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一百九十九章:隋文帝·杨坚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扶着巍峨的城墙。

鬓发斑白的杨坚望着西方的那道残红,嘴里幽幽道: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白须在风中飘荡。

人字形的孤雁在晚霞中向南方飞去。

……

汉末,

曹操品着这首诗里的韵味,心里一阵疑惑。

人生虽然短暂,但你建立了这些丰功伟业又有什么好感叹的?

写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无法理解。

也许这就是大一统皇帝特有的矫情吧。

……

【经过隋文帝十几年的励精图治,隋朝不仅在军事上捷报频频,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吏治建设方面也是成绩卓著。】

【因此,史学家们才把这段国泰民安的黄金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他是个好皇帝,但也是个猜忌心很重的皇帝。】

【因为猜忌,杨勇被废太子之位。】

【三儿子秦王杨俊死于非命,四儿子蜀王杨秀也被剥夺官爵,废为庶民。】

【曾经跟大臣夸耀自己五子同母,家庭和睦的隋文帝,亲手除掉了三个儿子。】

……

大汉

醒过酒的刘邦呆呆的看着天幕。

“该说不愧是从南北朝走过来的吗?乃公居然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随即又看向吕雉。

“乃公是错过什么了?”

吕雉拿着毛巾给他擦着脸淡淡道:

“错过的多了,你没看到真是可惜。”

刘邦怔了一阵,随即试探的开口道:

“你把戚夫人砍了?”

“啪!”

毛巾抽在刘邦脸上,疼得他嗷嗷直叫。

“吕雉!伱疯了!”

捂着鼻子,刘邦怒目而视。

吕雉斜睨着他哼了一声,转身将一旁的竹简扔到他身上。

“自己去看。”

说罢起身就走,边走边道:

“没事少往陈平那走。”

刘邦撇撇嘴。

你不让乃公去乃公就不去啊?

乃公偏去!

随即打开竹简看了看。

“啪!”

合上竹简!

刘邦跑下床榻撵了出去!

“娥姁!娥姁啊!我不去了!不去了!”

“你给我讲讲啊!”

……

季汉,

刘备看着看着叹口气。

还以为你这会有什么不同。

却依然是南北朝那一套。

不管还好,不伤百姓。

……

大隋·炀帝时期

杨广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自汉朝之后,几乎每朝每代,包括阿父建立的隋朝,都伴随阴谋和血腥。

而这无疑也在他心中留下了猜忌和杀戮的阴影。

所以阿父他对任何人都怀有深深的不信任。

阿父啊,你这个的弱点太明显了。

不利用一下,朕不甘心啊。

……

【晚年更是滥杀大臣。】

【杨雄、高颎、虞庆则、苏威,最初幕府中的成员,关陇门阀中的重要人物,冠绝一时的“四贵”。】

【三人被废一人被杀。】

【王世积,因灭陈之战表现优异,加封柱国大将军,结果被亲信举报说谋反,被降罪诛杀。】

【李彻,因功升任上柱国,因为被猜忌而不受重用,在家里口出怨言,隋文帝得知后,招他到卧室内赐宴,谈崩,惨遭下毒致死。】

【史万岁,平定尉迟迥内乱、攻灭陈国的功臣,因为被诬陷谋反,被隋文帝命令武士将其暴杀于朝堂……】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无奈叹息。

多威少德啊。

但也是无奈,他生的那个时代,既有胡人的尚武又认同汉人制度。

这种融合是他能高瞻远瞩的源头。

但是,几百年的战乱和胡人统治的短命与不稳定,也跟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许就是天命吧。

也许只有再经历三代之治,中华大地才能摆脱这种影响吧。

……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看着天幕冷笑着,随后低头道:

“普六茹坚,到头来你也逃不开篡权的噩梦。”

被绑缚在地的杨坚一言不发。

看着他的样子,宇文邕先是冷哼一声。

随即用匕首将他身上的绳索割断。

被松绑的杨坚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宇文邕正色道:

“普六茹坚,你是个人才。”

“天下一统后,朕需要你来治理天下。”

跪在地上的杨坚呆住了。

宇文邕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但朕有信心与底气。”

“天下若是统一在朕的手里,会比你更好。”

……

【伴随着功臣故旧先后被杀,隋文帝自己建立的法制也逐渐遭到破坏。】

【用法“不复依准科律”,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百姓惶恐。】

【而在朝堂与社稷的振荡之中。】

【公元604年,隋文帝在大宝殿驾崩,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

{隋文帝的为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多威少恩”“多张少弛”“多政少德”。}

{多威少恩意味着人们只能畏惧他,但是不会真正拥戴他。}

{多张少弛意味着社会已经是满负荷运转,缺乏足够的张力和弹性。}

{多政少德意味着,人们只能建立制度,依赖制度,而不能相信道德,依赖道德。然而,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杨坚说白了就是自己上位得太快,心里还是有些胆怯,虽然把宇文邕一脉诛了九族,但是还是怕别人学自己。}

{所以一旦怀疑一个人谋反,不管这人是真是假,只要他有反的实力,就活该倒霉。也造成了后期反复无常的性格。}

{隋文帝,一方面是建立那么多优秀的制度的高智商。

一方面是苛刻多疑和急功近利低情商。}

{我怀疑唐玄宗学的就是他。}

……

大唐,

李世民微微一顿。

这个唐玄宗是不是就是那个编《贞观正要》的玄宗?

承乾的后人?

学隋文帝?

难道也开创了不少优秀制度?

就是不知道是朕的几代孙。

李世民有点期待了。

玄谥啊,这可是美谥啊。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叉着腰,皱着眉。

朕哪点像隋文帝了?

这帮后世子孙凭白污人清白!

隋文帝岂能与朕相提并论?

一个连上元夜都不该开放的皇帝。

一点华贵之气都没有。

不过……

李隆基捋着胡须满脸笑意。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双手插袖,看着天幕道:

“几百年来,人们经常说隋文帝最大的问题是选错了接班人,因此才导致了隋朝的短命。”

“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

朱高炽和朱瞻基静静听着。

“因为我们本就无从知晓,如果杨勇接班,是不是能比杨广更好。”

“谁也无法改变隋朝的走向。”

朱棣神游天外。

“我们只能回首,回首那个叫普六茹那罗延的人是如何在金戈铁马中成长。”

“回首那个叫杨坚的皇帝,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历练。”

“也回首那个被称为隋文帝的人,是如何在历史中被定位的。”

一旁的朱瞻基偷偷瞄向父亲。

‘爷爷这是怎么了?’

朱高炽一脸正色的听着,肚子前的手向他快速摆动两下。

‘小孩子,少打听。’

朱瞻基也收敛了颜色。

一旁正感同身受的朱棣看着两人的小动作,一时间什么情绪都没了。

“哼,对牛弹琴!”

……

隋文帝能写的可太多了,但都跟功绩没什么关系了。

他是一位最被低估的皇帝,只能说广神的光环实在太大了。

至于杨广弑父这个事,只能说司马光讲故事是有一套的。

反正《隋书》里没写。

杨坚的死肯定跟杨广有一定关系,但绝不是他杀的。

杨坚死前三日跟大臣们死诀,杨广的皇位那是板上钉钉,不至于几天时间都等不及就要干死皇帝。

况且他是太子,一堆朝堂的事等他处理,哪有那个时间。

但密信投错,被杨广软禁这跑不了。

因为《隋书》写了。

大概率是本就病入膏肓,然后知道了杨广的真面目,又被杨广的软禁一吓,直接就惊怒之下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