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布衣枭雄 > 第一千十九章 三州科举的轰动

布衣枭雄 第一千十九章 三州科举的轰动

作者:下传深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开科举?”

二人一听这话,有些愣住了。

倒不是不行,而是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苏祁安的重开科举,究竟到哪一步。

如果只是县郡考也没事,可要是州考,那就有些麻烦,州考本身不麻烦,而是州考结束后,选出来的那些进士,又该如何安排?

放在之前,各州选出来的进士,自然送上京都,参加最后的殿试就行,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哪里还有什么京都殿试。

总不可能,把这些举人,送到苏哲那边参加殿试吧,听起来就觉得荒唐。

如果不送,选出来的举人,又有何种意义?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重开科举,意味着他苏祁安才是大凉正统。

毕竟,科举一事,只有大凉之主才有资格,开设科举,广纳人才,苏祁安要是重开科举,让天下震动还算轻的,要命的是势必会将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这种重开科举,无疑于是一种变相的挑衅,向苏哲、苏康二人的宣战。

他们完全有理由借口此事,对苏祁安出兵,所以,重开科举一事,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就看苏祁安到哪种程度。

二人脸色的忧虑,苏祁安看在眼里,轻声道,“既然重开科举,自然是一开到底,连开三试,选拔出来的进士,在西州城加试殿试,殿试的主考官就麻烦罗老、林老呢。”

苏祁安这话,让二人直接愣在原地,回过神后,眼中带着浓浓的震惊,不仅连开三试,更打算在西州城直接开殿试。

他们问的可不是能不能在西州城开什么殿试,而是重开科举后,如何面对苏哲、苏康的反应,要是出兵了,他们该如何?

但苏祁安却像没听懂他们的担忧,不仅将话题跳过,甚至直接确定了殿试的人选,这让二人一时间有些恍神,没来的及反应。

就在这时,苏祁安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二老的担忧,但重开科举,这是我们三州的事,与苏哲、苏康有什么关系?”

“最多就是引来一些非议,会有一些喋喋不休的狂吠响起,除了这样,他们还能怎样?真因为这事派兵攻打我?”

“苏哲的登基,苏康的割据,我都没说什么呢,真要出兵攻打,我还求之不得呢。”

“不过是三州的重开科举,乃是为我三州广纳人才,我三州之事,与他们又有何干?真要来,我悉数接着。”

苏祁安的语气平淡,说的那叫一个淡定,没有丝毫把苏哲、苏康是否来犯放在眼里。

渐渐平复情绪的二人,微微点头,苏祁安这话,听起来狂妄无比,但却又十分合理。

重开科举本就是三州的政事,与苏哲、苏康有什么关系?真要敢指手画脚,借机会出兵,他们丝毫不怵。

这种出兵和主动收复蒙州,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代表的是求生存,为三州的百姓求个稳定,要是敢动手,完全师出有名,都不用鼓舞,三州百姓绝对上下一心。

重开科举,相当于重新给三州境内的才子文人,开了一个希望,要是因为这事,受到外面的非议,甚至出兵,无疑于断了这些青年的前途。

断人前途,和杀人父母无疑,这些人怕是都得和来犯之敌拼命了。

而后者,虽然收复之名光明正大,但实施起来还是有难度,能收复的话不说什么,可要是拿不下,会很伤兵士的气势。

所以,这么一想,重开科举,倒也没那么多麻烦,用苏祁安的话来说,三州的科举与外人何干?真要赶来,直接打回去就是。

明白了这事前后,二人抱拳道,“这事就交给我们吧,虽然一把年纪了,但监考殿试,还是够资格的。”

“嗯,重开科举的事,那便辛苦二老了。”苏祁安起身,郑重抱拳。

一晃时间过去了半日,待到日上三竿,苏祁安方才从商议的房间走了出来。

与此同时,州府内,关于三州重开科举的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播开来。

这消息的传出,虽然有预料,可真传播开来,三州就像爆发一场大地震,无数的青年才子走上接头,各个欢呼雀跃,脸上写满了激动,更有甚至,不顾形象,像疯了一样,手舞足蹈大声喊叫着。

这一幕,并非特例,基本上在三州各郡县都有发生。

说起来,这事也不怪他们如此癫狂,自从大凉四分五裂,科举的路就断了。

别说最高的殿试,哪怕是各州境内的县郡试,也陆续停了。

先皇归天,二王登基,大凉四分五裂,又连连爆发战乱,这种乱世下,谁会关心所谓的科举,都在拼命的抢地盘。

断了科举,相当于断了各个青年才子的前途,也断了他们的希望,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继续读所谓的圣贤书,意义在哪,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本以为这辈子自己也就这样了,再也没机会参加科举了,但谁承想,他们的这位永川王,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开科举。

而且这一开不仅仅是开县郡试,更是一开到底,连州试乃至最后的殿试都有。

这让得到消息的文人才子们,癫狂若喜,待到稍微控制自己的情绪后,眼中对他们这位永川王有着浓浓的钦佩。

他们不是傻子,重开科举这事是一个很大的事,面对的压力不小,很可能会导致晋皇和越王,借理由出兵攻打。

但即便这样,他们的王,依旧决定重开科举,就这份胆量足够他们顶顶膜拜了。

虽然增加的殿试,真论含金量,肯定比不了朝廷选出的十二州的三甲,但能在这个乱世,而且在局势稍微稳定些,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出兵攻打,抢地盘,而是重开科举,吸纳人才,就已经相当厉害了。

光是重开科举这事,让三州的文人才子彻底对苏祁安只有拜服二字。

所有人心里都暗自下决心,这次的重开,一定不会让他们的王失望,即便是三州的殿试,他们也自认为不输朝廷的三甲。

他们的王顶着这么大的压力,给他们这样一个重新拥有仕途的机会,不蒸馒头争口气,势必要在这次的殿试中,不辜负苏祁安的期待。

这些文人才子,渐渐冷静下来后,皆是跑向街上的书坊,争相购买各类书籍,其中不乏那些达官显贵,也是第一时间赶到各大书坊,抢购着。

一时间,三州的郡县的书坊,人满为患,各类书籍抢购一空,那种疯狂,看的街边百姓各个瞠目结舌,颇为感叹。

这次的重开科举,时间定在一个月后,而且是四试连考,别说在大凉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更是自科举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对于这次重开的科举,苏祁安创建的不仅是四试连考,对科举的一些制度,也是做了大量的改变。

其中最重大的还是两个改变,一个是科举的每三年年限,改为一年,第二个就是取消了商贾禁止参加科举的制度。

如果说前者的年限缩短,是因为急需人才,并且是为了减轻参加科举的考生心理负担,这些还能理解。

那后者的取消商贾禁止参加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新改变。

听到这消息的所有人都愣住了,特别是那些商人,他们难以想象这是真的,等到确定是真的,那种癫狂,比文人学子还要过头。

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是印在每个百姓心里的,商人自古的地位就很低,哪怕家财万贯,终究还是被瞧不起的。

许多商人终其一生,都想参加科举,也想光宗耀祖,但终究只能想想,抱憾终身。

可苏祁安的这次重开科举,对他们商人也是一视同仁,这让所有商人无不感恩戴德,不少人更是想在当地给苏祁安立庙竖碑,好歌颂他的功德。

这哪里是重开科举,完全是重创科举,消息传出,三州百姓各个无不欢声鼓舞,那叫一个热闹。

当然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对商人参加科举,很自然的受到了一些人的抨击。

这些人中不乏政务司的官员,虽然他们是苏祁安的下属,但对这项重创,还是颇为不满,各个请求苏祁安收回成命。

原因很简单,商人虽然地位地下,但本身就拥有自己的产业,一旦能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真做了官,在凭借家族势力,轻则结党营私,重则密谋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手中有权,有钱,待到合适时机,也来个割据一方,起兵造反,这无异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商人参加科举万万不可。

众人的请求,有他们的道理,这点苏祁安不是没有想过,他不傻,让商人参加科举,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慎重考虑的。

确实,商人从政,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为何自科举有时,便立下的规矩,这点苏祁安能理解。

但一棒子把人打死,也很可惜,别的不说,就苏祁安接触的商人家族中,就不乏一些聪慧的小辈。

如果善加教导,必定能成为人才,不拘一格的吸纳人才,才是苏祁安的目的。

当然,众人的忧虑,苏祁安也明白,所以,这次重开科举,苏祁安除了改了几项重大的制度后,同时也细化制定了许多科举的规则,其中有几项就是关于商贾参加科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