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二百九十七章 鼓励藩王搞研究,要谢就谢天子!

“司礼监!”

朱厚熜唤了一声。

谷大用这时走了进来:“请皇爷吩咐。”

“按照朕的吩咐,立即给皇叔写到手谕,让他自己送去内阁!”

朱厚熜说后就看向淮王哼笑起来。

“是!”

淮王这里愣了一下。

而过了一会儿后。

明白过来的淮王,立即就伏首在地:

“臣谢陛下,陛下万岁!”

“请陛下放心,臣以后再也不干扰朝政,再也不听别人挑唆,别说让臣上本劝谏,就是让臣对朝政发表看法,臣也绝不参言!”

“臣也不会再让国中子弟议政,谁议政,不劳陛下动手,臣就先给他们棍棒受!”

“男人无非好两样,美人与政治。”

“你们自是不缺美色的。”

“然后又不言政,那不会觉得无聊吗?”

朱厚熜好整以暇的问起淮王来。

淮王回道:“不无聊!臣可以组织他们论医道佛道,实在不行,炼丹也是可以的。”

“可以按兴趣来。”

“但朕希望,你和你的那些子弟能更把心思多用在医术、算筹、农业、水利还有百工技艺的提升上。”

“别白受天下百姓的供养,有时候造福天下苍生,不是只能靠权力。”

朱厚熜说着就问着淮王:“皇叔,伱说是吧?”

“陛下说的是!”

“臣定会按圣谕教导国中子弟!”

淮王立即回道。

朱厚熜颔首:“去外面等着拿手谕吧。”

“是!”

淮王答应了一声后,就去了殿外。

没多久。

谷大用就把手谕给了他。

淮王便拿着手谕来了内阁。

内阁诸大学士看了这手谕后,都非常惊喜。

因为他们知道,移去一个藩国到东莱,那就意味着,江西乃至整个大明内地都会减去很大一笔负担。

首辅费宏作为江西人,自然最为高兴,也就忙将手谕交给负责撰文拟旨的中书舍人刘成学说:

“赶紧书写拟旨,免得陛下反悔要撤回手谕!”

凡上行下达的诏诰文书皆由内阁大学士起草进画,审署申覆,传达给下级部门依章实施。

而内阁设有制敕房和诰敕房。

两房有撰文中书舍人四员。

这些人才是具体负责拟旨的官员。

所以,费宏也就把手谕给刘成学,让刘成学去拟旨。

刘成学拱手称是后,就立即拿着本子跑去了制敕房。

费宏这里也对淮王很是恭敬有礼:“殿下主动认罪,可谓识大体,明是非,乃国朝贤王也!”

“元辅言重!”

“这都是昔日元辅托同乡来劝,孤才明白过来,自己以前的确糊涂,没有理解陛下和元辅等在朝君子的苦心!”

淮王很不好意思地回了一句,且也给费宏抬起了轿子。

“是啊,贤王认罪,明君示仁,使天家和睦,乃国家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大学士王鏊也跟着说起好话来。

作为文臣,他们一般很少奉承藩王,但现在,他们不能不这样做,主要是他们怕淮王反悔,又要哭着求天子别迁他的藩。

到时候,他们又不好明着劝天子强制迁藩,因为那样,未免有离间挑拨天家骨肉之嫌。

所以,不只王鏊,连阁臣林俊也过来说道:

“没错!要是天下藩王都如淮王殿下这么深明大义,坦荡如砥,能够知罪就认,陛下也不必为了整肃纲纪而严待宗亲,而使天家生隙。”

“是啊,此可称国朝佳话也!”

王琼也在这时跟着说了一句。

淮王只是讪笑不已。

他知道这些阁臣为何高兴。

而他自己也不好说这不是好事。

毕竟对他而言,天子只要不杀他,就是万幸。

但他还是很担心横渡大海去东莱这件事的。

没办法。

这个时代,很多在内地的明国人,都对大海畏惧的很。

所以,淮王在这些阁臣说后,就还是问道:

“倒是要问问诸公,如今去东莱,会有危险吗?”

“这个殿下请放心,东莱离闽地很近,离澎湖更近,再加上,东莱有高山阻挡大洋妖风,故去那里,如行于内河。”

“而且,如今两岸来往船只早已增多,军民皆已非常熟悉两岸风象,有大胆渔民甚至用小沙船都敢在来往于两岸,可见,去此地已不用担心遇到妖风蛟龙!与去琼州已无多大差别。”

“尤其是眼下,乃天冷时节,这是东海妖风消弭之时,故殿下若还是担心,不如尽快启程去东莱,别等到夏季,那时才会难免要遇到妖风肆虐。”

王琼这时对淮王详细说了起来。

淮王听后微微颔首,然后就离开了内阁。

费宏等自然送了他出了东华门。

而淮王在回江西饶州后,因为听内阁大臣说跨海去东莱,在冬天最合适,也就不等过完年,就向抚按交割完了庄田归还国家诸事,然后带着他这一支的宗室王亲南下,准备尽快去东莱就藩。

虽有宗室王亲对此颇有怨言,但淮王怕皇帝反悔还是要杀他,又怕晚了去东莱的海上之行更危险,也就杖责了好些宗室王亲,便使得一些宗室王亲即便有怨言也还是乖乖地跟着去了东莱。

淮王府一迁走,饶州府的百姓们顿时大松了一口气。

因为昔日这些淮王府的宗室王亲在饶州府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的行为不少,而官府由于律例对这些宗室有优待,也不好十分严管,所以百姓多数也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好了。

这些宗室王亲全都迁去了东莱。

饶州府的百姓们自然少了一类人的欺压盘剥。

这对朱厚熜而言,自然也是好事。

大量原本属于淮王府的庄田在接下来变成能收税的民田。

这无疑会让他的王朝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而淮王的例子,也让昔日也上过本的庆王朱台浤,意识到这个时候只有主动请罪才是最好的出路。

于是,庆王也主动上了请罪的本。

但因为庆王朱台浤做的恶事不少,被镇守宁夏都督种勋、都御史张璿奏其淫秽黩伦,枷仪宾,械职官,擅杀无辜,招致降虏,操练兵马。

所以,朱厚熜在庆王在请罪后,仍将其贬为庶人,且勒令其自尽,只令该藩其他宗室王亲,以受连带处罚之名,迁去基隆。

如此。

朱厚熜也就又向东莱迁去了一个藩王,让内地宁夏一带百姓也少了一大负担。

而迁藩王出海,实际上一直是朱厚熜想做的事。

一来这样可以实海外,二来也能转移内部压力,利于内部稳定。

只是这个时代,天下人都视海外为畏途,认为海外皆蛮荒之地。

所以,被派去海外,在天下人看来,与流放没有区别,甚至比流放还重。

因为流放最多是戍边,还不用出海。

朱厚熜要迁藩王出海也就只能借着处置犯罪藩王的名义,将这些藩王迁出海,而不是用囚禁罚禄这些措施,来处置犯罪藩王。

这同处置许多犯罪文臣和他们的家眷一样。

朱厚熜不会将他们处死,也不会将他们的家眷充入教坊司做官妓,而是都派出海外去。

罪责不重的还能去海外当官。

只是,眼下大明的水师还在初步加强阶段,海外开拓的空间还不够多,所以暂时还只能把这些犯罪宗藩与官绅,往东莱派遣。

等将来大明水师加强后,才能在海外开拓更多空间。

然后,朱厚熜才能把这些犯罪宗藩、官绅派到海外更远的地方去。

凡事循序渐进的来。

现在才嘉靖四年。

朱厚熜不着急。

他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水师的建设。

为此。

朱厚熜已经下旨,让杨一清在广州再办一所船政学堂,以期培养更多的船政人才。

广州这边。

在原抚宁侯朱麒、原两广总督许庭光被处斩后没几日。

疍户林纪就与不少主动来请招安的逃亡疍户进入了零丁洋。

然后。

林纪等逃亡疍户就在南海卫城虎头关外,向闻讯赶来虎头关的汪鋐跪请道:“我们愿受招安,参军报国,请朝廷恩准!”

汪鋐便让林纪先来进虎头关来见了他,且问道:“现在相信朝廷不是假意招安你们了?”

“相信了!”

“那么多大官都砍了头,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当今皇上能有这么大决心,也着实让我们没有想到。”

林纪说后就两眼发红,然后叩首求道:

“请官爷给我们这些逃亡疍户一个从良报国的机会!”

他们至死都是想回岸上求一份安稳,不愿漂泊异乡的。

所以,林纪等逃亡疍户,只要朝廷表现出了诚意,他们自会主动来受招安,乃至感恩不已。

汪鋐这时也笑了笑道:“皇命在耳,本官岂能不准?”

“通知伙夫,杀几头猪,先请义士们吃顿好饭,然后再让各营经历来办理他们的招安事宜。”

汪鋐看了看日头,见已到饭点,便对柯荣吩咐了这么一句。

“谢官爷!”

林纪这里更加高兴,而两眼瞬间盈满了热泪。

汪鋐则还是用之前对叶小英说的那句话,说:“要谢就谢当今天子!是天子仁圣,将你们也一直放在心上,不然不会有你们的今天!”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