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七百四十章 盛世之景,自当如此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七百四十章 盛世之景,自当如此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3:34 来源:小说旗

查理二世瑟瑟发抖地跪在皇极门下,听着大明三法司官员对他的审讯。

他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他会跟自己父亲一样惨。

他父亲查理一世被国内的资产阶级押起来审判,且送上了断头台。

而他自己,现在则被东方人审判。

“查理二世,你泯灭良知,利欲熏心,公然支持本国奸商走私贩卖对人有不可逆之毒害的乌香到我大明,使我大明有三千四百零九名国民因此受尽折磨,乃至家破人亡!一百五十八名锦衣卫因禁乌香而受伤或牺牲,你可认罪?!”

刑部尚书方岳贡这时候大声地问起了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万念俱灰地回道:“认罪!”

但查理二世接下来还是忍不住用英文喊了一句:“可否饶恕我的罪过!”

方岳贡听不懂查理二世再说什么,但似乎也猜得到查理二世是在求饶,也就好意地低声说道:“来世记得先学会说汉话,这样求饶,也才能让陛下听得懂你求饶的话!”

说毕,方岳贡就站了出来,向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启道:“陛下!查理二世已愿意认罪,臣根据皇明最新修订的《大明律例》,裁定查理二世既已犯残害我大明国民罪,且属于重大恶劣之类,故当从严处置,而处以即刻腰斩之刑,请陛下准允!”

“准!将其押于因查禁乌香而被害的忠烈之士的墓前,以及受乌香之害的大明民众面前,跪着受刑!令在京外夷之臣观刑。”

朱由校回了一句。

“是!”

接下来,查理二世便被拖了下去。

且被拖到了大明的烈士墓园,而此时,被带到这里的还有一批被强制戒毒的京师汉民。

“跪下!”

但当查理二世被要求向这些已因乌香之害而骨瘦如柴的京师汉民下跪时,查理二世对此颇为不愿,道:“为什么,为什么还要我给这些汉人平民下跪!”

押他的刑部官差把他膝盖一踢,他还是在“啊”了一声后,跪了下来。

方岳贡则对这些受这乌香之害的明国平民喊道:“他就是害你们成这样的罪魁祸首!”

接着,方岳贡便吩咐道:“行刑!”

咔嚓!

没多久,查理二世就被处决。

法兰西的使臣柯尔柏看见这一幕后,整个人脸色吓得煞白。

他突然对坐在正中央的大明皇帝感到更加的畏惧,且因此不由得对艾勒肯说道:“外国之君王,说杀就杀!这明国皇帝真是惹不得啊!”

“他们有这个狂傲的底气,真希望我法兰西也有这么一天。”

艾勒肯此时不禁回道。

柯尔柏则冷笑起来:“你说说,也有这样严刑峻法的一天吗?这对我们这些有着尊贵血统的人来说,这种严刑峻法的国度,可不是什么好国度!贵族应该有更优雅的处置方式才是!这也许就是,菲利普公爵为何主张以西学为体、东学为用的原因吧,我们不能学他们这个,我们只需想办法学其先进的科技知识还有如何管控民众的知识就行。”

“您说的对!”

艾勒肯笑着回道。

查理二世的被处决,对于大明皇帝朱由校而言,相当于是整个禁烟行动获得了一个全面的胜利,连走私乌香的国家的君王都已经被处置,自然也能足以表明了大明的决心。

大明的乌香吸食情况因此几乎完全销声匿迹。

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有因为暴利的疑惑,而选择铤而走险的人。

朱由校也不指望完全消除乌香之害,他只是不想大明因此在管控乌香方面有所松懈。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譬如化学的研究,在出现各类新的药物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类毒药的出现。

乌香出现也算是不可避免的事。

“用查理二世的人头,无疑可以遏制一下乌香形成泛滥之势,而接下来,我们需要把精力继续放在向全球扩张方面,趁着现在,大明国力强悍,给子孙后代们多抢些资源,所以,汉人的人口生育方面得继续鼓励,特别如今已出现内燃机后,将来的生产力无疑会有更大的进步,而可以养活全球更多的人,但朕希望更多的人里是以汉人为主,有更多的汉人去稀释乃至同化各地的土人。”

朱由校在处决了查理二世后就单独留下了自己的辅臣们,且议论起了时下要做的朝政大事。

“儒学在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些国家推广的还算顺利,他们的君王也很愿意自己的子民被儒学培养成顺民,倒是真正愿意秉持以劳动之民为本的理念来执行国政的国家,目前还没看见,他们对于我大明目前将增长之财富主要分配给生产者的行为很难接受,所以,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些国家都没有这样做。”

负责分析外部情况的张同敞不由得言道。

“没有一个当权者,会主动愿意通过让真正的平民百姓富贵起来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国家的强大,即便是那些常常喊着要让利于民的,朕和你们这些忠明社的人是个例外!”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想到了路易十四,道:“路易十四也是个例外,但他却在这样做后没多久就落水染病,可见这条路也不好走,那些不愿意这样做的人,或许也不是不知道这条路才是唯一强国之路,但他们知道这里面风险大,可以说,他们或许还是更聪明的一些人。”

温体仁这时候微微颔首道:“陛下,以臣看,这也算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任何事,一旦做了,必有所反馈,即便不做,也有反馈,甚至作用可能都一样,都是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情况,不以人之所欲而为!”

“只是,若以无为而顺之,可能代价要大一些,譬如这兼并之事,若君主无为,任其发展,百姓走投无路自会反之,而天下自会乱之,进而田地重新分之,兼并之事也就被解决;若君主有为,不任其发展,加以限制,虽易让君王因此得罪天下之人,却又能使天下不至于,因兼并之事需要被解决而用‘亡天下’这种方式来解决。”

温体仁这时候阐述了几句自己的看法,虽然他是古人,但作为这个时代精英,对很多社会现象有自己很独到的看法,而并不一定需要皇帝朱由校来提点。

这时,温体仁说着就又道:“只可叹,如今我大明许多分封出去的藩国,其国内君主就因此懒怠而大行无为之政,如此,早晚会因此出现大的动乱!”

“分封之制度,周制是封而不管,但本朝可不能如此,不但要封,还要管!不过,这管的饷费不能是中央朝廷出,得是这些藩国出!”

朱由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可没打算在统一全球后,自己这个中央朝廷的皇帝就真的像周天子一样对诸侯各国的内政不管不问。

“陛下圣明!”

温体仁等辅臣颇为赞同地回答道。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统一全球,把非我中华之国皆给灭了!全球秩序的建立得等这件大事完成后再说。”

朱由校接着又说道。

卢象升因此道:“英吉利眼下被教训了一回,倒也暂时还用不着对其用兵,而法兰西也算懂事,目前也不必花费大力气派兵过去灭他,何况,现在也需通过他们获取海上贸易的好处,故以臣之见,统一之事,当以从陆上扩张为主,海上则以贸易取利为主。”

“这倒是个很好的见解,眼下帝国军事方面,最大的对手其实是奥斯曼和波兰诸国,他们是西边眼下较强的国家,且颇有要联合起来对抗我大明西进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做好同时应对整个西方的联合阻拦的形势,他们已经察觉了我们要统一全球的野心,故而已变得越来越团结。”

张同敞这时候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记得等到十多年后的历史同一时期,奥斯曼帝国还会对欧洲开始最后一次的大规模用兵,史称维也纳战役,但最终奥斯曼帝国战败,损失惨重,从此停止了在欧洲扩张的步伐,而也以此为起点,标志着欧洲文明开始压制奥斯曼文明时代的到来。

不过,朱由校在听了张同敞的陈述后发现,这个世界的全球局势已经因为大明这个帝国没有没落甚至越发强盛,且疯狂扩张,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威胁已经不再是欧洲文明,而是来自东方的华夏。

欧洲大陆上的诸国也是一样,随着罗刹国的覆灭,他们不可能不认识到,大明帝国的西进已成为他们最大的威胁。

而这也就导致本为世仇的两大文明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大明。

历史在这一刻再次改写!

维也纳战役似乎再也没有发生的可能。

“以臣看的话,我大明在陆地上的用兵,当在北边主动进攻,先难而后易!”

“波兰等欧洲诸国正处于军事实力的上升期,而奥斯曼帝国看似庞大,实则内部衰象已显!譬如,阿拉伯半岛诸多强藩官僚就已对其王命不怎么服从,而不像波兰等欧洲诸国因为教廷控制力下降而民族意识的觉醒,也就是陛下所说的,他们已经开始思想启蒙,故而其国家上下能一心,若真遇外敌,能组织起很强大的力量!”

“所以,朝廷应该在奥斯曼帝国以防御为主,把主要精力放在策反当地藩国官僚,以及用贸易等方式获取其石油方面,朝廷接下来需要的资源主要是石油,所以完全可以通过石油贸易产生的利益诱使当地人给奥斯曼帝国找麻烦,然后朝廷好集中精力对付欧洲诸国!先扫荡至巴尔干半岛,对奥斯曼帝国形成包围之态势后,再灭其国!”

张同敞这时候提出了自己对帝国军事全局战略的构想。

大明的锦衣卫负责的事比较多,有情报收集、外交、捕盗、治安维护、文化管制、经济贸易监管、禁烟诸方面,除此之外,因为大明工业化大发展后,对矿石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锦衣卫还负责勘探矿产,有在矿业学堂毕业后专门负责在全球探矿的锦衣卫。

虽然内燃机在大明才刚刚问世,但在大明化工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石油,所以,朱由校早就让锦衣卫留心此事,去波斯湾、高加索地区勘探石油。

所以,身为辅臣的张同敞也就因此知道波斯湾一带的阿拉伯半岛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因而才提出了先北后南的战略。

“你们和枢密院的大臣们议一议,然后再让枢密院写个题本,待朕御批后就作为接下来进一步用兵的战略,到时候,各地官员调动、军队调动、物资调动以及交通建设、城堡建设、外交建设、文化建设,皆按照这个战略来执行!”

朱由校因此吩咐道。

“遵旨!”

“一切的一切,最为关键的还是人口,军事上战胜这些国家都不成问题!

我煌煌大明,已上承五千年文明之底蕴,下启数代之科技优势,岂是蛮夷之辈能胜之者?

然而,若真要有所败,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只能是因为在新开辟之疆域,汉人数量不足,然后加上当地官吏贪婪,且华夏文化还未根植于当地,故当地归顺之土人可能因被压迫而生变,进而谋求独立,推翻我大明在当地之统治!乃至使本朝昔日于军事上的辉煌化为灰烬,这在以前发生过,例子不少。”

温体仁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转身对朱由校道:“陛下,臣认为,当趁着现在出售军火所带来的厚利,以及眼下英吉利的赔款,用来促进我汉家人口之繁育!各地官员必须保证当地适龄男子至少有一可生育之妻!另外,当禁止年迈者娶年轻女子,盖因其多无生育之能,徒费子宫!”

“这可就不能一树梨花压海棠了!”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然后说道:“准其所奏,多出些鼓励汉人繁育之政来。”

“如此的话,理学还得进一步着崇文寺和翰林院的人对其批判一番,寡妇守节不但不能再提倡,还得贬抑,还有,最好,对生育多的女子不但立牌坊,给其补贴,还应封其诰命乃至官爵,以表彰其为民族和国家之贡献!多子多福这个风俗还得继续发扬下去才行。”

卢象升这时候跟着说道。

朱由校点头,心想好在这个时代不用担心打拳的事,过于注重女子的生育功能,也不用担心招来太多非议,谁让自己如今的大明很需要汉人数量呢。

朱由校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也知道这个时候鼓励生育,增加汉人数量的确也算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因为如今的世界已经开始迎来生产力的大爆发时代,全世界的人口数量无疑会呈现指数级的激增,要知道,历史上即便靠番薯维持稳定的大清都迎来人口的大爆发,最后直接冲到四亿!

如果这个时候,大明朝廷鼓励汉人生育,无疑会让全人类增加的人口中,会以汉人为主,那无疑更能稳定汉家文明在全球的地位。

温体仁在统合大明现在的财政情况后,接下来,还出台了女子若怀孕其本人和其丈夫还由朝廷出补贴,而补贴标准,则要求各省总督府根据本省情况定在不低于夫妻二人收入的两倍的标准。

这无疑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但谁让大明现在富得流油呢。

主要是大明的朝廷富得流油。

全球的财富都向大明集中。

而这些财富又没像历史上全球贸易刚开始出现时的大明一样,全球流入大明的财富只到了权贵官僚士绅手里,如今大部分是在朝廷手里,进入了国帑。

也没像后世的世界霸主,从全球搞来的钱都流入到资本大鳄手里,而自己的政0府却还负债累累。

所以,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可以肆意的撒钱去促进生育。

反正这些钱留在国库也只是金属而已,体现不出货币的价值,还容易被损耗被盗取,不如用这种方式撒出去,促进生育的同时还促进国内的消费。

……

随着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起。

苏州阊门内的仁清巷迎来了她这一天最热闹的时刻。

一座宏伟的牌坊正式宣告竣工。

而这座牌坊是当地官员奉旨为该巷内已生育有十个孩子的葛氏所立的。

且因此,葛氏还被皇帝封为一品诰命,令当地官府厚待。

此时,江苏巡抚李护明此时就很谦恭地跟着葛氏来到这里,且笑道:“葛夫人,您看,这就是奉旨给您建的牌坊,以后凡伯爵以下的官来这里都得下马!”

葛氏则双手合掌在胸前:“阿弥陀佛,这都是皇上的恩德!”

“正是呢,所谓多子多福,这世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生孩子!”

李护明说这话自然是给和葛氏一起来的妇人们说的。

这些妇人们都因此看向自己家的男人。

而这些男子大都因此面露难色,虽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事,但现在因朝廷这样搞,家里父母妻子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有些大。

他们本以为不参军不参工,是可以偷闲在家混日子的,但没想到在家里也有“生产任务”。

“撒喜钱吧。”

葛氏这时候说了一声,按照眼下的风俗,牌坊建成,她这个新封的高品诰命是要撒喜钱的。

“哎!”

于是其兄弟叔伯们便指使雇工们抬来好几箩筐的小面额银币来,往牌坊外的街道撒去。

因国民富足,这种小面额的喜钱多是孩子们去抢来买零嘴用,大人是不屑于去抢的,而这也正是用这种方式来造出一种孩子很多的场景。

此时,街道两边早已准备好的孩子们立即跑去捡喜钱。

泱泱一大群,数都数不清。

朱由校早在即位后没多久就出台过鼓励生育的政令,后续也陆续出这类政令,再加上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所以眼下,各家的孩子都不少,大多数一家都有六七个孩子。

因而,如今仁清巷有这么多孩子也不算什么稀奇之象。

孩童们捡喜钱时发出的叽叽喳喳声音随着银币落地的声音一起响个不停。

葛氏和李护明等成年人都因此笑了起来。

盛世之景,自当如此。

正巧因奉旨巡视天下而路过这里的皇长子朱慈炜也看见了这一幕。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父皇这么大手笔的鼓励生育,让大明汉人数量疯狂增加,按照这个趋势,后世之君,只怕也会因这人口压力而不得不继续延续自己父皇的扩张政策。

虽然现在汉人数量的大量增加,的确会在将来生产力停止进步且资源不能再增加时,产生很大的问题。

但现在,汉人数量的大量增加,的确是利于大明的对外扩张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和他的辅臣们也并不是乱花钱,鼓励生育的确眼下最需要抓的内政。

因为眼下新增的汉人多,所以源源不断的有年轻一辈的汉家男女北上或者南下。

“响应陛下的号召,到雪的故乡去!到大海的尽头去!那里有我们实现理想的广阔天地!”

“煌煌华夏,延绵五千载,吾族之少年岂能被禁锢于老夫子之教?当在新的疆场去挥洒我们的汗水,书写我们的传奇!”

“何谓大道,当使苍穹之下,皆为汉家土壤!皆为中华之民!进而知礼仪,从王化!此乃吾辈青年之责任也!北国的冰川等着你去敲碎,南国的蛮荒等着你去开辟,使华夏之文明涤荡该地之一切愚昧与落后!”

……

在潼关。

负责宣教的观政进士蒙自强,正同其他负责宣教的观政进士一起,神情激扬地对因受朝廷号召而北上和南下的大量年轻人喊着口号。

这些风华正茂的大明青年倒是因此满面笑容地提着包,带着被褥盆子在潼关里进进出出。

无论是从东还是从西望去,似乎都看不到人流的尽头。

而这些人流犹如流淌的黄河一样,分成无数支流,流向了大明帝国的边陲。

即便是遥远的波罗的海沿岸,维堡城一带,也有大量年轻汉人以军人或地方官吏以及技术员和文化教员的身份在这里聚集。

“在罗刹国,东方人的数量还在增加,他们似乎从不缺人一样!”

“如今看来,若这个世界真有一个国家能一统这整个世界的话,那就真的只有这个来自东方的明国了,他们的人口基数,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陛下,我们必须得在其还未在波罗的海一带迁来更多的汉人之前,赶紧扩军,且主动出兵阻止住东方人的扩张,不然,我们民族的覆灭只会成为定局!”

历史上,数次大胜奥斯曼军队的波兰名将索别斯基,这一天就向波兰国王奥维茨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且建议波兰国王扩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