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一百二十章 国家发媳妇,天子发宏愿

嘉靖承明 第一百二十章 国家发媳妇,天子发宏愿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桂萼大为惊喜。

这些日子。

他因为不听百官暗中劝告,对整饬僧尼风纪的事,执法过严,让许多官员因而对他侧目而视。

更有冷嘲热讽者。

或者表面客气,不愿主动亲近,见到后能避就避。

但现在。

难得王阳明和张孚敬,这两最近官运亨通的高官,对他主动亲近。

桂萼自然非常高兴。

何况。

他对王阳明和张孚敬做的一些事也非常欣赏。

“鄙人景仰公等已久,没想到在这里相遇。”

桂萼行了一礼。

王阳明微微一笑:“我等观着京师风貌大变时,就已经有意认识阁下!”

“想来,阁下能让京师有如此大变,是下了很大勇气的,令人敬佩。”

“不敢当公如此欣赏。”

“只望商民百姓们,骂鄙人不要太狠就行。”

桂萼有些羞惭地笑着说道。

“看得出来。”

“商民百姓,还有和尚,都很怕你的。”

张孚敬笑着说道。

桂萼笑而不语。

“天色越发的晚了,也越发的冷,找个地方,一起吃些热酒如何?”

“反正大家都是外乡人,宦居于此,如今有缘相遇,不如聚聚。”

王阳明这时提议道。

张孚敬高兴地说:“正有此意!”

桂萼笑着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

三人便有说有笑地往一酒楼走去。

这时。

天已渐渐的下起雪来。

戴着乌纱帽、穿着官服的三个人,渐渐地也隐在了漫天的银色大帘里。

不一会儿。

三人就到了一家酒楼的雅间里坐了下来。

还都很默契的没叫什么娱乐项目。

主要是三人都是心怀社稷苍生的官员,又都是改制派,而不是日子党,也有各自的政治革新主张想要分享交流,需要寻找各自的同道中人。

所以,三人也就需要一个没有其他人参与的环境,来一边喝热酒暖身一边说话。

王阳明坐了上位,背对着窗,而在坐下后,还不由得咳嗽了几下。

张孚敬则直接一屁股坐了王阳明左边的位置,把手往桌上一搁,看了一眼窗外窸窸窣窣的大雪。

桂萼倒是没有立即坐下,而是拿出绢帕擦拭了一下椅子和桌面。

张孚敬见此微微一笑:“桂御史倒是喜干净。”

“家母之教,实在不能改,让公笑话了。”

桂萼笑着说道。

王阳明道:“说这些做什么,只说说眼下,陛下要重塑钱法的事,二位怎么看?”

桂萼看向了张孚敬。

张孚敬这里则已经给自己倒着酒,说:“自然是难得的善政!难得的地方在于这是要朝廷拿出金银之财做堆垛本钱,愿意放财于民,给民流通才行的。”

“可见当今陛下是真爱民如子!”

张孚敬说完后就起身双手捧酒杯说:“当先敬当今陛下一杯!”

张孚敬随后就将手中热酒一饮而尽。

王阳明和桂萼微微颔首,也起身往隔着重重雪幕的紫禁城方向一敬,随后也跟着一饮而尽。

“自本朝宝钞大坏后,国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钱币。”

“有的地方不得不私铸铜钱,但按禁用铜钱的祖制,这是在犯国法。”

“但朝廷又不能真的去管。”

“毕竟商民日常皆赖此交易,官府也赖此收税。”

“而有的地方因为缺铜,又不信任宝钞,则干脆回到了以物易货之时,这让商路因此大衰,官府商税也越发不好征收。”

“有的山区,也因为可以交换的物资匮乏,然后又没有可以流通的钱,而导致没有商人愿意运食盐进来贩卖,故当地百姓不得不因缺盐造反,为的只是抢掠食盐。”

“这都是我在赣南任巡抚时亲眼所见。”

王阳明在地方任官多年,的确也深知货币不通的坏处。

在地方做过知县的桂萼听后也深有感触:

“国朝已历百五十余年,生齿日繁,许多百姓已无地可耕,只能卖力气。”

“可卖力气总要换成钱才好根据需要去买粮买盐买肉买药。”

“但眼下四海之内皆缺钱,以至于商人也只能有什么货才能雇佣需要什么货的劳力。”

张孚敬颔首:“所以,我才说陛下难得,乃真正锐意图强的圣天子!”

“这话自然毋庸置疑。”

“但其实先帝也未尝吝啬于民。”

“只是,如之前的两淮赈灾款一样,即便陛下舍得把几百万两银子发给小民,但也到不了百姓手里多少,反而助长了地方豪强克削小民的能力。”

“我在南赣巡抚任上,先帝也给了不少军饷。”

“但说句实话,这些军饷,有一大半都漂没了。”

“你们也可以说是我克扣军饷。”

“但其实,给上官孝敬还在其次,毕竟上面也不全是贪官,其实大部分都拿来补各衙门的亏空了。”

王阳明这时说了起来。

没有地方官经验的张孚敬颇为好奇地看向了王阳明:

“补亏空?”

王阳明颔首:“不补不行啊!”

“各衙门留存的税粮亏空的严重,导致很多宗室的俸禄都欠着。”

“这也是宁王为什么造反后,他下面很多宗室子弟愿意跟随的原因。”

“再有,很多胥吏衙役的俸禄也是欠着的,还有许多生员的食廪也是欠着的。”

“你们想。”

“朝廷平叛的军饷到了后,我要是不补足这些亏空,不给宗室发足禄米,不给胥吏发足好处,不给生员发足廪食,会是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一场普通的流贼叛乱就会变成有宗室、有生员、有胥吏参与的造反!”

“如此,还怎么平叛,还怎么打仗?”

“只会变成,我这巡抚的军令还没出衙门,就被流贼们知道了,我的军队在已经到流贼巢穴的时候,结果粮草却迟迟未到。”

“所以不克扣军饷来补亏空都不行!”

“但按祖训,我该被剥皮的。”

王阳明这么说后就不由得又捂嘴咳嗽起来,且笑道:“见谅,因贬谪贵州多年,又在南边剿匪多年,所以身子大不如以前。”

“无妨!”

“公还是喝茶吧。”

桂萼说着就让人进来给王阳明换了茶。

张孚敬这里则一直沉默着。

露出一脸认真思考的样子。

地方复杂的情况,超出他的意料。

他也没想到有些时候掌权主官克扣军饷竟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好的平叛,更好的保境安民,所以只能选择苦一苦兵民。

只是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这是他要思考的地方。

“问题就出在钱法弊端太多!”

“没有大量的钱流通,就只能一直以实物为税。”

“于是,管税与运税的就更加方便私吞。”

“就以粮食为例。”

“管粮和运粮的可随意以捏造税粮霉变、鼠咬虫蛀为由,把税粮私卖,换为白银吞没,进而造成亏空。”

“除此之外。”

“因没有流通的官定钱币,真要用钱交易,也只能以天然就适合做钱币的金银铜和布匹为钱,尤其是白银。”

“可这些,大都控制在大户手里,他们也就更加乐于见到天下缺钱严重,如此他们手里的白银自然也就更值钱,就能从百姓手里换取大量粮食。”

“这样他们交的税也相对少了许多,乃至走私的成本也降低了许多。”

“所以,天下大户们是不乐意改制,解决钱荒问题的。”

“但天下大弊不革,就算新天子是爱民仁君,哪怕下一任天子也是爱民仁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补贴的军饷和赈灾的款被吞没的越来越严重,进而眼睁睁看着国库越来越空虚,同时,军民还越来越困窘,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国势一天天衰颓。”

桂萼这时说了起来。

他任过地方官,是清楚胥吏和大户是怎么盘剥生民,怎么侵吞税粮的,也就能有此感悟。

桂萼这么说后,王阳明颔首笑道:“这就是陛下为何要先重塑钱法的原因了。”

“也难怪陛下为何只先在顺天府这样做。”

“按照子实所言,重塑钱法,最不愿意支持的就是大户,而也就只有先在顺天府重塑钱法,朝廷才有足够实力去应对大户们的反击,毕竟顺天府是天子脚下。”

张孚敬这时言道。

王阳明则跟着点头:“这就是陛下谨慎的地方了。”

而接着。

王阳明又道:“重塑钱法,最紧要的还是要看,朝廷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米棉盐等物资来平抑物价。”

“因为一旦新钱面市,大户们必然炒高这些衣食必须之物的价格,进而达到吸纳走大量新钱的目的。”

“当不是问题。”

“虽然,两淮抄得的粮食赈了灾,京师十五仓的仓储要供养满朝文武和宫里开销,但眼下还有抄没孔家所得的大量粮食进京,两淮的私盐如今也抄没了不少,运进京应对此事也不是问题,何况,还有漕粮。”

张孚敬言道。

王阳明则微微一笑:“倒也是,陛下是早有准备的。”

三人在聊天时。

由张孚敬负责运送到京师的最后一批流民也被御史江汝璧带到了京畿道夏言这里。

“这是最后一批了。”

“除了孩子外,基本就是未婚或丧偶女眷。”

江汝璧让夏言签了单,就道。

夏言点了点头,在接下来,就暂时将这些灾民安置在了预先搭设的新窝棚里。

次日。

除夕这一天。

夏言还将这些人编了号,然后就把京畿道未婚的男丁招来,让他们拈号抓阄。

“缘分天定,谁抓到谁就领谁回去做夫妻,种田过日子,到时候同编为一户。”

夏言手底下的官员还对这些男丁吩咐起来。

韦长贵也在这些男丁中间,排着队,且也跟着其他男丁一起既羞涩又好奇地抓了阄,且还朝站在一起的女人堆里瞅了一眼。

这些女子都面黄肌瘦,头发枯黄,倒也看不出谁美谁丑,甚至不仔细看,年龄都看不出差别来。

吕小丫就在这些人堆里。

她不知道,她被官军运送到这里来,是要跟这里的人做夫妻。

十四岁的她对做夫妻是什么意思,还是有些明白的。

但已经家人皆没的她,对此已经无所谓。

对她而言,只要不再死在乱匪手里,不再饿死,就是万幸了。

当然。

吕小丫不知道的是,这的确是她的万幸。

因为按照她这种情况,大多数即便不死,也会成为大户奴婢或者沦落风尘,成为他人的玩物。

这时。

比吕小丫年岁大点、阅历见识更多点的女子都已经因此开心不已地笑了起来。

因为她们本以为她们被押进京,就只会被发卖为奴的。

吕小丫没多久就注意到有人朝自己走了过来。

她抬起了头。

然后,她就看见韦长贵朝她走了来。

这让她一下子就不由得脸红了。

韦长贵只是一脸怜悯地说:“我拈着了你的号,跟我回家吧。”

吕小丫不知所措。

一来自两淮的运民官军推了她一把:“去吧!磨蹭什么?这小伙子长得挺英气,以后跟他,是你的福气!”

这话让吕小丫更加害羞,脸若火在烧一般。

“我有一个妹妹,她叫秀莲。”

“我叫韦长贵,是羽林卫的军户,在巡检队任伍长,我们队长是张斌,我们常叫他张大哥,他杀过鞑子,能拉三石的弓,他跟我住一个院。”

韦长贵有的没的说着。

没一会儿。

他就带着吕小丫到了自己家。

“哥!”

秀莲正在家里贴对联,一听见韦长贵的声音,就立即跑出了院子,结果在看见韦长贵身后跟了一个女子以后,就立即收住了笑容,手里的一碗浆糊摔在了地上,整个人的脑袋里也一下子仿佛塞满了浆糊。

“她是你嫂子!”

韦长贵笑着说了一句,就捡起了地上的一碗浆糊。

秀莲明白过来后,就拉着吕小丫进了院子,随后进了屋,接着又让她坐炕上。

吕小丫坐了上去,两手在有补丁的膝盖处摩挲着。

不时就瞅瞅这里,瞅瞅那里。

随后,她就又主动把没有整理的床被整理起来,然后还因见到一凳子上的男裤有洞,就摸出了自己之前捡来的碎布,用秀莲平时练习用的针线,穿起了线,然后就将这男裤铺在自己打有补丁的膝盖上,补起这男裤来。

“你叫什么?”

“你是哪里人?”

“你怎么来这里的,也是跟皇上来的吗?”

吕小丫或许是听不懂外乡话,或许是补得太专注,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自己家,也就没有说话。

秀莲见此直接从炕上跳到炕下,然后窜了出去:

“哥,这嫂子她是个哑巴,她不说话,只知道干活!”

“只知道干活好啊!”

张斌的话,这时从院外传了来。

他已经借了兴明银行的贷款,在京畿道盖了新房。

韦长贵租住的就是张斌的房子,也就既是他的邻居,也是他的租客。

而且。

张斌还早就在贷款建好房后娶了妻,如今他的妻子已经怀孕。

因此,开始对做父亲充满无限憧憬的他总是喜欢逗弄秀莲,觉得以后他的孩子如果是女孩,应该跟秀莲一样可爱。

韦长贵这里只是笑笑,而继续劈起柴来。

但同时,他也还是不由得往屋内看了看,在看见吕小丫那认真缝补的样子时,他突然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并不由得再次笑了笑,眸色也温柔了许多,与昔日杀翰林官时的眼神大不相同。

“长贵,晚上,你们在我家来,一起吃年夜饭,热闹热闹,叫上你那新婆娘。”

张斌进了院子,手里提着一块肉,一捆烟花。

韦长贵没有拒绝。

他知道张斌的脾气,拒绝不得,且今天日子特殊,他也想更加热闹一番。

秀莲则好奇地看向了张斌手里的烟花。

因是除夕。

京畿道各亲军卫,家家都大红灯笼高高挂,贴着对联,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绽放出一片红翳。

“此皆陛下之德啊!”

特地于这一天来京畿道巡视的夏言很有成就感地看着这一幕幕安乐祥和的除夕日,而不由得对同他一起来的樊继祖感叹起来。

樊继祖道:“当奏于陛下知道,他带进京的二十余万流民,如今生活的有多安宁。”

夏言颔首。

“放烟花喽!”

当夏言等回去后,天就黑了下来,且待到子时,张斌就先在院中放起了烟花。

秀莲看着烟花笑得合不拢嘴。

而吕小丫也不禁莞尔,且偷偷瞥了韦长贵一眼。

她是真没想到,她还能饱着肚子,过个快快乐乐的年,有个安详的家。

“哥,你看,这烟花把天都照亮了!”

在烟花绽放的一刹那,秀莲开心地跳了起来。

此时。

紫禁城,后山上。

永淳公主也开心地看着满城的烟花,跳着脚,对配着她来到这里的朱厚熜说:

“皇兄,你看,全城的烟花都绽放了。”

“是啊!”

朱厚熜笑了笑,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嘉靖元年真的来了!愿新的一年,天下不再有饥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