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两百四十二章 管控文化事业,以文治文

“虽然朕需要士大夫们听话,但也不是说朕真的要让他们万马齐喑,因为朕只是不让他们乱说话,他们的学问必须是为帝国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服务,而不是为个人之私欲、某些群体之私利服务;

虽大明是天子乾纲独断,但不代表文事就不兴,朕即为天子,既有要武功也有要文治!”

朱由校说着就忙问道:“朕让崇文寺选十本可堪表彰可为立言之功的年度私人撰写之作可选出来了没有?让他们尽快点!朕就不相信大明的文人士大夫平时这么爱舞文弄墨,到最后真的连半句入可流芳后世的诗词文章都没有!只要有,朕不会不奖掖不会不授官!”

朱由校继续表达着自己要管控天下文事的目的。

他从一开始就未打算像满清一样禁锢思想。

朱由校的打算只是让文人听从他的安排来说话,以实现管控文脉促进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目的,但既然是治理文化事业,他也没有选择直接武斗,而是用文斗的方式,以筛选优秀书籍的方式启用一帮听话的御用文人,以财帛厚赏之,以官爵重用之,而最终拉拢一批立场与自己一致的文人,并让文人士大夫自己做出选择,想要活得滋润、想立言、想要有更多的名望和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大的权力,就得服从皇帝的意志。

不然,就老老实实地种地,过清贫的生活,而自己写的文章最终也只能拿来烧火用。

毕竟印刷与出版的权力和技术以及资本控制在皇帝手里。

“崇文寺正在选,只是大明如今立言者太多,而抉择出十本最优者,甚为艰难!”

方从哲回了一句,他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这个主意很是歹毒,简直是让文人无法对抗的阳谋。

士大夫最在乎的就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中取一就足以流芳百世。

而这里面,立功和立德是最难的,立言对于文人而言是最容易的。

所以,文人都想自己写的书得到肯定和承认,甚至在朝廷的助力下流芳百世。

方从哲没有告诉朱由校的是,现在因为崇文寺要选书进上以酬其立言之功的原因,来贿赂巴结他儿子的文人从当朝高官到民间大儒,已经快踏破了他家的门槛。

数日后,朱由校拿到了方从哲递来崇文寺筛选推荐的优秀作品名单。

整个名单是有一百本私人撰写的书籍文章,而皇帝朱由校需要从中选出十本予以奖掖提拔。

而因为朱由校有过提拔要求,所以书籍文章内容不限于儒家理学。

“徐爱卿等人合译的《几何原本》得选上,另外还有徐爱卿的《农政全书》,也选上,这徐爱琴着作颇丰啊!

另外,话本传奇方面,冯梦龙的《古今笑》选上,个人集子方面,凌蒙初的《东坡禅喜集》,袁中道《游居柿录》,陈继儒的《小西窗记》这些选上。”

朱由校这时候也就亲自筛选了十本在文学史上比较有地位且其作者现在还在世的书。

另外,朱由校还让崇文寺选出了十本需要拨款扩大印刷量并推荐天下士民阅读以宣扬大明文化之盛的书籍。

而这些书里,朱由校第一本选的就是《大诰》。

不过,朱由校选这个纯粹就是恶心天下食利阶层的,因为朱元璋当年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权贵士绅们胡作非为,让庶民争取自己的权益。

另外,还有《大明律》以及朱由校自己让翰林院编撰的《皇明圣训》。

《皇明圣训》是朱由校让翰林院编撰后用来教育天下官员的,以让这些官员学习和知道自己的统治意图。

当然,除了这些官方类的书籍,朱由校还选了《西游记》、《金0瓶0梅词话》、《西厢记》这些老百姓们喜欢的作品,以及《坤舆万国全图》这些自然科学类作品,在朱由校看来,这些或多或少都有点启迪人心、促进大明文化事业发展、增强大明帝国文化统治力的作用。

袁中道、李之藻、徐光启、杨廷筠这些文人因为自己的作品被选中而在接下来皆被朱由校赐予了银币一万两的厚赏。

另外,这些人且皆授了翰林院官。

袁中道这种本就是官员的,直接加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虚衔,徐光启这种本就是官员还位置不低的则加了少傅,而科第未中的冯梦龙这些则被统一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

而朱由校还专门在乾清宫召见了这些人,并表示朝廷将会拨出专款大力印刷传播其作品。

袁中道这些文人自然非常感激,也更加感到意外,毕竟朱由校如今在很多文臣士大夫眼中的形象就是一暴君。

不过,现在袁中道这些文人也不得不改变自己对当今圣上的看法。

但朱由校这种将文化作品的评判权握在自己手里的方式还是让很多文人士大夫感到不满。

尤其是没有被选上的。

“朝廷怎么能这样选书,话本传奇不过是给黎庶所看,难登大雅之堂,竟也能堂而皇之地被奉上高阁?还有这《农政全书》、《几何原本》不过是杂学之类,竟也被选上,这定然是因为徐光启这个奸臣把持朝纲所致!”

“就是,解注四书五经的书却没被选上多少,这简直是乱来!”

“《西游记》、《西厢记》这种杂书也算是代表大明文盛之作?真是令人捧腹!我儒家正统之学何时竟在这代表文化之盛上不如这些杂书了!”

“还有这《金0瓶0梅词话》,文人内部传阅也就罢了,怎能推荐于世人,这不有意宣扬世人之丑恶吗,尤其是有势之家!”

不少大明朝的文臣士大夫因此对这颇为反对,且议论纷纷,甚至一些文官还上疏要求抵制杂学,要求朝廷独尊理学。

朱由校对此只觉得好笑,因为这些士大夫自己都做不到“存天理、灭人欲”,恪守朱子之学,却要求朝廷和天下人恪守其道。

这让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禁锢华夏汉文化发展的往往就是正统文人们自己在禁锢,在阻止发展。

这些人不会知道现在他们所鄙夷的《西游记》在后世会养活多少导演明星和网文作者。

虽然很多文臣士大夫反对把杂学话本什么的以官方的名义拿出来提倡推崇,但这不妨碍朱由校在文化领域所做的新政。

因为朱由校推崇的书籍作品又不是为了迎合文人士大夫们的利益需求,而是要引导文人多创作一些揭发自己权贵士绅阶层丑恶一面,以及达到启迪民智、达到对底层老百姓进行寓教于乐的目的。

换句话说,就是引导文人们服务百姓,服务国家。

而服务国家方面则是通过创作更多具有传播同化能力的作品以增强大明帝国文化影响力。

朱由校可是很清楚后世一些国家是如何利用动漫、影视等文化作品影响别国青少年的。

而且,在朱由校看来,许多文人不擅长八股文章,因而科场失意,这些人往往也会对朝廷产生不满。

所以,他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可以用这种让崇文寺每年推荐有优秀作品的文人进入翰林院的方式来让这些失意文人减少对朝廷的不满之心,同时也能给其希望,使其不至于因为科场不行而那么绝望,从而达到促进帝国长治久安的目的,另外还能促进帝国文化更加兴盛,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朱由校也希望大明有文人可以再写出一部《西游记》这种有助于传播汉文化的作品,只要能有,他不会吝于封官赐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