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四十九章 诸皇子接下来的安排与直隶府

“不能因为地方士绅怨愤大就调回来,调回京里做什么?怎么也得把地方各类官职,历练一遍才是。”

朱由校说道。

刘鸿训是不想让皇长子在江南得罪太多的士绅,所以才主动提议了这么一句。

但明显朱由校自己倒是不在意皇长子在江南得罪太多的士绅。

对于皇帝而言,真正担心的是皇长子太受士绅欢迎。

“但眼下分迁大族的事已接近尾声,皇长子如果还留在江南的话,就得由消除兼并隐患,改为发展当地经济,并防止当地僭侈之风抬头,以及促进白话文在这一带先流行起来,毕竟这里是大明文化最为繁盛之地,基本上已到人人识字的地步!”

温体仁说道。

“那皇长子就不宜留在江南任巡抚,皇长子为官雷厉风行,急于求果,且对发展经济,只怕不甚了解,不如先让其到别的地方任总督,历练一下发展经济、管控贸易和文化等内政的手段。”

卢象升建议道。

朱由校点首,问道:“现在有哪些督抚职位等着任命?”

“云南、辽东、长崎三地。”

刘鸿训回道。

“那就升皇长子任长崎总督!长崎现在是乃我大明之商贸重镇,且也受这些年大量出海士子集中迁徙到此地之故,文化也很繁盛,而这里又涉及各类外藩的事务,正好,让他继续历练历练!”

朱由校说道。

“如此的话,江南巡抚和巡按得重新任命。”

温体仁回道。

“让皇次子殿下任江南巡抚或巡按如何?”

这时候,朱由校试探着问了一句。

“不妥,皇次子为政经验不深,且也不懂经济,更善于治学。”

刘鸿训回道。

“皇次子更适合调回京城,先进修一下。”

温体仁回道。

“是啊,任何准备被任命为地方督抚的官员,最好在京城任一段时间京官后再任命,这样才能更清楚朝廷中央长远的方略,也清楚中央朝廷的事务处理之流程,而才便于将来到地方任督抚后朝廷中央各部、寺、院、监等官衙交流!”

孙传庭也跟着回道。

“据臣听闻,皇长子在送利国公还乡且迁去四川的路上,拜访了许多大儒,探讨学问,辩论大道,颇有人称颂,且乐善助学,不少人皆称其贤,虽说贤,但也难免偏听偏信于一类虽温良恭俭却也不识时务的读书人,是该调进京来,令其管学还可,再待在地方上,恐会被一些士子怂恿,进而干涉官府之政。”

卢象升也跟着说道。

“那就调进京,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且去大明行政学院进修班学习!”

朱由校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回道。

接着,朱由校又吩咐道:“江南这个地方,得分割一下,其财富与人口实在是占比过大,不利于管理,将其东西切割,一分为二,以后撤南直隶,东边改名为江苏,西边改名安徽,安徽省府驻庐州,江苏省府驻苏州。”

“那南都呢?”

刘鸿训问道。

“为直隶府,由朝廷直接管辖!另外,现在海贸兴起后,松江府繁盛已超过苏州府,其辖内上海县已成百万规模之大县,如今也将该府升级为直隶府,还有濠镜,也升为直隶府!大明各地的繁盛情况在变,其地位也得变!”

朱由校吩咐道。

“遵旨!”

“陛下,那江南总督唐爱明当如何安排?”

温体仁这时候问道。

“蔡弈琛被诛后,内阁阁臣还缺一人,将张同敞调回来任内阁大学士,现在朝廷中央还需要一名在海外殖民区有统治经验的封疆大吏,好给朝廷大政提供更准确的建言,而唐爱明,就任他接任印度总督吧。”

朱由校说着又道:“印度一地甚大,目前因为该地情况复杂,还未彻底汉化,为便于集中处理各种事务,才只设一个总督,但将来印度也得分割成若干省!”

“陛下说的是,以臣之见,现在朝廷的重心还是加快对外扩张,而尽早实现文明的统一,进而建立文明的秩序,等以后天下各地皆为我汉土后,就好建立我汉家秩序!若周时之封建制,我大明天子居中央之国,遥控诸侯,而诸侯各领其地!”

孙传庭继续向皇帝朱由校兜售着自己的战略思想。

而他这个思想的来源依旧来源于周制。

这也不奇怪,毕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何况,曾经的商周时代,又何尝不是自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即是整个天下。

而现在,只是这个天下变得更大了而已。

朱由校则因此笑问道:“但若文明一统,那将来岂不也会有如同秦一统六国之事?”

“这个臣还未去想,想来真要大一统的话,恐没秦统六国容易!但也或许真的会有一维持世界秩序之国,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或者说是属于天下所有人的事。”

孙传庭回道。

朱由校现在很想告诉孙传庭,后世的世界是有一个联0合国的。

……

随着政事堂的御前朝议结束后,一些新的诏谕之旨也就陆续从政事堂传了出来。

皇次子朱慈灿这里也没想到会被调进京。

但对于让他入职翰林院,他还是感到有些失望。

他其实更愿意也在地方施展一下自己的执政能力。

他想探索一下,不用自己皇兄的那种严政模式,而用仁政模式试试。

“为什么父皇不让我有个可以在地方继续任职的机会?”

朱慈灿因此颇为不解地问了起来。

“恐是皇长子进了殿下的谗言,谁都知道,陛下对士大夫并不是特别礼待。”

陈维崧回道。

朱慈灿听后拧紧了眉头:“也罢!那就进京吧,进京也挺好,可以更加地清楚,朝廷接下来要做什么。”

“二哥!”

朱慈灺在得知朱慈灺被调进京后,高兴得不行,在朱慈灿到永定门这一天,亲自来了火车站来迎接,且兴奋地把手挥舞个不停。

“七弟!近来可好,父皇和母后身体如何?”

朱慈灿见整个火车站只有朱慈灺一人来接自己颇为失望,尤其是在想到自己在南都上火车站,有许多士子排成队地送他的时候,也就强笑着问了朱慈灺一句。

朱慈灺回道:“一切都好!”

然后,朱慈灺又道:“幸而二哥你回来了,不然弟可就要憋坏了,偌大的京城,已没有一人愿意搭理弟弟我!”

朱慈灺说着还眼眶湿润起来。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