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嘉靖干内政,赐理学典籍

杨应凤不得不将郑允谦单独叫到了一间房室。

然后。

杨应凤就对郑允谦切齿低声言道:“公怎么不通,鄙人不是这个意思!”

“那兵宪是何意思?”

郑允谦忙问了一句。

杨应凤道:“本朝陛下要联合勋贵夺贵藩矿产,贵藩坐视尚且不对,怎么能有主动请旨开矿的道理呢?”

郑允谦回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正如兵宪所言,为了不惹怒上国,以维系彼此和睦亲和之态,我们献一些矿给上国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与上国本就有君臣父子之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何况,现在只是要一些矿,为臣子的怎能不孝顺恭从呢?”

杨应凤:“……”

他发现,对方居然比自己还恪守圣人之学。

“尔等这样做对得起你们大王和社稷吗?!”

杨应凤接着就不得不诘问了郑允谦一句。

郑允谦听后拧眉:

“兵宪,话不能这么说,对于我国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和上国和睦相处,不惹怒上国,只要做到这些便是对得起大王和社稷了。”

“余者,皆不重要!”

“何况,素闻现今陛下虽怀仁于民,但记仇阴狠,所以,我等又怎么能因吝啬一铁矿,而违拗其意,招致战争呢?”

杨应凤翻起了白眼。

“若兵宪实在是看不下去,体谅鄙藩,还请代为上奏,劝陛下不要开矿,驳回我的奏请。”

郑允谦说着就向杨向凤拱手作揖一拜:“若能如此,鄙人和鄙藩上下,皆会对兵宪之义感激不尽。”

杨应凤呵呵冷笑:“你们都要主动献矿了,我怎么可能主动为你们上奏,而里外不是人?”

“看来兵宪也怕触怒陛下龙颜。”

郑允谦回了一句。

杨应凤把手背在后面,转到了另一边,脸色阴沉,没有搭理郑允谦。

但明显,杨应凤是有些心虚的。

他的确不敢直接劝谏皇帝不要开朝鲜的矿。

他今日想劝朝鲜使臣别答应,也是因为担心为天子开矿的勋贵武臣因此财富增长,进而在政治上的价值也开始增长,乃至大明开始对外部开采新资源的路子,形成路径依赖,最终使得“文贵武贱”的现状被打破。

他本以为,朝鲜使臣会在乎自己国内矿产,而对大明要开采他们铁矿的行为会非常抵触,而表示要拒绝大明在自己境内开采铁矿的。

但他没想到,这朝鲜使臣竟这么愿意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

自己这边主动提醒他,天子召他来要开采朝鲜咸镜北道的铁矿,就是想让朝鲜使臣提前想办法阻止此事。

可朝鲜使臣自己,却表示,会主动请旨让皇帝派人去咸镜北道开矿。

这让杨应凤感到非常尴尬。

而郑允谦这时则继续对杨应凤说道:“既如此,无疑说明,伱们上国大臣都不敢得罪陛下,那我们这些外藩大臣又哪里敢?”

“所以,鄙人作为外藩使臣,为了亲和上国,自当主动达成圣意,以请求助我外藩实边为名,让陛下下旨开我国北境铁矿,使陛下此意名正言顺,圣德昭彰才是。”

“哪能因为一处铁矿,就激怒陛下,指使边镇不宁,父子如仇雠?”

“正如宋时司马文正公也为平息西夏之怨,而主动献出所得之土一样,我李氏藩国为使上国君父高兴,以免起纷争,出一矿山也实为孝举,当更合乎圣人之理也!”

郑允谦为了让杨应凤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也就多说了几句。

杨应凤越听越不舒服,只哼了一声,就离开了这里。

而对于朝鲜使臣郑允谦而言,他的确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想有什么不对。

何况,他作为朝鲜的大臣,更看重的也是自己李氏朝鲜的内部党派利益,而不是整个李氏王国的国家利益。

自然!

他更想要做的事,就是讨好大明皇帝,进而让大明皇帝不会因此厌恶他,视他为奸佞,然后逼自己的大王罢黜了自己和自己这一党。

另外!

郑允谦也早就通过别的一些渠道知道,大明近来的确有派官校在自己藩国北境勘探。

在他看来,如果大明真要在这些地方开采铁矿,那倒也可以替自己藩国挡一挡女真人。

因为他们李氏王国如今国力早不如之前,文恬武嬉严重的很,所以,北边一直饱受女真人侵扰。

且说,郑允谦到达京师后,朱厚熜就召见了他。

而郑允谦也的确主动向朱厚熜上了本,请求皇帝下旨在朝鲜北境开矿,以实两国边镇。

朱厚熜拿到此本后,自是龙颜大悦。

他对朝鲜使臣提前猜到自己的意图,不感到稀奇,毕竟从自己继位以后,就频繁派人去朝鲜北境勘探矿产。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朝鲜使臣主动请求自己派人去开矿,而不是提出严正反对,或者请求自己把锦衣卫撤回。

这让朱厚熜不得不承认,这李氏王国到底是受儒家理学影响很深的藩国,使得这朝鲜使臣知道主动迎合自己这位上国皇帝陛下的圣意,让自己将来指示镇远侯顾仕隆派人去朝鲜开铁矿,更加师出有名。

“朕一向很在乎你们,在乎你们的国民是不是足够安宁,社稷是不是足够稳固,朝中是不是小人当道。”

“如今看来,你们的大王还是有识人之明的,算得上是贤君,要不然所派的使臣,也不会如此明达聪哲。”

“但是,朕听说,你们的大王如今已经不让人在经筵时进讲理学名作《近思录》了!”

朱厚熜说着就问向了郑允谦:“这是怎么一回事?”

郑允谦听后顿时汗毛直立。

且说。

朝鲜在六年前,因为一批以赵光祖为代表的士大夫,改革朝政过于激进,而激怒了朝鲜以沈贞为首的勋旧派。

而当时的朝鲜大王中宗,为求自保就抛弃了赵光祖,发动了朝鲜史上的“己卯士祸”。

在勋旧派的推动下,中宗也就被迫把赵光祖赐死,并把理学名作《近思录》列为禁书,且予以大量毁坏,让儒学在朝鲜的发扬与传播进入了停滞期。

朱厚熜现在问起这个,自然是表示不满。

他不希望理学在朝鲜的传播停滞乃至退步。

毕竟眼下朝鲜使臣这么配合,也不能不说没有理学的功劳。

所以,朱厚熜是希望朝鲜能继续发扬理学的。

郑允谦这时也就忙解释说:“启禀陛下,这都是个别糊涂之辈所进的糊涂之言,我们大王也是迫于无奈,才不得不采纳此糊涂之言,如今正要请谕旨,申明何为圣人之学,而接触误解。”

“那朕就下一道令你们大王宣讲《近思录》的谕旨。”

“同时,你这次既然代表你们大王来觐见,又主动亲好于上国,朕也赐你们大王一套大儒叶采的《近思录集解》与本朝大儒丘濬的《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

“你们带回去后,要好生抄录,好生习读!”

朱厚熜这时说了起来。

他知道朝鲜现在虽然是勋旧派掌权,但他们的大王和朝中大部分大臣,包括不少勋旧派中的武臣,都还是心向理学的。

因为他们也需要维系自己内部统治秩序的稳定,也希望通过理学解决内部的矛盾。

所以,朱厚熜早就准备好要给朝鲜使臣多赐些理学书籍,促使朝鲜接下来能像中宗李怿前期一样重新大力推崇理学。

而朱厚熜也通过派人调查知道,眼下朝鲜最推崇的理学大儒就是南宋的叶采和本朝的丘濬,且一直想得到叶采的《近思录集解》与丘濬的《大学衍义补》。

但因为这个时代的士大夫都视书如宝,只愿藏于家中,甚至有极端的藏书家,连借阅都不肯,遑论抄录。

所以,朝鲜也就一直没有得到这两套书。

但朱厚熜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让人准备了这两本书的翰林台阁抄本,以作为派去朝鲜宣传理学的武器。

郑允谦听后自然神色大悦,忙大拜在地,感动地落泪说道:“藩臣谢陛下厚赏,亦必谨记陛下圣训,而告于大王知道!”

朱厚熜颔首微笑:“平身!”

“谢陛下!”

郑允谦不可能不高兴。

因为这虽说只是两套书,值不了多少钱,但这里面的文化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套书会先到他手里。

那他自然就可以先抄录下来,让将来朝鲜除了王室外,就他家可以先拥有这两套珍贵的理学典籍。

这样,他家就能在朝鲜成为最有释经权的门第。

所以,即便郑允谦在朝鲜是武臣勋旧,他也很高兴得到如此赏赐,而称其为厚赏。

他现在甚至恨不得早点结束朝见,然后回去抄录典籍。

而一旁的首辅费宏和礼部尚书吴一鹏等大臣,也倍感欣悦。

他们很愿意看见皇帝陛下赐他国使臣以理学典籍,这在他们看来,说明皇帝陛下也是重视理学的。

当然,他们还为此高兴的是,赐书比赐别的礼划算多了,可以省下不少国帑不说,还更有体面,能彰显天子对德化外藩的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