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四百二十八章:宋孝宗·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孝宗锐意恢复,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步。】

【隆兴和议不是宋孝宗期望的结果,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宋孝宗多次试图通过外交向金国说明更改受书仪式,不过宋高宗以太上皇的身份再度出面干预,孝宗只得一如旧仪。】

【而联系西夏、西辽伐金也是无果而终。】

【外交策略:评价E ,得零点五分】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看着天幕一言不发。

还是要有兵权在手。

不然结果就是受制于人。

后面那位也不会安安静静的生孩子。

……

大唐·肃宗时期

李亨拍着胸口缓着气。

“还好还好,后面那个糟老头不像这赵构一样指手画脚。”

……

【当时民俗多尚奢侈,宋孝宗对此颇为不满,带头厉行节俭,多次下诏戒谕。】

【史赞“勤俭过于古帝王”,自奉行俭朴以来,“于内帑未尝毫发妄用”。】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嘴角一撇,嘀嘀咕咕道:

“真的假的?别是因为前面有完颜构做对比,所以怎么看都顺眼吧?”

刘恒斜眼看着他。

怎么一股子酸味呢?

……

大汉·景帝时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启一扬袍袖,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

“不乱用内帑可以说你是个好皇帝。”

“但说勤俭过于古帝王!不可能!”

“没人比我阿父更节俭!”

小刘彻捧着脸,默默翻个白眼。

……

【在民生经济方面,宋孝宗认为“士大夫多耻言农事”“农事乃立国之本”】

【所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每年“自中春,农事兴,即忧水旱,直至十月,米谷上仓,然后放心”】

【得知“今夏蚕麦甚熟,丝及米价极贱”,宋孝宗便言:“此甚可喜!”】

【在宋孝宗倡导下“士风为之一变”,地方官无不留意民事关心农产。】

【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宋孝宗言:“朕两税之外,未尝一毫妄取,亦无一毫妄费。”】

【将宋高宗时巧立名目的经总制钱取缔。】

【又言“朕他时用度有余,即令民间免输纳。”】

【对于受灾之地,采用减免赋税与提供救济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民不流移。】

【民生经济:评价C ,得二点五分】

……

{宋孝宗常慨叹:一未能恢复中原洗雪国耻,二未能彻底改变国弱民贫的局面。}

{他知道前者短期内已无指望,后者只要君臣一心还可以实现,因而在淳熙年间尤其关注财政与经济,颁布注重水利的诏书,制定鼓励商业与对外贸易的政策。}

{他自己虽对恢复中原失去了信心,却仍希望后继者有朝一日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大业。}

{但架不住又龟儿子拉他后腿啊。}

{隆兴乾道间,宋孝宗就仿照太祖的做法,设立封桩库,作为备战钱库,淳熙六年库存五百三十万缗,四年后增至三千余万缗。}

{但后因宋高宗禅位后骄奢淫逸的滥支现象严重,仅隔两年封桩库财物就锐减至五六百万缗,整顿财政也落得个虎头蛇尾。}

{以前对宋代历史了解的少,还觉得赵构偏安一隅是想南方远离战乱,现在发现这就是個纯÷生啊!}

……

大唐。

李渊回想着宋朝的一生,叹气道:

“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凡事都有时机,过了就不在有机会,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待时而动。”

“或许,生明君无贤臣,或者存贤臣不遇明君,才是常态吧。”

……

大宋。

“怎么哪哪都有他啊!”

赵匡胤愤怒的拍着石桌。

石桌被拍的四处飞溅碎石。

赵匡义仰着身子避过石子,平静的感叹着。

“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完颜构竟能苟这么长。”

“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吧!”

……

【宋孝宗失常感叹:“自家不如个孙仲谋,能得许多人”】

……

季汉。

刘备与曹操俱都斜眼瞥向嘴角微翘的孙权。

对面的一帮文臣武将也偷摸看向“江东鼠辈”

张飞嘀咕着:

“这南宋……的确连鼠辈都不如!”

孙权微笑着当没听见。

但笑着笑着,一股酸意涌上心头。

自己居然沦落到要跟南宋皇帝相对比!

还欣喜对方比不过自己!

完了,我堕落了。

……

【宋孝宗渴望人才堪称殷切,也能放权重用人才。】

【但他在用人问题上存在两个重大缺陷,用人不专和有时用人不当。】

【人不专,突出表现在宰执大臣的任用上。】

【可能偶像是汉武帝吧?】

【孝宗朝宰执大臣提拔得快,如上个月刚做宗正少卿,下个月就做参知政事,再过五个月就拜相。】

【但孝宰相罢免得也快!】

【宋孝宗在位二十八年,更换宰相十六人、参知政事三十人。】

【宰相任期最长者不足七年,最短者仅三个月,平均两年零十五天。】

【参知政事任期超过四年者仅有一人,不到一年者多达十八人,平均一年零三个月。】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黑着脸。

夸我骂我呢?!

但他却明白宋孝宗为何用人不专。

原因就在于片面的吸取秦桧长期独相以致专权的教训,唯恐大权旁落。

可是宰执大臣任期太短,也难以施展才能,做到政绩卓著。

毕竟,你是要治国,我是要挡箭牌。

不可同日而语啊。

……

【而宋孝宗的用人不当,也突出表现在一度信用曾觌、龙大渊等佞幸和甘昪等宦官。】

【宋孝宗是个“刚明之主”,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大臣,很容易信用佞幸和宦官。】

【做藩王时,曾觌和龙大渊即在他身边听候差使,是孝宗的所谓“潜邸旧人”。】

【孝宗登基后,与曾、龙二人不仅“觞咏唱酬,字而不名”,而且“罢宰相,易大将,待其言而后决”】

【宦官甘昪因受到孝宗宠信而用事,“士大夫无耻者争附之”】

【后来虽然发现“曾觌误我不少”,曾觌等人也先后受到惩处,但不良影响已经造成,损失无法弥补。】

【用人识人:评价D级,得一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靠着红柱咂舌道:

“这也太低了吧?”

朱棣看着大胖儿子,没好气道:

“虞允文、辛弃疾,这两人的结局都说明他没识人之明了!低什么低!”

“还有你!”

“打仗你说没钱!怎么出海你也开口没钱!”

朱高炽笑得很无力。

“爹,你要说出海贸易,那有钱。”

“但你非要弄什么出海治夷!”

“爹啊!你就让天下休息休息吧!”

朱棣一拍桌子怒不可遏!指着天幕震声道:

“还休息!”

“八国都打进北京了!”

“咱大明都沦落到北宋的地步了!”

“伱还休息!”

“难不成非要有个皇帝也如徽钦二帝一般北狩了才不休息吗!”

朱高炽苦笑着:

“但是,爹……这天下这么大,您知道是哪八国啊?”

“咱还是先看看天幕是怎么一回事在做决断,好不好?”

“说句难听的,没准……没准被打进入的还不是咱大明呢……”

朱棣气笑了,一甩衣袖,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

“行,你宁愿咒大明亡了都不愿未雨绸缪!”

“那朕就跟你一起看看!”

“要不是大明,朕一切依你!”

“要是大明!哼哼。”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捻着翠绿的玉珠,平静道:

“南宋疆域不可谓不大,人口不可谓不多。”

“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南宋又何尝没有力图恢复的壮才?”

“只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罢了。”

“何其悲哉,怀才不遇之臣,壮志难酬之君。”

“北伐难成是宋朝两朝君臣的阴差阳错。”

……

【宋孝宗在位期间是南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

【史称:孝宗“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这个评价并不过分,他的确是南宋时期唯一有作为的君主。】

【他头脑发热时炫耀:“时和岁丰,中外无事,人情熙熙。”】

【冷静时“自以为勤俭无愧唐太宗,惟是功业远不逮太宗”】

【这个自我评价也算是中肯。】

【而在当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感到恢复中原的梦想无望实现,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旧例,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惇,自己当太上皇。】

【后世影响:南渡诸帝之称首】

【评价C ,得二点五分。】

【总分:十点五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