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空手套白狼

国潮1980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空手套白狼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1:15:12 来源:小说旗

古往今来,但凡能成大事者,尽管涉及因素很多,可细细分析起来,大多离不开一个词儿——“知人善用”。

昔贤有云,“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

宁卫民当然没有当皇帝的奢望。

但“知人善用”,在当今的商业社会的企业运作中依然重要,也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

实际上,宁卫民给自己的下属们安排的差事,无不是充分考量他们每个人特殊情况所做出的决定。

像殷悦、罗广亮、小陶和张士慧这最早追随宁卫民的四人,宁卫民为他们指的道儿,统统都是取其“忠”。

那代理洋酒的买卖,宁卫民之所以会交给沙经理,却是取其“灵”。

而安排赵大庆去干广告,则是取其专业经验和出色的执行力。

小顾年轻,有闯劲,也有脑子,接受新事物快,更渴望上进。

宁卫民便安排他去北边跑马圈地,去接手开关厂的上百号人,经营未来二十年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科技市场。

与之相应的,那过去在皮尔卡顿公司负责质检部门,经常和海关以及代工工厂打交道的,见过大风大浪的齐彦军,则因为性子稳重,懂得轻重,被他安排到了京城东南去安营扎寨,着手开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项目——旧货市场。

这个市场项目听着好像没什么。

似乎只是买卖些破烂,交易二手货的地方。

以外国人的叫法,那叫跳蚤市场,透着低级和贫穷的意味。

但问题是,宁卫民要做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旧货市场,而是正规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

他是看见过未来的人,当然知道几十年后文物和艺术品兴盛时期的景象,也知道潘家园旧货市场的鼎鼎大名。

在他的记忆里,潘家园的旧货市场,那可是拥有五万平米,四千商户,号称全国规模最大,一年交易额能上百亿的民间散货市场了。

其繁荣的时期要比中关村的鼎好、海龙、硅谷这三大市场还要长得多,就是这中关村的黄金三角都关门了,潘家园还在继续经营呢。

从现在开始数,鼎盛时期,至少三十年啊。

尤其是考虑到这个项目的具体投资,只是外围一圈平房,空地上都是铁皮大棚,造价比盖商场要便宜多了。

哪怕进入运营阶段,除了聘请和培训保安,做好安防工作,根本不用再投入什么。

剩下的那就是数钱收租了。

这种市场怎么想都属于一本万利,躺着挣钱的甜买卖呀。

说白了,那可真是低投入,高产出,那就跟在日本经营停车场差不多。

宁卫民怎么也不可能放过这块肥肉啊?

更别说这辈子,他本身也算是个文玩大家了。

既然喜欢古玩,自然就想在这一行业里占据制高点,否则那不是没出息嘛?

而且现在京城的环境,也和头几年大不一样了,是有质量的旧货越来越难收了。

宁卫民与其还让孙五福帮着大海捞针,去碰运气捞京城民间那点剩货。

还不如办这么个市场,把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吸引过来,从此他就在自家院子里淘货,这又有多么省力,多么划算,多么的好呢?

另外,孙五福也就有了更多的地方可以出货清库存了,也免得无价值的旧货越积越多。

如此,宁卫民才不惜动用海外的资金,从东京专门汇了一亿日元回来,启动这个项目。

所投下的本钱可以说是他目前在国内布局所有生意里,最大的一笔了。

何况说来也巧,这个时候干这个生意,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他要是不做这个市场,那真是连老天爷都对不起了。

怎么呢?

敢情旧货市场啊,并不是谁想干就能随便干的。

此前,旧货市场完全就是垄断的行业,除了官办的信托商店可以买卖旧货之外,其他全是违法存在。

可信托商店不卖古玩字画的,老百姓要想买卖此类东西,除了去琉璃厂的文物商店,就没别的合法合规的去处了。

剩下的就只有那些“鬼市”之称的古玩摊。

此阶段的古玩摊有潘家园、白庙、鼓楼、后海、龙潭湖、皇城根、官园等。

唯一算是半官方的市场,也是因为宁卫民的干预,才把天坛坛根儿的鬼市弄到了天坛公园斋宫门前。

可毕竟规模有限,也没有合法的批文,不好大张旗鼓不是?

所以总的来说,老百姓对这些东西的买卖难极了。

琉璃厂压根就是给外国人开办的,天坛斋宫门前的摊子也差不多是相同的路数。

民间爱好这些东西的人,想找个逛的起,也买得起这些东西的地方,几乎没有。

那些古玩摊的小贩经常要和工商部门斗智斗勇,打“游击战”,想办个合法的执照都没地儿办去。

不过,这种状况到了宁卫民有意要办市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1987年11月,国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规定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出面建立古玩市场。

这也就是说,在国家批准建立的古玩市场中交易古玩成为合法,已经为了宁卫民兴办旧货市场的投资计划扫清了政策上的障碍。

这就是天时啊。

再加上宁卫民因为捐献古物和帮助天坛公园发展中,无论和文物局还是旅游局,都维持了较好的关系。

他要牵头去办这个市场,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

文物局正发愁没有办法去感谢他呢,旅游局也对他的贡献心存感念。

更别说宁卫民为了占据法理正义,避免日后的法律方面的麻烦,还效仿坛宫饭庄的合作模式,许诺白送两个单位各百分之十的股份了。

实际上,就连顿饭都没吃,连顿酒都没喝,宁卫民做好了规划之后,只是按照流程打了一个申请报告,带着齐彦军分别跑了两个单位一趟,这件事就做实了。

这就是人和啊。

至于地利那就更不用说了,有现场的成功案例就在宁卫民的脑子里,他还用发愁去想哪儿合适嘛。

而且现在的潘家园啊,还荒僻的很呢。

过了左安门,过了肿瘤医院往东,根本就没什么居民。

从二环到三环,除了零星几个小工厂,一个附近农民用来交易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其他的地方,那都是杂草丛生,坎坷不平的荒地,越靠近三环越是如此。

仅仅只有不多的几处工地在盖楼,也都是一些大的企业单位,在给自己的职工盖家属楼。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1992年才出现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原址啊,此时就连一点人气基础都没有呢。

甚至连那些最早来到此处的文物贩子们,目前都没发现这里的好处呢。

所以,这就意味着拿地成本几乎为零,根本就不用拆迁。

而且在这块地段,市场想要怎么发展根本就不受限制。

面对一望无垠的荒草地,和沟沟坎坎的,据说是原先这里窑厂挖土留下的大坑,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怎么圈就怎么圈,只要花点钱把地给整平了就行。

于是乎,1988年4月18日这天,当齐彦军代表宁卫民来潘家园现场圈地确定投资意向的这一天,那叫一个兴师动众。

不但文物局的人来了,旅游局的人来了,工商局的人来了,公安局的人来了,当地的街道干部更是如接贵宾,把齐彦军当成财神爷一样的接待。

不为别的,就因为对这一片的街道干部们而言,那真是久旱逢甘霖啊。

就他们辖区里这么个专门让鸟拉屎的地儿,居然也能让人看上,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什么?

只要这个大市场开了,无疑也就意味着他们苦日子也就结束了。

起码他们从此不是土得掉渣的城乡结合部了,而且手里也能额外有几个活钱不是吗?

因此街道胡主任几乎是点头哈腰,亦步亦趋,齐彦军说什么他都说“是”,尽量满足对方的一切条件。

而齐彦军也真是没让对方失望,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乍一张口就语出惊人。

“胡主任,我也没别的要求,就是连农贸市场在内,这些空着的地方我们公司都要了。”

“什么?都要了?齐总。我……我没听错吧?……”

只不过,这齐彦军也真有点用力过猛了。

只见他双手一划拉,把远处所有的空旷都划拉在内,胡主任简直吓懵了。

甚至还不独是他,其他人一样有点找不着北了。

工商局的说,“是啊,这么大的地方都盖市场,不可能吧,简直闻所未闻。”

公安局的也说,“要是这样,那得需要多少警力维持秩序啊。您确定这不是开玩笑?”

文物局和旅游局的更是一人一句小声相劝。

“老齐,咱们规划没说这么大的规划啊。你这是临时起意还是怎么了?”

“就是啊。我看着,这些空地就是盖五六个体育馆也够了,这边又这么荒凉?你确定你刚才说的是你真正的意思?”

为此,齐彦军看到大家如此反应,也忙不迭赶紧解释起来。

“抱歉,抱歉,刚才可能我没说清楚。”

不过就在大家刚刚莞尔,以为他真的只是说错了话,或者只是随口开玩笑的时候。

齐彦军却一本正经的表示,“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公司希望这些空地,能尽可能给我们留下。因为我们公司在这里不只想做一个市场那么简单,我们公司的宁总其实是有意把这里做成一个有市场,有酒店,有展览,有剧院,有博物馆的文化产业综合体的。可能现在说这些计划是有点早了,但这些空地我们有的大用。甚至应该说,我们会选中这里办市场,这里空地较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市场开办之后发展顺利,我们当然不希望在地块上受限制,万一以后想扩就会比较困难。所以我在此提出,希望街道方面也能尽可能给我们预留下一些空旷的地块,作为我们长期发展的储备资源。最起码,如果有别的单位要在这里选地块,我们也希望能在同等条件下公司享有优先使用权……”

不用说,如果放在二十年后再听这话,那白白要地的齐彦军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无耻没下限。

然而,这个时候这么说,主动表明还想多投资的意愿,那就是让现场的这些人大感意外的福音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工商局和公安局的人不敢置信,总觉得太不现实。

而文物局和旅游局的人听了心潮澎湃,想到自己单位白得的股份,就跟打鸡血一样精神抖擞。

至于街道胡主任,在精神振奋之余,更是一针见血地询问,“咳,空地都是现成的。您公司要真是有这么大的发展计划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只是这么大地块,您的公司有那么多资金?”

齐彦军肃然道,“既然是计划嘛,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投资到位,我们肯定也是逐步到位,一点点的扩大规模,实现计划。现在,当然把要办的市场办起来,然后再视情况谈其他。”

“那您……现在手头多少钱?能否给我确切数字?”

齐彦军不假思索,就虚张声势给他手里资金谎报了翻一倍的数字。

“一千二百万。”

现场的人都傻了。

一千二百万啊!多么吓人的数字。

在这个年头已经能盖一座十几层的高楼了!

哪怕是两三万平米的地方,要是从无到有,盖个全是平房的市场肯定没问题。

不过街道主任心惊之后,粗粗算了下,还是忍不住又问,“恕我直言,您这个市场只是个旧货市场,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对这些旧货交易感兴趣吗?”

“这您可误会了,我们的市场不会是普通意义的旧货市场,只是因为现在对‘古玩’二字比较忌讳,我们才继续这么叫的。但其实这个旧货市场主要经营的事文化艺术品类的旧货,不是信托商店里的那些。”

“您说的这些我不懂。我只想知道万一市场办起来没人来怎么办?一千多万盖的市场也不小了。万一您要是干的不顺利,这笔钱赔掉了。是不是就不会继续投资了?那我们难道还要把土地无限期给您留着不成?您要地,只要投资开发,无论干什么,我们街道都支持。不过,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留地块的事儿,咱们还是约定个期限好。”

他这番话说的实在,齐彦军也点头认可。

所以他下面的话也等于又给了街道一个定心丸。

“我们当然可以先约定个日期。不过请放心,这个地方我们不会轻易放弃的。我说的一千二百万只是前期资金,是建设方面的专款。市场建筑的开发也是分步走,先建设再再开发,我们盖好了,招租、宣传,做广告都是会继续投入资金的。所以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市场做好。等到市场见了利,跟着就继续盖别的。这就叫滚动开发。您就慢慢看着好了,我们做事都是实打实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这一席话,算是真正说的所有人眼里都冒了光。

虽然在场的人都不确定齐彦军的信心是哪儿来的,但财大气粗是真的感受到了。

不得不说,他们此时再看这片坑坑洼洼的荒地,那就不是荒地,像是金山了呀。

是的,这或许是京城第一个民办企业的商业房地产开放项目,虽然不那么正规,但这种改变却足以造成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一个飞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