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85当文豪 >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东方时空》!

重生1985当文豪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东方时空》!

作者:爱要长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5:17:56 来源:小说旗

云逸动画虽然是一家民营动画制作公司,可却十分出名,不仅本公司制作了了好几部经典的动画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还和央视合作的动画片,也在观众之中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所以,这次和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合作,自然也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格外重视。

然而让不少专业人员为之不解是,对于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求援”,云逸动画竟然没有答应,反而婉拒了。

要知道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可是国营大厂,云逸动画只是一个新崛起的民营动画公司,两者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虽然现在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早已经走下坡路了,可依旧是国内动画行业的龙头老大,一般的动画公司还真的不敢得罪,即使是强如央视动画,也是非常乐意与之合作。

也是,和这样的国营大厂,既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也能积累人脉,何乐而不为了。

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做法,贺云并未选择,这就让不少业内人士不理解了,就连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那边的人也是满头雾水。

至于常导,他在得到这样的答复之后,也有些迷糊了。

此前双方不是合作的好好的吗?现在怎么突然这般态度了.

这不应该呀?

难道真是因为人手不足?

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贺云拒绝了这次合作了。

亦或者是外来自咱们厂内的压力?

常光希暗自琢磨了一会,不禁又暗暗摇了摇头。

他不解之余之下,最终还是拿起了桌上电话,给贺云的手机打了过去。

“喂……诶!是我呀!常光希,贺云同志,咱们此前不是合作的好好的吗,现在怎么就……”

“常导,真的实在不好意思,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呀!要不您……或者我帮你再联系联系其他兄弟单位。”

“贺大作家!你知道我什么意思的,我不是这意思!”

对于贺云的话,很显然,常光希似乎并不满意。

而这时候,贺云此刻也心知肚明,他不禁微微一笑,随即说道:“常导,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希望你也得理解我呀,如今云逸动画现在总共也才四十多人,比起贵厂,力量要逊色许多,而当前,公司上下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都市妖谈》上,为此,我们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支援贵厂了呀。”

“那……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勉强了,不过,往后我还是希望咱们能够继续合作,再见!”常光希一听贺云这么一说,再也没有再说些什么了。

他算是听明白贺云的意思了。

既然贺云都这般执意拒绝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

贺云和拒绝常光希之后,就开始认真创作《杂交水稻之父》这部文学作品起来。

与此同时,他的论文《谈山海经文化》也在某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这篇论文是以古代最为出名的地理志之一《山海经》为基础,谈及了其内各种神兽、上古地理以及神话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甚至是深层次所涉及到的文化思想变迁。

除此之外,贺云还就《山海经》这本书的各种版本以及成书时间等做了一番考究。

不说与专业研究之人一般无二,可在研究古代文学专业当中,已经属于顶级的了。

为此,贺云花了数月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才收集了各种资料近二十多万字。

期间,他可没少跑京都图书馆,甚至还拜访了不少老教授。

可以说这篇论文所花费的心血一点也不比此前任何一篇论文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在一切都十分的顺利,贺云的这篇论文最终还是顺利发表了,这离他被评上正教授职称可以说是又近了一步。

的确,在完成这篇论文的撰写之后,贺云只需要再发表两到三篇同等水平的论文,便可有资格评选了。

当然了,除了论文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评选指标,那就是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

而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其实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比如教龄,还有就是推荐人的数量。

这些指标,贺云是不担心的。

毕竟此前,他就已经达标了。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他完全能够在明年下半年评上正教授职称。

到时候,他可能就是全国最年轻的正教授。

…………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就到了四月份。

这天,杨霄主编打了一个电话过来给他,告知了他一个好消息。

说是国家最终确定了要在京都举办科幻大会。

并且,国家已经联合杂志社正在申办1997年的大会举办权了。

这个消息说实在的,确实值得为之高兴。

因为这是继锦城国际科幻大会之后,咱们国家科幻小说界又一个盛会。

相比上次锦城的大会,这一次显然准备的更加充足,大会也更为隆重。

其盛况更是前所未有,甚至绝对算得上是历届科幻大会之最。

这一次不仅邀请了各国许多科幻作家前来,还邀请了航天学家、宇航员,甚至米国的航天局官员。

而国内的航天专家也在应邀之中。

除此之外,来自于香江等地的华人科幻作家,也有不少人前来参加了这次大会。

而这次大会,更是影响深远,让科幻小说在国内的号召力达到了巅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刻暂且不提。

…………

再说这天,天气异常晴朗。

四合院,趁着天气不错,贺云刚将被子拿到四合院晒一晒,就听到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他立刻去开门了。

打开门一瞧,他发现是邮递员老张。

这位可是老朋友了,只不过最近几年,给贺云寄信的人很少,所以老张就很少到他这边来了。

“老张!有我的信吗?”

“嗯……麻烦你这位大作家签收一下!”贺云话落,邮递员便笑了笑道。

“老张,你可别这么说,什么大作家,咱俩都是多年老朋友了,这么客气干嘛了。”贺云笑了笑,打了个哈哈,便掩饰过去了。

之后,他迅速在老张递过来的东西上签下了自己名字,而后接过了信。

他看了看信封,发现是央视寄来的。

说实话,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信了,这次收到信后,他很是意外。

所以他也没有多想什么,转身就给打开了。

一看信件的内容,他不禁愣在了原地。

因为这是一封邀请信,邀请他前去参加央视的一个节目《东方时空》的。

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采访,可还是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这个节目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

如果你硬是还未听说过,那《焦点访谈》知道吧?

《焦点访谈》原本就是这个节目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才单独罗列了出来。

可见这个开播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新闻采访内节目是有多么火爆,影响力有多么大。

“一周之后吗?我算算,那天好在刚好有空!”贺云默默嘀咕了一句,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个节目虽然重要,但是他的课不能不上,现在既然有空,那他就无须请假去了。

…………

时间一晃就到了下周星期三。

贺云开车来到央视之后,很快便打听到了节目组录制所在地。

他刚进大楼,就看到一人迎面走来。

“你好!请问你是贺云同志吗?”

“对!我是贺云,请问你是……”看着对方惊诧的眼神,贺云不由得立刻点了点头,说道。

“贺云同志,你好,我是张小明,是刘编导让我来接你到录制现场的。!”

说完这话,他便即刻领着贺云往录制大楼内部走去。

贺云见此,倒也没有犹豫什么,即刻就和对方朝着大楼二楼走去。

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人走来走去,行色匆匆的,看起来十分忙碌,他不禁有些惊异。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一起制作节目。

而当他来到录制现场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其中有许多贺云都认识,都是一些当下知名的作家学者。

有不少人还是某大学教授。

他们看到贺云也来了,不禁一愣,但还是冲着贺云微微点了点头。

在这之后,眼前领着他过来的年轻人便开始为贺云介绍起接下来的录制流程来。

就听得他小声对贺云说道:“贺云同志,咱们今天这个访谈的流程是这样的,待会,你和几位嘉宾一起坐到那边几个位置上去,而另外一部分嘉宾则坐到对面,咱们编导会引导大家进行某个话题的讨论,至于具体的细节,我会给您一份文稿,您看怎么样……?”

“行没有问题,那我就先熟悉一下具体的流程,”贺云笑了笑,即刻点了点头。

“那好,这是录制流程的简介,还请看一下,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好的!我这就看!”贺云没有多想,直接就答应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节目了,一些流程还是懂一些的。

就像这样的流程,其实都是提前准备设计好的,不然访谈时就会乱套。

…………

很快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筹备的录制现场此刻都已经就位了。

此时此刻,贺云拿着文稿还坐在那看着。

还真别说,这个访谈的流程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不少地方都很不错,既点出了今日主题,又给了各个邀请嘉宾充分的发挥空间。

不愧是央视的王牌节目。

放在当下,其超前的思想不是一般电视节目可以相比的。

片刻后,随着编导提醒,

贺云也将看完之后的文稿踹到了口袋内。

与此同时,随着现场编导开始数倒计时。

这场节目的录制也正式开始。

首先自然是主持人的一大段准备好的讲话。

而后就是几个镜头给到了贺云等人身上。

“各位观众朋友,下面有请我们第一位嘉宾,他叫贺云,是着名的青年作家,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应该认识这位年轻的作家吧,下面就请我们的贺云同志来抛砖引玉。”

没错!

按照录制流程,贺云这位年轻的作家是第一个说话引出话题的。

而这次访谈核心也不是别的正是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的核心点在于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主持人开篇介绍了四书五经等传统儒家经典,而后又以管仲等先秦百家为话题,引出后续。

此后,各位嘉宾又以这些传统文学的经典作品谈及到了现代文学以及教育对这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继承。

而贺云作为京都师大的副教授,又是着名的青年作家,学的又是古代文学,这次自然也被邀请在列。

事实上,这次邀请的十多位嘉宾都是来自于京都各个大学的,有许多还都是老教授,贺云与其他两名教授学者稍微年轻一些。

其中贺云是最年轻的,不过三十岁左右,而其他两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可是贺云在古代文学专业领域的成就一点也不比其他老教授低。

而这也是他为何能够与大家一起来参加这次节目的原因之一。

再说此刻,其他嘉宾谈及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主持人也随之总监了一下大家的观点,而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贺云,开口说道:“贺教授,关于传统文学的继承,几位教授都认为需要开办国学班,你的看法了。”

“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但是却不能作为主课,可以作为选修课,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习任务本能就很重,如果作为主课是很难有效果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反观选修则不同……而且还得因地适宜,不能全国大规模推广,而先试点,然后徐徐推行……”

的确,国学班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蛮干。

这点,后世也有很大争议,贺云觉得必须得有选择性的设置。

“最后一点,国学老师可以聘请有资质的老师去开讲,开讲次数不宜过多,各个学校也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去领悟咱们国家传统文学的魅力,而且不能仅限于枯燥的文言文,比如可以讲讲《山海经》等……我的话说完了,谢谢大家!”

随着贺云话落,台下观众立刻传来了响亮的掌声。

紧接着,主持人就开始看向了另外一方,他对其中另外一位专家学者询问道:“郑教授,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