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六百一十八章 动员各方大儒进都参加大会

“金陵大会?”

黄宗羲看着邸报上的诏旨内容,已有些意动。

“是的!陛下亲自主持,梨洲先生,您作为我等所仰望的大家,不能不去,此次若能舌战群儒成功,而为君所用,或真能实现变法!”

立即赶来余姚的万维枢回了一句后,就立即劝说起黄宗羲来。

历史上,黄宗羲就是明末士大夫中,提出限制君权思想的几个激进人物。

而这一世,因为商业文明带来的时代变局,使得他依旧是这个世界在限制君权方面的领军人物。

甚至,因为没有满清的压制,再加上皇帝朱由校大兴教育导致读书人更多,所以,崇拜黄宗羲的人也就更多,而黄宗羲的威望在士林中也就更高。

当然,黄宗羲自己还是比较低调的,只是打着他的旗号,游学于各类权贵之门的士子倒是不少,以致于,黄宗羲现在不仅仅是在士林中,在朝廷上的名望也不小。

“没错,您还是尽快动身吧,您不去,我等主张变法以求民众自由士子若群龙无首也!”

致仕官员孙嘉绩此时也赶了来,劝黄宗羲去金陵参加金陵大会。

“难得陛下愿意纳天下之言,梨洲先生,您可不能不去呀!况且,我江南士子中,也有不少如顾炎武之辈,是不支持我们变法之主张的,他们当中甚至有人说我们应该被直接清洗掉,以防止东林复辟!天可怜见,我们哪里是东林,我们并未有为己发声,而是为天下,可他们偏说我们居心叵测,您若不去,只怕陛下受他们蛊惑更深,而真以为我们这些主张变法者,真是一群别有用心之辈!”

历史上和黄宗羲一起成立梨洲复社的士子陆符也说了起来道。

黄宗羲听后,则道:“果然黄某没有看错,我们这位陛下和历史上所有帝王都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只在乎一家一姓之衰亡!而是真的存有天下之志,而将汉家万民放在心上!”

“事实上,他所设政事堂,令各政事堂大臣如同宰相,可与君王同朝批答奏疏,而使大权不用从宫奴之手出,且认为各阶官员是代行皇命,非君王之奴,而是君王之分身,故分税于地方,且考成不考其经济,而考其民政,以及科举扩招,以宽于取严于用为原则,皆是非洞察天下之君不能为也!”

黄宗羲对朱由校算是有一番很高的评价,当然也跟朱由校现在允许他们说话有关。

而在对朱由校一番高评价之后,黄宗羲又道:“但陛下迟迟未令地方自选督抚乃至府县官,甚至也迟迟未使一家之法而变成天下之法,也确实是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这里面或跟主张天下治权归于一人一类顽固保守派有关,如顾炎武、瞿式耜等辈,他们过于注重经济之分配,而却忽视权力之分配,而陛下自然更喜欢他们这类人,也没什么奇怪的,使得陛下因此有了不变法的底气。”

曾在朝中为官,而与顾炎武、瞿式耜等打过交道的孙嘉绩这时候说了一句。

黄宗羲也点头道:“没错!趁着这次能在御前奏对的机会,黄某的确得为天下正道而赴南都一趟!”

……

“南都,公必须得去!就当是为天下之利不尽落于有产者之手,而令更多士子醒悟!”

赶来昆山的龚廷祥向正在大同机械厂积极于建立职工大学,对职工进行思想培训的顾炎武说着皇帝要举办金陵大会的事。

“我听说主张变法的士子已经去了余姚,估计是动员黄梨洲出山,他们似乎很不想错过这个可以上达天听的机会。”

与龚廷祥赶来昆山的徐汧也说了起来,且道:“我们也不能落后一步,觉得还是亭林先生,您亲自去一南都比较好,您比较有号召力,毕公比较年迈,我们这些人因为出身低微,有的以前还是贱籍,素来是不被江南许多士族出身的士子瞧得起的,也就没什么号召力。”

“这些主张变法的人倒也天真,这事哪里是陛下愿意就能成功的,难道你们真觉得当年张江陵实行新政、宋时王荆国变法,没有君主支持就能施行?最后相继失败,还不是因为天下民心未达成一致?所以,就算他们说动陛下也没用,只怕陛下的旨意还没出紫禁城,紫禁城的宿卫就先要清君侧!”

和顾炎武一直很要好,且也是明末一怪才的归庄因也对大同机械厂的大同模式好奇而入职于这里为职工大学的老师,且也在这时候说了一句。

“说是这么说,但也最好不要让陛下被那些人忽悠了,而导致将来真的走到有帝军哗变的一步,我们这位陛下,说实在的,不一定有你们清醒,他在集朝权灭东虏、振经济方面,却有别人没有的见识,但在经济与文化管控方面,的确过于宽纵,尤其是在对待泰西之学方面,似底气不足,竟主动了解其什么希腊之制,小国寡民或适合那什么希腊之制,但我大国有亿兆之民,岂能如此,如此则必乱!”

毕自严根据自己多年的伴君经验说了几句,且对顾炎武说道:“你就去一下南都,别让那黄梨洲真忽悠得陛下也学那塞克逊人(英国)搞什么大宪章!与其立宪,不如先把全球的财都敛到大明来再说,他们有些人现在就想自由的盘剥本国之民,这不是竭泽而渔嘛,为何不养着自己池子里的鱼,把别人池子里的鱼先捞过来!”

顾炎武听后忍俊不禁起来,道:“毕公说的是!在下这就去南都,去会一会那位黄梨洲!”

……

“朕可没有不清醒,这些要求限制君权、给予民众更多自由的士子,越来越多,朕得给他们一点希望,才能吊着他们,不要走极端,另外,尽量用文斗的方式让他们知道目前大明要想实现他们要的那种局面有多么的不可能,比武斗要好,总之,汉人的内部矛盾尽量用文斗的方式解决。”

朱由校这里也对卢象升和唐爱明等官员说起了办金陵大会的原因,并吩咐道:“你们去找几个有些学识的老农和工匠来,让他们也参与金陵大会,这种议国政的大会,自然不能没有工人和农民。”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