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二百六十五章 铜矿资源

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二百六十五章 铜矿资源

作者:寂静的银松森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霹雳军的高层看了流求公司的半年报告,在惊喜之余也有些许遗憾。惊喜的是余柱等人如此之短时间内便打开了局面,不仅牢牢控控住了大小流求,经济建设和海军也在飞速发展。遗憾的地方在于不能互通有无。霹雳军总部所在的川西教科文卫实力强,专业技术人员也较多,而流求不仅有着可观的铜矿,也可以凭借海上贸易买到急需的战略资源,但却因路途遥远和沿途林立的关卡,不能进行大规模人员和物资交流。

铜是军事工业极为重要的原材料,霹雳军治下只有几个小的贫矿洞,不仅矿石含铜量低,产量也极为感人。从蕃区和播州等地贸易获的铜料也少,价格也贵的吓人。只有解决缺铜这个瓶颈,霹雳军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这也是欧阳轩对播州和苗疆地区颇为上心的原因。苗疆不产铜,其临近的大理国东川和会泽地区的铜矿却极度丰富,足够霹雳军使用几十年。

实际上崇庆府前往东川地区最方便快捷的道路是途经叙州庆符寨石门关,不仅道路平整而且部分路段可走水路,成本可节省不少。但此条线路却是蒙军从大理攻巴蜀的主要通道,宋蒙两军都在此屯有重兵。要将铜通过此条线路运往川西根本不可能,要知道铜可是用于铸钱币的贵金属,即便蒙军大发慈悲不抢劫,也会让宋军中的兵痞眼红。更何况,此路沿线还有易娘、易溪、乌蒙等乌蛮和夷人部族,这些部族虽然比嘉定和雅州以南的夷人部族文明开化,但也显然不会轻易放走路过的商队。

通过罗氏鬼国前往东川会泽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方向蒙军数量不多,而且大都为大理国的乌蛮兵。罗氏鬼国内的各部族与邻近的大理乌蛮部族素有争斗,从这里兵出大理会获得邻近部族的大力支持。只不过,贸然派兵进入罗氏鬼国境内,必然引起苗疆各部族的不安甚至敌意。他们虽然与播州与霹雳军签订了三方协议誓言共同抗蒙,也欢迎商队、教师等进入苗疆,甚至都派了人到崇庆府学习,但并没有同意霹雳军和播州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地界。

前段时间罗汝抢劫商队,让霹雳军和播州军队进入罗氏鬼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就在前日朱挑子来信说,在罗叟罗闽父子的帮助下,霹雳军和播州军的特种部队夜袭罗氏山寨的行动非常顺利。罗叟做了多年的管家,对山寨防御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甚至未惊动山寨的看门狗。突袭部队仅用一柱香时间便结束了战斗,不仅打死了负隅顽抗的罗汝及巫师等亲信,还抓获了与之勾连的蒙军使者。按照杨文的命令,罗汝的家属送往播州城安置,俘虏则全部送到海龙屯附近的煤矿服劳役。

罗汝喜欢女色和玩乐,平时不是在饮酒便是在打猎的路上。侗人部族的日常事务本就是罗叟在负责,加之他平日待人亲近威望甚高,又展示抓获的蒙军使者及罗汝下令抢劫商队的人证物证,故部族各寨头人对霹雳军和播州军的行动并无反感,对其接任部族首领也纷纷支持。罗叟又宣布将罗汝多年收刮的钱财拿出一些分给各寨,又宣布将剩下财物用于筑路修桥及办学等公益事业,更是获得了民众的好感,故侗人部族内部并未因首领换人发生动荡。

罗叟并不担心威胁来自内部,而是担心邻近的乌蛮乌撒部及其背后的蒙古人,在此事之后不肯善罢甘休。侗人部族虽然在罗氏鬼国是个大部族,但不管在人数上还是经济上都比不得乌撒部,而且乌撒部有数百常备兵,其武器也更先进,至于蒙军更是侗人部族无法抵挡的。故局势一稳定,他便挑选三百剽悍青壮参加常备军训练,请特种部队士兵到各个寨子训练民兵。应他之请,杨文也派人五百人驻守与乌撒部接壤的寨子与险要之处。如果蒙军大规模入侵,将会派更多军队前来支援。

眼看离铜矿资源又近了一步,这让欧阳轩十分高兴。只不过还没有高兴多久,参谋夏小根呈送案头的几封情报又让他眉头皱了起来。前段时间得知眉州军、雅州和蒙军之间暗通款曲之后,欧阳轩下令将侦察资源重点放在这个方向。这个命令让霹雳军的情报侦察系统高速运转起来,情报源源不断从嘉定、眉州、雅州、重庆府、泸州及甚至蒙军控制的成都、彭州、汉州等地纷纷传来。

据情报,曹知州近段时间心情极度不爽。他眼见俞兴升任制置使成为四川职位最高的官员,刘整也升为潼川路安抚使兼泸州知州,就连他一向瞧不起张珏也由副将成了合州知州。原本他以为俞兴升职之后,凭资历自己将接任四川制置副使兼嘉定知府一职,却不料朝廷任命了昝万寿这个毛头小子接任嘉定知府,使自己买官花的钱白白打了水漂。气得差点吐血的他不仅动辄打骂身边人,还随时发泄对临安朝廷极度不满,痛骂皇帝和朝中高官昏庸无能,不仅丢城失地还无识人之明,以致他这颗明颗蒙尘。

惦记着嘉定知府这个位置不仅是曹知州,还包括眉州守将刘统制。这刘统制本也是赤贫出身,但因耳朵奇大被算命先生忽悠为刘备后人,便处处吹嘘自己有大汉皇室血统。大汉此时已亡了近千年,那里还有人把他所谓的汉室后裔放在眼里,反到在背后称他为刘大耳。俞兴原本想让其子俞大忠接任嘉定知府,但俞大忠烂泥扶不上墙,除了在贪财好色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外,不管是打仗还是政务都是一塌胡涂,加之朝中大佬虽然贪财却也不傻。俞兴已成为四川最高长官,如果地位极其重要的嘉定府再由其子把控,整个巴蜀都有可能变成其私产。

刘大耳跟随俞兴多年,为人又极擅迎奉,又时不时奉送钱财于俞兴,故被其视为心腹。俞兴在临安大撒币跑官之时,刘大耳也倾尽家财交于俞兴,委托其买下嘉定知府的位置。只不过这些钱财倒被俞兴吞没了一大半。同样出于防止俞兴权力过大的考虑,更因为钱没有到位,临安朝廷并没有同意刘大耳接任嘉定知府。这彻底惹恼了刘大耳,那些买官的钱财可是他全部家财,也有他在战场上拿命换来的奖赏,还有他克扣士卒的军饷,更多是他殚精竭虑搜刮的民脂民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