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铁三角

国潮1980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铁三角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1:15:12 来源:小说旗

在当下,和进入泡沫时期后期嘶吼狂暴的日本经济相比较起来,整个共和国的经济就是个缓慢行走的巨人。

甚至因为面临着闯价格关、建材紧缺、三角债开始泛滥,以及国企普遍经营不善,大量企业的产品已经不再符合市场需求的诸多问题,这个巨人的步履愈加盘跚,宛如深陷泥沼。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共和国的资本市场就是一潭死水,丝毫没有捞钱的机会。

甚至反而因为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时间关口,这成了某些人一夜暴富的良机,创造出了国内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富豪。

所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从1981年开始发行的国库券,因为缺少流通性,很不受欢迎。

因为乏人问津,许多地方都以硬性摊派的方式要求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认购。

有些企业还利用国库券变相降价,用来推销积压产品。

这样一来,这种东西出现价格扭曲就是必然的了。

急需用钱的人,不惜低价出售,有的能低到五六折。

许多脑子灵活的人,也愿意以低价收购等待到期获利。

于是就由此催生出了地下黑市。

国家制止无效,便在1988年3月,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

沪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很快就又开放了五十四个城市。

沪海不但由此诞生了注册资金三千五百万元的第一家国内券商——万国证券。

也出现了两个走在巨浪尖上的代表人物——万国证券的第一位总经理管金生,以及后来被资本市场称为“杨百万”的牛散,杨怀定,

当时,全国银行并无联网,所以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这就造成了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

杨怀定是个文化程度只有初中,从工厂辞职的普通工人。

尽管他们的资金规模、参与市场的身份,和学识存在着天与地一样的差距,不过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都从异地买卖国库券上挖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然,靠这玩意发了财的肯定不止他们两个。

实际上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前前后后,在全国范围,差不多有十万人加入了炒卖国库券的大军。

而在京城,也有一个小团伙洞察到了这个先机。

那就是江浩、江惠和年京这个“铁三角”。

这个计划是江浩最先提出的,他为此事主动去了妹妹家里,毫不掩饰,一开口就是惊人的言论。

“我来找你们不为别的,是觉得我们现在做的买卖太没意思了。在京城的圈子里比起别人来,我们就是个小虾米。别人都是大鲨鱼。门路不行,我们只能吃别人的残羹剩饭。靠山不硬,哪怕有时候走运拿到了批文,要是让来头大的人盯上,免不了还得拱手相让。要是得罪了人,弄不好还会被别人背后算计一把。所以我认为,咱们恐怕得另寻其他财路了……”

江惠是一个女人,尤其又在去年刚为年京生了个女儿,成为了一个母亲。

她早就对哥哥和丈夫游走在政策边缘的买卖提心吊胆了。

这个时候自然是支持江浩,巴不得两个亲人赶紧干点不用担心法律风险的事儿。

“哥说的对,国内什么挣钱就什么扎堆儿。现在干这个的人越来越多,掌握批文的人也不像过去那样好说话了。说白了就是拿批文的成本和风险都在增加,而利润却在相应减少。这行虽然还能挣钱,可越来越不好做了。我也认为你们该及时抽身,这种生意做不长久的……”

然而年京却颇有顾虑,有点舍不得现在的日子。

“你们说的都对,可问题是,我们干这个多少还能挣到钱要是不干这个了,我们还能干什么呢现在我的公司每个月光开工资就要好几千块。还有江惠那边的利息也得还。这都是钱啊。我可不敢再像过去那样坐吃山空了……”

于是江浩便不失时机的拿出了早就想好的主意。

“我们可以从国库券上搞钱嘛。我有内部消息,最迟下月,全国好几个城市就可以上市流通国库券了,否则国家每年国库券任务怎么完成啊。你们都清楚,天下最难两件事——计划生育和推销国库券,那都是当任务硬压下去的。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国库券能交易,这玩意立刻就能变成香饽饽。我都打探好了,现在的国库券都是五六折买到手。那你们想想,这笔生意还有风险吗买到手里,只要弄到市场交易出去赚个差价那就是钱。干不干”

他这一说,又是江惠先动心了。

她毕竟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比较了解国库券的相关政策。

立马就随声附和。“还有这样的好事那当然可以干呀。摊派了这么久,现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国库券,货源肯定是没问题。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到期兑付的,有人急需用钱就会急着把国库券卖掉的。要真是这个价格就能买到国库券,我们即使不能马上卖出获利,也没关系。大不了就存在手里等着到期兑现。最差等两三年也是翻倍的利润。到时候我就能给你们兑出钱来。”

年京听老婆这么说,也有点动了心,只是他不像江家兄妹那么看好。

“江浩,你的消息渠道我信。可是也别想的太美,你想啊,咱们现在虽然提前占点先机。可也就是一锤子的买卖。要是这事儿见报之后,那大家还不都去干了到时候还能赚到钱吗那就未必了。我看咱们还是两边都做好了,批文不放弃,国库券也做。那样更保险。”

江浩其实无可无不可,就要点头答应。

然而这次只想过安生日子江惠却不肯妥协了,直接怼了年京。

“我哥这是多好的主意啊。哎,你这人怎么不领情呢。你难道非要在批文的生意上栽一次大跟头才满意嘛。我可告诉你啊,批文不许碰了,否则你别怪我收回给你的贷款。”

而她的威胁却让年京感觉有点下不来台,忍不住回怼。

“那万一国库券要挣不到钱呢到时候要是我不能准时还上你们信用社的贷款,你可别怪我……”

“不可能!”

可偏偏江惠还真不信这个邪,说出的道理也让人服气。

“你的担心根本就是杞人忧天。国库券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啊,资金和人手都是门槛。干这个,钱少了不值当的,钱多了,两地跑就有安全的风险。你以为老百姓有这个胆量还是这个能力何况这个消息国家也绝对不会大肆宣传,见报最多就是个通讯稿的形式。否则全国人民要都知道,钱可以那么轻松地赚,谁还有心思上班那还不一窝蜂都去买卖国库券了……”

还别说,这江惠还真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儿,她的见识的确在年京之上。

实际上,还真就让她料准了,后面发生的事情,真就像她所说的那样丝毫不走样的在进行着。

虽然《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见了报,可也就是一晃而过的事。

各大新闻媒体对此都是寥寥几语而过,没人敢于重点解读。

而能够从中看到市场机会的人也并不太多,简直少之又少,还没炒汇的人多呢。

当然,或许也是因为资金和人手门槛高的缘故,才没有多少人参与。

反正这么说吧,这门生意简直就像为他们这个小团伙天设地造的一样,让他们几个很容易就赚了大钱。

第一笔生意,就是江浩和年京率领他们的手下,带着这些人提前收来的八十五万元国库券,在沪海国债放开交易的第一天赶到了沪海的交易市场出售。

当天就全卖出去了,轻轻松松赚到了三万四千四百元的价差,刨去这趟差旅费和消费吃住,净赚三万三千元。

江浩和年京每人分了一万五,三千留给了江惠。

此后他们就按照这种路数,一发不可收拾,越做越大,资本也越滚越多。

不得不说啊,他们这个小团伙会被称之为铁三角,的确是名符其实。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彼此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可以比较相互信任,默契合作。

更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在这门生意里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像江浩灵光的头脑和信息渠道是他的优势,让他领先于京城的大部分人察觉到了这个发财的机会。

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买卖,光这件事他就功不可没。

而且他的关系比较“硬”,他的朋友都是各处的头头脑脑。

所以他收国库券这事儿也最容易。

只要那些小领导们替他一发话,往下一吩咐。

往往就是好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国库券资源”落到了他的腰包里。

而他的妹妹江惠作为一家信用社的信贷部主任,作用更是明摆着的。

谁都清楚,干这个,资金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江惠则可以给丈夫和哥哥的公司提供最大的资金帮助。

有这么个财神奶奶在,赚钱就变成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他们就是想不发财都难啊。

实际上,在其他也看到这个赚钱机会的聪明人,还在以几万块的额度收购国库券,然后转手挣个一两千块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把收购大业的规模弄到了几十万、上百万,每次倒腾都是几万块几万块的赚。

这种速度对比,那简直就是迈巴赫跑车对比人力三轮车,爽到了飞起好不好

至于年京,也别小瞧他,他的关系网不在于硬,而在于广泛。

对比江浩,他认识的能管事的人不多,但优势在于各行各业都有他的熟人。

就连江家兄妹曾经带过来的朋友,或者是那些朋友的朋友,他也都能说得上话。

因此他发动了自己所有认识的人,给别人一个八折的价格让别人帮忙代收,余下的部分算做那些中介人的收益。

所以上门或托人找他兑换国库券的人就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他的公司,主动给他送国库券。

其中还有哈德门,知道这门生意自己也能从中蹭到油水后,更是成了让他倚重的下家。

可以说他坐着就能收上货来,也一点不比江浩搞到的少。

另外,无论是铁路还是机场,他也都有门路可以通行无阻。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他们运输安全,无论买票上车还是让运送的国库券通过安检,都容易。

总而言之吧,在他们这个小团伙的各司其职,精诚合作下,根本就没用两个月,他们就已经成了这行的大户,完全摸透了其中的诀窍。

就连运营模式都获得了升级,已经从坐火车倒腾国库券,升级到了组团去坐飞机去沪海交易的地步。

一次出动几乎都是五六人,每人要携带一个大旅行袋,里面塞得满满腾腾的全是五元和十元的国库券。

跑这么一趟,交易额度起码在一百二三十万左右,至少也能赚个三五万。

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几十万。

不夸张的说,他们的胃口也在迅速扩大。

如今的赚钱目标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万,开始放眼一百万了。

百万富翁啊!

这四个字在八十年代的大陆内地还是个很吓人的头衔,一般人想都不敢想能拥有这么多的财富。

结果他们几个就是靠着这么简单的倒腾国库券即将有望实现了,比“杨百万”还要更快的积攒到这个身家。

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没赚过这么容易的钱。

不用四处求人,也不用攀附送礼,更不用担心什么价格波动的风险。

只要他们陆续不断的把大家都不乐意拿着的国库券买走,转身送到沪海的交易市场来,就能换回更多的钞票。

他们这辈子也没过过这么舒心的日子,在大陆内地资本市场的萌生状态中真真正正品尝到了甜头。

就这么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轻松完成了自己的资本积累,以鲤鱼跳龙门的姿态加入到了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富豪的队列。

坦白讲,掌握了这么多的钱,也让江浩和年京的傲骨徒升。

虽然他们都清楚自己的财富仍然没有宁卫民多,但他们在心里却并不觉得宁卫民还值得他们来仰视了。

毕竟他们都认为宁卫民只是靠吃软饭才一步登天的。

而私下里,他们有时候也会议论和猜测宁卫民现在过的日子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好像也就是一辆进口豪车的差距了。

他们都相信,只要他们也买上一辆进口的奔驰汽车或者是宝马轿车,他们就完全追上了宁卫民的脚步。

而对于这件事,也只有江惠这么一个明白人,才知道绝对不是这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