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学习生活(二)

“我还是觉得学农技好,肚皮吃饱了最舒服”,吉吉摸着吃得微微发胀的肚子,用含混不清的口齿说。他的汉话并不利索,又有些口吃,故不管在朋友中还是学校里,大部分时候都很沉默。这次抢着发言实属显得意外,其余人见他如此便不再言语,静静听他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吉吉讲得结结巴巴又断断续续,不过众人还是听明白了他的大概意思:霹雳军的农业技术很牛,我学了回去要让整个部族都吃饱饭。

罗氏鬼国很穷,而吉吉所在的部族则是罗氏最穷的。这里与大理国接壤,却没有被蒙古人占领。一方面是吉吉的族人虽少,但矮短精悍,又擅使一种见血封喉的毒药,让大理国和蒙古人心生忌惮。另一方面这里尽是山高林密,为数不多的山坡田里也布满了石头,耕种十分不易。蒙古人根本无意占领这里,甚至对抢劫这里毫无兴趣。只不过这里地处苗疆各部族交往的重要通道,蒙古人频繁在这里侦察,甚至穿过这里开展军事行动,部族却也免不了兵灾之祸。各个寨子频繁被蒙古人滋扰,青壮被掠走为奴,妇女被奸淫,甚至不少人被无辜杀害。

“落后就要挨打”,吉吉部族为了报与蒙军的血海深仇,也是为了找到抗蒙的后盾,是第一个赞成签订与播州霹雳军三方协议的部族。话说吉吉其父虽然贵为部族首领,但他家也穷得实在不像话,一家大小也只是能勉强裹腹,连食盐也吃不起。部族首领境况如此,其他普通部族百姓的生活困顿情况可想而知,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是常有之事,一年倒有半年吃糠咽菜。吃饭是整个部族的头顿大事,因为缺粮导致部族之人个子矮力气小,导致受人欺负。有了足够的粮食便会有更多的人口,进而有更多的壮劳力和战士,便会有更多的土地。因为饿怕了,吉吉所在部族才对农技感兴趣。

整个苗疆除了播州等少数地方外,农业生产都是刀耕火种,这样的粮食产量自然极低,遇到天灾年份,收成甚至连种子都不够。针对苗疆、夷蕃高寒区、川西平原区地理气侯截然不同,农技学校分别开设了三个农技班,其中吉吉所在的苗疆班设在了无根山区,夷蕃班设在了鸡冠山最高处的万担坪,川西平原班则设在了永渠乡。这三个班都分别有数百亩土地,由学员们进行耕种,将课堂上的理论用于实践。不过这种教学更受苗疆和夷蕃地区学员们的欢迎,毕竟种田不需要烧脑,只要按着方法照着做便是了。

学校针对苗疆的情况,提出了“利工具、精选种、细管理”的苗疆山地种植农业方针。所谓利工具便是选用踏犁、鹤嘴锹、短镰刀等合适的农具。吉吉等部族在山坡零星田块的耕种,一直是火烧之后的土地上直接撒播,或者用尖木棒杵个洞,再将种子埋进去。这一方面是由于铁制农具昂贵,另一方面是苗疆根本就没有如此方便先进的农具。三方协议签订之后,各部族可以用物资换购,甚至可以赊购。

精选种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根据气侯、降雨量、光照、土壤厚度与肥力,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栽种。苗疆虽然降雨不少气侯也温和,但大部分山坡地土层薄保水差,更适合种植大豆、高粱等耐旱品种。第二个方面则是指种子在播种前需要精选饱满大颗的,并用草木灰水或石灰水进行杀菌消毒。每年收成后先选择最好果实留种,不断选育培育高产的品种。

细管理除了勤于日常肥水管理,常除草、驱鸟兽外,最重要的实行复合种植,充分利用光热和生物资源。苗疆大部分是山地,但也有不少富饶的山间小盆地。如果采用霹雳军当下的种植法,或者利用温室育秧法,这些肥沃农田也可以如川西一样做到稻麦两熟,而不是当下只收获水稻一季。对于湖塘河沼等水源丰富的地带,则可以实现桑(麻)-鱼-鸭-藕等立体农业种植模式。

吉吉听课认真,干活也极为勤奋,得到了教员们的一致夸奖。在上农技课之外,他还常利用空闲时间跑到附近铁匠铺改造农具,使之更适合自己部族多砾石的山坡耕地使用。霹雳军农具厂也根据他的建议,重新设计了适合苗疆的农具,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也会减少铁制农具的磨损。霹雳军运送农具到播州虽然走水路运输成本并不太高,但播州再到各部族地区,运输成本便占了整个成本的一大半。虽然霹雳军已在播州开矿设厂,但要到投产仍需要一段时日。减少磨损相当于增加生产。

吉吉说完,黄伯春一边嚼着香脆的麦饼,一边慢条斯理地讲了自己的学习生活。黄氏是最早追随杨氏来到播州的家族,祖上素有战功颇为杨氏看重。只是在杨文之父杨价主政之时,家道便已经中落,族中既无人做官财力也不雄厚,只是陡有名望而已。黄伯春素有大志,一直心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此次播州派人到霹雳军学习,军事、教师、医生最为热门。黄氏已经式微,自然竞争不过那些身居播州军政要职的家族。杨文念及旧情,为黄氏派了几个名额,便有了黄伯春此次的学习之旅。

刚开始之时,黄伯春其实还有些遗憾,他其实更想学习军事。毕竟火器成就了霹雳军战无不胜的威名,在这乱世要建功立业当然是获取军功,这也是恢复黄氏家族荣光最便捷的途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崇高却难以建功立业。他不想埋首于四书五经中渡过一生,更不想如播州城中那些老学究一样,以满口之乎者也来显示学问。只不过这段时间下来,他发现到霹雳军的师范学校,虽然名义上是培训教师,实质上更像是培养后备官员。

黄伯春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霹雳军的初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四书五经的内容极少,对当朝儒家的学说也鲜有提及。要知道,当今皇上可以极为推崇理学之人,各级官府也把理学当作官学的根本。霹雳军所教授的内容甚至与理学相冲突,如理学所提倡君君臣臣,霹雳军教授的却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