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六百四十章 出兵争论(一)

就在欧阳轩接见何老二等特战士兵之时,霹雳军高层内部掀起了一场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出兵,援助被蒙古大军重重包围,已陷入绝境的襄阳和樊城。就在前几日,欧阳轩已分别得到“火狐”、总参情报人员及商业系统传来的消息,称襄阳前线越发危急,蒙古大军已击破樊城外廓,樊城必不可久守。樊城与襄阳为唇齿关系,樊城一失则襄阳孤木难撑。如若宋军失守襄阳,必将导致整个防御体系的崩溃,蒙军也将按照刘整向忽必烈所建言的那样“浮汉入江,直下临安”,即由汉水进入长江,绕开重兵布防的两淮战场,直捣中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整已为蒙军编练了水手七万,战船五千余艘的水军。

支持出兵援救襄阳的包括总理余柱、唐顺、杨秀才在内的政府高层,军方代表则有曹轩、石中树等军方高层。他们出兵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当前的局面颇似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蒙军辖区横跨万里,兵将武德充沛,且自古以来皆是北方压制南方;临安政权虽然腐败,已是人心尽失,宋军也战力孱弱,但治下人口众多物资丰富,血条厚又耐揍,可以充作霹雳军的肉盾。只有维持临安政权不倒,借以消耗蒙军,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抗蒙战争的胜利。参谋长曾勇也认为,汉中前往襄阳的道路不足千里,虽道路崎岖难行,但特种兵及山地轻装部队,仍可能克服困难增援襄阳前线。

董虎、昝万寿、张珏等人则认为应按兵不动,坐等宋蒙两军恶斗。董虎反对出兵襄阳,乃是从军事战术角度考虑。作为霹雳军特种部队的创始人和山地轻步兵的主官,他深知轻装步兵的优点是机动灵活,从汉中翻山越岭前往襄阳,道路虽然难以通过大军,但通过数千轻装步兵也是可行。但他更清楚轻装步兵的短板,即缺乏攻坚能力也缺乏持久作战能力。蒙军为了围死襄阳,采用了筑堡锁江战略,在襄阳城周边的山上构筑了大量的坚城利堡,又用木栅栏及铁链将流经襄阳的汉水及各条支流牢牢封堵。此去前路难行,别说不能携带火炮,即便要维持粮草运输也是极难。派出精锐轻步兵前去,不仅奈何不了蒙军的坚城利堡,反而会因粮草弹药耗尽,战力大减之下极易遭到蒙军反噬。霹雳军的战力强,但对弹药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一旦缺乏弹药,手中的火枪便成了烧火棍。

昝万寿与张珏则是从政治角度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两人皆曾为宋军将官,深知临安朝廷的腐败与官场弊病。他们认为,霹雳军此时出兵实为吃力不讨好。据他们从临安故旧得到的消息,执掌中枢的奸相贾似道并非不知襄阳的危局,他将一封封冒死送到临安的救援信束之高阁,却整日在西湖游船上饮酒作乐,生活极其荒淫放荡,甚至还派人四处搜寻有姿色的僧尼道姑供其淫乐。不仅如此,贾似道还严令人谈论蒙军围攻襄阳之事,以粉饰太平。

忤逆贾似道意愿者,下场悲惨。有一次,皇帝赵禥偶然从一名宫女口中得知襄阳被蒙军围困日久,形势危殆,便询问了贾似道几句。深藏在深宫中寻欢作乐的赵禥虽然是低能儿,却也知道襄阳事关赵氏江山的安危。贾似道闻听此言心中暗怒,矢口否认襄阳有警,胡乱搪塞了皇帝之后,命人追查出了多嘴的宫女,并寻了借口将其缢死。有此前车之鉴,朝野上下更无人敢轻言襄阳之事。有少数良知官员和民间有识之士倒也不畏权势大声疾呼,却无奈于贾似道党羽遍布朝堂,以致言路堵塞。

除了主上昏庸权臣当道之外,也是因为临安朝廷派系林立相互争斗,前线的宋军将官不仅不同仇敌慨,甚至相互倾辄。襄阳危局肇始于吕文德收受蒙军贿赂,襄阳将领贪图互市贸易带来的钱财,同意蒙军以设置榷场名义扎下根来,更因宋军将领将个人名利置于国家之上。名将高达屡立战功并长期镇守襄阳,襄阳的防御体系便是其建立起来的,是率军援助襄阳的最佳人选。只不过襄阳守将吕文焕与高达素有矛盾,听闻朝廷有意派其前来,便谎报战功,声称大败蒙军,襄阳危局已经缓解,不必派兵前来。

随着襄阳危局的日益加重,时任京湖制置使的李庭芝受命援助襄阳,其麾下有总领禁军的副都指挥使范文虎。范文虎乃吕文德的女婿,是志大才疏又嫉贤妒能之辈,他生怕李庭芝立下大功挡了他的升迁之路,故不仅对出兵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时时阻挠大军行动,不仅贻误了战机,更是在战事中率先逃跑,使得李庭芝孤军奋战,最终在蒙军围攻中大败而回。更令宋军将士气愤的是,此战后范文虎并未受到任何惩处,反而因出兵之功,官阶转进了一级,皆因其为贾似道之心腹,颇为其重用。有小道消息称,范文虎此番故意对李庭芝制肘,乃是贾似道授意。

曾浸淫临安官场的昝万寿张钰二人深知,即便霹雳军出兵襄阳得到临安朝廷的许可,甚至是临安朝廷请求霹雳军出兵,也万万去不得。如果霹雳军此时出兵襄阳,不仅不会得到宋军的支持,还必然会被制肘为难,甚至会遭到来自后背的袭击。说起来,宋军不仅派系林立,不少军将本就是招安的啸聚山林的土匪,他们为了财物连自己的友军都会袭击。霹雳军士兵的先进装备,对于这些兵痞来说无异是巨大的金矿,如果能夺了过来作为投降蒙军的投名状,升官发财是少不了的。更何况,临安政权之中不少人仇恨霹雳军,偷袭霹雳军甚至会得到不少朝堂大佬的暗中支持。

在千里之外建昌府的段实,听闻此场争论,也给欧阳轩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虽然他非霹雳军核心高层,又地处偏僻的建昌府,掌握的信息远不如其他高层,但不得不说的是作为大理皇族的后裔,段实看问题的眼光十分高远,格局和视野都超过霹雳军的许多高层。在他看来,以上争论都着眼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非核心根本和长远问题。段实认为,霹雳军的崛起乃是大势所趋,绝非三国争霸,一统中原这么简单,而是要建立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政权,这不仅是改朝换代,而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段实也不同意出兵援助襄阳。在他看来,要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荡涤一切旧有的、顽固的势力,而腐朽没落的临安政权正是这样的代表,它已经与蒙古政权一样,成为套在各族百姓身上的枷锁。虽然赵氏政权乃是从孤儿寡母中夺取,本身就得位不正,但毕竟统治了近三百年,已被民众奉为正朔。段实知道,欧阳轩不愿与赵氏政权交战,一方面是不愿兄弟阋墙,民族之间骨肉相残,另一方面也是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争取人心。既然如此,不如静观襄阳战事发展,如果武德充沛的蒙古人由此一鼓动而下,灭了临安政权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