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85当文豪 > 第三百四十章 颁奖与采访!

重生1985当文豪 第三百四十章 颁奖与采访!

作者:爱要长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5:17:56 来源:小说旗

从获奖者转变成为颁奖者,贺云此刻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他望着台下的众人,耳旁听着李主任的讲话,顿时思绪万千。

直到这时候,李主任突然坐了下来,而身边的秦梦也拉了拉他的衣服,他这才回过神来。

“咳咳……贺云同志,该为大家颁奖了。”

“哦哦……!”贺云听到秦梦的提醒后,赶忙跟着其他人站了起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郑文进和另外一名年轻人走了进来,他们将桌椅搬离主席台后,就转身离开了会场。

也许是考虑到文联的这个会场主席台本来就不大,如果台下众人同时都站到主席台上,势必会显得很拥挤

所以,李主任便将获奖名单分为了三批,按照一等奖获得者、二等奖获得者以及三等奖获得者的次序,依次让台下作者上台领奖。

片刻后,郑文进与另外一个年轻人又折了回来。

他们拿来了获奖证书与红纸做成的红包。

此时的获奖证书可不像后世那般精致,而是一张奖状模样的证书。

上面也跟学生奖状一般,写了姓名,获奖等级,还盖了杂志社的章。

另一边,杂志社的其他工作人员,也为一众作者佩戴好了大红花。

而此刻,身为记者的赵文军则站在了会场主席台的正前方,他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准备给大家拍照。

“下面有请获得一等奖的作者上台领奖。”

随着李主任话落,台下,很快就走来三道身影。

这三人来到主席台后,便依次站好,面向了主席台下。

而贺云三人则各自拿着证书与红纸做成的红包,走到了三人面前。

当然,在此之前,郑文进已经跟贺云三人沟通过了,按照颁奖的次序,贺云三人所站的位置都已经定好,确保不会把奖颁错。

贺云颁奖的对象是个扎着双麻花辫的女生,她戴着一副黑边框眼镜,看上去应该也就二十三四岁。

她叫薛小箐,银城本地人,今年读大三,是银城师范的学生,算下来,她应该是贺云的学妹。

对于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学长,薛小箐自然是认识的。

甚至她在得知这次征文比赛,贺云就是评委之一时,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恭喜你,获得了一等奖,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贺云祝贺了对方一句,随即笑了笑,就将手中的证书与“红包”,递到了对方手上。

而此时此刻,一脸激动的薛小箐伸出双手,郑重的接过了证书与“红包”,而后激动说道:“学长,你好,我叫薛小箐,与学长一样,也是银城师范的,这次真没想到学长你会为我颁奖!我实在是……是太激动了!”

“哦……你也是银城师范的?”贺云微微一笑,打量了她一眼,对着她点了点头,说道:“嗯……继续努力!”

“学长,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会像你一样,成为一名大作家的。”

…………

接下来,贺云又陆陆续续给十多人颁了奖。

而对每一位获奖的年轻人,他都对他们说了一两句鼓励的话。

可对于其中三位四十多岁的获奖者,贺云却只是对他们点头示意了一下。

对此,三位获奖的中年男子,显得十分尴尬。

毕竟贺云太过年轻了。

由他来为自己颁奖,这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

不过,他们也明白,贺云完全有这个资格为他们颁奖。

毕竟贺云的成就摆在那!

…………

半小时后,颁奖仪式就结束了。

贺云与李主任聊了一会,谢绝了他晚上的饭局,便和秦梦二人匆匆离开了文联大院,前往了银城码头。

来时,贺云是坐车来的,按理说,他完全可以继续坐车返回省城。

可这会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根本就没车前往省城。

于是,三人就相约来到了码头,买好船票后,吃了点东西,就坐到了船上。

趁着船还没有开,赵文军立刻就从包内拿出了一个黑色笔记本,而后,他又拿出一支钢笔,看向贺云,笑着道:“贺云同志,不介意我简单采访一下你吧?”

“呃……”

“当然不介意。”

贺云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却是暗道:“果然如李主任所言,这赵记者还真是冲着我来的。”

一旁,秦梦看到这一幕,也不禁一愣,但她除了羡慕,就只剩下羡慕了。

尽管她在报社工作,大小也还是一位领导。

可她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作家。

然而,她的名气却远不如贺云大。

至于像贺云今天这般被单独采访,她更是一次都没有过。

这着实让她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我去船头吹吹风,你们先聊吧。”

秦梦暗暗苦笑了一声,随便找了个借口,就主动走开了。

对此,赵文军怪异的看了秦梦一眼,又回过头看向贺云,继续道:“贺云同志,我能问一下,你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最近?最近我打算写一部短篇科幻小说,对了,前不久,我创作了两篇散文,还把《考古笔记》系列第三部《考古笔记之九层妖塔》给写完了。”

“《考古笔记》系列第三部?是吗?请问这部小说,你还是准备发表在《故事会》上吗?”

在采访之前,赵文军就曾经大量收集过贺云作品的一些资料,所以,他自然知道《考古笔记》系列。

事实上,他不仅知道《考古笔记》系列作品的存在,甚至还非常喜欢看。

“对!还是发表在《故事会》上。”贺云并未对赵文军隐瞒这事。

“那情节应该依旧沿袭前作吧?”赵文军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贺云所说的话,一边又继续采访道。

“嗯……依旧沿袭前作《考古笔记之真假曹操墓》之后的情节。”贺云笑了笑,说的。

“贺云同志,我刚刚听你说,最近在准备创作一部短篇科幻小说,我记得你之前写过两部科幻小说,而且据说在海外还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我能顺便问一句,这篇科幻小说的大概内容吗?”

说完这话,赵文军似乎是怕贺云误会,又立马补充说道:“贺云同志,你别误会,我只是想大概了解一下,如果你不方便透露的话,这个问题可以不予回答。”

“没有什么不方便透露的,这篇科幻小说,我准备写关于智能机器人方面的,至于具体情节,我还未想好,敬请见谅。”贺云微微摇了摇头,即刻对着赵文军说道。

“智能机器人?”赵文军愣了一下,他完全听不明白贺云所说的是什么。

“对,准确说是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分支,是1956年,由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

对于贺云的解释,赵文军依旧听得一头雾水。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贺云也是一知半解。

不过,技术方面他虽然不懂,但对于这个概念,他是知晓的。

当然,他的这部小说毕竟是一部科幻小说,而不是科普小说,所以,想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核心情节也完全只是借取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仅此而已。

而这些,他自然是不会跟赵文军透露的。

“哦……看来贺云同志又将创作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了。”

赵文军停下笔,笑了笑,又继续开口向贺云提出下一个问题:“那贺云同志,作为一名青年作家,不知道你对当下文学创作环境,有什么看法吗?”

“看法?倒是有些,不过,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我觉得当下的文学界还依旧沉浸在先锋文学、改革文学等文学创作理念当中,殊不知,时代在变化,读者的观念与价值观也在变化,沉浸于过去,将注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觉得咱们的文学必须得与时俱进才行,要多想着创作一些新的题材。”

贺云说完,随之一笑,又接着道:“就像时下的香江的文学界,以前,武侠风盛行,如今却是科幻的时代,虽然说武侠依旧有很大范围的读者受众群体,可武侠已死,却似乎已成为了现实。”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贺云又笑着强调了一句,便没有再继续往下说了。

“武侠已死?难道香江那边,大家都不看金庸先生的小说了吗?”赵文军不解道。

“当然不是,只是自打金庸先生封笔后,武侠就很少有出彩的作品了,反观科幻小说,却是极为受欢迎。”

“是吗?这似乎与我们这边有些不同。”

…………

赵文军对贺云的采访持续了大半个小时,这才结束。

而在采访结束后不久,秦梦也回到了船舱之中。

一夜无话,翌日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时,客船就靠到了省城某码头。

三人下了船后,就各自离开了。

贺云回到了湘师大,而赵文军则回到了报社,坐到了桌前,开始撰写新闻稿子。

…………

京都,《儿童文学》杂志社。

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杂志社之一,《儿童文学》目前也陷入了瓶颈期。

而且,由于《童话大王》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杂志崛起,《儿童文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此时,主编室。

身为主编的金近正在看着一份稿子。

突然,一道声音从门口传了过来。

“金老。”

“是小徐呀?进来吧!”

“咦……这不是小郑吗?你怎么也来啦?”

金近看着走进来的二人,却是把目光投向了郑元杰。

郑元杰,金近自然认识,毕竟他曾经在《儿童文学》当中当过编辑。

而另外一人,则是杂志社的副主编,她叫徐得霞。

“金老,没打搅您吧?”郑元杰笑了笑,看向金近老人道。

“你们都坐吧,小徐,你和小郑过来是不是有事找我呀?”金近看了二人一眼,摘下眼镜,随口问道。

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多了,但身体还算硬朗。

作为《儿童文学》的创立者,国内儿童文学之父,他自然算是这二人的前辈。

不过,此刻,郑元杰与徐得霞对视了一眼,郑元杰则率先开口道。

“金老,不知道您听说过一部名为《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小说没有?”

“《虹猫蓝兔七侠传》?你是说《少年文艺》刊载的那部小说吧,自然听说过,不仅听说过,我还读过,怎么啦?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金近看向二人,一脸不解道。

事实上,这部名为《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小说,一开始,他是不怎么看好的。

在他看来,儿童文学应该是为青少年服务的,是属于青少年的专有文学刊物。

而儿童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简单易懂,富有哲理的,就像国外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甚至是自己曾经写过的《小猫钓鱼》一般。

可后来,这部被他不怎么看好的小说,竟然奇迹般的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而且,当他通过和《少年文艺》杂志社的老朋友信中沟通后,他赫然发现,因为《少年文艺》刊载了这部小说,居然使得《少年文艺》的销量一下子提升了三分之一,而读者来信更是激增了好几倍。

到如今,《少年文艺》的月刊单期销量更是早已经超过《儿童文学》了。

“金老,这部小说最近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而且销量高达十万本,据说已经卖得脱销了,出版社估计正在赶印。”这时候,一旁的徐得霞附和说道。

“咳咳……小徐,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别拐弯抹角的。”金近打量了二人一眼,随即说道。

“金老,其实我是想和《儿童文学》杂志社合作,一起刊登我创作的作品……”

“小徐,你不是说过,你创作的作品只在《童话大王》上刊载吗?现在又为何要和我们杂志社合作。”

“等会……你是想与你刚刚所提到的这本小说一较高下?”金近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惊讶道。

“金老,我也没有办法,最近我的《童话大王》销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我担心再这样下去……”郑元杰满脸忧色,回道。

“小徐呀,我觉得你完全没必要计较这些,好的作品,不是看刊载到那一本杂志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劝你还是想想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写好吧。”

金近老人语重心长的对郑元杰说了这么一番话后,又看向了徐得霞:“小徐,帮我送一下小郑!”

“金老,您先等一下,您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他其实就是当下那个很有名的青年作家满江红。”

“满江红?不是月关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