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八十九章 要变法,要立大宪章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六百八十九章 要变法,要立大宪章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3:34 来源:小说旗

“以上就是郭某冒死向陛下进谏后,陛下和辅臣们所说的话,他们依旧不愿意相信我们听见的民众心思,在他们眼里,似乎一两个甚至四五个百姓的生死不重要!”

“而且,他们依旧固执且傲慢地认为,他们始终是在竭力保护大多数民众的生死,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而不是顽固不化,不顾天下民愿!”

南都火车站外。

一间驿舍内。

郭斌向给自己送行的几位同僚,以及缙绅好友,说了几句,且说后就喝了一口闷酒,然后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也罢!郭某已尽力,至于结果如何,已不重要!”

说着,郭斌苦笑起来:“只是,西伯利亚乃苦寒之地,听闻那里终日只能以土豆果腹!我此去,也就再也尝不到这江南菜了。”

一时,郭斌心头涌起诗意来。

而这时候,士子耿于垣站起身来,对郭斌行了一礼后道:“郭公敢为天下触怒龙言,耿某佩服!”

接着,耿于垣就转身看向其他文官缙绅道:“只是无奈,陛下和辅臣等过于倨傲,竟言我等所听之民众心声非真正之民众心声,若果如此,何不就让朝廷听听民众们真正的心声!”

“耿公的意思是?”

另一士子高之壁问了一句。

“明年正好是大比之年,不如趁着全国各省举子齐聚北都时,一起到都察院向朝廷陈词上书!请求朝廷变法!”

耿于垣回道。

“变法?如何变法?”

高之壁问道。

“自然是变法以还民众自由,以限君权!使陛下看看,我们民众的心思是什么!”

耿之垣回道。

“这或许是个办法!”

“当初,陛下南巡,我们主张还民自由之士子,便呼吁陛下变法,但当时因要求天下大公之士子阻拦,故而终成士子内斗,而使陛下有理由拒绝变法,言人心不一致,不如因循守旧!”

“可眼下,朝廷对经济、民生的管控越来越严,渴望自由之民众越来越多,不少大公派之士子也转而认为不能任由朝廷想怎样就怎样,尤其是君权的限制,以及地方自治权限的争取和冗官冗兵的裁撤!”

郭斌这时候点了点头,说了几句话后,又道:“还是那句话,君王不能想征讨哪国就征讨哪国,乃至在全世界开疆拓土!”

“说什么是国情如此,可这哪是国情如此,分明是君王为自己野心,绑架了国家和民众!”

“说什么产能过剩,工人失业,怕什么,销毁机器,工人返耕务农便是!”

“粮价下跌,也是对外耕地过多所致,朝廷引导着我汉人这些年在印度、南洋、孟加拉、缅甸等地方开垦了不少农田!而这些地方每年还在缴纳田赋,以我看,要么让据有这些田地的地主独立自治,要么就免田赋,尤其是对已有功名的该地士绅优免,粮价自可不会因大量粮食由朝廷粮业局购买进入国内而导致价格接连下跌。”

“郭公说的没错,应该如泰西一些国家一样,立大宪章,君王执政需要按照宪章来!”

“其次,就是郭公提到的冗官冗兵,还有冗工!”

“如今国朝,官吏实在是太多了!”

“以前,一个县不过知县、县丞、主簿几个亲民官,余则皆是胥吏而已!”

“可现在一县除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外,竟还有各局之官,甚至还常驻东厂、西厂官员!”

“另外,里也不再只有里正,亦有各类官吏!”

“在这之前,皇权是不下乡的,里甲之地,由乡绅自治,可现在,朝廷什么都管,以致于官吏冗杂!”

“而对于冗兵,就不必说,吃公家饭的巡防兵到处可见,还有已多达数百万的国防兵,和目前要增至一百万的帝军!”

“其带来的每年军饷补贴之支出已是以往数年之税收,陛下即位之前,九边需棉布不过数百万匹,如今已增至上千万匹,就是明证!”

“再则就是冗工,官营工厂养的工人工匠之多,令人不可思议,有的官营大厂,工人工匠达数十万人!”

“而因此使得人力成本付出极高,以致于工厂亏损越来越严重,偏偏朝廷从不肯让这些工厂关闭,而让利于民,使民间商人经营,还美其名曰为保证战略资源和技术核心掌控在朝廷手里,而避免私人经营以此要挟朝廷,乃至为厚利卖于他国!”

“但也因为要保住这些亏损严重的大厂,朝廷也就不得不用国帑补贴,以致于为扶持这些亏损官营工厂,使国帑支出极大!”

“甚至,朝廷还强势地霸占一些暴利行当,以及用权力手段,让许多暴利行当的利润只流入朝廷充作官帑,进而却贴补这些亏损!”

“如禁止关内开矿这事,就找了个保护内地生态的荒诞理由,取地之利,用之于民,有何不可?!”

“朝廷这样做,明明是通过只准许在海外开采矿产的政令来将矿业之利把控在自己官家手里!”

耿于垣附和说道。

“我总结了一下,要变法的要点是:

一、立宪,以限制君权,规范朝廷执政;

二、增加地方自治权;

三、裁撤冗官、冗兵、冗工;

四、开放相应禁令,允许民间商人自由经营相应行业,任何商品都可以进行自由交易;

五、对士绅优免,限制官营工厂的生产和扩张。”

高之壁说了起来,且又问道:“不知诸位可还有要补充的?”

“还有严格廷议制度,我们不能只限君王独裁,也得限制权臣的出现;”

“而廷议制度无论如何都是限制这两者的最好制度!”

“故我认为,辅臣阁臣必须由廷推任命,而廷推之组成不能只限于公卿,天下各省民众皆得有士绅代表参与,另外,兵事、法令的颁布,也得由廷议决定!如泰西之议会也!”

另一位叫王依言的大儒这时候说了起来。

“甚妙!”

郭斌不禁拍桌叫好:“本朝之廷议可谓本朝之最善之制度!很该发扬光大!幸赖王公提及,只可叹,陛下和历朝先帝,多有不严格遵守之时,若能形成制度,写入朝廷之宪里,如君王若不遵守,则天下可讨伐之!这样的条文,则我皇明必将永盛不衰也!”

“得去动员更多的人,将来,也才好让朝廷看到真正的民众心声!”

耿于垣回道。

“没错,那我这就回乡,动员同乡士子!”

“我原本不打算回去的,既如此,也回去一趟!”

“老夫也腆着老脸回去组织文会动员一番!”

一时,这些缙绅士子纷纷响应起来。

郭斌因此向这样拱手道:“若将来真能使我大明变法成功,则郭某即便客死他乡,亦再无怨矣!”

众人皆向郭斌拱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