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五百四十八章 立国本的事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五百四十八章 立国本的事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3:34 来源:小说旗

“现在吕宋岛的诸藩国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朝鲜、日本等国统治的地区,以儒道礼教纲常治国;

而信王之崇祯国则以法治国;

信王在他的藩国立法立规甚多,从官员到平民,都得守规矩,对于汉人而言,差别不大,在这些地方都因文化上的优势,而担任官员或官商,唯独土人,如果是生活在朝鲜、日本等国统治的地区,运气便没有在崇祯国的那些土人运气好!”

毕自严向朱由校汇报道。

朱由校听后便道:“这倒是在预料之中!”

“我们没必要要求朝鲜、日本等和我们一样,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反而不是好事!所以,朝廷不但不要干涉,还要主动邦他们维持好现状,以使市场繁荣;”

“至于土人生活的好坏,与我们无关,反正都是要被汉化的,也算是殊途同归,只是在信王那里的人要生活的好一点,更有智慧一点而已。”

朱由校接着谕示道。

“陛下说的是!所以,臣打算,对吕宋岛一带的朝鲜、日本等国统治区,主要是出售粮食和兵械,以利他们镇压当地不听话的土人;而对信王的崇祯国,则是让官营资本去开办大学堂和工厂,以利信王汉化改造那里的土人。”

毕自严回道。

“就得这么做,信王这边,就得多派本朝的人去办学开厂,以利于这些地方将来可直接变成我大明在海外的飞地。”

朱由校点头说道。

“陛下,吕宋只一岛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此事让臣想到了我大明国内近些年的一些现象;

以臣之见,在我大明国内,像马轩这等利己者并不少,且还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陛下大力兴办教育,随着读书人增多后,即便像皇家书院这种地方出来的士子,也有很多虽表面上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但内心也毫无家国之念,与马轩等儒士一样,皆只为满足自己之欲而善于使用各种伪装之术的士子;

臣认为,陛下不能不察,也不能不警惕这些人一旦窃据高位,而使朝廷再次变成利欲熏心之地,甚至成为他们穷奢极欲之器也!”

刘鸿训这时候突然神色凝重地说了一句。

朱由校听后倒也很以为然,道:“刘卿所言甚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教育只是让人有思考的能力,有智慧,有知识,但具体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得由他自己选择,克己奉公自然比骄奢淫逸要难!”

“好在大明如今读书人多,甚至有贩夫走卒也能通些经史子集者,且陛下圣明,使士民于法前平等,故而,良善者,贫贱者,也没那么好欺,多有聪慧而善辨者,有私心而只知利己者倒也不敢太把自己的真实目的表现的太张扬,以免贻笑万民,名声臭于地!”

刘鸿训又回道。

毕自严这时候则跟着说道:“要说眼下这样的人真正想做些什么的话,只怕还是会在皇嗣身上想办法。”

朱由校听后点首:“想让朕立储的可不少,朕也知道他们的心思,但朕偏不如他们的意!”

“但陛下此事也不能一直这么僵着,立储到底是国本,还是尽早给出个明示出来,以免人心浮动。”

毕自严回道。

“立了储,还是会人心浮动。”

朱由校回了一句。

……

“也不知道辅臣们在御前可有提确立国本的事,这都天启二十五年了,依旧未定国本,这让天下人心如何能安。”

翰林编修张天植这里就对少詹事王崇简说起了立太子的事。

“如今天子,果然和神庙一样,过于聪明!方大兴(方从哲)当年定然是教了他不少。”

王崇简听后感叹了一句。

“此言何解,缘何不是徐上海和孙高阳(孙承宗)?”

张天植问道。

“徐上海和孙高阳教不出这样的天子来!”

王崇简回道。

张天植点了点头:“虽说陛下无意确立国本,但天下人未必高兴,就算是皇嗣们只怕也不乐意!”

“尤其是皇长子!他可是嫡长子,如今已过弱冠之念,竟依旧未被立为太子,只怕就算藩邦各国也不能理解的。”

王崇简回道。

“公现在为诸帝子先生,当知道皇长子习性如何?”

张天植这时候又问了一句。

王崇简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天植一眼。

历史上,这两人后来都降了清,且都不怎么安分,即便是到了清朝为官,也依旧和陈名夏等一起搞党争。

如今,因为大明未亡,这两人也就还是在大明为官。

但两人的本性还是未改,还是喜欢结党营私。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无论大小,在一个集体内,总有喜欢投机钻营、结党营私的,似乎不这样不能证明自己聪明厉害,就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是知道的,现在是皇嗣们一起读书,一个先生要同时教授数名皇嗣宗室子弟,故而,我也没法过多的了解皇长子,否则的话,岂不是有结党之嫌,但我在教习时暗中观察过,皇长子和其他几位皇子一样,都还算敦厚聪慧。”

王崇简回道。

“如此看来,我们倒也不必一定要把前程押在皇长子身上,但可以暗中放出风去,就说皇长子希望有大臣出来说话,进谏陛下,使其早定国本!”

张天植回道。

王崇简听后点了点首:“还得放出陛下已有意立国本,只是未下定决心这样的风来,会有想敢赌者上疏立国本的。”

“正是此理!”

张天植笑了笑道。

……

于是,不久之后,整个大明的媒体界,便掀起了关于立国本的舆论,有说皇长子已等不及,暗授大臣言国本之事的,也有说辅臣在朝堂上提了立储之事,而圣意有所触动的,总之,各种谣言开始出现。

朱由校听到这些谣言后,倒也没惊慌失措,他只对已被任命东厂提督的韩赞周说道:“先不必去查谣言起于何处,静观其变!”

“遵旨!”

韩赞周回了一句。

“传辅臣们来!”

而接着,朱由校又吩咐了一句。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