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一百一十四章:李世民:朕吹爆诸葛亮!

【公元225年五月,诸葛亮见益州百姓生活安定,粮食储备也已充足,开始出兵南中平叛。】

【大军渡过泸水,于七月,抵达南中,所到之处捷报频传。】

【南中反叛首领之一的雍闿很快被诸葛亮斩杀,但另一个反叛头目孟获收编了雍闿残部,继续抗拒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孟获在南中深得南蛮夷之心,随即以攻心之计为上。】

【不久后,诸葛亮首次俘获了孟获,诸葛亮让他在蜀军军营中参观,问他说:“此军如何?”】

【孟获:“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诸葛亮大笑,将孟获释放,要他再战。】

【就这样,诸葛亮把孟获生擒七次,放回七次。】

【最后一次,孟获留下不走了,他感念诸葛亮的威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目瞪口呆。

“不是,你有钱有兵也不能这么打吧?”

“七次?!”

“你逗乃公呢?!”

吕雉也惊疑不定。

“这行军打仗并非儿戏,把对方主将捉了放、放了捉,连续捉七次,放了七次,这……不可能吧?”

刘邦挠了挠头。

“这个时期的人怎么个个都这么离谱啊?”

“你们比天幕都奇异啊!”

……

大唐,

李承乾磕绊的问向一脸钦佩的李世民。

“阿父,这……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看着天幕,悠悠道:

“伱是问七擒孟获之事?”

李承乾点点头。

“那朕不知道。”

“啊?”

李世民笑着道:

“七擒孟获首见于《汉晋春秋》,其后《华阳国志》内也如此说。”

“裴松之注《三国志》也引的《汉晋春秋》”

“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的原本里并没有写这件事。”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李世民突然笑出声。

“重点是,南人的确永不复叛。”

“你可知道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吗?”

李承乾拱手行礼:

“请阿耶教导儿臣!”

李世民赞赏的看了一眼李承乾,思考片刻道:

“承乾,你要记住,兵法本于王制。”

李承乾不太懂。

“任何国家,都有军事力量,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李世民捻着胡须。

“但,军事只能是最后的手段,不能一上来就首启战端。”

“它是一个国家内政与外交的最后手段。”

“只有军事是不能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依托于正当的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叫‘兵法本于王制’,这也是诸葛亮用兵之法的核心。”

李世民坐到凳椅上,示意李承乾也坐下。

拿起水壶倒了一杯水。

“七擒孟获当然精彩,但其中蕴含的攻心之法、治国之术,却被世人轻视。”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皆即其渠率而用之’,可懂何意?”

李承乾想了想,回道:

“渠率,是南中蛮夷首领,诸葛亮是让他们自己治理自己?”

李世民将面前的茶杯推到李承乾眼前。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受宠若惊的捧起茶杯喝了一口,提出一个问题。

“可是,阿耶。南中都已经叛乱了,怎么还敢让他们自治呢?为何不派官员呢?”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饮了一口。

“其因有三。第一,派出去的官员,南中人信不信你?”

“第二,既然留了官员,那要不要留军队?不留军队,如果反叛怎么办?”

“第三,留了军队,还要运送粮食,耗费太大了。”

“既然如此,诸葛亮所幸让他们自己治理算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就彻底不管南中了。”

“恰恰相反,诸葛亮定期从南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蜀汉去任职。”

“如孟获,后来官至御史中丞。”

“还从南中抽调优秀的战士,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和擅长平原作战的“虎步军”。”

“同时,蜀汉也源源不断的向南中投入资财、技术、制度和文化,帮助当地人教化。”

“蛮夷自治,互利互惠,这是诸葛亮政策的第一要义。”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他,笑了笑,继续道:

“自治是根基,然后就要因地制宜,因俗设法。”

李承乾开口道:

“阿耶,是不是就是不要把中原的律法强加给地方蛮夷?”

李世民抚掌大笑:

“我儿聪慧!没错!”

“《华阳国志》有载:南中之人信奉鬼神,用对天发誓的方式来缔结契约,用鬼神的力量保证誓言的效力。”

“诸葛亮没有因此觉得他们不堪教化,而是尊重他们的习俗。”

“所以,诸葛亮也经常以对天发誓的方式和当地人缔结誓约。”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诸葛亮,感叹一声。

“南中之人不识字,诸葛亮就用图谱画了天地、日月、君长、城池。”

“向他们传达尊卑有序、国家社稷的思想。”

“又画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安抚百姓,当地人向官员敬献羊肉和美酒,以此宣传汉夷和谐的思想。”

“因俗设法,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李世民扭过头对李承乾道:

“诸葛亮的“攻心之战”,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至今,南人依旧思念于他。”

“以此等方式治国,何愁天下不能大同?”

……

【公元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驾崩。太子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此时的曹叡壮志踌躇,想让魏国在自己手里统一!】

【但殊不知,一个让他头疼了一辈子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

在两汉皇帝的一脸不明所以,曹叡的嘴角抽动中。

天幕中射出一道金光!

金光中,

一队队威严肃穆的将士手持长矛,与山川险阻中穿行。

军队中央,一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风招展!

上书四个墨色大字!

『克复中原』!

大旗下,

一位头戴通天冠,手持羽扇,身坐木车的矍铄长者。

金光一敛,化作四个大字。

『北伐中原』!

……

【公元227年,得知曹丕病亡,魏国不稳。诸葛亮率领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曹魏。】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然后看向身边的司马懿。

“孤是不是眼睛出问题?”

“天幕上是不是写的北伐?”

一旁的司马懿也惊异的点点头。

曹操顿时笑了。

“一州之地,就想北伐?”

“诸葛亮不智矣。”

……

诸葛亮,不好写。

不好写的原因在于,我不会情绪拉扯这东西。

所以,稍微写点会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