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室入宫学受科学教育,公主选驸马新办法!

江西发生叛乱的事,对京师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除了兵部忙一些外,皇帝嘉靖和大臣们依旧按部就班地像以前一样过着。

而且,对于傅汉臣这些吏部中下层官员而言,这件事更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搬进公派宅院居住的美好心情。

历经快一年的建设,吏部奉旨为本部官员建造的宅院总算竣工。

许多吏部中下层的官员提前搬了进去。

只是吏部堂官和一些家境富足的吏部官员没有搬,美其名曰是让给更需要的人,其实主要是不愿意去这没有轿厅和大花园的公派小院居住。

因为他们这些人,很多光是僮仆都是上百,住在小院的确不合适。

无论如何,对于傅汉臣这种穷官而言,他的确感叹皇恩浩荡,当天就买了些京师名贵酒楼的好菜和好酒,又让自己家人备了些家常菜,在自己家宴请了几个同科同乡的好友。

在户部任观政进士的傅汉臣同乡好友李学诗,在来到傅汉臣家后,就对傅汉臣羡慕不已,也不禁一边看着满目广厦屋檐一边感慨说:

“陛下真是千古未见之仁君,恩待小臣之厚,遍览史册也少见。”

“没错!”

“陛下虽严厉果杀,但不寡恩,忠孝之臣,自然只会乐逢此君,而为之披肝沥胆,安民富国。”

傅汉臣笑着附和起来,且进而又皱眉说:

“只是势豪之家中,不忠于国者,倒是不肯让陛下真成千古仁圣之君,非得为军户改革的事生乱,而是打定了主意要让军户获得不如奴仆!”

“但说实话,如果军户不能活得像个人,使其愿为国家而战,今日之盛也难以维持!”

“陛下能给我们这些小官建造公房居住,能不停开恩科以纳士,能蠲免诸多杂税,原因皆在于海贸之利归于国,同时还能在外开拓外利,而这一切又皆基于朝廷兵强马壮!”

傅汉臣说到这里,就给李学诗倒了杯酒,继续说道:

“而要让朝廷兵马越来越强,乃至能一直强下去,就得重振军制,改革军户!”

因为傅汉臣看见朝廷对外拓取,使得岁入大增,让他个人的生活也发生极大改善,而不用担心要为了物质财富上的增长,牺牲精神上的道德追求,所以,他也就成了朝廷军户改革的拥护者。

李学诗跟着颔首。

他是希望朝廷能继续岁入大增的,天子能继续借此大降恩德的。

因为他们这些户部的小官还没享受到吏部小官的待遇呢!

所以,李学诗也支持继续改革,支持改革军户,让朝廷军事实力更强,进而对外拓取更多财富。

但也因此,李学诗一想到江西的叛乱,也就有些忿恨地说:“那些造反的势豪之家,真是既愚蠢又坏到了骨子里,在如今昌明隆盛之时造反,只有被扬为齑粉的下场!”

“跳梁小丑,倒是利于朝廷借此灭一批势豪之家,而安更多流民。”

傅汉臣跟着说道。

李学诗听后笑了笑:“正是此理!”

对于李学诗而言,他现在只希望天子改革的步伐不要因为这起战乱受影响,继续恩惠中下层官员和士绅。

由于嘉靖在改革的同时,也用改革增加的钱,不停施恩拉拢许多群体,而不是把钱只存放在国库和内帑的缘故,使得如今朝廷里中下层官员对军户改革抵触心理不大,甚至不少还颇为支持。

比如现在的傅汉臣和李学诗。

而中下层官员作为官僚体系的基石,是大明这个国家机器运转的毛细血管,他们对军户改革抵触不大,也就意味着官僚体系在执行层面不会违背他的意志。

至于上层官员,他们只要不傻,不利欲熏心到失去理智,就会明白如今是不是该跟天子唱对台戏的时候。

所以,朱厚熜也不担心上层官员会在决策层面跟他对抗。

朱厚熜也的确没有因为叛乱的事,减缓自己在改革上的节奏。

宫学已经如期开办,具体位置在选择在了十王府附近。

一些学业不错的宗室子弟也被各王府亲王与地方抚按一起考选后,选入了宫学,作为第一批进入宫学的宗室子弟。

朱厚熜为了让这些宗室子弟有广博的见闻学识,能在科学研究上产生更大的兴趣,还下旨特地在宫学内部配置了一个百科展览馆,且让他在兴明书院培养的一些擅长各个学科的孤儿担任讲解员和操作员。

“这是三棱镜,他可以变出彩虹来!”

兴明书院的少年王植此时就站在一处操作台旁,拿着三棱镜,对着来观看展览的宗室子弟说了起来。

“真的吗?”

来自河南唐王府的朱器封因而不由得问了一句。

王植颔首,因见这日正是冬阳暖照之时,就带着朱器封等宗室子弟去了屋外雪地上,拿着三棱镜,对着雪地给他们展示了一下。

很快,朱器封等宗室子弟就因为三棱镜变出七色光而大惊失色。

而在王植又变换了一下三棱镜位置,把七色光汇聚成单色时,围过来的宗室子弟就更加惊愕不已。

朱器封颇有悟性地问道:“难道光是七种颜色组成的?”

王植这里便讲解起来。

“这是水密舱!”

“这上面写的内容是微积分知识。”

“这是显微镜,你们可以通过这个看见许多看不见的游动之物。”

“这是测空气的仪器,可以通过这个仪器知道,在烧火的时候,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

“这是铜锌电池,锌是熔铅时在炉壁上取出的白色金属,他们泡在盐水里,能产生电。”

与此同时。

也有别的讲解员讲解着其他科学知识。

来宫学的宗室子弟们对此是大开眼界,不少感兴趣的更是问个不停。

崇仁王之子朱载增也因为江西发生叛乱,在写信询问自己父亲崇仁王朱厚炫时说:

“儿不来宫学不知道,一来宫学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在家里先生那里学不到的知识!”

“且不说别的,就说原来这世界上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微生物,许多还会致病,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

“父王想必不知道什么是显微镜?就是用玻璃做的!可以看见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的仪器,兴明书院的人把他叫做仪器。”

“还有,父王,你可不要跟着造反,因为朝廷不可能被推翻的,我也是来了宫学,看了天下矿产分布图才知道,原来吕宋有大量铜矿,有个叫黄金洲的地方还有大量黄金,还有个在南边的大洲,有很多的铁矿!”

“耕地就更不用说了,外面还有那么多平原,要是都种上粮食,不知道要养活多少人,所以,只要陛下不糊涂不苟安,根本就不可能会让叛乱的人成功!”

其实,不只是来宫学的宗室子弟大开眼界,负责管理宫学的大儒罗钦顺也大开眼界。

这使得罗钦顺也在接下来不得不重新思考起自己对于理与气的认知来。

不再恪守程朱理学,而开始否定程朱理学一些理论,重新建立自己新学识的当世大儒,除了王阳明,就是罗钦顺。

不过,罗钦顺走的是跟王阳明不同的路子,他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认为:“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

而罗钦顺主张的则是“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

罗钦顺这种思想算是唯物主义思想,开始认为理不是精神本体,而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本来他是打算借着管理宫学的机会,向宗室贵胄宣扬自己与王阳明不同的学问的。

但现在,宫学百科展览馆展览出的各种新奇之事,让他自己倒先被影响了。

无论如何,朱厚熜不只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改变着大明,也在文化教育上改变着大明。

而他这么改变着大明,还能安全无事,与他一直在用经济利益保证十步之内的安全不无关系。

因为他没有按照传统明君会用节省宫廷开支的方式来改革财政状况,而是用对外拓取的方式改革财政状况。

所以,他的内廷从上到下,几乎没有怨言。

两宫太后也很和谐。

朱厚熜和他的妃嫔也相处的很融洽。

即便是皇亲国戚也因为常得赏赐而对朱厚熜很有好感。

“答应姑姑,这颗糖吃了就不能要了好不好?”

朱厚熜这一天下朝去坤宁宫时,就看见永淳公主又来看皇长子和皇长女了。

即将要出嫁的永淳公主因为朱厚熜即位后对她对后宫诸人一直都不苛刻的缘故,也就一直对宫里诸人都很有感情,尤其是朱厚熜的这几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永淳公主带着他们玩。

而永淳公主在跟皇长子皇长女说完话后就因看见朱厚熜来了,就也高兴地跑了来,行了礼:“问皇兄安?”

“朕安!”

朱厚熜笑着回了一句,然后就牵住了两跑来的孩子。

永淳公主也嘻嘻一笑,然后也看着皇长子和皇长女,对朱厚熜说:“姐姐要生产了,皇兄知道吗?”

朱厚熜点了点头:“知道!”

接着,朱厚熜就不禁笑了笑,而看着漫天飞雪说:“一转眼,姐姐也要有孩子了,你也要出嫁了,时间过的可真快!”

永淳公主听到说自己也要出嫁,不由得红了脸,接着,又拧了一下眉头。

朱厚熜知道永淳公主为何拧眉头,原因无非是因为他这个嘉靖皇帝改革,让驸马仪宾负责复核清丈,遭到地方势豪之家抵制,所以没多少俊才应选驸马,基本上来报名的都是些形容猥琐的歪瓜裂枣,也就导致为永淳公主选驸马这事耽搁到现在嘉靖六年冬月还没完成。

但朱厚熜已经有解决办法,那就是直接从王府收养大的遗孤少年中选,这样的驸马还能更忠诚,在复核清丈更认真不说,还会因为没有本宗本族关系,更方便为他做事。

只是,朱厚熜还没告诉给外朝大臣知道,只是让黄锦先在兴明书院选不错的少年,然后派去礼部报名,走一下选驸马的程序。

到那时,朱厚熜会让天下人知道,皇帝只要有钱,一切都不是问题,为自家适婚少女选夫,也可以自养少年郎备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