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加密疑案 > 第五章 无中生有

加密疑案 第五章 无中生有

作者:狐狸猫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5: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再过一周就是傅承制药创建三百周年的纪念日,傅熙喆对此非常重视,集团策划了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傅熙喆为此还特意在傅承大厦的二层创建了一个小型的傅承博物馆,里面展览各种承载着傅承制药历史的物件。

今天是傅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一天,邀请来参观的都是媒体。

当天晚上,尚城本地新闻便播放了官媒的新闻报道。吉时和易文翰分别在家中的电视屏幕上和车上的平板屏幕上,跟随着记者镜头隔空参观。

傅承制药的前身傅承堂创建于康熙年间,公元1721年,最初只是街巷中的一家小药铺,店里只有一个掌柜、一个郎中和一个学徒,门面小得可怜。当时没有照片,只留下了一张店面草图。此外还有当时的药方展出。

直到民国年间,傅承堂才有了跨越性的发展,随着西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及,傅承堂也开始向西药进发,这要得益于傅琛的爷爷战略性的眼光,当然,也有时局和运气的加成。

这段时期留下了不少照片,还有生产车间里的各种制药工具展出。

紧接着,随着记者的讲解,镜头来到了建国后的傅承制药的展区前。这时的傅承堂已经改名为傅承制药。

再往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傅承制药的掌舵人,也是傅熙喆的父亲傅沧源出镜。

有关于傅沧源,傅熙喆给他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展区。不仅仅是因为傅沧源对傅承制药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集团更上一层楼,还因为是儿子嘛,对于父亲自然是最了解,更得歌功颂德一番。

展区里有一面墙都是傅沧源的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那个年代的彩色照片都是黑白照后期加工上色的,很有质感和年代感,有点像油画滤镜。

镜头从这些或者是傅沧源亲自下车间,或者是傅沧源活动剪彩等等的照片上略过,然后主持人站在照片墙前念着歌功颂德的稿件。主持人的身后背景就是固定的那么几张照片。

其中最大的一张是1973年元旦举办的员工表彰大会,傅沧源亲自给员工颁奖后的留念,照片中傅沧源站中间的C位,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身上披挂着先进员工条幅的男人,两人各自捧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奖金的金额,分别是“伍佰元”和“贰佰元”。

两个优秀员工一个年长,看起来四十多岁,一个年轻,看起来不过是二十岁,玩味的是,二十多岁的小伙捧着的是五百块的奖金,笑逐颜开,四十多岁的男人捧着的是两百块的奖金,绷着一张脸,很不忿的样子。

这张照片看似简单,却有自己的潜台词,那就是这个年轻的优秀员工,二十岁的毛头小子肯定是走后门了,所以引得真正名副其实的年长者愤愤不平。

当然,也有可能是年轻人立了什么大功,但如果是这样,旁边的年长者应该心悦诚服才对。

吉时望着电视屏幕中的那个捧着二百块奖金的年轻面孔,哑然失笑,问一旁的母亲孙巧岚,“妈,1973年,五百块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多少钱啊?”

“那可是了不得,都能买一套房子啦,”孙巧岚跟吉时一起看电视,自然明白吉时这个问题从何而来,感叹说,“这个傅承制药还真是有钱,那个年代奖励一个优秀员工奖金就这么高,你看这年轻人,才这么年轻就能得这么高的奖金,这得是国外归来的高精尖人才吧?”

吉时噗嗤一声乐出来,“是啊,这位高精尖现在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记忆力超强,爱好小区里遛鸟找人聊天,萍水相逢,不愿自报家门呢。”

“你怎么知道?”孙巧岚惊奇地问。

吉时笑而不语。

镜头继续移动,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展区前,照片中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就是那个1973年元旦获得二百块奖金的男人,他此时已经是头发半白的老者,看职位,他已经是傅承制药旗下一个厂子的董事长。

1973年拿二百奖金的优秀员工已经升职成了集团下一个厂子的一把手,那么拿五百奖金的得升到什么职位啊?

而再想要从八十年代的照片中找到那个当年奖金高于董事长的年轻人,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不仅八十年代找不到他的身影,整个傅承博物馆他唯一一次出现就是那一次的高光时刻。

高朗坐在易文翰身边的副驾驶,跟易文翰一起观看新闻直播,一直到傅承制药的相关内容结束,他问:“易队,1973年的五百块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啊?”

“你以为我是有多老?”易文翰不满地反问,意思是这个问题他上哪知道去。

“我就是想知道,咱们做这个假,是不是有点太假了,周绮潼会不会看穿了,毕竟,周绮潼可是经过70年代的人。一个制药厂,优秀员工奖金五百,是不是太夸张了啊?”

易文翰挑眉,“要的不就是夸张的效果吗?”

“可是,就算要制造傅沧源嘉奖,而且是特别嘉奖这个李立峰的假象,也没必要用这种方式吧?周绮潼会想,就算李立峰是傅沧源的人,替他办了很重要的事情,傅沧源大可以私下给他钱然后打发他呀。”高朗还是觉得他们这个计划不太妥当,“大张旗鼓地给奖金,不合适吧?”

易文翰瞄了高朗一眼,“此举两个目的,第一,告诉周绮潼,李立峰是傅承制药的员工;第二,告诉周绮潼,傅沧源亲自给了李立峰夸张的奖金。至于说私下给钱,你也说了,当年五百块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一个刚刚年满二十岁的年轻工人,家里面莫名其妙多出五百块钱,你觉得会怎么样?”

高朗吐了吐舌头,“也对喔,那肯定会引起怀疑的。”

易文翰继续解释:“一个住在筒子楼里的年轻工人,莫名其妙多了五百块,而就在这之前,筒子楼里刚刚死了一个疯子老头,难保不会让警方回过味来,怀疑老头的死跟这个李立峰的横财有关。”

“那,那李立峰完全可以先把五百块藏起来,等到风声过去再拿出来花嘛。”高朗还是不能完全接受易文翰的观点,以及易文翰和吉时的这个引蛇出洞的计划。

“李立峰跟其他几个傅家别馆下人不同,那些人已经有了根基,有光明正大的账户和名目去接收傅家的分红,可是李立峰不同,他跟傅家的合作是短暂的,一次性的,横财不管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说不出出处的可疑钱财,与其如此,不如给这笔钱找个冠冕堂皇的由头。更有可能当时李立峰家里就有事儿急用钱,所以才更有可能被傅沧源收买,给他通风报信,甚至帮他毁尸灭迹。”

高朗被易文翰说服,重重点头,“没错,周绮潼当年跟着周信去筒子楼,周信找李立峰打听乔川,周绮潼一定会李立峰有印象,而且当时他们父女俩离开时,周信捡从楼上丢下来的求救纸团的时候,李立峰也在筒子楼门口嗑瓜子,周绮潼如果当时回头就能看到李立峰在看他们,看到了周信捡纸团的动作。”

“没错,结合李立峰是傅沧源的员工,又在乔川和周信死后一个多月后拿了傅沧源五百块的巨额奖金,她一定会联想到李立峰给傅沧源通风报信了。傅沧源把自己的人安插在筒子楼,很可能是早就知道乔川被囚禁于此,李立峰是他的眼线,用来监视那些同伙的一个活监控。”

高朗顺着易文翰的思路继续推理,“周绮潼站在傅沧源的角度设想,傅沧源已经受制于那么多人,肯定不希望再多出一个周家来制约自己,所以傅沧源绝对有杀害周信的动机。那些人既然囚禁乔川,不嫌麻烦地轮流照看乔川这么久,说不定是根本不敢杀人的,所以突然之间乔川和周信前后脚死了,很可能是傅沧源下令,让李立峰做的。”

“有点迂回复杂,但愿周绮潼能够自己分析得出这样的推论吧。”易文翰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却有十足的把握,只要周绮潼看到了今天的新闻,那么她一定会注意到新闻里的照片,一定会得出这样的推论,因为这个复仇使者满心仇恨,她现在的生命主题就是寻找到一切跟周信的死有关联的人,杀之而后快。

高朗抬头去看李立峰家的窗子,那扇窗正亮着,而且亮光有变化,一看就是电视机开着,播放节目,“哎呀糟了,万一李立峰和他的家人也在看新闻,看到明明是在水泥厂工作的李立峰变成了傅承制药的优秀员工,会不会穿帮啊?”

易文翰翻了个白眼,“你在电视上看到二十年前有个幼儿园里的小男孩跑了第一名,登台领奖一盒的糖果,而这个小男孩跟你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你会报警还是在网上澄清,那不是你,你没拿过一盒糖果吗?”

高朗吞了口口水,然后一拍额头,“对喔,那么久的事情了,除非是吃饱了撑的。1973年的五百块真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盒高级糖果啦。”

说话间,李立峰家的单元门口突然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影,易文翰赶忙举起望远镜去看。

“不会吧?则新闻刚播完,周绮潼不会这么快来寻仇吧?”高朗紧张地问,他可是没做好这会儿就抓到周绮潼的准备,情急之下去摸腰间的配枪。

易文翰放下望远镜,“是个小姑娘。我想也不会,除非周绮潼就藏在这附近。”

“那周绮潼会不会看出来这是在引她出来,因为怀疑而去调查李立峰的履历,看看他几十年前是不是在傅承制药任职啊?”高朗还是担心计划有漏洞。

“一个通缉犯,你认为她能怎么调查四十多年前一个陌生人的工作履历?”易文翰无力地反问。

高朗耸肩,“也对。那咱们要在李立峰家这儿守多久啊?人家老人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了咱们的诱饵,咱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啊?”

“不是咱们在这守多久,”易文翰似笑非笑地转头注视高朗,“而是你要在这里守多久,待会儿小郑会过来接替我。从明天开始,你们必须确保老人外出和回家都百分百安全。”

“不是吧?这么重要的任务,易队你不亲自出马?抓获周绮潼这么重要的事儿,你会交给我跟小郑?”高朗万分不解。

易文翰又抬头去看李立峰的那扇窗,小声嘀咕,“萍水相逢,何必自报家门。以周绮潼的行事作风,她的仇恨目标很有可能不是李立峰,李立峰不过是被傅沧源收买的一个眼线,用来监视那些人和乔川的眼线,一个工具,用来确保乔川和周信无法威胁到傅家的工具而已,杀害乔川和周信的罪魁祸首还是那些人,和远程操控那些人的傅沧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