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歌当宋 > 第四百零八章 舆论起

长歌当宋 第四百零八章 舆论起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7:19:49 来源:小说旗

河西作为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安居在这里自然应该排斥战争,但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河西上下非但不排斥甚至渴望战争。

这非常容易解释,因为汉家文明就是这样,汉家百姓就没有不厌恶战争的,为何?因为一旦战争出现,他们自己就必会受到影响。

“将军白发征夫泪”,“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这些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对战争的厌恶和恐惧?

但事物总是相对的,汉家王朝的厌战情绪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相反而是在生活萧条,国家动荡时才会出现厌战。

每一个王朝在其稳定,繁荣,强大时,从上至下,从百姓到皇帝几乎都是渴望战争的!

汉时的文景之治后,大汉王朝正处于最强大的时候,百姓们按理说应该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但为什么在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后,整个大汉王朝兴奋的如同扎上了一针兴奋剂?

因为大家都知道对外战争就是一个掠夺的过程,是一个来钱,来土地,来人口最快的过程!

他们不用等待,不用在夏天耕种再等到秋天收获,他们可以用手中的刀剑弓弩去掠夺!

草原民族能够掠夺农耕民族,可谁又规定农耕民族不能去掠夺草原民族?!

他们的土地,草场,牛羊,马匹,金银财富,壮劳力,女人都是大汉王朝掠夺的对象啊!

战争是大汉王朝百姓们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

至于唐朝就更简单了,西域乃大唐王朝丝绸之路的所在,唐人有是尚武的,军功的赏赐要比你从土地中得到的多得多!

因此上就能得到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汉家并不厌恶战争,只是厌恶得不到利益的战争,当全民上下都知道能从战争中获得更多的时候,那战争永远都是正义的,正确的,且毋庸置疑的!

现在的河西就是这样,河西上下的百姓过的安康富足,但他们知道能从战争中得到军功,能用军功换取财富,荣耀,甚至是官职,这让他们怎能不趋之若鹜?!

之前叶安还是打着保卫家园的旗号动员士兵征伐黑汗,可这一次他不用了,保卫家园已经成了理所应当。

更重要的是从上一次战争中河西百姓,商贾,官员,士兵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就算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也在摩拳擦掌,盼着下一次战争的到来。

因为这些原因,叶安亲自率军,这在河西百姓看来就是一次跟随他们的英雄出征,捞取军功的好机会!

叶安率军出征的同时,秦慕慕也离开了“圣府”,她出现在了街面上,出现在了大政府中,出现在了工厂里。

她的主要作用便是稳定人心,同时宣传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与重要性。

就算是去慰问工厂中的妇人,去孤儿院看孩子,去商贸最繁荣的兴盛街上看看各个商铺经营的情况,那也会使得凉州城的百姓信心大增。

至于整个河西也受到了凉州城的影响,这要得益于报纸这个已经被后世传媒快要遗弃掉的东西。

报纸普天盖地的宣传着一场针对河西的阴谋,许多关于宋辽夏三国的情报都被放在了报纸上。

姚松看着手中的报纸双手颤抖,尤其是在看完那篇名为“河西何罪?莫过富贵!”的社论后,整个人便如脱兔般的跳起。

“从今日起,谁他娘的都不许出这个门!”

说完便让人把使馆衙署的大门给叉上,又不放心,甚至用大铁链子给捆好上锁。

闫力现在已经是姚松的得力助手,只要他不在,闫力就能独当一面,甚至能指挥起使馆中的人和皇城司的人。

将报纸上的内容迅速浏览一遍后道:“若论民心二字,谁也不是叶侯的对手,这篇社论一出,必让河西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宋辽夏三国的谋划居然被合盘端出,这背后若没有锐士台的手笔,我是不信的!”

“锐士台”三个字一出,姚松的眼睛就变成了针头大小:“还没查清楚锐士台的底细吗?”

听了他的话,闫力的脸立刻便垮了下来,看向姚松无奈道:“没有,只是知晓这个名字咱们便付出了折损半数人手的代价,若想彻底了解,恐怕把咱们在河西的所有人都折进去也得不到消息!”

“诶……”

姚松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大政府高耸的钟楼继而道:“咱们在凉州城已经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只要河西不对咱们动手便好,至于扰乱河西怕不是天方夜谭。

听闻辽朝的隐侯全灭于荆棘路,耶律达良死里逃生,却也不知在何处,至于拓跋熬。

这厮昨夜带人夜袭白虎圣府,结果你也知晓,脑袋挂在了西阙门上,他也算是为了西夏出了最后一丝力,只不过对凉州城来说,昨夜波澜不惊。”

闫力抿了抿嘴,还是低声道:“咱们什么都不做,若是东京追问下来……”

“嘿,谁敢罪责咱们?!若是咱们也出头挑事,河西对兰州的攻伐可能更为凌厉,现在最少定远城还在国朝手中!再者说,咱们还在凉州城,国朝还能知晓些消息,否则皇城司对河西将会一无所知,那才是最可怕的!”

闫力终于不再说话,点头的同时心中却是大为恼火,这个姚松自己鼓动他多年,却不见他真正行动。

看看耶律达良和拓跋熬身边的锐士们成功发动,只有自己这里毫无建树,闫力也是着急,但他知晓,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

只要耐心蛰伏,便中有机会策动姚松,也有机会取而代之,与耶律达良和拓跋熬身边的锐士不同,自己要想办法进入皇城司啊!

闫力着急也没用,只能静静的等待机会,但凉州府却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宣传。

河西上下都在发力,只不过有些能看得见,有些却看不见,锐士台可以妥当的完成辖骑之事,但却无法在明面上进行更深入的刺激。

报纸能揭露宋辽夏三国的阴谋,但却无法最大程度上的挑起民愤,于是河西需要一把火,一把能够燃烧起民愤的大火。

于是,学校里的学生便开始了游行,开始站在街头演讲,那些原本打算声讨河西对兰州发动进攻的大儒们立刻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来自东京城的大儒刚刚站在街面上大声疾呼河西的反叛行为,声讨河西的不臣之举,但他们很快便迎来了铺天盖地的声讨。

不光有学生,还有工人,农人,这其中有男有女他们都走上街头,抗议大宋的暴政,抗议大宋为了掠夺河西竟然不惜与外族联手。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声讨,从一开始便把大宋至于不仁不义的地步,至于是谁做出这种事来的,或许是当朝相公贾昌朝,又或是两府中的某位相公。

至于身为官家的赵祯,百姓们暂时放过了他,但却认为他没有做到皇帝应该做的“近贤臣而远小人”,更没有做到“是非分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