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治理政策(一)

会议的最后一项是确立社会治理的基本政策。霹雳军治下的八省,只有巴蜀三省是传统意义上的汉地,且并非中原或江南这样的核心地带,而是帝国的边陲地带。即便是巴蜀三省,也有大量的夷、蕃、苗、羌、侗等部落,其语言文化和风俗习俗和汉地差异极大,直接治理的难度很大。如汉唐般强盛,也只是对这些地方实行羁縻治理。这种治理方式虽然成本最低,但官方的影响力很微弱。当地百姓只知有部落首领和头人,而不知官府。不少部落首领在当地俨然生杀予夺的土皇帝。朝廷只要稍有忤逆其意,往往兴风作浪,甚至举兵造反。

霹雳军治下人口虽然过千万,但汉民所占的比例刚过四成。汉民之外的土著居民并没有国家概念,而习惯以部落的形式共同生活。以分省来看,流求省汉民所占比例最高,有汉民人口二百万,占二百五十万总人口的八成,其次是巴蜀三省,有二百八十万人口,占四百万总人口的七成;大理、云南、交趾三省总共有五百万人口,但汉民人口总数不过十万,而且是包括当地的驻军和近期迁移过去的官员、工匠及技术人员在内。至于新大陆的地峡省,汉民人口不过数千人。所幸的是,不管是大理、云南、交趾还是地峡省,当地土著的外貌长相与汉人并无二致,唯有的区别是因为当地酷热,皮肤颜色黑了点。

霹雳军虽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但更多凭借的是军事实力,科技和经济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治理的基础并不牢固。这是欧阳轩不敢把兵工厂和科研机构放在巴蜀和流求之外的原因,也是不敢大规模投资大理、云南和交趾省工业的重要原因。就在击败蒲甘和交趾之后,军中不少将领信心爆棚,主张趁着士气旺盛挥师北上,以早日实现驱逐蒙军的目标,却被欧阳轩否决了。他十分清楚治下面积扩大,并不意味着实力的增加,反而使得力量被摊薄了,这实际上是霹雳军最虚弱的时候。霹雳军需要时间来实施同化政策,将各省特别是新纳入治下的大理、云南和交趾三省的人口和资源,转化为实力。

同化政策首要的便是“书同文、车同轨”。除了在文化层面之外,霹雳军高层决定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三管齐下。在政治上,霹雳军决定在落实教育政策的同时,让各部落头人和首领的子侄送到各省省城或崇庆府学习汉文化,通过城市的繁荣盛大,让其感受到汉文明的强大,增强其向心力。在军事上,则是招募当地青年加入军队。这些部落之间多有仇杀,多年来的内斗使得民风剽悍,遴选到军中之后,经过严格的训练便是骁勇的战士。经过军中历练的他们,将会成为霹雳军的死忠粉。退役之后的他们,也将会成为当地举重的人物,成为传播汉文明的种子。在经济上,则是商队占主角。优质的铁器和精巧的工具,会大幅提升部落的生产力,改变他们的生活习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会提升部民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对霹雳军心生仰慕。

除了在以上措施之外,杨秀才还提议从法律层面推动同化,其中一条措施便是修订《公民法》。该法修订后的第三条规定,鼓励治下的人口学习汉语、汉文,对于学习刻骨勤奋的个人和组织有力的地方官应给予褒奖。在《公民法》的第四条则规定,十二周岁以前未成年人有学习汉语汉文,并接受考核的义务。如果在十八岁之前不能进行日常汉语对话或简单汉文书写,则不会获得完整的公民权。没有完整的公民权,则意味着不能成为官员和管理人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能从军经商,不能擅自离开所在的村落。需要说明的是,该法在霹雳军治下都有效,但生效的前提是当地有免费的汉语学校和合格的汉语教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霹雳军欢迎天下的英才,不问种族和出身。修订后的《公民法》还规定,霹雳军治下十八岁以上的人口,经甄别后可获得公民身份。对于外来者,只要认可霹雳军的政治理念,愿意学习和融入汉文化圈,并且为霹雳军作出突出贡献,来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人都可以申请入籍,归化为霹雳军的公民。归化政策最早是为了异族勇士加入军队出台的政策,后扩大到了科研领域,再后来则是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归化公民与普通公民权利一样,但其下一代如果没有熟悉掌握汉语,不仅没有从政从军从商的权利,也会丧失财产继承权,也无法拥有土地。

婚姻制度的修改此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战争的原因,成年男子的大批亡故,使不少家庭都缺少壮劳力,让男少女多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霹雳军建立了完善的贫困救助制度,这些家庭吃饱穿暖并没有问题,但生活过得十分艰难。那些寡妇的日子过得清苦,对个人来说是郁郁寡欢,到社会来说也不利于人口增长。在唐顺等人的反复劝说下,为了解决了这个社会问题,也为了人口增长,欧阳轩不得不松了口,同意修改婚姻制度。新的婚姻制度规定,娶寡妇的成年男子,可以获得劳役上的减免。霹雳军公民如果立有军功或在科研领域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最多可以娶六个妻子,其中至少应有两个是寡妇,而正妻必须具有公民权。

在婚姻问题上,欧阳轩一直是个男女平权者,比已经亡故的鲁德之还保守。在霹雳军创立之初,他曾坚持一夫一妻,但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不得不作出妥协。对于此次婚姻制度的修改,唐顺还曾拿茶杯和茶壶作例子来说服他。在唐顺的理论中,自古以来便是男尊女卑,一夫多妻乃是圣人所允。如一个茶壶配一个茶杯便是浪费,要配多个茶杯便才合理。欧阳军虽然知道唐顺的是歪理,却哑口无言无从辩驳。当然,让他作出妥协的,主要还是霹雳军治下,寡妻带幼子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

自霹雳军一统巴蜀之后,成年男子的死亡情况便大为好转,但周边与蒙古和宋军接壤的霹雳军控制区,却源源不断涌来拖家带口的寡妇和老弱。在蒙军和宋军看来,成年男子才是兵员的补充和劳役的来源,那些老弱妇孺只是负担而已,只会白白浪费粮食。对他们的逃亡不管不顾,甚至在收了贿赂之后,还帮助驱赶霹雳军的境内。对霹雳军的官员来说,只要能吸纳逃亡人口便是政绩。轩哥儿不是说了吗,只要能走过来的霹雳军都接纳,体力弱不能种地不要紧,老人可以帮助照料儿童和家禽,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帮助放牧牛羊等牲畜,妇女可以进行浆洗养蚕,还可以到棉纺厂、鞋厂、服装厂务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