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四百零八章 匪袭台中

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四百零八章 匪袭台中

作者:寂静的银松森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台南到台中的官道并不是直线,而是先从海边向东方的内陆进发五十里,再折向北方。行进二百余里之后,继续向前四百里则是台北,沿前往南方支路行五十里,则是台中。此路虽然号称是官道,宽度却仅能容两三人并行,加之大部分地段处于蛮荒丛林,又有不少溪流,故通行能力十分有限。

流求虽然丛林密布,但各个生番彼此之间也有交流——这种交流少数是友好的,大部分时候是血腥的相互征伐仇杀。上千年的长久交流,也形成成了不少林间小道。余柱带人上岛之后,便在友好生番部落的支持下,顶着敌对生番部落的袭击,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在原有小道的基础上开辟了这条联系三城的陆上通道。

虽然三城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是经海路,经过此条陆上通道的人员并不多,货物更少经此往来。之所以投入巨大的精力开辟出此路,一方面是方便各个屯垦点之间的联络,为以后的开发打下基础。此条以东不远处便是高大的山脉,以西则是平原地带,将来会变成稻田、甘蔗园、果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付敌对食人生番部落的袭击。流求的海军虽然强大,但上岸清剿敌人也需要通道深入内陆。

夏大根带领台南百姓经此路撤向台中之时,由于只带了随身食水,加之有友好生番部落的相助,这三百里距离只用了十日时间。对于十万人的队伍来说,这称得上是迅速。撤退之所以速度如此之快,也是因为敌对的生番部落并没有大规模袭击。他们早已被火器杀出了阴影,一见护卫的流求军旗号本已畏惧三分,听得火枪和手雷一响,更是躲之不及。

反之海匪前进便没有这么顺利了。岛上的生番十分排外,见了这支陌生的军队,所有的生番部落都一致对外,用毒箭进行了热情的“招待”。火枪技术难度高,射速与准头不如弓弩,加之海上潮湿又缺乏触发手雷的雷汞技术,海匪并没有仿制这两样火器。由于道路承载能力极差,根本通不过重型火炮。海匪随行虽然带了数十门轻型铜炮,但在狭窄地形上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大杀器。

夏大根带领十万北撤百姓,虽然将前进道路趟宽了不少,但也使得道路变得十分泥泞,要知道这可是终年潮湿的热带丛林。除了生番部落的袭击之外,夏大根也安排了侦察兵将溪流上的道路炸毁,还设置了不少陷阱,埋了地雷。沿途的溪流水潭中也丢了病死的人畜尸体,以污染水源。以上种种,使得海匪举步维艰,不仅没有追上从台南北撤的百姓,反而足足花了二十日的时间,才走到前往台北和台南的丁字路口。

丁字路口前往台中的道路宽阔了不少。道路两旁不再是葱郁的丛林,而大片平坦的耕地。这些耕地此时种满了水稻、甘蔗等作物。这其中最稀有的莫过于橡胶树,这是欧阳轩专门写信叮嘱钱老大从南洋带回来的。流求公司当下并没有人知道它的战略价值,只知道轩哥儿特别叮嘱的东西,精心养护总归是不会错的。

丁字路口离台中还有五十里,按其路况来说,理论上两天内便可到达,只是夏大根那里会让海匪如此轻松。此路的两旁有着数十个屯垦点,其中有七组屯垦点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这些屯垦点虽然不是高大的坚城,却也是有着土墙、壕沟围绕的坞堡。据探路的海匪报告,屯垦点土墙看起来筑得十分厚实,壕沟也又深又宽,兵力也有数百人,要拿下来也不容易。

海匪走出丛林的遇到的第一个屯垦点的防御更是夸张,其方圆虽然不过半里,但居然有三道壕沟环绕。这些壕沟深二米宽度三米,沟底还布满了尖木桩。土墙显然也经过了强化加固,足足有四米多厚三米多高。不仅如此,其墙上还放置了不少火炮。远远望去,屯垦点中人头攒动,估计守卫人员至少上千人。

这个屯垦点虽然防御坚固,但也只是难啃了点。麻烦在于,还有两个屯垦点分居其后左右两侧,呈“品字”形排列,其火炮能相互支持。当然,强攻下这三个互为犄角之势的屯垦点也并非不可能,毕竟从陆路前来台中的海匪足足有一万人,只是肯定会付出极大的人员伤亡代价。除了客场作战等不利因素之外,也是因为丛林路况的原因,海匪只带来了轻型火炮,弹药也不充裕。

夏大根带着六百正规军和五百民兵守在第一个屯垦点,并配备了六门重炮和十二门中型火炮。拱卫其左右的屯垦点则有分别驻有二百正规军和八百基干民兵,分别配备有四门中型火炮和十门小型火炮。他的想法是在尽可能削弱海匪的有生力量之后,有序退往下一组屯垦点——后面还有同样的六个同样屯垦点。海匪只能拿下这些屯垦点,才能打通前往台中城的道路,与其海上船队汇合。

从水路攻打台中城的海匪有三千余人,大小战船四百余艘,其中有斗船、火战船,也有装备了拍杆、撞角、投石机、弩炮的大型战船,甚至还有十余艘配了火炮的战船。海商和海匪这些海上讨生活的人见多识广,其思维灵活极善学习,加之背后势力的雄厚财力支持,迅速仿造出火炮战船并非难事。单从规模来看,这伙海匪已经有了和沿海制置司叫板的实力。

反观留守的流求海军只有十一艘战舰,其中包括一艘装备四十门火炮的大型战舰、三艘装备二十门火炮的中型战舰和七艘装备十门火炮的小型战舰,另有数十艘桨帆侦察小艇。双方实力如此悬殊,流求海军的战舰实力再强,也不敢与之正面交战,故在敌人到来之前便离开了港口。夏大根给他们的命令是机动到外围,利用火力优势,伺机攻击敌人落单的战船和海上补给线。

虽然海匪战船的总载火炮数量,甚至超过流求海军战舰。但甫一交锋,这些狂妄自大之辈便吃了大亏,被流求海军击沉了三艘火炮战船和十四艘其它战船,而流求战舰无一损失。实际上双方的操船和航海技术相当,虽然在铸炮技术和火药质量方面流求海军领先,但并没有碾压性优势。

真正吊打海匪的,是流求海军对火炮性能和战船机动性的深刻理解。对于火炮战船这种划时代的武器,需要有与其配套的战术思想,需要军官娴熟高超的指挥艺术,需要士兵掌握弹道学知识和火炮性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这方面,源自川西水军的流求海军显然经验远超过海匪。实际上,受制于巴蜀狭窄的水道,火炮战船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在辽阔的海洋之上,流求的火炮战舰才真正做了“海阔凭鱼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