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二百八十一章:忠义之薄·奸邪之厚

{为了一家一姓之天下,宁可吃人,宁可将百姓和士兵活活饿死!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居然被美化为“忠义”!}

{回想刘璋,刘禅虽然被嘲笑是投降派,好歹还保留了一点人性!}

{这话一下给我干懵逼了……}

{此时的睢阳不仅是唐朝的经济命脉,还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围城。}

{根据睢阳之战之前的燕军破城记录可知,里面的百姓根本没有投降的机会,可以说完全就是死路一条。}

{他吃人肯定是不对的,可是谁在逼他吃人呢?为什么他们是没有罪的?反来苛求张巡。}

{睢阳城里的粮食本来是够的,许远屯了六万石的粮食!而唐朝的一石可是八十公斤!}

{但被李巨那王八蛋硬生生的分走一半给了睢阳前面的济阴和附近的郡县,然后济阴拿到粮食就投了,周围的郡县全部见死不救。}

{他本来是可以不吃人的,那帮王八蛋,全是造成人间地狱的凶手!}

{连肃宗都觉得他可以投降,但如果他不拼死抵抗,整个形势可能更为糜烂,受害者会更多。}

{甜蜜的!李隆基!李巨!贺兰进明!许叔冀!}

……

大汉。

“忠臣良将,不得其时。”

刘邦看着天幕叹息着臣子之忠、百姓之惨。

“朕观之,那什么肃宗也是个庸碌之主。”

吕雉闻言皱了皱眉。

“这话有些托大了吧?”

“能收复睢阳说明长安已经收复了。”

“这不算庸碌了吧?”

刘邦轻蔑的扫了吕雉一眼。

“妇人,安知人心?”

吕雉面无表情注视着他。

刘邦侧过脸,完全不尴尬道:

“你就没想过,为什么河南诸郡上上下下一个出援手的都没有吗?”

“而张巡城破后三天,援兵来了,因为有一个神将就已经很可怕了。”

“张巡只有死,那些守军也是。”

“没办法,毕竟李隆基还没死呢。”

吕雉听得毛骨悚然。

“就因为这个?就因为他是太上皇的人?!”

刘邦奇怪的看了她一眼。

“乃公倒是没发现,你居然还有这么感性的时候?”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他两边都不站?”

吕雉忍不住怒气,狠狠捶了一下锦榻,怒声道:

“所以两边都不把他当自己人,没人管他!等他自生自灭!”

“夺守城之功?!”

“这些人把天下当成什么!把忠臣良将!一城百姓当成什么?!”

刘邦似笑非笑的看着天幕悠悠道:

“当成什么?这乃公不知道的。”

“只知道,张巡不死,援军永远不至。”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双膝跪地叩首,嘴里模糊不清道:

“太宗,我已经派人去命这些人回来了!”

“到时候您好好出出气!”

随后抬头,张着肿了三圈的香肠嘴模糊道:

“就先别打我了。”

大马金刀坐在龙座,李世民目光不善。

“呵,怎么处理那些人是你这个皇帝要做的事。”

“朕不越俎代庖。”

“但,伱身为一国之君却弃国都而亡,朕找你是理所应当的!”

“退一万步讲,老祖宗教育不肖子孙也是应该的!”

李隆基慢慢低下头。

“太宗,我知错了。”

李世民看着双眼乌黑、鼻血直流、浑身脚印的李隆基冷笑几声。

“不用在这摆出个谨小慎微的模样。”

“你玩的都是朕玩剩下的!”

随即看了眼天幕,咬了咬牙沉声道:

“那些像颜杲卿、张巡一辈的人,国家太平时被摒弃在远方,屈居为下等小官。”

“天下大乱时就把他委弃在孤城!”

“任随他们齑粉于寇手!”

“为何为善者皆不幸而为恶者却之以幸!”

“为何对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

“这些你想过没有?!”

李隆基叩着首一言不发。

“你记住!”

李世民缓缓起身,踱步走到不敢抬头的李隆基面前沉声道:

“朕留你一命,是为了大唐。”

“做的好,是你应该的!你没资格贪图享乐!”

“做不好,那朕会再选个能做好的!”

李隆基心里咯噔一声。

太宗皇帝这话是何意?

难道他能来的地方……不止于此?!

“别忘了……”

李世民越过李隆基向外走去,身影化作片片金羽渐渐消散。

“朕可活的比你长……”

李隆基保持叩首姿势一动不动。

一旁的高力士连忙走来扶起皇帝。

“陛下!陛下!太宗皇帝回去了。”

李隆基抬头环顾四周,看不到李世民,才缓缓起身。

“莫要固态萌发啊!”

金色猛的一现!

两人结结实实的跪倒在地。

片刻后,两人抬头看了看,再次慢慢起身。

李隆基被高力士搀扶到龙座上,随后咬牙切齿道:

“高将军……”

“等李巨等人到了,直接领过来!”

“还有……给朕准备一根木棒。”

“要胳膊粗的!”

李隆基揉着膝盖,一字一句道:

“朕要亲自动手!”

……

大宋。

兄弟二人坐在殿前的台阶上,默默无语。

“何等讽刺,睢阳只破了三天就被收复。”

赵匡胤首先打破僵局。

“张巡和南霁云等人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政治的复杂性。”

“身为河南节度使的贺兰进明不仅要考虑战场因素,还要考虑官场争斗,内斗造成的毁灭性打击甚至要比外部的打击还可怕。”

“贺兰进明与唐朝宰相房琯是一对对头,作为关东的主将之一,贺兰进明本该受到重用,但作为宰相的房琯曾经利用职权,只给他不重要的位置。”

“那贺兰进明也并不是软弱之人,他乘见到肃宗的机会告了房琯一状,导致房琯逐渐被边缘化,丢了宰相。”

“作为反击,房琯在皇帝任命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之后又请皇帝给他任命了一个不服从调派的副手许叔冀担任都知兵马使。”

“这两人在朝廷的加衔都是御史大夫,相当于是平级,而许叔冀进驻谯郡,名义上是帮助贺兰进明事实上既不听调遣,又起到了监视作用。”

“贺兰进明既需要注意敌人的动向,还要担心旁边的许叔冀。”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根本不敢分兵去救援睢阳。”

“援救睢阳的机会就这样在唐朝诸位大将的互相防范中流失了。”

赵匡义把手放在屁股下,台阶还是挺凉的。

“自春秋战国以降,舍生取义慷慨赴难的英雄何其之多,要靠吃人爱国的也就张巡一例。”

“从功利角度看,已经坚守一年了,周围唐军云集却只是内斗不救。”

“张巡九月开始吃人也就多撑了一个月不到,于大局并没有太大帮助。”

“不管怎么说,吃人突破了做人的底线,甚至比安史叛军还残忍!”

“如果一个国家需要靠吃人来捍卫,那亡国也是理所应当的!”

赵匡胤瞥了一眼神色不动的赵匡义,指了指他无奈道:

“书生之见,九月时长安才被收复。”

“若无睢阳在前顶着,别说收复长安了。”

“肃宗等人能不能跑回蜀地都两说呢!”

……

大明·崇祯时期

宣政殿内文武群集。

崇祯例行哭穷一阵,群臣陪同一阵。

随后看着天幕感慨道:

“张巡舍生殉国,拼死血战以保障江、淮地区的安全。”

“忠烈功绩还在颜杲卿之上。”

“叛贼讨平后,肃宗商议对他的褒奖,议论者因他曾在守城期间吃人而想要降低对他的褒赏。”

“国法崇尚节行、酬答功劳,自有常制,想要降低对张巡的封赏的意见是不对的,议论之人未免过于严苛了。”

此话一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跨步而出,开口道:

“陛下此言差矣,张巡守城有功忠心可鉴,但吃人之行,仍为不仁。”

“坚守孤城,外援断绝,粮食耗尽而陷入饥馁。”

“君子于此,唯有一死而了却自己的抱负!”

“臣之于君,子之于父,所竭力而致之事,无非一死!”

“过此者,愆尤之甚,戕害仁义而已。”

“无论城之存亡,无论身之生死。”

“必不可者,唯人相食也!”

“张巡者,唐室所可褒,君子不忍言也!”

一顿正气凛然大义不失的话语拔高了翰林院学士的形象。

崇祯敬佩的看着一脸正字的钱谦益,夸赞道:

“一死抱君王!钱卿真乃忠臣也!”

“大明有钱卿这等义臣,乱贼可平!”

……

斥巨资买了一套肯德基儿童套餐,补偿一下逝去的童年。

吃完就一个想法。

小孩钱真好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