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时代变了,希望嘉靖改革的官员越来越多!

开口反对杨一清的乃是张璁。

张璁正色看着杨一清:“元辅此言,听上去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在避重就轻,不想对内革新除弊,而以对外巧取豪夺之利,姑息国内之弊!此举无疑是在舍本逐末,非为臣者致君尧舜之道!”

杨一清听后冷下脸来。

他和张璁的矛盾就在于此。

作为军籍出身的士大夫,又是在边镇靠军功崛起的文臣。

杨一清更希望依靠军事力量对外扩张为主,用牺牲外邦利益的方式实现国内的中兴,而不是在国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得罪利益集团不说,还容易适得其反。

但手工业家庭出身的张璁,更希望依靠强大的皇权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鏊见两人僵在原地,就忙开口劝道:“现在是议宗室的事,还是不要扯远了吧。”

“正是。”

王琼回了一句。

席书则看了一眼吴一鹏说:“本来没扯远,是大宗伯先扯到了别处才扯远了。”

吴一鹏再次怒目看向席书:“你!”

“不要这样。”

“同僚之间,要有雅量。”

“还是说说宗室的事,大宗伯说的拿钱鼓励外番这事,如今议了后,的确行不通,容易拒君子而招小人,还白费国帑。”

“节用归节用,君父也的确是不能委屈的,而不能委屈君父,这宗室问题还是得解决,不然天家如何安宁?”

“天家不安,天下各家也难安!”

王鏊说到这里就看向吴一鹏:“大宗伯,你现在觉得呢?”

“震泽公自然没有说错。”

“我没有想要委屈君父,委屈天家,要把管宗室玉牒之职归还宗人府自然可以。”

“另外,其他关于宗室的改制,我们礼部肯定也会全面配合。”

吴一鹏说道。

说到这里。

吴一鹏就看了一眼席书:“就怕户部因为要改革宗室而不舍得多拨钱粮。”

席书道:“这不会!户部虽然不敢靡费国帑,但不会视公帑为私财!”

“只是希望礼部以后不要又夸大其词,说什么不惠外邦就要四海不宁,两宋倒是惠外邦甚力,也没见其周边有多安宁!”

席书跟着阴阳怪气道。

吴一鹏听后再次怒火填胸,但因王鏊向他摇头挤眼睛,只得压着怒火,冷笑说:

“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你们又有什么损失呢?”

“我就不明白,你们为何一直揪着不放!”

吴一鹏接着又控诉了一句。

“没谁揪着不放,只是革新改制,既是圣意所倡,也是民心所向,希望公等不要为私心而做糊涂事而已。”

席书笑着回道。

杨一清也不由得颔首,在席书这么说后。

因为他没有说错,自从又一大笔外财充实国库后,官僚们对守旧还是革新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

许多因为深居内陆,不少更是生命的前半生一直在家乡寒窗苦读,后半生则在京师城里熬资历,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主流学术交流又是儒学,自然对海外情况知之甚少的官僚们,也渐渐发现,海外东洋原来会有这么多钱粮可充实国帑。

特别是年轻上进的官僚,开始心思活泛起来,在观念上开始发生改变。

再加上。

吏部改革的例子在前,其他中央官衙中,不少家境不怎么好的中下层官僚,认识到天子是真愿意施仁降恩于他们,也就开始希望自己的部衙也能像吏部一样改革,吏改官,杜绝制度性腐败,把腐败产生的灰色收入用于改善中下层官员的生活,使吏治更加清明。

吴一鹏在回到礼部后,礼部许多官员都兴奋地朝他看了过来,眼巴巴地看着他,明显是都想知道,朝廷是不是接下来也要像改革吏部一样改革礼部。

当然,也有礼部的人一脸担忧。

一脸担忧的自然是在礼部灰色收入中分得大量收入的吏部官吏。

礼部左侍郎刘龙和礼部右侍郎翟銮皆因此朝吴一鹏走了来。

刘龙先问着吴一鹏:“可是议何事?”

吴一鹏回道:“议改革宗室的问题,要将管理宗室玉牒的权力归还给宗人府,不再由礼部管理。”

刘龙听了这话顿时心里一凉。

他作为堂官,自然不希望朝廷削礼部的权力。

一旁的礼部右侍郎翟銮也喟然一叹。

但当礼部堂官把这个事宣达下去后,礼部员外郎史梧等中下层官员却非常高兴。

史梧就对自己的一干同僚们说:“陛下果然是励精图治的贤君!在国帑又大增一笔外财后,就真开启了新的改制,这样一来,我等将来像吏部同僚一样,有自己的小院可分,有米炭补贴可发的日子不远矣!”

“是啊!”

主事丁汝夔跟着附和,一脸期许地走来对礼部尚书吴一鹏拱手问道:“不知大宗伯可知朝廷在改革宗室制度之余,打算何时让礼部也同吏部一样被整顿?”

“着什么急!”

“朝廷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去做,也不能一边拿钱解决宗室的问题,又一边拿钱让我们礼部的官员也同吏部的官员一样更受朝廷恩遇!”

吴一鹏不耐烦地回答道。

丁汝夔颇为不满地苦笑着回道:“这怎么能不急呢,你们堂官可以无所谓,可我们这些底下的官要是能早一日住上朝廷分的房子、吃上朝廷分的米炭棉布,就会省去很大的开销的!毕竟京师什么都贵,我们的俸金还要养家,只要我们这里少花一点,家里妻儿的日子就能好过一点。”

丁汝夔的曾祖丁伯原和祖父丁福都是庶民地主,父亲丁忠也不过是个贡士,家境的确不怎么好。

所以,丁汝夔是真希望嘉靖改革的春风尽快吹到礼部,让他这个礼部主事能日子好过一些。

“没错,你们不急,可我们这些穷官急!”

“朝廷没钱改制还好说,但现在朝廷既然有钱,自然可以用这种方式既澄清吏治,也让百官更有精力勠力国事!”

“是啊,早点省一笔钱,不说可以买轿子雇轿夫,让天下少几个乞食的流民,就是买匹骡子,也能让养骡子的人多赚点钱,我们也能更方便地从外城来内城部衙点卯啊!”

史梧等不少中下层礼部官员也纷纷响应了起来。

同样出身寒族的观政进士翁万达甚至还在这时振臂一呼道:“要改制,要澄清吏治!”

“要改制,要澄清吏治!”

“要改制,要澄清吏治!”

“要改制,要澄清吏治!”

……

其他人都跟着纷纷响应起来。

吴一鹏见此面沉似水,只与礼部左侍郎刘龙和礼部右侍郎翟銮回了值房,而对两人说:

“朝廷国帑大增,天子又锐意革新,施仁政后,人心果然乱了!连礼部这样的清贵之地,也开始有这么多人思改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