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要工厂内迁计划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要工厂内迁计划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3:34 来源:小说旗

“雅库茨克?”

“后世北亚的大城啊!”

“这沙俄的东侵速度可真快,好在自己大明在这个时代没有亡,提前灭了东虏和鞑靼诸部,也提前进军至这一带,不然按照原有历史,等满清意识到沙俄的野心时,整个外兴安岭以北就会成为事实上的沙俄领地了,好在现在不少已是我大明事实上的领地。”

朱由校一想到此,就不由得道:“罗刹国东侵的速度很快,得尽快在这些地方筑城移民,最近还有没有士子闹事或者文臣犯事,传谕给东厂,多查几个出来,把那些热衷于教化外夷,主张汉夷平等的,寻些理由把其全族乃至三族、九族都派过去!”

“是!”

王承恩回了一句。

接着,朱由校又吩咐道:“三法司这边再修订一下问刑条例,减少枭首、腰斩、杖毙、磔刑等刑罚,多增加流放三千里、五千里等刑罚,就说以后对待本国子民中的犯事者以惩戒为辅,以改造为主。”

“是!”

毕自严也回了一句,心想:“陛下这是变着法的要往这些地方塞人啊,不过,不让锦衣卫调查不知道,这罗刹国东侵的速度这么快,眼下都已灭了西伯利亚汗国,竟然到了霍河边建城了,只怕要不了几十年就会南下,到时候若大明若是国势衰弱,没准又有很大的外患。”

“陛下!这罗刹国疯狂扩疆拓土,如此下去,以臣看来,早晚与我大明要有战事,而且只怕不只一次,这罗刹国的君主当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人,不得不有所防备。”

枢密使朱燮元这时候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正因为此,朕才不顾许多朝臣反对,而不裁撤营兵,开边拓土,就在于防着这一天,使我内地子民尽量不受罗刹国所带来的兵燹之祸。”

说着,朱由校就问着田尔耕:“罗刹国东侵时,具体是怎么征服当地原始住民的?”

“以屠杀的方式震慑其胆,再筑城收缴重税,征收的都是些实物,如貂皮这些。”

田尔耕回道。

“没有建造工厂?没有开设店铺?”

毕自严问道。

田尔耕摇头:“没有,罗刹国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更喜欢直接抢,只是因为直接抢掠太不划算,所以,后期改为要求这些原始住民定期上缴实物税!而且很重。”

毕自严听后很快就有了想法,对朱由校作揖道:“陛下,如此看来,我大明和罗刹国不一样,我们现在需要的倾销自己的商品,与其动用武力掠夺这些貂皮,还不如直接用我们廉价的布匹和肥皂、玻璃、瓷器这些去换取,所以,我们现在没必要再以大规模屠杀的方式来开辟疆土,因为我们更需要更多的原始住民与我们进行交易,用大量的貂皮、人参甚至是矿产换走我们手里的廉价工业品,另外,我们需要兜售我们的文化,以此使得原始住民更能为我们所用,成为更优质的人力,如此看来,我大明将比罗刹国更适合这些原始住民。”

“没错,我们更文明,到时候兵部就这样宣教,就说他罗刹国是来自西方的恶魔,我们是来自南方的天使,而朕是代表天神的天子,朕相信那些原始住民更愿意相信我们的宣教,因我们的人会通过建造工厂,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的财富,我们也会通过建设贸易线,让他们手里的毛皮卖出更好的价钱。”

朱由校点首说道。

“是!”

兵部尚书卢象升回了一句。

而接着,毕自严又说道:“现在本国子民富庶程度大为增加,各类皮毛制品和人参鹿茸等需求量已增加不少,再加上鞣制技术和木材加工、造纸等技术改进,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增加,正是适合去利用这些原始住民为我们提供许多原料以及初始加工的原材料,臣在想,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加工技术难度低、需要的人力多且污染很大、噪音很大的初级工厂作坊往塞外迁一些过去,一是这些原始住民的人力价格便宜,二是就地生产再运回来比直接把原料运回来更合适,三是可以把关内的田地都腾出来耕种,保障粮食的需求。”

“初级工厂可以外迁,但精密、高端的工厂以及负责研发的机构,不要外迁,不但不能外迁,要尽可能内迁,在一些人力资源充沛且易守难攻的地方设立一些工业区,以避免将来若真有大变,而不至于我大明的重工业基地因为过于处在边疆,而很快就被占领,使之不能很好的反击。”

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确实需要将一些生产重要军械和各类合金钢材以及电池等工厂往内地迁徙,而且不能放在一个地方,以臣之见,南京、武昌府、西安府、成都府这些地方都可以迁去一些,一来这些地方人力充沛,二来交通也便利,三来也深居内地。”

枢密使孙传庭作为知兵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朱由校这样做的战略目的,也就附和起来,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

朱燮元和卢象升这些在国防战略上也不是笨蛋,也很快就明白过来,而点了点头,都道:“如此很有必要!”

毕自严想了想后道:“确实,但这也算是个大工程,要有个大的布局才行,工厂设备迁过去,人也得迁过去,这些工业的技术工匠不是谁都可以代替的,另外他们的家眷也得跟着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朝廷迁居他处,落地生根,也是个问题,还得劝说一番,最好再给些好处,估计他们才会愿意,还得让当地官府给他们些优待,给地,给聘请些好的儒士医士,教育他们的子女,保证他们的健康。”

“到时候,你们廷议一下,专门议论此事,如何安排,到时候就由毕爱卿你亲自挂帅处置此事,这事是长远之计,花再多钱也没事,何况这样做,将来无论是西北、西南还是东南用兵都要少很多后勤调度之花销,也是划得着的事。”

朱由校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大明现在的工业区主要是在京师和天津一带,真要往内地迁的话,比起后世从东北往内地迁要容易些。

“臣遵旨!”

毕自严回道。

一时,君臣一起谋定了一件影响今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帝国发展大计。

为此,毕自严专门请旨巡视京津一带的工业区以及内地各处交通便利且较富庶的地区。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