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御前会议(二)

阿合马乃西域的色目人,本是察必皇后嫁给忽必烈时的陪嫁奴隶,因擅于理财而受到忽必烈信任,并被委以财税重任。正是在其统筹运作之下,蒙元政权才得以有充足的粮税打赢阿里不哥,使得海都不能东进,并将宋军按在地上摩擦。阿合马虽没有见识过火器的厉害,但知道霹雳军财力雄厚,无论谁领军前去都是凶多吉少,毕竟打仗就是打的是钱粮。让真金太子领军,如果胜了自己也无损失,如果败了则正中其下怀。真金太子汉化颇深,崇尚人本理念,认为贪腐的阿合马没有践行圣人之道,两人素有矛盾。至于他建议援军前往河东、解州和太原府,原因则更简单,阿合马在河东有大片田产,每年也从解州盐池和太原军械中获得不菲的收入。

忽必烈根本无法拒绝阿合马的建议。自他坐上汗位之后,没有一日不为财税操心。连年无休止的战争,让蒙元的府库千疮百孔,若不是阿合马敛得巨量的财税,前线的军士将会陷入饥寒之中,政权也将摇摇欲坠。他之所以没有在战前断绝同霹雳军的贸易,之所以容忍阿合马的贪腐,皆因为蒙元政权太缺钱了。实际上,他也知道阿合马的敛财法令不仅让汉人百姓民不聊生,甚至让不少蒙古平民穷困潦倒,却也其默认其行为。至于他与太子有隙,忽必烈相信当真金继位之后,两人的矛盾会烟消云散。阿合马建议太子领军前往,在忽必烈看来也并不不妥,正好可以培养储君的威信。

就在忽必烈召开御前会议之时,临安政权也在皇宫召开了内廷会议,商量应对元军之策。幼儿皇帝赵㬎只是个摆设,由谢太后抱坐椅上,廷议的主持者是新任宰相陈宜中,另有陆秀夫、文天祥等十余高官。芜湖丁家洲一战,贾似道败掉了宋军最后的战略预备队,动摇了临安政权的根基。朝野上下早已被其苛政搞得天怒人怨,纷纷借此机会上书,要求将贾似道抄家灭族。垂帘听政的谢太后却以“似道勤劳三朝”,只是罢其官职,诛杀了其幕僚翁应龙、廖莹中及几个亲信党羽,引发朝臣普遍不满。群情汹涌之下,谢太后只得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流放循州(惠州)。贾似道作恶太多,在押送路上被仇敌趁机杀死。自此之后,临安朝廷的权柄落入了陈宜中之手。

陈宜中也继任了贾似道抗蒙职责,并在临安开府。他是个贪生怕死人,不通军事却精于内斗,自掌握权柄之后大肆提拔自己的党羽,又试图派亲信将领夺取兵权,因而让统兵在外的张世杰、李庭芝等将领心生仇怨,并由此对朝廷听调不听宣。参加廷议的人中,要么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空谈之辈,要么是贾似道打压多年的清流官员。他们即无军务也无政务经验,面对几十万直趋临安而来元军,那里能想出好办法。冗长而沉闷的会议让幼儿皇帝不时吵闹,谢太后命人拿来糕点和糖才让他破渧而笑。

眼见众人束手无策,陈宜中只得说出了霹雳军的建议。就在廷议半月前,霹雳军使者带来了流求都督黄大根的亲笔信。在信中黄大根告诉陈宜中,元军势大,临安必不可守,皇室和朝中大臣可退往流求,以免重蹈靖康之耻。霹雳军高层一致同意,将永尊赵氏的皇室地位,给予丰厚田产和岁贡。至于条件则是两条,第一条是实行君主立宪,即皇帝将是名义上的****,朝政将由民众推选出来政府和官员负责;第二条是对包括宗室在内的有罪官员绳之以法,比如沿江制置使赵溍身为宗室成员,在元军兵临建康府时,竟然卷公帑金帛弃城而逃,使得元军兵不血刃拿下建康这座坚城,并获得千万计的粮草军需。如此大罪竟然未被追究,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封信让陈宜中勃然大怒。在他这个理学老学究的眼中,霹雳军只不过汉人流民与西南蛮夷的混合势力,竟敢口出忤逆狂言,对皇室和朝廷指手划脚。欧阳轩离经叛道就罢了,如今还借机落井下石,以下犯上威胁宗室和官员,简直是十恶不赫。当即他便命人驱逐了霹雳军使者。陈宜中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霹雳军的提议实在骇人听闻,另一方面他仍认为宋军仍能抵挡元军的攻势。眼下各地勤王的义军正源源不断往临安而来。除此之外,他还派了使者去伯颜处求和,元宋缔结父子盟约——元为父,宋为子,岁岁朝贡不敢怠慢。陈宜中还乞求元军退回江北,双方划江而治,并将霹雳军治下的巴蜀、流求、济州等地割让给蒙元。如有所需,宋军还将奉令配合元军进攻霹雳军。

陈宜中不仅自己很傻很天真,也将蒙元想得很傻很天真。蒙元就像一头饿狼,已咬住肥羊喉咙的当口,怎么肯松口?伯颜的数十万军离临安不过数百里,其前锋甚至只有三百里,故他一口回绝了临安的使者。要助元军夺取霹雳军土地更是搞笑,不光是画大饼而且是不自量力。伯颜此时已得到了元军在关中惨败情报,这也是他急欲攻占临安的原因。至于陈宜中声称临安仍有数十万勤王义军足以一战,在伯颜看来,所谓义军只不过是一群兵甲不齐的流民而已。在半月城前的溧阳城外,一支三百骑的元军先锋与一支上万人的义军不期而遇。在蒙元骑兵的冲锋下,战斗在半柱香的时间便结束了——义军死伤上千人,其余一哄而散,而元军只损失了十余骑。

虽然早已对欧阳轩的离经叛道见惯不惊,但如陈宜中所想的一样,霹雳军的提议仍在廷议上引起一片痛骂。实行君主立宪,皇帝成为吉祥物,让谢太后十分愠怒。不能一言九鼎,这样的皇位有何意义,与富家翁有何异?与谢太后相比,参加廷议官员更痛恨欧阳轩。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如果官员都是由百姓推选,置士大夫于何地?如果官员由民选,不如投了蒙古人。即便蒙古人也要依靠汉人世侯的支持,也要靠士大夫帮助其统治。“刑不上士大夫”,如果连赵溍这种宗室高官都要处置,自己违法乱纪岂不也要处置?

原本的抗蒙议题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对霹雳军的声讨大会。清流官员引经据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霹雳军一顿猛批,陈宜中及其党羽也自然极力附和,出现了难得的同仇敌慨。正在众人说得唾沫横飞之时,幼儿皇帝赵㬎又不合时宜啼哭起来,口嚷腹中饥饿。原来,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了下来。陈宜中只得又将众人拉回抗元议题上,但商议多时却仍无良策。只是眼下局势危如累卵,须得有应对之策。直到商议到深夜,陈宜中才从众人提议中确定了四策。一是继续向元军派出使者,哀告求和;二是饬令各州县坚守城池,并派朝廷大员前去慰问;三是再令天下起兵勤王,并派陆文天祥等人分别前往江南西路筹措兵马粮草;四是准备坚固大海船,以备元军逼近临安城时逃往海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