远征蒙古残部,每次都要带三十万以上的大军。

不是因为明朝比汉朝落后,明朝军人没有汉朝军人的血性。

是对手的装备已经升级了!

原来是铁甲打肉人,现在是铁甲打铁甲了。

朱棣仰天长叹。

这话能跟说呢?

他看向朱高炽。

一天天只看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外面那群人的武器代差已经没有了!不然自己组建神机营做甚!

他又看向朱瞻基。

这孩子虽然收缩战地,但冶炼钢铁养育战马,还算知道留家底备后患。就是生的儿子太不是个东西。

而现在……

朱棣看着天幕,再度长叹一声。

能有以几万人达到这种战绩,很了不得了。

……

【而奇袭威宁海的胜利对于明朝还有另一个特别的意义。】

【那就是当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时,就被关押在威宁海子。】

【这一战相当于汉武洗刷白登之耻。】

【因此朱见深特别高兴,破格把王越加封为“威宁伯”,可以世袭。】

【王越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二个以文官身份封爵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