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九十一章 进军乌斯藏,天下百姓奉召进京

大明现在产能过剩,商品总价值已经超过货币总价值,不然也不会大发善心地要去解救外夷百姓。

而朱由校现在增加货币量,且借着给全国百姓放假三个月的方式把钱发出去,的确也符合当下国情。

所以,刘鸿训等辅臣听后也都没做什么反对之言。

接下来,卢象升又建议着另外一件事:“陛下,各殖民地土人动乱中,尤属印度最为猖獗,故臣认为,有必要出兵乌斯藏,在乌斯藏驻军,且翻越大山,直下印度,在那里筑造要塞守卫,如此方可使印度被我大明水陆且南北压制,甚至印度土人一旦渐成势力,也是我居高临下,他易守难攻。”

“乌斯藏之位置如今看来的确很重要,当驻兵!即便可以不改其俗,也不能不驻兵。”

孙传庭也附和起来。

朱由校听后赞成道:“有理!早该在乌斯藏派驻我大明官军,方算是此地为大明之土,你们即刻商议一下乌斯藏驻军以及与先派何人出使乌斯藏的事,另外,以后朝廷与乌斯藏以何制度相处,底线是,乌斯藏的军事防务必须由朝廷的官兵负责!另外,也不必等出使的结果,先抽调兵马去,要恩威并施。”

“是!”

……

如此一来,大明现在又多了一处用兵地方。

一时间,可以说,整个亚欧大陆都有大明军队的身影。

而大明用兵乌斯藏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民间,被人议论。

“朝廷又要用兵乌斯藏?!这真正是四处征伐不断,把国帑不当数,视将士性命如草芥!”

正坐着火车进京的耿之垣此时就拿着一张新出的报纸对与自己同行的几个士林好友说了起来。

“想必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印度,迁居印度的汉人士绅只怕以后也很难再自由了。”

高之壁这时候就跟着说了一句。

“哼!这就是君权不受约束的后果!罗刹国的兵事还未结束,又才在倭国惹了一堆的事,灭了人家皇族,逼得人家处处烽烟,如今又要去乌斯藏搞事!我们这位陛下,是要整个天下不得安宁!”

王依言跟着说了一句。

“呵呵!还不是为了牟利!就说在倭国惹的事,现在倭国幕府为清剿各地叛军,不得不出卖各处的铁路权,来换取本朝的枪支弹药!”

“但可惜,这些利益好处都尽入官帑,民众未享其半分利,民众倒是为其牺牲不少,时不时的就得担心有什么倭寇偷渡过来搞突然袭击。”

耿之垣回道。

“所以要变法!天下之利自当为天下均之,如天下之负担由天下人负之一样。”

高之壁回道。

“此次进京要求陛下变法者估计不会少,而且很有可能将成我大明乃至整个华夏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盛事!”

耿之垣接着又捏紧着拳头,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

高之壁也附和道:“徐原一(徐乾学)、张贲园(张尔素)也从京城来信跟我说,他们已在京师动员许多学堂的学生,乃至商旅,到时候会罢课的罢课,罢市的罢市,一同去都察院,向朝廷请愿,请求陛下下诏变法!”

“另外,许多留学生也表示会一同参与,言既然要天下一统为中华之文化,就当变成利于天下永世安宁之法,使士为天下四民之首!还天下以自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工匠贵于士大夫!耕作者反而不用缴税,如同有优免之权,倒是士大夫和商人无优免!”

耿之垣听后很激动地点了点头,道:“我现在恨不得长对翅膀,立即飞到京城去!到时候就算是与同道者一同被镇压,掉头殒命,也无憾言!”

“你们快看这份报道!”

“陛下竟然下诏休沐三个月,要天下百姓尽皆进京面圣,且一律官营服务免费,也就是说,陛下不但知道了我们要为变法之事上书请愿,干脆还把所有百姓都叫来京城!”

“那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士子和商人参与进来,只怕到时候许多工人、农夫等市井乡野之愚夫愚妇也会参与进来。”

王依言这时候将一张报纸递了过来,且很是不快地说了起来。

耿之垣忙结果报纸看了看,然后顿时把报纸重重地拍在了桌上:“岂有此理!变法事,跟务工务农者何干!他们获得的权利与自由还少吗?!让他们也讨论变法的话,那这天下就变不了法!”

……

“让一让!”

“让一让!”

“陛下说得对,既然有人要为变法请愿,那就得让天下人都参与进来,务工者和务农者怎么就不能参与进来?只要是大明的一份子,都得发声,这才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工,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大同机械的学堂工史载举着行李箱一边往人群里挤着,一边不时地回头对跟他一起的技术员李远辉说着。

李远辉笑道:“我活了七十多年,还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陛下让全天下的人休沐进京去看他,而且直接休沐三个月,坐车免费、坐船免费!真正是没想到的盛事,大明何时竟富到这种地步,全天下的人都可以不用工作,先休息,一切由朝廷自己买单!”

“不过,如今,厂里反正也没什么事,负责出海的几位官爷每天都愁眉苦脸的,不是说瓷盆滞销,就是说高压锅不得不当普通锅卖,又说必须要减产,如今好了,他们不用愁眉苦脸,陛下给天下人休沐三月,工厂许多产品直接因此停产!”

“朝廷这是在把钱往外洒呢,就因为天下各国只有我大明有各类机器,别的国家没有,即便是有,也是从我大明进的,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因此奉召进京的人是真的多呀!都赶上过年回家的场景了。”

史载说道。

也如史载所言,因为朱由校一道诏书,积极进京的百姓有很多。

尤其是在天津、江汉、江南等各处官营工厂工业基地的工人们。

大家反正都不差钱,又的确对天启皇帝有着崇高的敬意,自然也都愿意奉旨进京看看。

有坐船的,有坐车的,更有骑马从关外赶来的。

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所有的人流都在往京城汇集。

……

“我们请求朝廷立刻变法!”

“立宪章、限君权!”

“给地方自治之权、还民自由!”

“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冗员、冗工!”

“还利于民,削减官营专营之业!”

便服出现在都察院附近阁楼上的朱由校看着已经先抵达京城而喊起自己口号的士子们,问道:“现在是多少人?”

“已经是两万多人,目前还在增加。”

朱慈炜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头道:“先不理会!你安排人在城内城外的人流聚居区,设置专门的买卖摊位,以方便百姓做生意!这人多了,生意就会活跃起来。”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