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六十二章:宋真宗功绩

【宋真宗·赵恒】

【军事成绩:宋真宗在对外战争中的胜率还是挺高的,与辽国大小战争九次,胜七次。与党项各有胜负,战绩均平。】

【又引鲍河水经长城口到雄州,以隔限辽骑。】

【建山外四寨,控制了陇山以西进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增强对党项西北方的军事防卫。】

【但抛弃了燕云十六州与灵州的归属也是事实。】

【评价E级,得零分】

……

{赵恒,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宗,也是唯一一个真宗。}

{宋初将领的五代遗风很重啊,前线将领自行其是,手下将领对主帅阳奉阴违乃至蹬鼻子上脸也是常事。}

{澶渊之盟这个真要问问我们亲爱的王大人了,两面合围变以少对多,我要是真宗我也摆!什么猪队友。}

……

大汉。

刘邦侧躺在榻上,支着额头翘着腿。

“他的选择倒是可以理解,很多普通人都会这样做。”

“可他是皇帝,做的事情代表整个国家。”

小刘恒端坐一旁,冷静道:

“其实澶渊之盟交岁币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刘邦吕雉侧目而视,刘盈神游天外不知想着什么。

被两個大佬盯着看,还未成为完全体的小刘恒稳了稳心神道:

“东夷齐鲁、南蛮荆楚。”

“三代之时都是蛮夷之辈,但近千年过去也都成了中原之地中原之民。”

“南北朝的五胡游牧最后也成了大唐子弟。”

“若是中原王朝出少量钱能养出一个汉化游牧的稳定局面,其实就省下了修长城面对草原诸部无休无止的寇边的情况。”

“消除战争,百姓也可以不用加税加赋、流民失所。”

刘邦静静的看着小刘恒,他十分欣慰。

“你能心心念念皆是百姓朕很欣慰。”

“百姓不想打仗,朕也不想打仗。”

“除了像刘彻那样不知民间疾苦的,没有人喜欢打仗。”

“但是恒儿啊,你讲理的前提下是自己要有实力。”

“不然,那回纥就是一个例子。”

……

【制度建设:即位之初,宋真宗下诏“国家大事,足食为先”。

而且他也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制定了“预买绢”的政策。

朝廷于青黄不接之季,预先贷给百姓钱,帮助百姓解决春耕时节农耕生产问题。

到收获之季让百姓以家庭副业的产品绢、绸、布、丝绵等偿还。

这样在开始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

大明·仁宗时期

“预买绢这个政策原本是好的。”

朱高炽裹着一层羊毛毯,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

“它原是民户自愿预卖,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官定钱、绢比价越来越远离市面上的均价。”

“朝廷资金困难,改用盐等杂物代替现钱,或者拖延发放时间。”

“百姓不愿接受,就强行摊派。”

“到宋仁宗时,预买绢已成为一种官民间不平等的交易。”

“神宗时,正税并和预买绢三万匹,把预买绢与正税田赋中的绢一并计算,成了常赋。”

“到了宋徽宗时,哼,更是成了白取。”

“国家完全不向百姓支钱,却照旧额向百姓征收绸、绢、布,稍后又将和预买绸绢布中的一部分折征现钱。”

“完全成了田赋的附加税。”

朱瞻基闻言,迷惑不解。

“那这预买绢……也不是个好的呀。”

朱高炽微微饮了一口茶汤,叹声道:

“其实还是个好的。”

“就是宋朝情况太特殊。”

“宋真宗的民生治理其实很好,但他也留下不少以后频繁花费的口子。”

“偏偏晚年把神道设教当成治理国家的道路。”

“积蓄挥霍一空。”

“朝廷想平复粮价都做不到。”

“因为啊……”

父子俩异口同声道:

“没钱!”

……

【颁给职田,宋代以国有土地颁给在职地方官职田,作为在职地方官的特殊津贴。】

【将太祖、太宗时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总结概括,称为“祖宗典故”或“祖宗之法”,而且将其奉为治国理事的圭臬。】

【下令官员俸钱一律支给现钱,在此以前,俸钱是折支实物的,实物定价很高,官员俸钱名实不符。】

【规定在京官员按原额十分之六、外地官员按十之四支给现钱,虽然从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却名实相符,官员们并不吃亏,且消除了混乱。】

【次年,他令颁布宦官俸禄标准,在此之前,宦官俸禄没有定制。】

【公元1012年,定百官俸诏,以普遍增加俸禄的名义颁布了新定的百官俸禄数额。】

【宋朝官员俸禄管理开始纳入正轨。】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明。

换了一身粗布麻衣,朱元璋一手扛着锄头一手挥动斗笠。

“宋真宗刚即位时亦号贤君。”

“初相就任李沆。”

“一切政策都以务实避虚为要。”

“日闻灾异,其心也犹存警惕。”

“文臣七条,抑奢侈而立廉政。”

“可惜澶渊郎盟,大臣首启天书以侈其心,群臣又曲意迎合苟图媚悦。”

“致使一众言祥瑞者相继于途中,献芝草者三万余本。”

“些许善政最后也变了味道。”

一旁的马皇后翻了个白眼,提着水罐往前走。

几个小崽子也似小鸭子般跟在其身后。

朱元璋尴尬的摇了摇斗笠,看到身边沉稳的朱标满怀欣慰,随后小声嘀咕着:

“妇人稚子,不堪教化。”

朱标:……要不要告诉娘,爹在背后蛐蛐她?

……

【外交策略:澶渊之盟,花钱买平安。】

【承认党项李继迁对夏、银、绥、宥、静等五州的占领,放弃灵州。签订盟约。】

【延续宋太宗对待交趾的政策,后黎朝内乱,交趾首领黄庆集等请求出兵平定交趾。】

【宋朝知广州凌策与沿海安抚使邵晔等人都建议“发本道屯兵,益以荆湖劲卒三二千人,水陆齐进,立可平定”。】

【邵晔上邕州至交州水陆图,劝赵恒趁机完成太宗未遂宏图。】

【宋真宗以“祖宗开疆如此其大,慎守而已,安用劳民以贪无用之土乎”的理由拒绝提议。】

【后面交趾频繁掠夺宋朝边境,宋真宗一面督促其归还所掠人畜,一面令宋朝边将不得生事】

【评价E级,得零分】

……

季汉。

刘备等人看着天幕,连手边的酒都喝不下去了。

怎么能有皇帝这么怂!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水路图都有了你打他呀!

还一边挨打一边不许还手?

“他比孙权都怂……”

孙权:我还在这呢!

刘备垂着的衣袖偷偷给张飞立了个大拇指,嘴里却道:

“仲谋,翼德不是那个意思。”

“他的意思是……你沉稳!况且仲谋可比这人强多了!”

“交趾在你手上是易如反掌。”

孙权硬扯出个微笑,举杯道:

“主…公…言重了。”

“张将军……直爽,是豪杰人物。权,敬张将军一杯!”

张飞嘟囔着什么“大哥不让我喝酒”“谁要跟你喝?”“你喝不过我。”

孙权一概当听不见,一饮而尽。

一旁的刘备以眼色行事。

张飞只好不情愿的举杯示意一下。

一边的曹操冷眼旁观。

……

【民生经济: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

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襄、邓州粟钱三百,菽麦斗十钱”

同年九月,“京东西、河北、河东、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皆大稔,米斗钱七八”。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京师粟斗钱三十”。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时河东丰稔,米斛百钱”】

【基于大中祥符期间宋真宗大搞祥瑞,地方可能出于迎合,有夸大丰收、粉饰太平的情况,粮价或有虚假成分。】

【但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圣六年,京西转运司申报的谷价仍是“每斗十钱”】

【天圣八年范仲淹在书信中泛言当时农民卖粮,称“中稔之秋,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金(即文)”】

【这说明,宋真宗时期的粮价数据与实际相差并不远。】

【比宋太祖、太宗之时物价还低。】

【同时,全国财收达到了15038万贯,岁入甚至比盛唐时期还要高出七倍。】

【全国的户口,也达到了八百六十七万户,比他即位前增加了四百一十六万户。】

【评价A级,得四分】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大体盘算了一下。

“这个民生不弱了,评绩不到头还是吃了不得一统和耗费民力的亏啊。”

“而且下一个皇帝的庙号是仁宗吗?”

仁这个字是好字。

所谓君子体仁。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

得之者尊。

如此局面若是能持续百年,那未必不能再出一个似文景之治般太平场景。

积攒百年的国力应该可以打几场收复燕云的战争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冷笑连连。

一旁的卫子夫觉得这人不对劲。

这民生不错啊?为何这般表情?

刘彻眼睛一瞄就知道这妇人在想什么。

一张小脸永远也藏不住事。

“一看就知道你没封禅过泰山、没修过宫殿。”

卫子夫嘴角抽动,有点绷不住面孔。

双手合拢于身侧,刘彻偎在一旁冷声道:

“这人造天书、制祥瑞、东封西祀、大兴宫殿。”

“凡此种种哪一样不要花钱?”

“不得不说,这人的底子的确厚。”

“如此挥霍也能平稳物价到下一个皇帝。”

刘彻眯了眯双目,沉声道:

“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卫子夫勾起好奇心,追问道:

“什么问题?”

刘彻嘴角扯出一个讥讽的微笑。

“他花的都是以往的积蓄。”

“他就没想过给后代积蓄钱财,也没想过收复燕云……”

随后语气中有几分怪异。

“……他居然真的就信辽国会讲诚信……”

“而辽国还真就讲诚信!”

伱们两国真是……绝配!

……

大唐。

“咳……”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又坐回龙座上。

你说你……

这么好的事你不早说!

你早说……朕也不会骂那么狠吗……

稍微尴尬一点点,李世民调整好心态。

“虽然说这皇帝有点赔钱割地,但治理的民生还不错。”

“下面那个皇帝还是个仁宗。”

“继续保持!”

“百年以后收复燕云应该不成问题。”

一旁的长孙皇后微微侧身道:

“二郎,你真觉得百年后他们能收复燕云。”

李世民捻着胡须沉吟道:

“其实我也不敢保证。”

“但宋朝的几任皇帝跟以往的皇帝明显不一样。”

“说他们是明君,还尽干些昏君干的事。”

“说他们是昏君,又时时干些明君干的事。”

“本以为李隆基那种转折泾渭分明的皇帝就够复杂了,不成想……”

李世民摇摇头。

他有种预感,以后的皇帝会给他更多的惊愕。

惆怅的叹口气。

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

大宋。

赵匡胤有点犹豫了。

意外的,民生居然不错?

而且,他后面的皇帝还是仁宗?

要不再看看?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一脸难色。

看着地上的那团不明物体,将手中的皮鞭扔在地上。

“入你娘!”

“打早了!”

……

大宋·真宗时期

一直悄咪咪瞄着天幕的赵恒将手中玉壶一放。

理了理有些褶皱的青罗衫,腰背微微挺直。

朕打仗是不行,但那是兵将不听令!

你看我民生就很不错吗!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

花钱就能摆平的时候,打什么仗呢。

打仗会死人,花钱又不会!

一旁的刘娥翻了翻眼睛。

这人什么都好,就是禁不起夸!

还没夸呢就骄傲起来了。

不过……刘娥眼中闪过异色。

仁宗?

莫非是受益?

毕竟这人就活了这么一个儿子。

……

【用人识人:提出“异论相搅”的用人方略。

也就是放任不同立场的官员相互辩难,使朝野内外的各方力量相互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

【罢良臣,任谗臣】

【但这人也知道用的是奸臣,所以又用正直朝臣在位,以牵制王钦若、丁谓等“五鬼”干政,也因此,尽管宋真宗在后期行事荒诞,但宋朝仍然得以稳定发展。】

【评价D级,得一分】

【后世影响:澶渊之盟得百年和平,但燕云十六州也从法理上归属于他国。】

【而泰山封禅的行为也让后面的有为帝王都断了这个想法。“巧妙”的避免了劳民伤财。】

【评价C级,得两分】

【总分:十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