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九十一章 狠狠地抄,抄的奸商倾家荡产!

孙质素听后都颇觉得无语,且因此看向朱慈炜:“皇长子,你看?”

朱慈炜也冷着脸瞅向祁懋宗:“你负责,你负得起这个责吗?就算把你千刀万剐,也难以抵消,你这样做给大明带来的损失!”

“押下去!等候严办,将此事上报给政事堂,让陛下知道。”

朱慈炜接着吩咐道。

朱由校本来是打算全球统一事业完成后,再好好整饬内部新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的。

但眼下,因为大明从欧洲得到许多财富,足以支撑帝国各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支出,他也就趁着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提前巡视天下,而以求尽早对相应问题作出应对。

现在,他在意识到有奸商非法取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帝军内部时,也就果断下旨抽调力量设立质量监督司,对天下商品和工程进行更严格的督察。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也是因为现在科技进步了不少,无线电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达,而使得许多罪恶能得到迅速被惩治,而避免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执行,造成信息传达有误,或者被人在中途拦截乃至篡改。

这一次的军粮案,陈世凯等涉嫌案中的官员则因此得以先被抓捕,然后再是底下的涉案人员被抓捕。

以致于因为保护伞先被抓,而卖发霉粮食给兵部的粮商也就无法提前得到相应信息,而没能提前做好出逃准备。

“卲先生,我们这次还是继续掺一半发霉粮?”

作为邵氏粮店加盟粮商之一的粮商赵汉文,此时就因为还不知道他们上面的人已经被抓,而还在卲府询问起卲龄来。

“就是啊,这发霉粮这次可不可以再多掺一点,这样一万石粮食里头,就能多赚不少呢。”

一叫言政资的粮商还因此建议多掺一些。

卲龄听后因此笑了起来:“老言啊,你还真是贪婪的很!这可是军粮呢!”

“这商人想多赚些利钱,不是天经地义嘛,再说,也是好处大家一起赚,上面那些人难道就不愿意多拿点?反正吃发霉粮的又不是我们。”

言政资说着就问道:“大家伙说是吧?”

“是啊!”

其余粮商就因此在附和起来。

卲龄听后道:“话是这么说,但也不能太过分,这次不能超过五成,不然,上面也不会替我们遮掩不是?”

“东厂办案!”

而这时候,东厂的官校闯了进来。

其中一名叫周玉书的东厂大珰直接吩咐道:“第一大队去查封仓库,第二大队抓人!”

“是!”

“让开!”

没多久,外面就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喝骂声。

卲龄等粮商听后大惊。

“这是怎么回事,朝廷查到了?可我们怎么没听到风声啊?”

赵汉文说道。

“你们这些混账,还想提前听到风声,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代,在抓你们之前,上面能给你们通风报信的人早就被抓了!”

周玉书这时候亲自带人走了进来,笑说了起来。

“这,这,怎么会这样,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言政资问道。

“一群蠢猪!”

周玉书先骂了一句,又道:“自己造的孽会有什么后果,就没想过?也是,没点子蠢劲,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

“敢问,朝廷会如何处置我们?”

卲龄这时候倒是冷静地问了一句,又问道:“另外,就是还会不会让我们做生意?可我们要是不做这生意的话,与我们有合作的十万多农民怎么办卖粮食?还有我们底下收粮、管粮以及运粮的职工也有上万,他们的衣食怎么办,另外,我们每年还给朝廷缴纳不少商税,不让我们做生意,我们以后还怎么给朝廷做贡献?”

“不知道,自己问皇上去!”

周玉书回了一句,就让人把卲龄等人押解而去。

……

“陛下,一些朝臣们请求朝廷对涉嫌虚假宣传、质量不过关的商贾只以罚款为主,而不当给予刑事责任。理由是,得考虑到,眼下朝廷和地方官衙的主要税种已经是商税,另外,大部分人也需要在他们的产业里工作,故而,朝廷不能因为太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而影响国帑和藩库收入,还请陛下谕示,该怎么票拟。”

天启皇帝朱由校这里,辅臣堵胤锡向他禀报了关于抓捕制假奸商行动开始后,一些朝臣们的意见。

朱由校听后,道:“正因为商税是主要税种,就更加要重视商业秩序,容不得半点虚假和蒙骗!”

“一律从严!”

朱由校先说了这四个字,然后谕示道:“告诉咨议会,拟新的质量监督条例,反涉嫌造假和虚假宣传者,一律视为有罪!首先,不论轻重,一律不准再经商,从他本人开始,三代之内,不得经商,不得为官,另外,凡造假或以次充好的,给朕抄家,狠狠的抄,抄的他倾家荡产!”

“至于本人,则视其情节轻重,凡导致他人健康受影响,哪怕是产生慢性病,一律处死!斩立决!且游街示众,要在各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示众一日!涉嫌与奸商勾结的官僚们,与之一样的待遇,而且罪加一等,改斩立决为腰斩!若没有造成健康影响,只是使其财产损失,那就流放!但也要有示众流程;”

“另外,其产业的管理人员,因为知道自己所就业之地,有虚假宣传和制假或以次充好,而没有举报,或者离职,则也当视为帮凶,当给予此生不准经商和入仕的惩罚!”

堵胤锡听后颇为震惊:“陛下,这是不是太严了?会不会彻底惹怒天下商贾?而出现罢市的情况?”

“不严!这天下想赚钱的人多了,朕就不相信没有想正正经经做买卖的人!如果真有商人要因为这个罢市,那就只能说明他是个傻子,他罢市了也好!”

朱由校回道。

“求求你们,求求你们,我下次再也不造假,不造假了啊,不要封我的厂啊!不要不准我做生意啊,呜呜!”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只贪图利益,忘记了信誉二字,求求你们,不要不准我三代经商啊,这样的话,我这世代经商的积累就白积累了啊,呜呜!”

“我保证,我真的保证,以后就算是有鬼拉着我的手,让我造假,让我去坑蒙拐骗,我也不敢再这样干了,我一定好好做人,我一定好好做人啊!”

因为朱由校颁布了最严的整治商业秩序的旨令,因而,许多查出弄虚作假,且出现质量问题的商贾皆被捉拿,而起产业也被抄没。

不少商贾们自然因此哭喊不停,哀求不断。

祁懋宗这时候就因为在知道自己的审判结果后,而痛苦地喊了起来。

而卲龄也不例外,他没想到他也要因此被杀头,不由得道:“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狠啊!”

赵汉文更是痛哭的大喊道:“我赵家几辈子的家业啊,怎么就因为掺了点发霉粮,就要被抄没的倾家荡产,还要三代不能经商啊,呜呜!”

言政资也摇头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啊!”

但无论他们再怎么不理解,也得接受这样的结果。

“打死他们!”

“我呸!一群混账东西,只知道取利,没有同胞之情,该死!”

“奸商!国贼!下辈子也不得超生的畜生!”

祁懋宗、卲龄、赵汉文登奸商则在被吊在所处城市的商业最繁华的大街上示众后,遭到了路过的许多百姓们的叱骂。

不少人还因此直接朝他们身上吐苦水。

而他们现在已经彻底如行尸走肉一般,也没有再说什么。

祁懋宗只是傻笑起来。

而陪着他们受这样对待的还有陈世凯这些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们勾结起来的官员们。

这一干人接下来皆被相继斩首。

当然,朱由校这样做,也的确给商贾阶层和官僚阶层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哪怕是到了这个年纪,也依旧是这么杀伐决断,狠厉无情。

只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无线电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他们这些人一旦做出蝇营狗苟的事,能在很短时间内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哪怕他们暗中结了不少的势力,从中央官衙到地方官衙,从军队到朝廷,但人家皇帝一道密令,就可以让你在不知情的时候被堵上门来。

“我们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营商环境,不能是现在这样,特务横行,眼线密布,检查检疫关卡设的比衙门还多,对我们的商品充满不信任感!这样做,还怎么挣钱?”

“至少要想牟取暴利不能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只怕真的花心思在技术研发上、在员工鼓励上,在社会责任上,增加竞争力了!”

“不能让朝廷这样管着我们,我们得想办法,让朝廷放宽对我们的管制,而不是越来越严格。”

一些大商贾因此事也密议起来。

而一位因为还没有被查到在大规模出售伪劣假冒产品且也不愿意失去这里面的好处,叫杜日章的商贾则在这时候建议道:

“依我看,不如,出钱让各大报刊造势,让他们批评现在这种过于严苛的执政方式,为我们商人说话,另外,也出钱让官员们为我们说话,还有我们可以组织商贾进行罢市活动,且在报刊上先造起势来,只要把势造起来,就不怕当今天子不我们商人的力量。”

“这是个办法!没人不喜欢钱,我是书商,和许多大学堂的学者是朋友,我让他们也替我们说说话,写写文章,大不了花些钱!只要长久宣教下去,自然会产生效果的,谁不希望被朝廷少管一些呢,谁不喜欢自由呢。”

和杜日章一样,且主要是做盗版书籍生意的莫立勋也附和着说了一句。

“没错,就如同,没谁喜欢父母天天管着自己一样,也没谁希望朝廷样样管着自己!我们应该多支持那些愿意为崇尚自由、崇尚独立、崇尚自我观点多发表肯定观点的报刊和文人。这将利于我们这些商人赚钱。而不是让官方报刊,天天讲什么大同,讲什么汉家同胞,讲什么国家利益!”

杜日章也附和起来。

于是,接下来,最开始,就朱由校和他的朝廷严厉打击奸商的行为,而发表不同意见的就是一些在各大报刊登载个人文章的自由撰稿人。

这些人首先批评了东厂、质量督察司、锦衣卫在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然后坦言为奸商们辩解说,商人取利本来就无可厚非,至于假冒伪劣产品,也不过是朝廷自己的一种定义而已,而购买者或购买方,买了这些产品,就应该算是一种自愿接受的买卖行为,感觉自己被骗了或者不喜欢,可以下次不买,但不能因此就要惩罚对方,因为那样的话,是一种违反契约精神的行为。

另外,这些人还用各种经济要素分析自由而宽和的营商环境才利于商业繁荣,且表示朝廷直接粗暴对待,会影响就业环境,增加社会恐慌。

甚至还有不少报刊真的在倡导各地罢市,而证明商界的力量。

一时间,还真的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各大报刊上表示要罢市。

乃至到最后还真的共同约定了下个月为罢市月。

“怎么办,元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商家决定了下个月为罢市月,该想想办法了,不然,若是造成税收大幅度减少,和大量民众失业怎么办?”

阁臣方岳贡甚至因此事找到温体仁,着急地说了起来。

温体仁则很是淡定地道:“怕什么,天塌不下来!将这事,如实报给陛下就行了。”

“你真的不担心?”

“不担心!”

……

“陛下,中央和地方的大臣们都陆续来电,询问对策,说眼下扬言要罢市的商家越来越多,您看,我们到底要不要采取对策?”

堵胤锡这里来问着朱由校。

朱由校听后,笑道:“采取什么对策?对他们妥协,表示不严格追究造假和坑蒙拐骗的罪责?”

堵胤锡回道:“可不这样的话,会不会真的对社稷造成影响。”

“不会的!等着瞧吧,朕就不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不想赚钱的商家。”

朱由校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