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布衣枭雄 >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东海州城

布衣枭雄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东海州城

作者:下传深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家筹备了五万石粮草不到半日,苏祁安、谢苍二人便率领两万军队去往前线。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前线的海州城。

东州地大物博,分前后各九郡,为了方便统领管辖,前后方各自都有一座州城。

为了区分开来,后方称东州城,前线称为海州城,也叫海城。

此行去海城,路途约莫四五百里,以苏祁安、谢苍两军的速度,想要抵达海城,估计得三四日左右。

这次去往前线,除了两万的军队,随行的还有运输五万粮草的民夫人员,加起来人数也有几千人。

这般规模的队伍,行走在官道上,苏祁安没有半点担心被伏击的意思,按照节奏,朝着海城进发。

别说苏祁安了,但凡脑子正常的,都不会想着去伏击苏祁安的军队。

两万的军队的战斗力,不是说着玩的,更别说这两万人的军队,论战斗力,在大凉军队中,排在前列。

真要是碰上了,直接推过去就行。

军队的陆续前进,苏祁安骑着马,脸色漠然,谁都猜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位置能断定的是,现在的苏祁安,心里绝对藏着一些气。

这时候要有人敢冒头,出手对付他,只能说好运到头了,苏祁安绝对不介意送他们上路。

随着时间流逝,约莫过了两日,苏祁安、谢苍、方敬之等人进入了前线九郡地界。

前线和后方虽然只有一界之隔,但踏入前线地界,明显能够感受到前线的紧绷,就连空气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肃杀气息。.Ь.

众人并没有进前线的第一个县城,反而穿行而过,虽然目光所及,大部分都是偏僻的村庄乡镇,但随着深入,总给苏祁安一种压抑感觉。

这感觉苏祁安很熟悉,在当初北境宁州时,就深有其感。

东州前后九郡的划分,不夸张的说,自此生活在前线郡城的百姓,他们的生活就和后方享受安逸环境的众人彻底分开了。

浩浩荡荡的东山军、裂山郡穿行而过,自然引起一些乡镇生活百姓的注意。

虽然只是远远看着,但苏祁安能够感受到这些百姓眼里的紧绷,以及点点的凶狠。

这不是针对苏祁安他们的,而是常年和海盗倭寇打交道造成的。

这些不被县城庇护,存在县城郊外的各个乡镇,偏僻村落,反而是海盗倭寇最喜欢的猎物。

随时的突袭,都是家常便饭的,运气好的,这些村落百姓能够抵抗到县城兵士前来支援,运气不好的,等赶到了,整个村子乡镇早就洗劫一空,妇孺老幼无一生还。

所以,在这些百姓眼里,自然种下了仇恨,以及随时保持的警惕。

只有来了前线,只有踏入前线地界,才能真实感受到,前线百姓的痛苦。

如果说后方是给人生机,可以生存的绿洲,那前线就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之前有听过方敬之讲述前线任职的经历,真来一趟,才感受到前线百姓付出的实在太多了。

想要让前线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不在每天提心吊胆,只有将这些海盗倭寇消灭,打回东洋老家,在东州前线建立,完善的防线,像越州那般。

只有这样,前线百姓才能好好生活,但想做到这点,很难,对苏祁安来说是任重道远的。

即便再难,总有人要做,苏祁安深吸一口气,目光收回,下令全军加快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进发海城。

与此同时,前线海城,城内的气氛很压抑,虽然街道有兵士把守,维持秩序,城内也有各种商贩。

但谁都高兴不起来,脸色都很丧,一些人的目光,时不时看着城内一栋府邸,

摇摇头,叹气一声。

前线打了这么大的惨败,损失万余人,更丢了两郡,这在和海盗倭寇对战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不能及时将丢失的两郡给夺回来,虽然都督派兵围攻,但怎么看,效果不大。

前线的惨败,据悉已经传回后方,一众官员都很震动,那位朝廷任命的监察使,已经带着手下兵马,直奔海城而来。

都不用猜,此次监察使而来,多半是为了问责,估计他们的都督,这次够呛了。

前方刚经历一场惨败,在加上这位监察使的出现,前线多半会陷入动荡了。

而城内百姓目光看去的府邸,不是什么普通府邸,而是海城州府。

此时的州府内,气氛比城内还要更压抑,府内,坐着约莫十多人。

这些人皆是穿着甲胄,脸色漠然,腰间挂着佩刀,一语不发,但谁都能感受到身上散发的强横气势,一看就知道是前线九郡的大人物。

坐在上方的两人,不是别人,正是统领前线九郡的大都督吴定国和右都督钟良。

坐在下方两边的,都是各郡的郡守,前线九郡的官员和后方不同。

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他们平常除了负责各境内的治安政务,在战时,也得统领一方军队,当武将使用。

所以,别看他们是文官,但身上散发的气势,和后方官员相比多了几分凶狠。

这也就是为何苏祁安在重见方敬之时,总觉得他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就是身上多了一些凶狠,强势,这些都是在前线和海盗倭寇的战斗中培养出来的。

前后九郡,为何每隔一到三年,都会轮换官员,除了防止在当地培养自己势力做大,更重要的是激发这些官员身上的血气。

这政策的实施是好的,但效果却不佳,如果真的能够真正执行,也不会在后方查出曾默、韩城这等垃圾货色之流。

谁让他们背景深厚,只要上下打点好,轮换与否,还不是上面一句话的事。

而派出去的大多都是性格古怪,不合群,没有背景的寒门。

反正目的是轮换,派谁去不是去,这也就导致前后九郡官员发展走向两个极端,前线打的要死要活,后方却沉迷享乐。

虽然吴定国能意识到这事,有很大的弊端,但目前来说,他也无法改变。

他身处前线,常年要和海盗倭寇作战,他们的钱粮,基本上都是后方提供,真要和周子斌、冯南闹翻了,在关键时刻上点眼药,前线可不好受。

琇書網他本身就是个粗人,对周子斌这些圆滑之辈,一向看不起,也不屑与同流合污。

就算把那些垃圾货色调过来,吴定国还不定会要,相比较那些垃圾,吴定国更喜欢的还是这些寒门。

所以只要每年能保持粮草供给不断,人员安排到位,对后方的腐化,他也不会管,也管不了,一心管好前线九郡就行。

抱着这个想法,吴定国一门心思投入到前线的战斗中,可就是这种一门心思,竟然换来了今天的这般惨败。

不仅损兵折将,更是伤了五分之一的兵士,在战事结束不到几日,后方运输而来的十万粮草,竟然被海盗倭寇发现隐藏粮仓,给一把火给烧了。

这已经不是惨败了,是一种耻辱!

四十多年的领兵生涯,没想到晚年竟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这是吴定国不能接受的,在如此惨败后,吴定国第一时间调动人马,展开反击,想要收复丢失的两郡。

但随着时间流逝,本想着强攻拿下,但最后演变成了僵持。

迟迟无法收复丢失的两郡,

让吴定国颇为焦虑,今天他召集各郡郡守,就是为了讨论商议出一个方案。

「事情到了这份上,各位都说说吧,只要能够收复丢失的两郡,本都督哪怕丢了官被砍头,老夫都认了。」

「大都督,这…」

「这什么这,都这时候了,有话就说,别磨磨唧唧的。」吴定国看了一眼一位想发言的郡守道。

那位郡守被这么一说,没有犹豫,起身,对着吴定国道。

「大都督,属下觉得现在不是考虑如何重新夺回丢失两郡之事,而是如何应对那位监察使的责罚。」

「没错,大都督,丢失两郡之地,责任并不在你,谁能想到这些家伙竟然在半年前,就潜藏进城,直接里外配合打我们措手不及。」

「如今两郡已丢失,这几日的强攻,效果我们看到了,根本不行,他们早就做了准备,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两郡之地。」

「现在继续强攻,根本得不偿失,那位监察使据悉不日后就抵达前线,以大都督和此人之间的矛盾,加上这人又是睚眦必报的小人,肯定会趁这次机会,想方设法的整治都督你。」

「没错,大都督我看还是及时应对此人的刁难才是,收复两郡之地,还是往后放一放,还请大都督三思!」xь.

有人带头了,接下来其他几位郡守自然纷纷开口劝阻。

吴定国和苏祁安在后方发生的冲突矛盾,他们早就知道。

在他们眼里,这个朝廷来的监察使,和后方那些沉迷享乐的官员没任何区别。

不过是想趁在前线,打几场战捞军功,好日后晋升罢了。

在大凉哪有那么年轻的一等候,而且在短短几年内,所打的仗,一场比一场险恶,传回的消息那叫一个神乎其神。

多次击败北方大荣来犯骑兵,接连镇压造反的两州州牧,带着身边千人左右,去越州指挥地方军队,歼灭了越州的海盗,并且全身而退。

这传的也太邪性了,怎么看都是一种过分夸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