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四百九十八章 蒲甘北侵

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四百九十八章 蒲甘北侵

作者:寂静的银松森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知杨邦宪夺占升龙城的消息后,欧阳轩本想前往交趾,却因南方的紧急军情改变了行程,前往了大理国与蒲甘接壤的永昌府。霹雳军将蒙军赶出大理之后,欧阳轩便第一时间派了信使赶往蒲甘,告诉大理已经易主。霹雳军愿意与蒲甘王国和平相处,公平贸易。谁知蒲甘根本不理会示好,反而趁势攻打边境的大理军。这些大理军虽然名义上已经归附了霹雳军,也换了闪电旗帜,但战力并没有提升。在人心惶惶之下,那里敌得过数倍于已的蒲甘军,一战之下便溃不成军。

昝万寿奉命率第三师前往南部边境。他一边收拢了溃退的大理军,一边派出骑兵前出侦察。当第三师赶到南部永昌府境内时,蒲甘军已经进入大理境内百余里。在他们烧杀抢掠之下,无数村寨化为灰烬。双方的前锋不可避免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损比自然是霹雳军占尽优势。蒲甘引以为傲的骑兵虽然剽悍,却比不上蒙古精锐,每每在遭遇战中被霹雳军骑兵击溃。

第三师在距蒲甘军二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敌人虽然有二万余人,也有数量众多的骑兵,甚至还有战象,但昝万寿却有信心将其击败并逐出大理。他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在等和平谈判的结果。上次派往蒲甘城的使者没有达到效果,欧阳轩并没有放弃各平的努力,又再次派了使者。他告诉昝万寿,只要能用政治手段与蒲甘解决问题,就尽量不要使用武力。

在等侯期间,昝万寿也没有闲着。他一面派人从后方源源不断运来粮食和弹药,一面派了大量的侦察兵收集军情。蒲甘军吃了亏后知道霹雳军不是善茬,也停了下来。受阻于霹雳军,他们显然不甘心,又从国内征调了大批的援军进入大理。到九月之时,在大理集结的蒲甘入侵大军已有四万人,其中有骑兵三千人,战象五百头。这支军队集中了蒲国最精锐的战力,对周边各国来说,简直是个恐怖的梦魇。

十月初时,霹雳军派出的第二次批使者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大理。欧阳轩的条件其实很简单,蒲甘军队退出大理,并赔偿百姓的财产损失即可,可就是这样的条件在蒲甘看来,简直是羞辱。相反他们提出的条件则相当苛刻:大理一分为二,霹雳军占有东川和善阐在内的大理东北部,而包括大理城在内的西部、南部则并入蒲甘版图。蒲甘方面真的是狮子大张口,张嘴便要将大理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土地吞入肚中。虽然他们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到达过大理南部。

蒲甘如此苛刻霸道的停战条件,霹雳军绝不可能答应。大理的南部光热资源丰富,是种植橡胶的优良之地,又盛产优良木材,对于造船和军事工业有着重要意义。大理中部矿产资源丰富,能促进完整工业链的形成,防止形成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至于包括大理城在内西北部则更为重要,这里不仅是国都,更盛产霹雳军急需的良马。当然让欧阳轩最不能忍的是蒲甘居然想将大理东南部也要拿去,毗邻交趾的这块地对于霹雳军来说是生死悠关,怎么可能让出?

蒲甘王国虽然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生产已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但国内矛盾尖锐。居于国教地位的佛教势力极大,僧侣领袖甚至在政治上拥有左右国王的大权。由于寺庙占有大量土地和塔奴,僧侣成为了不耕而食的寄生阶层。他们广建塔寺,劳民伤财,以致民穷财尽,国势日蹙。现任国王叫那罗梯诃波帝,他暴虐无道,穷侈极欲,治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为了转移国内尖锐矛盾,他急需一场战争。

只不过,蒲甘西边虽然是富饶的天竺地区,却因险峻的高山所阻而无法用兵。南边是茫茫的西洋,东南边是同样骁勇善战的素可泰王国,几次大战下来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虽然向东边征服了不少高棉的附属部落,却毫无收益。因为这个方向丛林密布道路艰险,用兵成本极高,而被征服的部落实在太穷,掠夺的人口财物根本不能弥补战争经费。唯一的方向便是北方的大理,这可是块膏肥之地。

兵出大理国不只是那罗梯诃波帝的决断,而是蒲甘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国王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并不能主宰一切权力,而是需要和王公贵族组成的鲁道(汉名称枢密院),共同决定和处理国家大事。同时作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各地称为“谬沙”的封建主和各级官员,由他们向农民征税和征调劳役。谬沙向国王纳贡,战时则向国王提供军队。对外扩张掠夺的人口和财富,统治阶级都能获益,这也是蒲甘国自立国之初,便四处攻略的原因。

攻伐大理,也是因为自信于军力。蒲甘源自蕃区高原,自在大理以南立国之后,疆域便急速膨胀,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尚武之国,有十万带甲之士。得益于吐蕃、南诏遗下的煅造和军事技术,蒲甘士兵刀甲精良善使弓弩,加上大规模地运用了战象,战力碾压周边诸国。更重要的是蒲甘十分重视骑兵的作用。在长期的南征西伐中,骑兵起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与大理骑兵旗鼓相当的强悍力量。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别想在谈判桌上拿到”,既然蒲甘人要打,那霹雳军也不会退守半步。从军力上看,霹雳军只有第三师一万人(欠水军团),另有从边境溃败下来的大理白蛮兵三千人,此外加上从交趾撤回来的段实部骑兵二千人,总兵力不过一万五千人。谈判破裂之时,进入大理境内的蒲甘军人数已达到四万五千人,是霹雳军的三倍,而且还有不少谬沙正率部族兵不断赶来。

要论起质量来蒲甘军也不差,其弓弩装备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还装备了大型床弩。其甲胄装备率也颇高,达到四成以上,虽然多数为皮甲。将领的亲兵和中下级军官则装备了铁制甲胄,甚至还有不少犀牛甲。除此之外,蒲甘军还有三千骑兵和五百战象,这两样才是其杀手锏。为了防止战象受伤,蒲甘人还在为其披上了厚厚的皮甲,能抵御刀箭的攻击。

霹雳军当然更强悍。作为与蒲甘军对战的绝对主力,第三师眼下是齐装满员,重型火炮也运送到了永昌府前线,这让昝万寿底气十足。为了打赢此战,他已运输屯积了足够的弹药,也找来了大象对战马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加上段实的骑兵,霹雳军的骑兵数量超过了蒲甘,步兵数量虽然只有其三分之一,但不管是火力还是甲胄均超过对方。眼下影响胜负的最大变数,则是双方各自的王牌——战象和火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